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吴谋略家鲁肃为什么劝孙权全力夺荆州

东吴谋略家鲁肃为什么劝孙权全力夺荆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770 更新时间:2024/3/2 23:30:07

鲁肃孙权最器重的谋略家。在孙权谋略不当时,常常规劝他。鲁肃是安徽人,当地豪族,他曾慷慨地借周瑜自己几乎一半的存粮。后者把他推荐给了孙权。在酒席上经过交谈,孙仲谋对鲁肃的见识十分赞赏,单独留下了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人在同一张塌上,喝着同一壶酒,谈论国家大事。彼时的孙权想要立刻成就霸王之业。鲁肃劝孙权现在应安居江东,等待时机。现在曹操已经控制了汉室,在名义上已经取得了有利地位。现在最要紧的是夺取荆州,在建号称帝之后在夺取天下。曹操现在在北方也有许多问题,他现在想统一天下为时尚早。这番话和以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许多观点是一致的。孙权见鲁肃有如此的政治眼光,立刻就重用了他。

建安十三年,曹孟德南下进攻刘表。谁知刘表突然死了。等江东得到消息,鲁肃向孙权建议立刻让他以吊丧的名义前往荆东,目的是联合此时正居住在荆州的刘备。鲁肃向孙权分析,荆州不仅经济富饶,而且在地理位置上,连接着沿海和内地。在战略上是个重要的地方。刘表的两个儿子互相争夺,使地方内部分裂。刘备成了唯一的地方代表,现在曹军压阵比较容易说服。孙权连忙同意。

鲁肃找到处境狼狈的刘备,对他晓以利害。诸葛亮与他的意见相差不大,帮助鲁肃一起说服了刘备。正在这个时候,曹孟德给江东送去了恐吓性,文臣都被吓破了胆。孙权本就对抗曹没有信心,边上的文臣这么一说,就更让他心里没底了。鲁肃劝孙权不要听投降派的。为了让孙权树立信心,他拉来了周瑜。周瑜表示支持鲁肃的主张,他认为曹孟德是可以战胜的。

这一年,曹操被打回北方,孙权用最隆重的礼仪欢迎他这位谋臣。可是鲁肃说他并不觉得荣耀,等到孙权统一天下时,才会感到荣耀。孙权听出了言外之意,鲁肃是在劝自己不要为现在的胜利怡然自喜,更重要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三国吴王孙权的缺点都有哪些

孙权的缺点是太依赖别人。他自己不敢下重大决定。在他26岁的时候,曹操要攻打荆州了。本来已经和鲁肃说好,让鲁肃先以吊丧的名义去荆州联合正在那儿暂居的刘备,然后一起反击曹操。可是在收到曹操的恐吓信时,在他身边的文臣都吓破了胆主张降。

他的信念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动摇了。他犹豫了不知道究竟是战还是和。鲁肃回来了,又费了一番唇舌说服孙权。他还带来了诸葛亮也是主张战的的观点。最后加上周瑜也表示他也主张战,孙权才终于做出决定。孙权做决定一向是哪边力量大就听哪边的,不过也难怪他不敢,毕竟他阅历浅,这么年轻就背上了整个江东的责任。

孙权这么依赖众人,归根结底是他有点懦弱。他之所以在赤壁之战中犹豫,还是害怕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不敢与他交手。在下属把关云长捉回来后,他害怕刘备的复仇。就把关羽的首级给了曹操。先尽快地撇清自己。

孙权作为一国之君,他有时候的行为也有点幼稚。他见大臣的脸很长,就牵来一头驴,在驴脸上写上该官员的姓名。他为了图一时的开心,完全没有顾及到这位大臣的人格尊严。

晚年的孙权也有多疑的缺点。他对太子和鲁王的待遇相差不大。陆逊就劝说要守礼,应该给太子独享的尊荣,孙权就怀疑他和太子已经勾结在了一起。陆逊功高震主,而且在江东士族中很有地位。孙权先下手为强,找借口杀死了陆逊的亲人和好友,最后把陆逊逼死了。

孙权是怎么死的

孙权是一个有雄才伟略之人,在其父兄的江东基业之上,不负众望在其27岁时建立了东吴帝国,成为一方帝王。在孙权晚年时,如一般帝王一样生活骄奢糜烂,不仅昏庸无道,还滥杀忠臣,使得朝政紊乱。

孙权于公元229年时建立了自己的东吴帝国,三国时期,他在帝位时间长达24年,年为70岁的孙权在参加南郊祭祀后便忽然中风,卧床不起。深知年岁已高的自己时日不多便急忙委托后事,于次年孙权便因此病逝,他可谓是三国时期最长寿的一位帝王了。

孙权病逝后,由其幼子孙亮继承帝王之位,而孙权谥号为大皇帝,将其葬于蒋陵,本来蒋陵所在地为钟山,因孙权避讳祖父名讳,遂将此改为蒋山,因而其陵墓为蒋陵。而孙权所葬之处的高岗也被称为是“孙陵岗”,或者是“吴皇陵”。

孙权逝世后,因其继承人之事没有处理好,导致最后东吴政变,孙权深知东吴帝国势力之大,所占领域之广,为了能使这王朝更稳定的掌握在自家人手中,孙权在继承人问题方面有很大的疑虑。

因而其子嗣为了争夺这权利至高之位引发了很多的党政之争,孙权的后代也因此相继离世,最后孙权以其幼子为继承人,造成内部矛盾不断加重。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导致唐朝出现宦官当权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在唐朝的发展历程当中,宦官当权是一个最大的特色。在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的宦官能够拥有这样的地位,可以公开的干预朝政,甚至是当时的一些朝廷官员都在地位上和宦官相差很大,那么唐朝宦官当权有哪几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唐玄宗时期,一名叫做李辅国的宦官进了宫,在太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因为尽心尽力而成为了太子的心腹。后

  • 韦后之乱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韦后

    韦皇后(?-710年),唐中宗第二任妻子,名号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韦后于景龙四年又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复位,韦皇后被杀于宫

  • 二十一条的签订背景 袁世凯为何接受二十一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和中国历史上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一样,其实就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二十一条提出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趁欧美大国无暇顾及中国之时打劫中国,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接受的不平等条款。但事实是,袁世凯最终还是接受了二十一条,那么,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呢?二十一条的签

  • 袁世凯与二十一条:袁氏对日交涉的具体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袁世凯

    传统的观点一直认为袁世凯接受所谓的“二十一条”就是一种卖国行为,但事实上,袁世凯之所以接受“二十一条”,除了维护自己权位的需要,更多是因为当时敌强我弱,中国若和日本开战几乎是没有胜算的。即便如此,在“二十一条”签订的过程中,袁世

  • 二十一条签了吗 二十一条签订时间和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二十一条

    尽管袁世凯积极对日交涉,但他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二十一条”。所以,“二十一条”其实是签了的,而具体的签订时间是1915年5月。那么,二十一条签订的过程具体是怎样的呢?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政府最后通牒,承认耻辱的“二十一条&

  • 共青团的创建过程:五四运动与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共青团,五四运动

    中国共青团的建立和五四青年运动脱不了关系。就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的第二年,中国共青团的早期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上海建立。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在此之后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篇章。而中国共青团就是书写这一崭新篇章的重要角色。青年的觉醒: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与抉择五四运动后

  • 明朝的勘合贸易:市舶司和抽解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勘合贸易,市舶司,抽解制度

    明朝虽然实行海禁,但仍然通过勘合贸易和邻国日本保持着贸易上的往来,这就是勘合贸易。明朝非常重视勘合贸易,所以为了保证勘合贸易顺利进行,明朝政府设置了一些管理机构并且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管理。明朝政府非常重视勘合之政,每视为“国家要务”、“西鄙重事”

  • 勘合的意思是什么 明朝勘合制度推行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勘合制度

    勘合贸易之所以以“勘合”为名并不是偶然,这还要追溯到“勘合”这一词汇的含义。“勘合”一词早已有之,在明代实行勘合贸易之前,这一形式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运用。那么,“勘合”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明朝勘合制度具体又

  • 九一八事变简介,九一八事变资料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ldq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洋军阀

    清末民主革命四起,袁世凯趁机建设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以其为依托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北洋军阀产生的历史时期非常特殊,这就决定了其性质的复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依然没能走向强国之路,新旧思想体制冲突不断,国外势力不断侵犯中国主权,它也最终走向覆灭。研究北洋军阀历史必然触及其特点,那么,北洋军阀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