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晋国官员制度介绍

春秋时期晋国官员制度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71 更新时间:2024/1/26 21:04:03

晋国官员

晋国在公以前的官职有司徒、司空、司马、太师、太傅。司徒在西周时为执政,后为因晋厘侯名为司徒,为避讳便被废置。司空为掌管军法的官员,司空则主要管理军营后勤。文公以后,晋国实行的是军政合一的制度,文公时设卿,卿又称将军,他既是文职,也是三军的长官。六卿也称六正或六将军,其中中军长官为众卿之长,称为正卿、中军将或者元帅。

卿之下的官职又通称大夫,大夫不仅是官职,同样也是爵位。大夫也分上、中、下三种。并可以其司职而存在其他名称。司空在西周本属三公之一,卿制出现后,反倒成为了卿的手下,成为专司制造和刑法的大夫。晋国的司空多由世掌刑法的士氏担任。

在教育方面,国君会委派一个大夫为太子的老师,称之为傅,或太傅、太师、师保等。如晋平公为太子时,悼公以叔为傅。成公得位后,将卿大夫的子弟列为公族,并设置公族大夫进行管理。在地方行政区划方面,晋国实行邑、县两种形式,其长官通称邑大夫、或县大夫。

晋国执掌刑法的大夫又称士、理或司寇。六卿中的士氏(后称范氏)也是以职务为氏。晋国的司寇士氏是世掌刑律的家族,原本是为在室任职,西周末期因内乱而逃至晋国为官。由于晋在春秋时为诸侯盟主,司寇也会为诸侯判案,有时连王室也会请士氏帮忙。

管理宗族事务与典籍的大夫一般叫做祝、宗、卜、史等。祝主要为祈福和禳灾。宗也称宗人,主要是管理国君的卿大夫的家庭事务。史则为记事书言,也兼观察天象和整理宗族资料。史官中还有一个分支,称为卜,是专事占卜一事。而专门管理和整理收藏典籍的史官又叫做籍。

在古代,宴请宾客或进行祭祀活动中总少不了音乐,晋国司职音职的大夫称之为“师”。而外交方面的人才,又通称“行”或“行人”,因为重要的会盟和朝聘活动都是由国君或卿大夫亲自参加,故而行人主要是处理一般性质的外交活动。

根据周制,诸侯的亲卫军称做“公乘”和“公行”。其主管呼为“七舆大夫”,春秋后期,由于国君势衰,七舆大夫遂不见于史。

标签: 晋国

更多文章

  • 晋国行政区划介绍 晋国国都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国

    晋国古城遗址晋国周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也是春秋五霸之一,是老牌的中原大国,一度称霸诸侯国。然而,三家分晋开启了战国的序幕,也使得晋国不复存在。行政区划晋国早期的地方行政为都、邑两种。“都”是指有宗庙的城市,没有宗庙的都称为邑。随晋国土地的不断增长,到春秋初期又兴起一种名为&l

  • 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有几个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名气不用说了,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各诸侯国势力不断壮大,最终周天子名存实亡。那么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有多少个诸侯国呢?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曹、钜、邾、杞、杨、蔡、剡、任、滕、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

  • “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尊王攘夷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尊王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

  • 三家分晋的过程 三家分晋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由此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霸权政治结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

  • 吴越争霸中的主要战役有哪些?越国灭吴国的主要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越争霸

    吴越之争越国灭吴国主要战争是吴郊之战,笠泽之战。吴郊之战内容介绍:公元前482年(周敬王三十八年),吴王夫差乘着胜齐的威望,率领主力部队北上,参加黄池会盟。当年六月,吴国受灾,越王发水陆两路大军乘机向吴进攻。一举将吴留守部队击败。吴王会盟之后,率军南返,见大势不好,只得向越求和,越鉴于尚无彻底击灭吴

  • 吴越争霸的历史背景 吴越争霸发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越争霸

    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侵越时所获战俘剌死吴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又曾攻越,占领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十五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时,越乘机侵入吴境,双方矛盾日趋激化。吴欲争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国,以解除其后方威胁;越欲北进中原,更必先服吴才有可能,因而引起

  • 吴越争霸后越国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越国

    越,被灭四次,第一次被吴王夫差所灭,后复国。第二次被楚威王所灭,后残余势力在广东福建建立百越。第三次被秦始皇所灭,后部分族人又复国,建立东越。第四次被汉武帝所灭,彻底灭亡。勾践逝世,儿子王要鼫(shí,石)与即位。王鼫与逝世,儿子王不寿即位。王不寿逝世,儿子王翁即位。王翁逝世,儿子王翳

  • 吴越争霸时越国面积多大人口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越国

    越国位于吴国之南,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拥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前473年灭吴后尽有吴国故地,其地盘扩展到了今山东东南部,成为一个东方大国。越国到春秋晚期越王允常时,开疆拓土,称王兴霸。《越绝书》记载:“越王夫镡以上至无余,久远,世不可纪也。夫镡子允常,允常子勾践,大霸称王。&r

  •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什么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实行变法,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秦国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什么商鞅变法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使秦国更加强大,是成为秦统一全国的重要因素,军队战斗力增强,经济发展

  • 秦朝三十六郡的郡县名字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朝

    郡县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郡县制可谓对后世影响深远。郡、县为春秋战国至秦代,逐渐形成的地方政权组织。公元前350年,秦国商鞅变法,迁都咸阳,置三十一县。其后变法图强,兼并一日千里:公元前327年,秦灭西戎设义渠县;公元前278年,占郢城置南郡;公元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