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晁错论内容分析 展现其政治抱负

苏轼晁错论内容分析 展现其政治抱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81 更新时间:2024/1/6 23:12:37

苏轼晁错

咱先说说晁错这个人,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与文学家,重农抑商这个政策就是他推动发展的,因为主张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而损害了诸侯利益,后来七国诸侯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变,汉景帝听从袁盎的谗言,为平息诸侯叛乱腰斩晁错。

苏轼画像

苏轼的这篇《晁错论》却从另一个角度解析了晁错之死:晁错的死不在于他削藩激怒藩王,而在于他空有想法却缺少预见性、坚韧的意志与卫道者的牺牲精神。

在苏轼的观点中,是晁错鼓励支持皇帝削藩的,那么他就应该预见在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藩王政治集团的反击,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阻力,其自身会受到的攻击等等,结果等藩王造反矛头指向他的时候,他却退缩了,让皇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大家想想看,出事了让皇帝去顶缸,自己留下保命,这是一个臣子该做出的事吗?皇帝心里该怎么想他?

即使没有袁盎的谗言,皇帝御驾亲征打赢了,削藩成功了,他的命也未必能留下。晁错没有展现出一个做大事人应有的破力,失败是必然的,然而他的失败他的死是源于自身的缺点,而不能一概推给诸藩王与小人。

这篇文章是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时的应试文章,苏轼通过对晁错政治措施失败的剖析与感叹,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情绪,自己有理想有抱负有才能志愿为国家效力,但却有志难展报国无门,空有一腔才华与热血,心中充满抑郁苦闷。

苏轼的故事

苏轼,他的一生中有很多个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反衬出他的为人,可以展现出他的高风亮节,可以表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品质,苏轼取得了成功。借此良机,接下来便摘取苏轼众多故事其中一个故事细细讲解。

苏轼画像

这个故事的名字可定位《东坡拜师》。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苏轼尚未成名前,与父亲、弟弟一同赴京赶考,当时的主考官是著名的文人欧阳修,苏轼答题完毕后交卷,当时的考试同现在的高考几乎是异曲同工,试卷上虽然写上了考生的名字,但却被遮盖起来,主管官是看不到应试者名字,这样以便主考官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以便为朝廷选拔出最为优秀、最为合适的人才,以免贿赂、徇私的现象发生。

当时的欧阳修在审阅苏轼的试卷时,十分惊叹此篇文章的文采,但细看又像是出自自己学生曾巩的手笔,欧阳修为了避嫌,便有违内心本意,将苏轼的这篇文章评为此次考试的第二名,而将第一名评给了稍微逊色的文章。直到放榜后,欧阳修才知道那篇文章并不是自己弟子的作品,而是考生苏轼的,欧阳修懊恼之余又觉得十分对不起苏轼,便登门向苏轼道歉,苏轼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反而借此机会拜如欧阳修门下,而后便成为了欧阳修一生中最为得意的弟子。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展现出苏轼那伟大的胸襟和出众的文采。

水龙吟苏轼

苏轼,作为一个伟大词人。宋朝中那么多杰出的词人,为何苏轼的地位便于众人有所不同呢?他有何特别之处吗?

水龙吟苏轼

苏轼的独特之处,便是他开创了豪放词作之先河,豪迈之作品的词风给人很不一样的感觉,除却题材的扩大化以外,豪迈之词的中的语言更富于创新和大胆,全然非婉约之词可以比较的。苏轼,既为豪放,那么他是不是就没有婉约之作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苏轼的词中还是有不少的婉约之风的,比如说他的《水龙吟》。

标签: 苏轼晁错内容分析展现政治抱负苏轼晁错咱先

更多文章

  • 募兵制与卫所制之间有哪些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兵制,卫所,制之,间有,哪些,不同,兵制,卫所,都是,古代

    募兵制与卫所制募兵制与卫所制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向社会的征集士兵的一种制度,虽然两者的目的相同,即使百姓积极的参军,从而扩大政府的军队。但是募兵制与卫所制在促使百姓参军时所采取的手段并不相同。朱元璋剧照募兵制指的是政府以雇佣的方式招募士兵,其在唐朝的实行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唐玄宗在位期间为了加强

  • 三国志里怎么评价陈登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志,怎么,评价,陈登这,个人,陈登,评价,字元,历任,东

    陈登的评价陈登,字元龙,历任东阳县长、典农校尉、广陵太守、伏波将军、东郡太守,陈登不仅既是一名出色的将领,也是一名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吏,助曹操攻灭吕布,多次击败孙策孙权进攻,同时,他在任时注意体察民情,兴修水利,发展灌溉,秔稻丰积,深得百姓爱戴,在他转任东郡太守的时候,甚至有大批吏民要随其北迁,可见其

  • 苏轼的洗儿诗介绍 无奈于自己落魄的境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苏轼,洗儿,介绍,无奈,于自己,自己,落魄,境遇,苏轼,洗儿

    苏轼的洗儿诗人家养子爱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养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苏轼的洗儿诗。苏轼画像苏轼的洗儿诗是一种感悟,也是一种无奈,是他对自己落魄境遇的嘲讽。苏轼才名享誉天下,可惜仕途多舛,他本人也成了党派斗争的牺牲品,连番的贬职与不得志,让他感觉自己充满了讽刺,《洗儿诗》就是他用来讽喻自己

  • 北宋名人苏轼写的回文诗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名人,苏轼,写的,回文,怎么回事,苏轼,回文,苏东坡

    苏轼回文诗苏东坡这个人生性豪爽,性格洒脱,同时也是个很幽默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他在生活中的一大爱好就是用诗文典故、回文诗、猜谜语等方式来结交好友,捉弄朋友,自得其乐,其中苏东坡的回文诗就是一大特色。苏轼回文诗相传苏轼有个妹妹名叫苏小妹,这个妹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是有名的才女,苏轼很喜欢这个妹妹,经常

  • 三国陈登经典的征战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陈登,经典,征战,故事,陈登,故事,字元,东汉,末年

    陈登的故事陈登,字元龙,东汉末年徐州下邳人,性格爽朗,学识过人,二十五岁就举孝廉任东阳县令。那么陈登的故事是怎样的呢?陈登戏曲形象陈登初在徐州牧陶谦提拔下担任典农校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陶谦死后,陈登劝刘备领徐州牧,刘备担心各诸侯不服,陈登再三劝说,又修书一封给河北袁绍,说服袁绍支持刘备领徐州

  • 忧国忧民《倦夜》 苏轼低潮时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忧国忧民,倦夜,苏轼,低潮,之作,倦夜,苏轼,这样,题材,唐

    倦夜苏轼《倦夜》这样的题材,唐代的杜甫和宋代的苏轼都写过,不同的是,杜甫表达了一如既往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苏轼的格局似乎小了一些,他抒发的是个人际遇的感怀,不同虽然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不一样,但并不妨碍这两首都是千古名篇,而且苏轼的《倦夜》似乎更出名,流传的更广一些。苏轼雕像顾名思义,所谓《倦夜》就是

  • 军阀李全之子李璮为什么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军阀,李全,之子,李璮,为什么,叛乱,李璮,为什么,叛乱,金

    李璮为什么叛乱李璮是金末期军阀李全的儿子,也有传闻说他是李全的养子,在1261年的时候李璮开始背叛蒙古忽必烈的统治,虽然这一次叛变并没有成功,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却有重要的影响。而现如今对于李璮为什么会叛变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李璮叛乱图片李璮为什么会叛变这个问题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具体的说明,但是在后人

  • 亡国君主宋徽宗悲惨的后半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亡国,君主,宋徽宗,惨的,后半生,宋徽宗,悲惨,亡国,之前

    宋徽宗悲惨在亡国之前,宋徽宗是最舒适的一个皇帝。在接手国家的头几年里,他励精图治,锐于改革,北宋朝堂的风纪被很好的整顿了一番。他还鼓励农业生产发展,他在位的那几年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顶端,是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而盛极而衰,靖康之难使得北宋遭到了灭国之灾,宋徽宗悲惨的后半生就从靖康之难开始。宋徽宗“靖

  • 金末军阀李璮简介资料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金末,军阀,李璮,简介,资料,介绍,李璮,简介,介绍,金末期

    李璮简介李璮简介中介绍到李璮是金末期山东的重要军阀李全的儿子,小字名叫松寿,李全在1227年的时候降蒙古,被任命为益都行省,四年之后李全去世他的儿子李璮得到了他的权利,在得到他的父亲的权利之后的二十几年里他一直在默默地集中兵权擅自组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到了一二九五年的时候李璮加快了准备叛乱的步伐,一

  • 古代兵制之募兵制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兵制,之募,是什么,什么,兵制,中国,古代,之一,它的

    什么是募兵制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吴起。到底什么是募兵制呢?唐玄宗画像在春秋时期,国家征兵只是针对于世家子弟中的男丁。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这已经无法满足国家战争的需要。于是便开始向普通大众征壮丁,但是这些从普通百姓中征来的壮丁,并没有军饷可拿,甚至于粮食和武器的问题也需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