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次出幸的时间是何时 揭秘六次出幸的原因

六次出幸的时间是何时 揭秘六次出幸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160 更新时间:2023/12/8 17:59:29

六次出幸的时间

六次出幸指的是唐代中后期一次著名的避难事件,说是一次其实是6次,6位皇帝因为荒淫无道无力改变唐代王朝的衰落,所以导致了各地起义军纷纷来攻打京城,这些皇帝们没有能力来保卫京城,之后携带着家眷匆惶出逃,他们逃跑的方向有的去南方有的去北方。

唐代宗剧照

总的来说六次出幸的时间是在公元755年到公元904年这二百多年的时间中,公元755年爆发了唐代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自从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国运就开始衰落,综合国力也不断下降,所以在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出逃,这第一次出幸为其他5位皇帝开了逃跑京城的先河,而公元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在这个时间段内唐昭宗也像他的祖宗唐玄宗一样被迫离开了原来的京师,所以这是六次出幸的最后一次,整个时间段加起来一共持续了149年,在其中有长达11年的时间皇帝不在京师而在外地避难,国家政治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

其实如果单个来看,六次出幸的时间不相同,唐玄宗逃离京师逃往南方是在公元755年,这一年正好是安禄山起兵的时候,唐玄宗无力抵抗起义军,所以就匆惶出逃,而唐代宗逃跑的时间是在公元763年,这一年吐蕃人入侵了唐朝把唐朝的首都长安给占领了,迫于无奈之下皇帝只好逃离了京师跑到了陕州。其他几位皇帝出逃的时间并不确定,专家也没有给出最令人信服的答案。

六次出幸的原因

六次出幸是唐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屈辱事件,当时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僖宗和唐昭宗6位皇帝,因为战乱而无力治理国家,他们在身边近侍大臣的拥护下逃跑离开京师长安,到南方去躲避战乱,文人们为了粉饰太平,不向后人直言皇帝的羞辱之处,只好把这6次避难事件称作6次出幸。

唐僖宗剧照

六次出幸的原因非常多,而这六次出幸中各个皇帝躲避战乱的具体原因也各不相同,不过有一条原因是共同的,那就是这6位皇帝当政时期唐朝的国力十分衰弱,中央集权已经名存实亡,身为皇帝的他们不能维系对地方的统治,他们下达的命令地方也开始不贯彻执行,所以皇帝没有了权威,他们只好远离京师躲避战乱,而且这6位皇帝都是非常荒淫无道的,个个残暴无耻,在他们的统治之下老百姓水深火热,只好起兵造反,不过起义军太过强大,一路打到了京城,皇帝们这才不得不匆忙出逃。

其实六次出幸的原因中除了皇帝的个人原因之外,还有当时唐朝制度的原因,古代中国封建制度总是很腐朽的,在当时的唐代社会制度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一个绊脚石,但是皇帝们不好好思量改革制度,反而一心维护封建统治,所以腐朽的制度导致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再也不能忍受这种压迫和欺负之后,起兵反抗。

总而言之,六次出幸的原因有很多,这6个皇帝外出避难的具体原因也是各不相同。

六次出幸是指哪几位皇帝

六次出幸是指哪几位皇帝?六次出幸是发生在唐代中后期的几次皇帝出逃的事件,六次出幸一共持续了149年,在这149年中共有六位皇帝由于统治腐败无能,而被迫撤离出京师长安,逃到别的地方去躲避战乱,专家对于六次出幸是指哪几位皇帝这个问题有标准答案,就是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僖宗和唐昭宗这6个人,其中唐僖宗和唐昭宗出逃了可不是一次,而是两次。

标签: 六次出幸时间何时揭秘原因六次出幸时间指的

更多文章

  • 杜文秀是怎样的人 以及他的个人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杜文秀,文秀,怎样,以及,他的,个人,介绍,杜文秀,文秀,什

    杜文秀是什么样的人杜文秀是云南回族人,自幼读书,为人刚毅正直,见义勇为。十九世纪中期,在太平天国革命风暴震撼下,云南各族人民举起了反抗清王朝的革命旗帜,其中以杜文秀为首的大理政权坚持反清斗争将近20年之久。在解放以来发表的诸多作品对杜文秀本人的评价却莫衷一是,而且他本人也是史学界争议的课题。那么杜文

  •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新文化运动,特点,分析,新文化运动,特点,可以,分为,几个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主要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统治者专制,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人之一胡适在电影《建党伟业》中有这么一段情节,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台上发表演讲,高度倡导白话文的优越性。这时,有个女学生提出了异议,说文言文比较简洁,而白

  • 晏子论社鼠介绍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晏子,论社,介绍,什么,事情,晏子,论社,典故,出自,晏子春

    晏子论社鼠晏子论社鼠一典故出自《晏子春秋》,在这篇典故里所表达的内容的是:国君身边的人奸佞小人就像一只社鼠一样,危害力很强,在朝廷上让皇帝不要听取忠臣之话,在朝廷外则向百姓们卖弄自己的权势。“晏子论社鼠”画像一天,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最怕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就是那些社庙中的老鼠”。景公很是不解

  • 布连斯奇条约内容 布连斯奇条约怎么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布连斯,条约,内容,怎么,评价,布连斯,条约,内容,1727

    布连斯奇条约内容在1727年的九月,清政府与沙俄政府就恰克图国界问题做出了条文规定,由于此项条约是在俄国波尔河畔的布连斯奇签订,因此史称《布连斯奇条约》,该条约主要协定了中俄两国在恰克图一带的领土问题,布连斯奇条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布连斯奇条约《布连斯奇条约》主要解决了俄国与中国北部的边界问题,条

  • 晋国国君晋文公重耳的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晋国,国君,文公重,资料,文公重,重耳,姓姬,献公,儿子,周

    晋文公重耳重耳,姓姬,是晋献公的儿子,和周王室同宗。晋献公娶了翟国狐氏之女,为狐姬,狐姬就是重耳的母亲。晋献公大败骊戎的时候,得到了骊姬,骊姬是奚齐的母亲。晋献公对骊姬非常宠爱,想立她的孩子为太子。当时太子申生不得宠,晋献公就把太子赶出国都,最后太子竟然自杀了。晋文公剧照太子自杀,重耳害怕卷入争夺,

  • 嘉靖八才子唐顺之的文学作品《六编》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嘉靖,才子,唐顺之,文学作品,六编,介绍,唐顺之,六编,嘉靖

    唐顺之六编嘉靖八才子之一的唐顺之生于1507年,他出身于官宦之家,是现今江苏常州人,他不仅是明代抗倭英雄、军事家,更是著名儒学大师、散文家。其充满了学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中包括《六编》《左氏始末》等等,其中尤以《六编》最为传世。唐顺之雕塑唐顺之《六编》由《左》《右》《文》《武》《儒》《稗》六部组成,其中

  •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典故阐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公,守信,得原,典故,阐述,文公,守信,得原,春秋,时期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文公重耳曾经被迫逃离晋国在各诸侯国间辗转流离,重耳受尽人间苦难,在外逃亡的十九年,他遭遇了各种待遇,有对他冷眼相看的,也有有恩于他的。重耳九死一生,经历重重挫折和考验终于重新回到晋国而且在众人帮助下当上了晋国君主。晋文公剧照在这样经历后,重耳自然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王位

  • 面对窗外清冷月光 苏轼写下《卜算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面对,窗外,清冷,月光,苏轼,写下,卜算子,苏轼,算子,苏东

    苏轼卜算子苏东坡是宋代大文学家。乌台诗一案引发了对苏轼的审查,苏轼被收押大牢,后来虽然放出来了,苏轼却被贬了官职。在迁往黄州后,苏轼一个人独自居住在定惠院。他夜里睡不着看着窗外清冷的月光,提笔写下了这首卜算子。苏轼画像圆月缺失,成了月牙儿,高高的挂在稀疏的梧桐枝桠上。水漏流尽了最后一滴,时间也到了深

  • 恰克图条约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恰克,条约,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恰克,条约,内容

    恰克图条约内容清朝雍正六年,清政府与俄国代表在中俄边境小镇恰克图草拟了关于中俄两国经济、文化以及商业未来发展关系的草案,历史上称为《恰克图条约》,第二年五月,中俄双方正式交换条约文件。这是继《尼布楚条约》之后,对俄方政府有利却不利于中国清朝政府统治的第二大不平等条约。恰克图条约内容是什么呢?恰克图条

  • 恰克图条约签订历史背景 恰克图条约是平等条约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恰克,条约,签订,历史背景,平等,恰克,条约,签订,背景,1

    恰克图条约签订背景1727年,中国清政府与俄国沙皇政府为了解决蒙古边境问题在恰克图草原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这条条约内容涉及两国的经济贸易、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效的遏制了俄国侵略中国的野心,使得中俄边境保持较长时间的安宁。那么,恰克图条约签订背景是什么?恰克图条约签订背景中俄边境问题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