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弘范与吴三桂真的都是汉奸吗

张弘范与吴三桂真的都是汉奸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28 更新时间:2024/1/17 16:24:15

张弘范吴三桂

在历史上,经常会有人将张弘范与吴三桂放在一起,而之所以会将两个甚至连都朝代完全不同的人放在一起,则大部分是因为张弘范与吴三桂二人所做的事情。

吴三桂图片

张弘范生于一二三八年,字仲畴,其父亲为张柔。张弘范自小深受父亲兄长与师傅的影响,所以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张弘范能征善战,深受忽必烈的器重,曾经在与南宋的战争中击败了文天祥。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后来的元朝与宋朝的交战中,张弘范为元朝效力屡受器重,而被后世的许多人称之为汉奸。而另一位吴三桂,关于吴三桂的事迹更是广为人知。生于一六一二年六月八日的吴三桂字长伯,在明末清初时期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关于吴三桂被称之为汉奸的事迹想必大部分的人都听说过,那就是——引清入关。在明末清初时期,那时的明朝已经是气数已尽,最后朝廷将一切的赌注压在了吴三桂的身上,派他镇守山海关。然而最终吴三桂却将清兵引入了山海关。自此,吴三桂也为了臭名昭著的汉奸。

然而事实上,无论是张弘范还是吴三桂,这些评价于二人也是有失偏颇。首先是张弘范,在张弘范出生的四年前金朝便已经灭亡,张弘范原本便是元朝的人,所以帮助元朝灭宋并不能将其称为汉奸。至于吴三桂,虽然最后是吴三桂将清兵引入了山海关,但是那时候的明朝已经是岌岌可危,甚至在吴三桂到达山海关后崇祯皇帝已经自缢,京师沦陷。即便吴三桂死守,之后的结果也未必会改变,或许还会牺牲更多的人。

张弘范的儿子

张弘范的儿子名叫张珪。在父亲张弘范的教育下,张珪从小就有了超乎常人的本领以及志向。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十分擅长射箭,而且每次都能射的很准。有一次,张珪在跟随父亲走路的途中,经过一片森林,可凑巧的是从森林里跑出来一只老虎,而张珪根本没有被这只老虎吓住,他拿着箭朝着老虎的方向射去,而且成功射中了老虎的喉咙,张珪成功除掉了老虎,这使得随行的人都开始夸赞张珪。

张弘范的儿子张珪图片

在张弘范的儿子张珪十六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管理朝廷上的一些事务。之后便升到了大将军的职位,他身上带着父亲赐给他的虎符,这就意味着他掌握了父亲军队的大权。由此可见,张珪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否则父亲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张珪。可是没过多久,张弘范就去世了,在张珪接替了父亲的位置后,他自己深知自己资质还没有达到能够很好的管理全方面的事务,便请教身边之前跟随父亲的将领,张珪希望他们能够辅佐自己来处理政务。

在张珪把地方的盗贼问题处理掉后,他被重用担任枢密副使的职位。虽然当时皇帝身边的侍从却说张珪还年轻着呢,不要这么着急的就给他这么大的官职,可以先试用,要是有才再升官也不迟,可是皇帝却不这么认为,皇帝觉得张珪父辈对朝廷的贡献是极大的,现在他儿子得到这样一个职位是很应该的。当然张珪在他的职位上也是尽心尽责,对家乡百姓更是十分关心。

张弘范被灭族

被张弘范俘获的文天祥

张弘范究竟有没有功高盖主而被灭族呢?答案当然是没有。张弘范的儿子张珪继承了父亲和祖父的雄才,张家三代在元朝历史上贡献很大,张珪被元祖忽必烈册封为镇国大将军。但是张弘范这一支的张家族人下场虽然不是灭族,却也是很惨,元明宗兄弟和天顺帝争夺皇位的时候,上都和大都两相对垒,张景武也就是张珪的儿子站在上都的阵营,仗势打死了许多大都的士兵。

更多文章

  • 浅析举贤纳士科举制度的利弊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浅析,举贤,纳士,科举,制度,利弊,分别,是什么,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利弊科举制度自从产生到它被废除,存在一千三百多年,黑格尔曾说“存在即是合理”,既然科举制能够存在这么长时间,必然有它的优点。但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科举制也必然存在弊端。那么科举制服的利弊分别是什么呢?科举制考官科举制度是隋文帝根据前朝历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利弊创新的一种新的人才

  • 元朝将领张弘范墓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将领,张弘范,什么地方,张弘范,生于,一二三,八年,字

    张弘范墓张弘范,生于一二三八年,字仲畴,其父亲是金末元初时期的重要武装将领之一,本人也是元朝初期的重要将领。张弘范墓张弘范墓位于定兴县,西南方向六公里处的高里乡,河内村西。不过这里并不单是张弘范的墓地而是一座家族群墓,是张弘范家族的墓地。整个墓群长三百米,宽二百米,占地大约六万平方米。在张弘范墓地前

  • 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着,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

    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二十世纪初,中国在遭受列强一而再、再而三的侵略之后,国家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此时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需要谋求新的出路。作为中国的两大党派,共产党和国民党一致认为,离开互帮互助,独自作战,中国在现阶段无法对抗强大的敌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共两党达成了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照片第一次国共合

  • 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什么历史性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第一次,国共,合作,什么,历史性,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初次合作发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初期,为期三年半,后被称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北洋军阀对中国展开了蛮横的独裁统治,而列强又对中国虎视眈眈,因此国共合作势在必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重大,直接影响了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国共合作画像一方面,第一次

  • 曹操为何要杀了董承一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为何,董承,一家,曹操,为何,董承,一家,一个,人与

    曹操为何要杀了董承一家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仇恨究竟有多大,才能使得他会下定决心去杀掉另一个人的全家老小。在群雄纷起的年代,硝烟四起的三国时代,其中以曹操、刘备和孙权所建立的功业最大,三方权势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三国鼎立时期。在曹操的一生中,曾经做了一个重要决定,那便是曹操杀了董承一家。那么曹操为何

  • 大将军王保保到底是不是赵敏的哥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将军,王保保,到底,是不是,赵敏,哥哥,王保保,是否是,赵

    王保保是否是赵敏的哥哥关于王保保是否是赵敏的哥哥这一问题,小说中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赵敏这一角色的原型就是王保保的亲生妹妹。在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赵敏这个人物存在,赵敏是金庸虚构出来的人物。赵敏剧照王保保是元朝末年的著名将领,为元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察罕帖木儿的

  • 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戏剧著作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戏剧,著作,介绍,李渔,戏剧,著作

    李渔戏剧著作李渔素有“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东方莎士比亚”等美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都是李渔戏剧著作。值得一提的是,《奈何天》、《比目鱼》等又被统称为《十种曲》。李渔作品鉴赏《十种曲》作为李渔戏剧著作

  • 东汉大臣董承为什么被叫做国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汉,大臣,董承,为什么,叫做,国舅,董承,为什么,国舅,近

    董承为什么叫国舅近亲结婚在现代社会是被明令禁止的,何为近亲,是指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在这个范围内的男子和女子是不能成为合法夫妻的。但在中国古代,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于是就会产生一个人有多种称谓,甚至产生辈分的混乱现象。在三国时期,董承的身份就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论的问题,董承为什么叫国舅?是基于怎样的依据

  • 爱国诗人屈大均怎么死的 屈大均墓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爱国,诗人,屈大,怎么,死的,怎么样,屈大,怎么,死的,均不

    屈大均怎么死的屈大均不但是明朝之际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屈大均也是反清复明主要将领。众所周知,反清复明运动持续了一百多年,清朝廷为了稳固大清政权,曾以严酷的刑罚来置办反清复明人士。屈大均既然作为反清复明将领,那么屈大均的下场是什么,或者换句话说,屈大均怎么死的呢?在记载屈大均生平经历书籍中,都有讲述屈

  • 日本投降现场真实图片曝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日本,投降,现场,真实,图片,曝光,日本,投降,图片,下面

    日本投降图片下面这张日本投降照片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仪式上面拍摄的。日本投降图片参加这场仪式的战胜国代表达百人,而日本投降代表是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为首的11个人,从日本投降照片中可以看出,重光葵因为失去右腿,站的有这勉强,神情也是强装镇定,虽是身着西装,但在万千士兵的注视下,其内心的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