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迁人固有一死 揭秘司马迁的生死观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 揭秘司马迁的生死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203 更新时间:2024/2/19 9:29:29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

司马迁有一句震古烁今的千古名句就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中充分阐述了司马迁的生死观,短短几个字,称颂了多少伟人烈士,又讽刺了多少无胆鼠辈。

司马迁广场塑像

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当时朝中发生巫蛊之祸,任安手中握有兵权,戾太子派人持节到任安处要求发兵助战,任安受了节,但不肯接应太子。后来事件平息之后,汉武帝论功行赏,对任安的做法持保留意见。但是后来有人进言,使汉武帝对任安对待太子的心思有了误解。于是汉武帝就将任安抓了起来,准备到时候就执行腰斩之刑。任安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常常能够见到汉武帝的司马迁,希望司马迁能够为自己求情。

司马迁知道汉武帝的性格,怎么会放过任安。在这样两难的抉择中,司马迁最终回了一封信给任安,向任安阐述了自己境遇,向老朋友说明了自己见死不救的苦衷,也希望求得任安的原谅。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报任安书》了。

其实这篇文章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讲司马迁自己突遭天降横祸,自己忍受了宫刑之后没有去死的原因,于是也就有了这句震古烁今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后来这句话被毛泽东主席引用,用在了自己的《为人民服务》一书中,使得这句话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知。

不知道千百年来,司马迁的这句话,鼓励了多少在困境中迷茫无助的人,这也大概是司马迁的功绩了吧。

司马迁生死观

司马迁的生死观贯穿了整部《史记》,我们从司马迁描写的每个人物和事件上都能看出一二,司马迁生死观之积极、壮烈,就像他这个人一样。

关于司马迁的画作

司马迁说过一句震古烁今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用之所趋异也”。换句话说,司马迁认为在生死关头,每个人都需要谨慎的选择,选择重于泰山之死,而不能轻如鸿毛一般的死去。所以在生命面前,司马迁没有选择毫无原则地苟且偷生,也没有糊里糊涂地就结束生命,这一个观点在司马迁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有所体现。就像蔺相如先是为了和氏璧,之后又为了赵国的尊严,两次都在秦面前表现的奋不顾身、甘愿一死,这种态度令司马迁非常的佩服,而司马迁对蔺相如的敬佩之情也在文字中溢于言表。

再如屈原之死,屈原在楚国屡次遭遇打压,满腔的志气却无处施展,眼看着昏君无能,奸臣当道,别国大军压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屈原选择一死,来对这个国家发出最强有力的抗议。屈原用自己的死唤起了人们对于国家存亡问题的思考,激起了百姓对于昏君的愤怒,于是司马迁评价屈原是能与日月争光辉了。事实也是如此,在司马迁的高度赞扬之下,屈原也成为了千古豪杰了。

在《史记》之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的人物事件,无不在传达着司马迁对于生死的态度,仔细研读一定都会有所收获。

司马迁的精神

每个时代都能造就伟大的人物,司马迁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的骄傲,在他身上除了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也有许多精神是值得后世,乃至是今天的人们学习的。

司马迁石雕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分析司马迁,首先就是司马迁的文章,我们仅谈文章。司马迁的文字精炼深刻,用词精准,文章一气呵成,可读性强,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就《史记》而言,不看它的史学研究价值,就单单是文学价值,也足够可以称之为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了。而且司马迁还是一个博学、深刻、丰富的人,他笔下的人物是鲜活、充满感情,富有生命力的。

更多文章

  • 评析司马迁在宫刑和死刑中的人生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评析,司马迁,宫刑,死刑,中的,人生,选择,司马迁,选择,电

    司马迁的选择电影《水果硬糖》中的男主角在最后关头,在自己的恶名被众人所知和死亡之间选择了死亡,虽然他最后并没有死,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有的时候人很容易就会选择死亡。司马迁上奏汉武帝图有的人为了民族大义而死,有的人为了心爱的人而死,有的人为了理想和抱负而死,有的人选择为财而死,有的人选择为利而亡,

  • 文学家张岱的墓志铭介绍 张岱的名句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学家,张岱,墓志铭,介绍,名句,哪些,张岱,墓志铭,明末清

    张岱墓志铭张岱为明末清初的散文家、文学家。一生著有书籍无数,为后人所拜读研习。张岱《自为墓志铭》欣赏张岱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从小衣食无忧,家境优渥;张岱也是书香门第之后。从小时候家人的文学熏陶,所以张岱和文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张岱个性豪放不羁,精彩绝伦的文学才艺之后,也有纨绔子弟的生活气息。张岱爱美

  • 张岱是哪个朝代的 张岱介绍及其相关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岱,哪个,朝代,介绍,及其,相关,作品,张岱,哪个,朝代

    张岱是哪个朝代的张岱生于明朝神宗万历二十五年,逝于清朝康熙十八年,享年八十二岁。张岱作品张岱是浙江绍兴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张岱家在当地的名声威望很高。张岱家境优渥,衣食无忧。除此之外,张岱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辈和祖父辈都是读书人。在张岱很小的时候,便受到家庭的影响,在文学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 陈寅恪的评价高吗 劝君莫谈陈寅恪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陈寅恪,评价高,劝君,莫谈,是什么,意思,陈寅恪,评价,对于

    陈寅恪评价陈寅恪对于中国隋唐历史的贡献是难以泯灭的,他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通过切身实地的考察,撰述了两部举世名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以及《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开创了属于他的研究典范,在中古研究学中,注意到了对文化种族的关注与家族的关注,克服了众多研究学者绕不开的课题。陈寅恪评价《中国

  • 司马迁有没有妻子 司马迁妻子及其儿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迁,有没有,妻子,及其,儿女,介绍,司马迁,妻子,间的

    司马迁妻子据民间的传说,司马迁的妻子是一个叫柳倩娘的人,这个柳倩娘还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外孙女,而且柳倩娘自己的父亲柳震庭也是一个诗书颇通的文人。陈启南雕塑《司马迁像》据说柳倩娘也是一个美若天仙的女人,因为父亲的关系,柳倩娘从小就学画画,画的有模有样,被家乡的人称为小画家。再年长一些柳倩娘就开始阅读书籍

  • 项羽和韩信谁的军事实力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韩信,谁的,军事,实力,厉害,项羽,韩信,厉害,针对

    项羽和韩信谁厉害针对历史上的古人,我们都喜欢把彼此两个相近的人物进行比较,看看谁是强谁弱,在楚汉争霸时期,我们常常把楚霸王和韩信放在一起比较,从各个方面比较,谁更厉害。用兵如神的韩信从武力上看,肯定是项羽占优势,谁都知道有人称他有力能扛鼎之势,力气极其之大,并且他的武功也很高,韩信完全不可能是他的对

  • 历史上叶赫那拉氏皇后有几位 慈禧在内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叶赫那,拉氏,皇后,几位,慈禧,在内,叶赫那,拉氏

    叶赫那拉氏皇后叶赫那拉氏在清朝总共出了三个皇后,她们分别为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咸丰帝的慈禧皇后和光绪帝的隆裕皇后。隆裕太后(右)照片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孟古,是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侧妃,后生清太祖第八子皇太极,她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有短短的29年。在孝慈高皇后八岁的时候,她那身为叶赫那拉氏族长的父亲看

  • 从《货殖列传》深层解读司马迁经济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货殖列传,深层,解读,司马迁,经济,思想,司马迁,经济,思想

    司马迁经济思想司马迁在史学、文学、天文学和地理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且最令人惊叹的是司马迁的进步的经济学思想,这些思想也都体现在他所写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的连环画司马迁首先就看到了人性的本能,就是享乐的本能,这种本能也能够变成一种求利致富的能力。司马迁强调,人的本能是为了一切财富,但是人又能够

  • 揭秘韩信成败之谜 开国功臣韩信悲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揭秘,韩信,成败,之谜,开国功臣,悲惨结局,韩信,成败,之谜

    韩信成败之谜秦末,出现了历时数年的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刘邦因为知人善用,最后成为一代皇帝。他的账下大将韩信,因为功高盖主,一次次变官职,最终还是被封为楚王。也算是衣锦还乡,但是就在韩信春风得意之时,刘邦开始挤兑他,猜忌他,韩信在不断地后退,最终的结果还是落下凄惨的晚年,这又是为了什么?心高气傲的

  • 王昭君野史:一代美女冷落后宫五年自请出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昭君,昭君,野史,一代,美女,冷落,后宫,五年,自请,出塞

    王昭君野史王昭君出生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但是家庭美满,父母健在还有两个哥哥嫂嫂对她甚是疼爱,昭君是家中的掌上明珠。虽然生活的很拮据,昭君也不被允许干体力活,而是和母亲学习女红,甚至学习写字读书,如一般大家闺秀一样。杨幂饰演的王昭君剧照无奈因其倾城之貌和知书达理被选中进宫,而选进宫的女子颇多,皇帝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