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流传至今的郭子仪像

流传至今的郭子仪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67 更新时间:2024/1/24 22:07:42

郭子仪

世人总对历史人物的外貌特别好奇,看后宫嫔妃美不美,要是妃子们都长成隆裕皇后那副样子,皇帝也是够悲催的;看英雄人物帅不帅,要是像猪八戒这样大腹便便,即使能打仗也只是在需要他的时候才能被想起。美人配英雄,换句话说就是郎才女貌。

郭子仪塑像

郭子仪在电视剧中都是一幅英姿飒爽的样子,即使在晚年那雪白的胡子看过去也是老当益壮。那么郭子仪实际上长的怎么样呢?现实中有不少关于郭子仪的画像或者是塑像。

南熏殿有郭子仪的塑像,传说来源于凌烟阁的画像。塑像高2米,刻画了郭子仪上朝时的样貌。脸又圆又方,眉毛很浓,胡子两撇,须髯整齐,穿着朝服神情端庄。单看郭子仪的塑像就能感受到他的性格和品格。塑像所刻的服侍经考证后证明是唐代的服侍,与郭子仪所处时代吻合。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个塑像是依照郭子仪本人临摹而来,十分接近原型。

在汾阳也有一幅关于郭子仪的画像,可能被挂在祠堂中。画像与南熏殿的塑像十分相似,但仔细一看发现画像中有西洋的绘画技法,可能是在明末清初时根据南熏殿像所作。

明代出现了不少郭子仪的木刻像,多数是半身像。像中的郭子仪耳垂更长,眉毛平直,胡须特别粗线条,乍看很像文臣;但他本身的高大魁梧又透露出武将的气质。

不管现存在世上的郭子仪像神似或形似,都是后人对郭子仪这一爱国将士的敬佩和爱戴。

郭子仪单骑退敌

代宗曾握着郭子仪的手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郭子仪在唐朝中期平定了安史之乱,没想到在晚年还要披甲上阵,为国家散发着余热。他是国家遇到危难、衰败时,能带领国家兴亡的领袖,他的一生都以国事为重。

郭子仪单骑退敌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没有力量、政治腐败,不少节度使拥兵自重。其中有个叫仆固怀恩的,就曾唆使吐蕃和回讫联合对唐朝进犯。回讫和吐蕃的军队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长安的北面,当时的朝廷十分恐慌,鱼朝恩甚至劝代宗再次出逃。可是因为面子问题,代宗不好意思再逃跑,任命郭子仪击退叛军。

当时的郭子仪年近古稀,手上没有兵马,但他得知因为仆固怀恩的暴毙,吐蕃和回讫正在闹内讧。郭子仪想着自己之前与回讫的官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想着与回讫官员见上一面,说服他们不战而合。郭子仪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儿子们的反对,他们十分担心郭子仪的处境,郭子仪却认为自己是以理服人,挑选了几百精兵就往回讫的军营去。

原来回讫受到仆固怀恩的欺骗,以为代宗和郭子仪都已经死了,这才没有遵守盟约来到了唐朝。郭子仪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趁机向回讫提出联合大唐击败吐蕃的想法,遭到了回讫的回应。后郭子仪和回讫订立了和约。吐蕃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逃走。郭子仪不费一兵一卒,化解了这场本是赢面不大的战乱。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设围墙

郭子仪待人宽厚,不与人结仇,不得罪小人,以真诚打动皇帝,朋友遍天下。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亏心事,心胸坦荡;平易近人,府中不设围墙。宦官鱼朝恩之前十分嫉妒郭子仪,甚至去挖了郭子仪的祖坟,后被郭子仪感化。军官李光弼担心郭子仪得势后报复,后与郭子仪合作无间。

郭子仪画像

郭子仪心胸坦荡,面对宦官的恶意中伤,一直对自己进行反省。有一次,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前去参观修建好的庙宇,寻常人肯定把这次邀请当作鸿门宴,郭子仪的儿子也都劝郭子仪不要前去赴宴,即使赴宴也多带些兵马。郭子仪却只带了几个仆人就走了。当鱼朝恩看到郭子仪到来,只带了没几个人,也很疑惑。郭子仪解释说,外界猜测鱼朝恩将对自己不利,只带了没几个仆人,如果猜测属实,鱼朝恩能更方便的解决自己。郭子仪对鱼朝恩的信任让鱼朝恩感动不已,其实这都是因为郭子仪十分大度,他明白朝廷中如果起内讧会对国家不利,所以郭子仪宽容地对待着宦官对自己的嫉妒伤害。

标签: 流传至今仪像仪像世人历史人物外貌特别好奇

更多文章

  • 南宋词人周密人生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宋,词人,周密,人生,经历,南宋,周密,词人,文学家,他字

    南宋周密周密是南宋词人,文学家,他字公谨,号草窗,周密后来成为义乌令,在江南做了一段时间官,祖籍济南的周密家族,在南宋迁都的时候,一同渡江,在江南找寻自己的谋生之地。《武林旧事》周密不爱做官,在宋朝灭亡,元朝接管国家大权的时候,周密依然决定退出官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周密是南宋末年典雅词派的代表,他

  • 郭子仪的孙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女,结局,如何,孙女,后代,众多,七子八婿,孙子,三十,多

    郭子仪的孙女郭子仪的后代众多,有七子八婿,孙子三十多人。在郭子仪大寿的时候,孙子们一个个行跪拜之礼,但是郭子仪却叫不出大部分人的名字,只能点头示意。在这一帮孙子们中,有一个女子在日后宠冠后宫,戏剧性地经历了八个皇帝,成为著名的郭太后。《宫心计》郭太后剧照郭氏的闺名已不可考,只知道她是郭暧和升平公主的

  • 郭子仪墓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仪墓,什么地方,仪墓,为国,操劳,二十,余年,经历,四代,皇

    郭子仪墓郭子仪为国操劳二十余年,经历四代皇朝更替,二度担任宰相。生前,郭子仪的画像被挂入凌烟阁,凌烟阁尘封了一百多年后为郭子仪开启;逝世时,郭子仪的墓葬在肃宗建陵中作为陪葬。关于郭子仪的墓葬纪念有很多,郭子仪墓、汾阳王庙、汾阳王纪念堂。郭子仪墓郭子仪的墓如今在陕西省礼泉县,即唐肃宗的陵墓中。郭子仪因

  • 南宋周密著作《齐东野语》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宋,周密,著作,齐东野语,介绍,周密,著作,说道,齐东野语

    周密著作说道周密的著作,《齐东野语》绝对算一本代表作,这是周密的一本笔记。在中国古代笔记著作世上影响深远,在传统的文学典籍中被称为“稗官”,在整个中国史上,他的地位都占有一席之地。齐东野语笔记的写法灵活多变,受到的约束少,而且笔记的内容宽,包涵在其中的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但凡是古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 荀子宥坐说的是什么故事 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荀子,宥坐,说的,是什么,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荀子

    荀子宥坐宥坐乃是荀子的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大致如下。孔子去鲁桓公的庙里参观,有一只倾斜的器具。当时,孔子就问了那个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说:“这大概就是放在君主座位右边来警示自己的器具。”荀子画像孔子说:“我听说这个器具空着就会倒,水注入一半就会正,水满就会翻倒,水倒完了又会倾斜。”孔

  • 荀子认为万物都需要正名 荀子非相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荀子,认为,万物,需要,正名,非相,意义,荀子,正名,是从

    荀子正名荀子的正名是从古流传至今的珍宝,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大致内容。正名讲的是名称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做到名副其实是最好的。荀子画像人们用自己的感知(听力、嗅觉、思维、眼睛等)去感受这个世界存在的事物,用不同的名称对不同的事物精心命名。哪怕是一位君主,也要根据客观事实来命名,做到名与实相符合,才能治理

  • 郭子仪的儿子有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儿子,有几个,儿子,古时,家族,人数,多少,往往,显示,力量

    郭子仪的儿子在古时,家族的人数多少往往显示着家族的力量强弱。皇室中,如果子嗣绵延,那一定是兴盛时期;要是皇帝无所出,大统没有人继承,往往会引发战乱。皇室如此,普通官僚也是如此,看北宋杨家军,八郎加上二十二人女将,为保卫北疆做出了巨大贡献。郭子仪的孩子虽然没有像杨家一样全部投身于军事,闻名的也不少。郭

  • 郑和郑成功明朝两大功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和,郑成功,明朝,两大,功臣,介绍,郑和,郑成功,都是,明

    郑和郑成功郑和与郑成功都是明朝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是明初一个是明末,而且两个人都被当时的明朝统治者所倚重。郑和下西洋路线图郑和作为明初著名的外交家,为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七次航海远洋,加强了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促进了大明王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对大明王朝的稳

  • 汉成帝宰相翟方进传 翟方进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成,宰相,方进传,方进墓,在哪里,方进传,翟方进传,出自

    翟方进传《翟方进传》出自《汉书》,是第八十四卷、传五十四。该传记载的并非是翟方进一人的生平事迹,还包括他的儿子翟义,是这父子俩的合传。两人就字数而言相差不多,可以说是平分了这一整篇传记。翟方进画翟方进是汉成帝时期的宰相。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连担任小吏都被长官辱骂,因此愤然辞职。后来在母亲陪同下,他

  • 关于荀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与荀子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关于,荀子,故事,介绍,孔子,是什么,关系,荀子,故事,儒家

    荀子的故事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把儒家思想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位儒学大家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波折。他的故事也让人们读来感到悲凉。荀子荀子小时候就比别的孩子聪明,自幼就饱读诗书,其锐智也让周围人感到惊奇。在荀子长大后,来到燕国游说,但是燕国国君对荀子哲学却不太感兴趣,于是无用武之地的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