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治通鉴》鲁肃过蒙屯下赏析

《资治通鉴》鲁肃过蒙屯下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719 更新时间:2024/1/21 5:31:55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过蒙屯下》是《资治通鉴》中的一篇,讲述了鲁肃到吕蒙驻地视察的故事。当时周瑜已经去世,鲁肃代替周瑜成为了水军都督,一直以来鲁肃一位吕蒙只是一个武将而已,没有什么智谋,但是听到别人说吕蒙现在已经大大的变化了,于是前去视察,发现吕蒙已经是一个可以运筹帷幄的人才,于是两个人成为了好友。

吕蒙剧照

这篇故事是说,鲁肃一直以来比较轻视吕蒙,觉得只是一个武将,但是有人告诉鲁肃,吕蒙现在已经与过去大大的不同了。于是鲁肃去视察,与吕蒙喝酒交谈,吕蒙提到说,鲁肃与关羽离的那么近,而且关羽是像虎熊一样勇猛的人物,问鲁肃怎么防备。鲁肃非常轻松的说,到时候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怎么可以不提前做好防备呢?于是为鲁肃划定了五种应对方案,鲁肃非常的惊异,鲁肃离开了自己的坐席,拍着吕蒙的背说,我还真不知道你的才干谋略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了。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两个人结为好友后才离开。

这则小故事讲了鲁肃,说明了鲁肃是一个非常豪爽的人,也是一个非常爱才的人,同时也讲了吕蒙,吕蒙作为一个武将,能够通过学习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离不开孙权的劝学。现在我们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就是从这个小故事中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习的重要性,也看到鲁肃与吕蒙的惺惺相惜。

鲁肃的故事

鲁肃是东汉末年东吴的战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说鲁肃是非常具备战略眼光的,鲁肃幼年丧父,是由祖母抚养长大的,鲁肃出身士族家庭,家里比较富裕,生的身材魁梧,生性豪爽,并且仗义疏财,在乡中具有非常不错的名望,当时周瑜正在居巢屯兵,后来向鲁肃借粮,鲁肃将家中粮食的一半借给了周瑜,于是二人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鲁肃剧照

公元197年鲁肃在周瑜的劝说下投奔了孙权,并且为孙权分析了天下的形势,预言了将来必将是曹操刘备和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并且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北拒曹操,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决定联合刘备,并且将荆州借给了刘备暂时栖身。

公元2008年,曹操率兵大举南下,与孙权隔江对峙,孙权的部属很多人都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周瑜与鲁肃力劝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特别是鲁肃对孙权说,我们这些作为臣子的如果投降了曹操还可以求得一官半职,但是主公如果投降了曹操要怎么自处呢?孙权于是下了决心要与刘备共同抗击曹军。可以说孙刘联盟鲁肃功不可没。赤壁之战曹军大败,这次战役奠定了鲁肃所说的三足鼎立之势。

赤壁之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公元2010年,周瑜病死,并且上书孙权,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位,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鲁肃于是成为了三军统帅。部下四千军兵,鲁肃治军有方,很快队伍就发展到一万多。后来刘备攻占益州后还占据荆州不还,于是孙权派吕蒙进攻荆州,鲁肃与关羽单刀赴会,虽然没有要回荆州,但是孙刘将荆州各分一半。

公元2017年,鲁肃病死,时年46岁,可以说鲁肃一生都在实践着联合刘备共抗曹操的战略方针,但是鲁肃死后,孙权再次派吕蒙攻取荆州,关羽被孙权杀死,孙刘联盟彻底崩塌。

鲁肃性格特点

鲁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这样一个人却也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事实上鲁肃的才能完全不输于周瑜,但是不像周瑜那样有锋芒,所以一般人都会认为鲁肃比较的老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将鲁肃描写的有点愚笨,但是鲁肃却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其一生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孙刘联盟,使得三国鼎立。

更多文章

  • 鲁肃服孔明歇后语故事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肃服,孔明,歇后语,故事,赏析,肃服,孔明,歇后语,史书上

    鲁肃服孔明歇后语史书上没有记载鲁肃是如何服孔明的,但是在家喻户晓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将鲁肃写成了一个老实的人,一个直心眼的人,对孔明可以说是非常佩服的,至今还有从《三国演义》中来的一个歇后语,那就是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事实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很小,赤壁之战完全是周瑜与鲁肃主持的。鲁肃画

  •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设围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心胸,坦荡,不设,围墙,心胸,坦荡,不设,围墙,待人,宽厚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设围墙郭子仪待人宽厚,不与人结仇,不得罪小人,以真诚打动皇帝,朋友遍天下。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亏心事,心胸坦荡;平易近人,府中不设围墙。宦官鱼朝恩之前十分嫉妒郭子仪,甚至去挖了郭子仪的祖坟,后被郭子仪感化。军官李光弼担心郭子仪得势后报复,后与郭子仪合作无间。郭子仪画像郭子仪心胸坦荡,面对

  •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有何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仪初,李光弼,有何,联系,仪初,李光弼,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选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选自《资治通鉴》。郭子仪和李光弼同是安思顺副将的时候,两人关系疏远、互不交流,后郭子仪取代安思顺的职位,李光弼求郭子仪要杀只杀他一人,不要祸及妻儿。郭子仪向李光弼表明自己没有私心,勉励李光弼忠君爱国,两人合作无间。李光弼像李光弼是李楷洛之子,自幼严肃,治军极严。王

  • 三国演义张昭的儿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演义,张昭,儿子,张昭,儿子,小说,三国演义,一书,中曾

    张昭的儿子在小说《三国演义》一书中曾写道,孙策临终时曾经留下这样的话交给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世不决问周瑜”。能和名满天下的周郎相提并论,张昭也决不会是等闲之辈。那么张昭的儿子们又是怎么样的呢?张昭画像张昭一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承,小儿子张休。张承字仲嗣,公元178年出生于徐州彭城。年少时就以

  • 诗人周密图片形象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诗人,周密,图片,形象,分析,周密,图片,片中,我们,可以

    周密图片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周密俨然一副文人墨客形象,他外表和善,看出周密不爱争强好胜的性格,所以周密并没有在官场上呆太长的时间,相反他选择的是回到故土,做一位隐匿的诗人。周密画像周密是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在济南,但是随着南宋迁都,周密的祖先也一并去往了杭州,之后他当过一段时间的义乌令,在宋朝亡

  • 爱好文学的周密作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爱好,文学的,学的,周密,作品,介绍,周密,作品,都说,为官

    周密作品都说周密对为官入仕看的不是很重,的确周密在宋朝灭亡后就放弃做官了,他选择寄情山水,在大自然的感召下完成自己作为诗人的使命,赞美风光美景,甚至在早期周密的作品中,对于宋王朝提及的也非常之少。作品中的蓬莱阁但是在晚期,周密那份诗人的尊严又毫无掩饰的展现出来,对国家的愿景,和想要报国的志向为我们彰

  • 郭子仪封王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仪封,原因,是什么,仪封,赫赫,军功,封为,国公,后被,汾阳

    郭子仪封王郭子仪赫赫军功被封为代国公,后被晋封为汾阳郡王。现在的人都用汾阳王代称郭子仪,可见“汾阳王”代表着不同寻常的荣誉。关于封号的由来,没有明确记载,猜测是以封地得名,因郭子仪的封地在汾阳,就被封为“汾阳郡王”。郭子仪像《旧唐书·郭子仪传》提到因河中军乱,皇帝进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镇压绛州。郭子仪

  • 新三国张昭舌战诸葛亮 张昭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新三国,三国,张昭,舌战,诸葛亮,怎么,死的,新三国,三国

    新三国张昭2010年,电视剧新《三国》热播。该剧主要以小说《三国演义》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到司马家族篡夺魏政权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新《三国》张昭剧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先有董卓权倾朝野、霍乱朝纲。又有曹操打着为国除害的名号培养自己的势力

  • 三国名臣张昭为人如何 张昭张纮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名臣,张昭,为人,如何,张昭张,纮谁,厉害,三国,张昭

    三国张昭张昭,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公元156年出生于徐州彭城,字子布。张昭年少时便好学,成年后曾经被举孝廉,但是张昭拒绝了。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察举他为茂才,也被张昭拒绝了。陶谦认为张昭这样做是看不起自己,于是将张昭囚禁,后被好友赵昱所救。尽管如此,在陶谦死后,张昭还是为他写了悼文。可见,张昭的人品还是很

  • 郭子仪和安禄山打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禄山,打擂,打擂,作为,一代,名将,不少,著作,讴歌,为国

    郭子仪打擂郭子仪作为一代名将,不少著作都讴歌了他为国尽忠,事事以国事为重的牺牲思想,有关于他的发迹,常常以安史之乱作为开篇。但是对于郭子仪青少年时期发生的事情,却鲜少有人记载。在民间传说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郭子仪和安禄山的擂台之战。郭子仪打擂传说分为好几个版本,有人说郭子仪是与节度使安禄山在华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