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辙的作品《六国论》 高谈阔论六国应如何自安

苏辙的作品《六国论》 高谈阔论六国应如何自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8 更新时间:2024/2/17 1:00:33

六国论苏辙

《六国论》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写的议论文,描写了六国在抗击秦国的时候应该采取的策略,全文一直在强调“大势”,六国没有抓住天下大势最终被秦国灭国,此篇文章用议论比较的辩证手法进行描写,语言简练、说短论长,颇有政治策略家的风范。

苏辙画像

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他写文章的背景和用意,他在文章中提出疑惑:全天下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但为何终究免不了被灭亡的悲惨结局。接着,他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被纷纷灭亡的原因就是决策者的目光短浅,不知道当时天下的大势。

文章的第二段写了韩、魏两国对于秦国和六国的重要性。对于秦国来讲,秦、魏是他们的心腹之患,因为秦国向其他国家打仗一定要经过秦、魏两国。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秦、魏就是他们的屏障。因此,秦、魏两国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段讲秦、魏的地位的特殊,秦国在把秦、魏收买以后,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攻打燕、赵。韩、魏是各国的保护屏障,但秦军却能够在他们的地盘上进出自如,苏辙认为这就是天下的大势。文章的末段从各国的角度去论述作者的看法,当时的大势就说明韩、魏不可能孤军奋战,要想打倒秦国就应该六国团结,各个国家互相支援,这样秦国也不可能为所欲为了。最后作者笔锋一转回到现实中,认为六国灭亡就是他们目光短浅,相互背弃盟约,最终六国相继被灭。

苏辙读音

辙(zhé),意思指车轮压过的痕迹,部首是“车”,总笔画为16画。在古文中有多种含义。在《曹刿论战》“下视其辙”中的意思是指车轮压出来的痕迹;在《赠白马王彪》“改辙登高岗”中的意思是解释为车辆行驰的路线;在《<指南录>后序》“会使辙交驰”又指车辆的意思。

苏辙画像

人们通过对人物苏辙的熟知,对这个“辙”字也就不再陌生了。

苏辙,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合称三苏。苏辙在治学的方面受到父亲的影响非常大,以儒家为主要方向的学习方向,最仰慕的人是孟子但同时又看遍百家。

他最擅长政治和历史方面的知识,在政治言论中纵观天下大事,所写的文章一针见血,十分中肯,如《上皇帝书》、《六国论》等。苏辙在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写文章既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又要有丰富、广阔的阅历。因此他十分羡慕和欣赏司马迁能游览天下与各路英雄交流。

苏辙的赋也是极具特色的,在《墨竹赋》中他把竹子形态写的非常逼真,又充满诗意。早年间对诗的写作上,苏辙并没有表达出出色的才华,与他哥哥苏轼的手法相差甚远,主要是写一写生活琐事和景物等,风格朴实平淡。但在晚年写诗的才情逐渐突显出来,所写的诗作富有情态,将情感融入在诗中。

苏辙名句

苏辙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所写的作品数不胜数,留下来的名言名句也是非常之多。他在做人、做事、待人、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来看一下苏辙为后人所留下的精神财富。

苏辙像

在教化的方面,苏辙提出过“惟教之不改,而后诛之”的观点,他认为对犯错误的人进行教育,多数人还是会虚心接受并加以改之,这时候对那些仍然顽固不化的人进行施行他便无话可说了。在这方面,苏辙强调教化的重要性,不能只是一味用刑法去惩罚别人,而是需要注重教育感化人。

更多文章

  • 鲁智深的师傅是怎样一个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深的,师傅,怎样,一个,人物,深的,师傅,智深,五台山,出家

    鲁智深的师傅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后,寺里的主持,也就是智真长老便成为了他的师父,在当时长老给他剃度后,对他说道:“要做一个和尚悟性是非常重要的,介于佛法无边,就赐名智深给你吧!”可不要小看了这位长老,按照原著里的描述,他可是为世外高人,但是书中却并没有提到他有教鲁智深什么武学。《新水浒》智真长

  • 南朝陈后主妃子张丽华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朝,陈后主,后主,妃子,张丽华,丽华,传奇,人生,张丽华

    张丽华简介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君主因为贪恋嫔妃的美色而荒废朝政,以至于最后做了亡国之君。这些受宠的嫔妃也被历史所铭记,比如夏朝桀的王后妺喜、商纣王的爱妃苏妲己、周幽王的宠妃褒姒、南唐后主的贵妃张丽华等等,那么张丽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张丽华画像张丽华同苏小小等人一样都是歌妓出生,她也是出身在贫寒家庭,

  • 《晚春》韩愈寄托了什么感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晚春,韩愈,寄托,什么,感情,晚春,韩愈,唐代,文学家,诗作

    晚春韩愈《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描写晚春之景无半点百花稀落、暮春凋零的伤感之情,却是一番草木留春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生机画面。韩愈塑像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

  • 婉约派代表柳永的词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婉约,代表,柳永,都有,哪些,柳永,北宋,时期,婉约,代表

    柳永的词柳永是北宋时期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大多是婉约秀丽的。词人的作品总是与他们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柳永写的词虽以婉约为主,但他家道中落之后,仕途又极为不顺,他在考取功名之上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为了追逐名利,他几乎踏遍了整个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词又带有许多人生哲理,对生活无奈的感慨。柳永画像柳

  • 《水浒传》神行太保戴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水浒传,神行,太保,戴宗,是个,什么样,人物,神行,太保,戴

    神行太保戴宗神行太保戴宗是元末明初时期,由施耐庵写的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在梁山聚义的时候,排在第二十位,位列三十六天罡之中,对应天上的天速星,在整个梁山泊中的职位是总探声息头领,也是在远征方腊之后幸存的几个高级将领之一。戴宗画像戴宗之所以被叫做神行太保,是因为他曾经在机缘巧合之下学会了一

  • 《清明》黄庭坚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明,黄庭坚,描绘,一幅,什么,景象,清明,黄庭坚,中国,历

    清明黄庭坚清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甸甸的词汇,无论是作为一个节日或是一个节气,都有一种深沉的压抑之感,然而黄庭坚的诗文《清明》中却让清明有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诠释,某个北宋的清明时节,原本是令人黯然销魂的时候,黄庭坚只是触景生情,只是他的笔下只是浅浅地写道:“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黄庭坚的诗作风格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黄庭坚,诗作,风格,怎样,黄庭坚,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要

    黄庭坚的诗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诗人,主要在诗上面的贡献是在于黄庭坚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黄庭坚也被人称为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由此而红极一时。黄庭坚图片黄庭坚和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被后人齐称为“一祖三宗”。黄庭坚的诗作风格主要是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寄托心中的理想政治抱负,同时黄庭坚的诗作中

  • 柳永在《蝶恋花》里如何描绘女子的离愁思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柳永,蝶恋花,如何,描绘,女子,离愁,思绪,蝶恋花,柳永,又

    蝶恋花柳永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是常用的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它有一定的词牌格律,分为上下两阕,总共六十个字,双调,上下片各四仄韵。一般用于作者表达心中的愁绪和缠绵悱恻的情感为主。蝶恋花柳永的词曲多以歌女和少妇做为主题,抒发种种离愁和相思之情。此篇蝶恋花是一首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怀人之作。

  • 黄庭坚书法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黄庭坚,书法,什么,特点,黄庭坚,书法,北宋,时期,著名,苏

    黄庭坚书法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书法尤为的精妙绝伦,和当时的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从中也可以看出黄庭坚在书法上面的造诣极为高深的。黄庭坚的书法主要的特色便是纵横拗崛,昂藏郁拔,在当时也是自成一体,享有很高的书法地位的。黄庭坚书法黄庭坚主要是擅长行书和草书,

  • 《定风波》苏轼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定风波,苏轼,主要,描绘,什么,场景,风波,苏轼,作为,一系

    定风波苏轼定风波,作为苏轼的又一系列力作。定风波也是冠以这一系列的词牌名。在此系列中,最为有名的便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了,下面就来看看这首词的内容。定风波苏轼整首词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上面的暗红色小字,交代了创作此诗词的时间和背景,创作的时间为当年的三月七日,地点为黄冈东部的沙湖,当时苏轼正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