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唐优秀诗人李商隐的爱情诗 缠绵悱恻

晚唐优秀诗人李商隐的爱情诗 缠绵悱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73 更新时间:2024/1/20 7:43:01

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作为一位情感丰富的诗人,爱情题材在他的诗歌中占据很大的比重,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表达情思之外,诗人还有不少描写女子思情人的诗歌,以及这首《无题·八岁偷照镜》讲的是一个少女在成长过程中的怀春心理,更有不少人猜测诗人笔下的这位姑娘可能正是李商隐的初恋。

无题·八岁偷照镜

这首诗歌的大意是,小女孩八岁的时候私底下喜欢自己偷偷照着镜,便已经能够将眉画成长眉了。而到了十岁,小姑娘到郊外踏青时会在脑海中想象着把荷花做成自己的衣裳裙子。女孩子到了十二岁,会开始学着弹古筝,银色的护甲套在指上始终不取下来。等年龄到了十四岁时呢,女孩子就会羞着避免面对男性,即便是最亲近的亲人也不例外,这个时候的她可能在思考自己什么时候才会出嫁吧。而到了十五呢,姑娘会背对着秋千哭泣,在风中吹干眼泪,唯恐美好的青春年华如同春天一样消逝。

在这首诗歌中,李商隐站在少女的角度上,将小小姑娘初步长成、逐渐怀春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她的焦灼与郁闷,心中渴盼少年男儿的怀春之思仿佛才人等待入仕遇知一般。将姑娘小小年纪就爱美画眉、性情清高以荷花作衣自赏、苦练琴艺、怀春羞涩回避男性以及待嫁闺中的愁绪等一系列过程均描写得入木三分。

然而通过描述,也有人认为诗人对这位姑娘如此熟悉,定是青梅竹马的异性才有如此亲密的观察,而“十五泣春风”或许正指代了二人这段无疾而终的初恋。

嫦娥李商隐

《嫦娥》是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作,他通过咏叹嫦娥在月宫中独自一人生活的孤寂场景,来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屋内外的不同环境场景,渲染出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体现了嫦娥怀思之情;后面两句则是指嫦娥在整夜的痛苦愁思之后心中产生的感想。全诗基调带有孤寂感,意味深长,意蕴丰满,构思独特,触动人心。

李商隐嫦娥

诗文的主要意思是,蜡烛投下的影子深深地映射在以云母矿石制造的屏风上面,而银河缓缓地沉了下去,星辰也逐渐暗淡消失不见了。嫦娥一个人心中满是后悔,不该偷吃长生不死的灵药结果来到这荒凉的广寒宫。每天的无聊生活都只是面对着这广阔无垠的碧海蓝天,日日夜夜都在不停地思忆人间。

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赞咏嫦娥的诗文,但是在历史上不同学者持有不一样的意见。有的人认为李商隐写此诗意在赞颂有情人的私奔,而有的人则是认为他仅仅歌咏主人公的境况寂寥罢了,然而还有的人则认为诗人一定是假托嫦娥实际上定有其它的思想喻示,诸如此类,各家所持观点不一。暂且就当此文是以咏叹孤身幽居且终日难眠的女子,言语合情合理,饱含深意、基调感伤。

然而当时唐朝的道教盛行,女子入道蔚然成风,但在真正入道后方能感受到清规戒律对生活情爱的束缚从而带来苦闷,因此诗人在这首诗中将孤身无伴的嫦娥、观中煎熬的女道、清高孤傲的诗人,三者相结合,浑然一体。概括三种各自身处不同生活环境却又有相同感受的遭遇,实为李商隐的艺术特长。

锦瑟李商隐

《锦瑟》是李商隐代表名篇之一,虽然李商隐之诗不乏借物言情,但是这首虽然名为“锦瑟”却并非咏物之意,只不过是按照惯例将诗歌的前两个字作为题目。李商隐的诗来晦涩难懂,而此诗又是李商隐的诗中最难解读的一首,诗家向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

标签: 晚唐优秀诗人李商隐的情诗缠绵悱恻李商隐的

更多文章

  • 揭秘《卧春》究竟是不是出自陆游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卧春,究竟,是不是,出自,陆游,之手,卧春,陆游,诗作

    卧春陆游陆游的诗作《卧春》,和他其余的诗词不一样,显得有些拖沓,并不被后世人看好。陆游画像《卧春》这首诗比较长,但是全篇又很难看到有所表达的东西,所以有人怀疑这首诗并不是陆游的作品。我们都知道陆游的作品多跟家国天下有关。当权者的昏庸无能,而他的政治仕途也一直不顺,报国理想被现实的残酷所扼杀,这使得他

  • 日本投降前夕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日本,投降,前夕,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日本,投降,前夕

    日本投降前夕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了,这在当时其实是比较突然的,那么日本投降前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日本突然投降了?日本投降图片众所周知,日本突然投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在日本投降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两地投放了原子弹,这对日本的打击非常大,使得本来就已经陷入不利局面的日本只能选择投降。日本投降

  • 南宋词人姜夔作品《扬州慢》 憧憬扬州城的繁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宋,词人,姜夔,作品,扬州慢,憧憬,扬州,繁华,扬州,姜夔

    扬州慢姜夔?南宋词人姜夔所写的《扬州慢》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创作在词人姜夔二十余岁时,那是扬州遭受金军袭击,江淮军战败,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却是十分衰败。姜夔心中一直憧憬着扬州城的繁华,但却只见到衰败的扬州城,甚是惆怅,遂有感作此词。姜夔《扬州慢》配图《扬州慢》开头是词人姜夔所写的小序,姜夔常用序文

  • 日本投降最后日方代表到底是谁签的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日本,投降,最后,日方,代表,到底,谁签,日本,投降,谁签

    日本投降谁签的字日本投降之后,在投降书上签字的人成了一个问题,最后日本人选择了一个在日本地位较高的官员签了投降书,那么日本投降谁签的字呢?重光葵图片日本投降谁签的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重光葵。他是日本外交官,也是战后甲级战犯之一。他做事紊条不乱,性格自信谨慎,但也非常呆板保守,对日本极为忠诚,别人对他的

  • 唐朝杰出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怎么死的 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杰出,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怎么,死的,死因,是什么

    李世民怎么死的根据《旧唐书·郝处俊传》和《旧唐书·郝处俊传》记载,李世民去世是因为服用了大量的丹药所致。李世民剧照李世民早年间,对道士练造丹药一说持批判态度,并且鄙夷秦始皇四处求仙的做法。李世民晚年后,为了身体康健,也像其他的帝王一样,四处找寻长生不老之术,寻求丹药。公元642年,唐太宗多次在外狩猎

  • 宋朝词曲名篇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词曲,名篇,之晏,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晏殊大家一定对《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首词不陌生,它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读起来非常美,词中可谓句句珠玑,每个字都用的恰到好处。这首词原文如下:晏殊像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历史上武丁中兴的贡献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武丁,中兴,贡献,哪些,方面,武丁,中兴,贡献,时期

    武丁中兴的贡献武丁中兴时期殷商变得更加强盛,不管是政治方面还是农生方面都十分的出色,武丁十分看重人才,在傅说等人的帮助下他将殷商推到了最为顶峰的时期,国家领土也扩张到最大程度上,可以说在历史上武丁中兴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对殷商的影响也非常大,那么武丁中兴的贡献是什么呢?武丁中兴图片武丁中兴的贡献主要

  • 北宋青楼歌姬李师师究竟是谁 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青楼,歌姬,李师师,师师,竟是,一个,怎样,女子,李师

    李师师是谁说起李师师,历史上有两个李师师。大约出生于公元1062年左右,李师师出生在河南开封,本来是王姓。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加上她的父母相继去世了,可怜的李师师只好寄人篱下。幸运地是,一个老鸨看上了李师师的美貌,于是就收养了她,然后就随着这个老鸨改姓李了。李师师剧照另一个李师师则是李寅的女儿,李寅

  • 一代明君宋太祖赵匡胤怕史官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一代,明君,宋太祖,太祖,赵匡胤,史官,故事,说明了,什么

    宋太祖怕史官宋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周朝的领军将领,是一代明君周世宗时期受到周世宗器重与提拔的将领,宋太祖堪称文功武治一流,是一代明君,在古代作为帝王可以说是权力最大的人,是最高的最高统治者,其行为可以说无人能管,但是是书上却记载宋太祖怕史官,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下面我们就分享一下。

  • 北宋丞相吕蒙正代表作《破窑赋》 为劝诫太子而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宋,丞相,吕蒙正,代表作,破窑赋,劝诫,太子,而作,吕蒙正

    吕蒙正破窑赋《破窑赋》是北宋初期宰相吕蒙正的诗作,也称作寒窑赋,他早年中举前生活在破窑里,他创作此赋是为了规劝太子,写了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加以历史上诸位名人坎坷起伏的命运,来向太子诉说一种人生的自然规律。吕蒙正破窑赋塑像吕蒙正出生贫苦人家,因此深知穷人的困苦,从而发奋读书,金榜题名后为官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