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诏历史介绍 南诏国历代国王 南诏民族介绍

南诏历史介绍 南诏国历代国王 南诏民族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131 更新时间:2024/1/19 12:56:28

在公元7至9世纪,中国西南民族地区以洱海和滇池为中心出现了一个由彝族统治阶级建立的南诏国政权,②南诏国传世13代,③历经274年之久,它与吐蕃政权同为唐帝国版图内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最强大的政权,基本上与唐帝国相始终

南诏建国前,西南民族地区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各民族地方势力群雄争霸,4世纪初(东晋初年)南中大姓势力曾一度受到东晋南夷校尉宁州刺史的严重打击而衰落一时,但此后“大姓”、“夷帅”之间的兼并更为激烈,互相兼并的结果最后只剩下一个爨氏“大姓”集团。爨氏便趁机盘踞宁州,只在形式上仍对中原朝“奉正朔”,而实际是在地方闭关自守以发展和巩固自己的势力。到公元6至7世纪(隋末唐初),爨氏已形成为两股强大的地方势力,称为“两爨蛮”,即“东爨”和“西爨”,于是爨氏便称王于一方,“土民爨瓒窃据一方,国家(北周)遥授刺史”,爨瓒之子爨震袭职后,更是“臣礼多亏”。④爨氏势力所占据的地区“延袤二千里”,“遂王蛮中”。①爨氏的强大已对统一的中原王朝造成危害。隋朝过这两次大的军事打击,爨氏统治集团的中心人物被消灭,爨氏势力遭到致命的打击,爨氏统治区域缩小到原建宁、晋宁2郡地,

在爨氏称霸滇东和唐初经营南中时,滇西洱海地区的“河蛮”和“乌蛮”势力亦逐渐发展壮大。公元6至7世纪初,滇西西洱河(洱海)周围地区居住的许多河蛮部落,大小数百个,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户,有数十种姓氏,其中杨、赵、李、董是豪族大姓。“河蛮”即西洱海河区的“白蛮”,这些河蛮无大君长,各姓分散,不相统一,各自发展着自己的社会经济文化世末7世纪初(隋末唐初),在滇东爨氏逐渐衰落的时候,滇西洱海地区的乌蛮、河蛮(白蛮)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洱海地区的乌蛮各部更是急剧地发展起来,形成了6个强大的奴隶主统治集团和4个势力较小的奴隶主集团,文献称为“六诏;

越析诏,又称磨些诏,由磨些族建立而得名,在今云南省宾川县宾居街一带;

浪穹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一带;

邆(邓)睒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南部的邓川一带;

施浪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邓川之间;

蒙舍诏,在今云南省魏山县南,位居其它五诏之南,故又称南诏。

蒙嶲诏,在巍山县北至漾濞江一带,故又称为漾备诏

六诏中除越析诏是由磨些(纳西)族组成的外,其余五诏皆为乌蛮,即汉晋时期的滇西嶲(叟)、昆明部落繁衍而来的,他们是现代彝族的先民。

六诏以外在洱海地区还有4个势力较弱的统治集团,他们是石桥诏(在今云南省下关市一带),以石桥城而得名;石和诏(在今云南省大理市风仪镇一带);白崖诏(在今弥渡县红崖盆地);剑川诏(在今云南省剑川县)。这4个统治集团比之六诏其势力要弱小得多。

六诏的势力在6世纪末7世纪初时大致相当,彼此互不臣服,其中蒙嶲、越析二诏地域最大,兵力较强,蒙舍诏比之二诏稍弱。但自7世纪初以后,蒙舍诏有了迅速的发展,很快发展成为六诏中的最强大者。

蒙舍诏(南诏)起源于巍山,许多史志皆记载蒙舍诏的始祖为舍龙(又名龙伽独经过舍龙、细奴罗父子在巍山的开发,其势力迅速增长,迫使当时蒙舍川地区的白子国①主“云南大将军”张乐进求不得不将王位禅让给细奴罗,拥载细奴罗为王。张乐进求还以女妻细奴罗,并“举国逊之”。②这样以和平禅让与和亲的方式,解决了以细奴罗为首的乌蛮部落与张乐进求为首的白蛮(河蛮)部落之间的长期争斗,细奴罗终于成为巍山南部的最高统治者、蒙舍诏的大酋长。蒙舍诏自细奴罗后,又历经罗盛、盛罗皮、皮罗阁几世的艰苦创业,蒙舍诏日渐强盛起来,终于在8世纪初建立起强大的南诏国政权。

当7世纪末,唐朝正积极经营洱海地区的时候,此时唐朝西南边疆的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位于唐朝西邻的吐蕃奴隶主势力迅速壮大起来,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唐朝便决定从洱海各部中选择一个奴隶主集团加以扶持,让其统一洱海各部,使之既能控制洱海地区的局势,又能遏制吐蕃势力的南下,减轻吐蕃对唐朝西南边境的压力。权衡之后唐朝选择了南诏(蒙舍)奴隶主集团来完成统一洱海的使命。

南诏第1代王细奴罗至第3代王盛罗皮时,是南诏利用其远离吐蕃,不受吐蕃直接威胁的有利条件,依靠唐朝的力量来发展自己势力的时期。674年(上元元年)细奴罗卒,其子罗盛立为南诏第2代王。罗盛在武后时遣使入朝,赐锦袍金带归。712年(先天元年)盛罗皮即位为第3代南诏王。728年(开元十六年),皮罗阁即南诏王位,成为南诏第4代王。此时洱海及云南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巨变,吐蕃势力咄咄逼人,洱海地区各诏除南诏和蒙嶲诏外其余皆为吐蕃所控制,唐朝为了对付吐蕃势力向南发展,采取了支持和联合南诏对付吐蕃的办法。于是737年皮罗阁在唐朝的支持下打败了河蛮各部占领了太和城等地,738年(开元二十六年)皮罗阁乘胜进军,打败了吐蕃南下势力,灭了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解除了吐蕃对唐朝云南边境的威胁。鉴于皮罗阁的功绩,唐玄宗李隆基立即“加封(皮罗阁)为特进云南王。748年(天宝七年)阁罗凤即南诏王位成为第5代王此时唐朝廷却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加之唐边臣的昏庸狂妄,使矛盾激化,将南诏推向了背唐附蕃的道路。

749年(天宝八年)唐朝积极准备对南诏用兵,这种狂妄无能边臣的把持下,使诏唐关系恶化。张虔陀首先挑起南诏内部的权力之争,利用阁罗凤是皮罗阁的继子,在王位继承上企图以皮罗阁的嫡子诚节替代,以此打击阁罗凤。750年阁罗凤在愤怒之下,采用先发制人之法,先出兵围攻姚州,杀了张虔陀,接着出兵占领了唐在云南的羁縻州县32个,第1次天宝战争以唐朝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此后南诏归附吐蕃,被封为“赞普钟南国大诏”①(兄弟之国)。诏唐关系断绝。779年(大历十四年)阁罗凤之孙异牟寻即南诏王位成为第6代王。吐蕃、南诏合兵20万分3道进攻四川,妄图攻取成都,此役被唐将李晟精兵打败,把蕃诏联军赶到大渡河以南。南诏伤亡惨重,元气大伤。但吐蕃将此役的失败迁怒于南诏,改封异牟寻为“日东王”,由“赞普钟南国大诏”下降到普通王的臣属地位。并不断加重对南诏的军事征调和赋税、劳役剥削。⑥此时异牟寻深感背唐附善的苦处,开始了弃善归唐的计划。

。808年(元和三年)异牟寻卒,子寻阁劝即南诏王但此后由于南诏幼主继位,内部权力争夺,权臣当权,改变了南诏与唐永世和好的既定政策,诏唐关系进入了和战并举时期。

808年寻阁劝即位为第7代南诏王,但不幸于次年卒,其子劝龙晟即位为第8代南诏王,唐朝亦册龙晟袭南诏王,但龙晟“淫虐失道,弄栋节度使王嵯巅弑之”,⑧嵯巅扶植年仅15岁的劝利(龙晟弟)为南诏第9代王。长庆三年(823)劝利卒,弟劝丰祐立为第10代南诏王。

858年(大中十二年),南诏利用安南混乱之机,出兵攻陷安南。859年丰祐卒,世隆即位为第11代南诏王,因世隆名犯唐太宗、元宗庙讳,唐朝不册封,世隆益致怨,自称皇帝,改元建极,国号大礼,又出兵攻占乌蛮、僰、爨之地。877年(乾符四年),世隆卒,隆舜继为南诏第12代王。由于自劝龙晟至世隆以来对唐用兵50余年,使南诏疲弊和内部矛盾加深,隆舜愿求和于唐,于877年(乾符四年),遣段■室诣岭南节度使辛谠请修好,唐许之。879年隆舜又遣使于唐求和亲,唐以宗室女安化长公主妻隆舜。

南诏晚期,由于频繁发动战争,赋役繁重,生产凋敝,各种矛盾激化。897年,南诏王隆舜只知畋猎饮酒,不理国事,为其臣杨登所杀。902年,权臣郑买嗣(郑回七世孙)利用民怨沸腾之机,杀死南诏王舜化真,夺取王位,另建政权,南诏亡。自649年细奴逻称王至此共二百五十四年,传十三主。

按照南诏原来的习惯,父子相传,用连名制。值得注意的是,父子连名的习俗,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中颇为流行,南诏王族连名制,主要的功能是表示世系,尤其重要的是确定承袭关系,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仅限于袭职连名,并不是普遍的现象。

标签: 南诏

更多文章

  • 藏族历史介绍 藏族民风民俗 藏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藏族

    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人种属于蒙古人种。中国境内有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繁衍生息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当时甘青一带西羌诸部已与汉朝发生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

  • 壮族历史介绍 壮族民风民俗 壮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壮族

    壮族旧称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为古代百越族的一支,与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侬族,热依族语言文化很相似,并称为僚人。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她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译音“俚”字,实是壮语中对&

  • 西南古国大长和国历史介绍 大长和国历代国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长和国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内地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也经历了一个地方政权更迭的动荡时代。直到大理国建立,云南才恢复平静。郑回归化南诏,成为南诏大姓贵族的重要人物,郑氏家族也便在南诏繁衍。到第九代南诏骠信隆舜时,距郑回人南诏已140余年,郑氏家族也传到了第七、八代。已经发展

  • 西南古国大理国历史介绍 大理国历代国王 AD937-AD1253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理国

    白族古称“白蛮”,是古老的bo(打不出,“bo人悬棺”之bo)人民族和汉民族融合形成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集解》中说:“bo,羌之别种也。”在战国时期就融合了部分楚文化的bo人,在汉晋之世,中原政

  • 云南古国滇国历史介绍 滇国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滇国

    璀璨的滇文化,是滇国人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创造。它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尘埃中沉睡了两千多年。今天,抹去尘埃的它再次发出夺目的光芒,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呼之欲出的滇国“夜郎自大”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成语,许多人都知道它的典故。可是,“不知有汉

  • 西域古国焉耆历史介绍 焉耆位置在哪?焉耆如何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焉耆

    焉耆是一个建立在绿洲上的农耕生活形态的城郭,是汉通西域北道必经之地。那里土地肥沃,种有稻、粟、麦,兼畜牧;那里的人有喝葡萄酒的习俗,也热爱音乐;那里资源丰富,文化发达,佛教在其国内有着很高的地位和众多的信徒,佛教艺术也曾繁盛灿烂;那里盛产胭脂,也盛产良驹,还有鱼盐蒲苇之饶。那就是焉耆国。焉耆国,西域

  • 越国一脉闽越历史介绍 闽越历代国王 闽越如何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闽越

    闽越国是福建历史上地方割据政权中时间最早最长也最为强盛的古国。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闽越人既保持了福建远古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等,又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效法中原内地,从而创造出灿烂一时的闽越古国文化。勾践的后人开创闽越国闽越国,位于今中国福建省北部,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的

  • 西汉时期南越历史介绍 南越历任国王 南越如何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越

    在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南越国是岭南第一个封建割据政权,在统治岭南的93年间,推行郡县制,和辑百越,推广铁器和农耕,发展海上交通贸易,促进岭南地区社会历史的全面发展,是岭南开发史上的重要时期。第一个以广州为都城的国家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或前赵朝

  • 西汉时期西域车师国历史介绍 车师地址在哪 车师如何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车师

    西域古国车师,是一个充满了浪漫情调的地方。它位于天门山脚下,据守车师古道。那曾经是一个关系到西域交通顺畅与否的国度,是一个因位置重要而屡遭战乱的国度,也是一个至今仍吸引着人们关注目光的国度。交河城址寻车师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这是唐朝一首有关交河故城的诗。诗

  • 吐蕃后继古格历史介绍 古格王国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格

    西藏吐蕃王朝之后的600多年间,一个名为古格的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然而,300年前,古格王朝突然由盛而衰,瞬间消失于茫茫沙海。偌大的王国仅留下恢弘的遗址和遗物各类殿堂房屋445座,洞窟879孔,碉楼58座,各类佛塔28座,塔墙1道,防卫墙10道,隧道或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