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郡县制的作用是什么 郡县制有何影响 郡县制的特点有哪些

郡县制的作用是什么 郡县制有何影响 郡县制的特点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85 更新时间:2024/2/19 16:24:33

郡县制的作用是什么

郡县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统治者阶级的利益。它的推行是古代中国从奴隶社会跨入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使得中国第一次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中央政府的地位第一次被真正重视。

郡县制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郡县制就是中央集权制度。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统治者的手上,地方官员没有实质的权力,只要君主不要太过荒淫无道,就不会发生百姓造反的事件,而类似于周朝后来诸侯称霸和西汉初期的七王之乱的事件更不可能会发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保障了帝王的权威。

其次,郡县制虽然主要维护的统治者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普通百姓的权益。在周王朝分封制度下,一个人的地位是由出身决定的,一辈子都不能更改,等级森严。然而,郡县制中的官吏是由皇帝任命的,虽然改变身份的机会也很渺茫,但是如果拥有足够的才华,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改变命运的机会还是有的,历史上寒门出贵子的例子也有不少。

郡县制这项制度,基本上是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王朝的。虽然在各个朝代都有相应的改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最基础的制度还是郡县制。现今我国施行的行政区划制度也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推动的是一个时代进步。

秦朝郡县制资料介绍

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

秦始皇郡县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为避免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

由于历史原因,各类史籍对于秦朝设立的郡县数量的说法都不尽相同。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在秦26年时,除了在都城附近地区设置内史,将全国分设成36个郡,建立1000多个县。然而根据班固的《汉书》中对于秦朝郡县制的记载,秦朝当时除内史外,是设有58个郡。近现代有很多的史学家对于秦朝当时究竟设置了多少的群县进行考察研究,他们均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郡县制的建立确保了秦朝大一统帝国的形成。因为郡县制是层层递进式的,各级部门分工明确。每个郡县的长官都是由中央任命的,各个郡县的郡守和县令之间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在治理过程中相对公开公正。但是这样子也就造成地方的权力弱,中央权利却高度集中,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利。一方面,权利的集中有利于管理国家、推行法令和统一文化。例如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秦朝经济贸易的往来奠定了基础;以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百姓思想的统一。但是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导致了皇帝权利的高度集中,皇帝行事以自己的意志为主,毫无顾忌,不利于王朝的发展。

揭秘郡县制的弊端

通俗一点来说郡县制的本质就是将地方权利收归中央,中央的权利高度集中,而地方政府官员手上并没有实质的权利,所有官员都只是皇帝思想的执行者,整个国家的政策法令和经济文化都取决于皇帝一个人的想法。

秦始皇

郡县制对国家的管理主要靠法律,秦国的法律十分的严苛。以县令为例,只要这个县有一个小官吏违法了法令,那么县令就要承受一半甚至于全部的处罚。在这样子的连座法令之下,地方官员为了避免自己遭受惩罚,会选择对底下违法的官吏包庇纵容。如此就极易导致官吏做出欺瞒上级残害百姓的事情,致使民心不稳。

地方官员对于所辖地区的土地只有管理权,没有所有权。土地的收益好坏,于他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大的联系,那么他就不会放出很多的精力在地方治理上。况且从人性的阴暗面来看,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自己的利益是最优先的。周朝由于分封诸侯,诸侯的封地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赚了是自己的,亏了也要自己承担,因此他们对于土地的治理就会比较上心,国家容易致富。但是郡县制的管理体制是不利于国富民强的。

各个地区的官员没有向心力,没有责任感。官吏重视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哪里利益多往哪里去,对于国家没有太多的感情。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区纷纷有人一同揭杆而起反对秦政,秦王朝汲汲可危的时候,没有哪个郡县说帮助皇帝抵御叛军。一是因为他们手上没有军队,二也是因为对他们而言天下哪个皇帝都没关系,只要让他们的生活过的好些就行。民众内心没有对国家的忠诚感。

郡县制从什么时候开始

根据对现在可以查阅到的资料的研究,“县”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武王时代,而它作为一个名词则是出现在楚文王时期,因此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知道郡县制最先开始于春秋时期。

秦朝疆域

春秋时期对于县的说法有很多种,各个诸倨国的县的发展也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在齐国和晋国,县的用途是赏赐功臣。县的大小和县数量的多少决定了一个诸侯国的国力是否强盛,当时楚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是最强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楚国拥有最多数量的县,土地面积最为广在。郡的设置后于县,春秋后期开始有郡的出现,但是在当时郡的单位小于县,郡是到战国时期郡才被各个诸侯国建立起来。并且,当时的郡的作用不是用于管理地区的日常政务,也不是中央以下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而是被设置在边疆地带,用于巩固国防,防止外敌入侵,维护国家安全的。

商鞅变法明确了县令、县丞和县尉的职责,使县有了一个雏形。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推行的郡县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商鞅的县制,另外参照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郡制和县制。他将国家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其中有十六个就是沿袭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原来设置的郡。汉朝时,因为分封制导致了七王之乱,证实了郡县制比较适合国家的管理。

郡县制的特点有哪些

郡县制取消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邦建国的分封制,实行由中央到地方的直线管理模式,国家的所有政务都要交由皇帝处理,所有的权利都集中于皇帝手里,是皇帝拥有绝对生杀大权的开端。

郡县制

郡县制是“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的保障,由它开始,中国开始进入一家之姓的时代,帝王之姓之名在民间是不允许被使用的,因此在古文上就出现了许多的通假字与借义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整个国家都归属于帝姓,皇帝是世代沿袭的,在国家中拥有最高的统治权,极易造成某些帝姓子弟不学无术以权压人。在这样的朝代里,一个人的出身就显得尤为重要,等级差异大。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是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综合使用。郡和王国都是地方的高级行政区划,郡由中央直接管理,而王国则由被封王的王爷统治。起初刘邦觉得秦的快速灭亡是因为没有人帮助,于是采取了诸侯王分封制度,目的是为了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保护中央政府,但是诸侯王随着封地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加强开始和中央政府对抗,并企图自立为王,对中央政府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威胁。于是从武帝开始,便着手削弱侯爷的势力,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西汉在武帝手中达到了顶峰。由此可见,分封制在历史的发展显得力不从心,反之郡县制是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郡县制有何影响

郡县制的实行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而言有利有敝。从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方面来说,首先,从制度结构上来说,郡县制打破了中国单一制的国家组织结构,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管理国家提供了多种选择。

秦始皇

标签: 郡县制

更多文章

  • 秋收起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毛泽东秋收起义多少岁 秋收起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927年,正值农民秋收时节,湖南和江西地区发生了一场武装起义,这次起义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起义是的主要参加是农民,由于这场起义是在农民秋收的时候发动的,因此这场起义也称为秋收起义。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秋收起义呢,秋收起义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秋收起义画像秋收起义之前,毛泽东受

  • 王莽为何篡位?王莽的新朝寿命为什么这么短?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莽

    王莽篡汉王莽是西汉末年的权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也就是新太祖史称建兴帝或新帝。王莽出生在汉末权倾朝野的汉室外戚家族王家,姑母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王莽早年间就因为为人谦恭、节俭,不与其他宗亲一样总是生活奢侈,声色犬马的,而且王莽尽心侍奉孤母寡嫂,为当时人们所称赞,声名远播。王莽二十四岁开始入朝

  • 关羽假节钺究竟有多大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

    假节钺在《三国志》中多处都可以见到,是封赏功勋极大和才能卓著的人,这些人一般都有极高的威望。《吴志·陆逊传》载:“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三国志武帝纪》中:“太祖遂至洛阳,韂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那么,假节钺在古代的封赏中到

  • 匈奴人刘渊为何自称汉皇帝 汉赵开国皇帝刘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渊

    坐拥天下的司马氏可能在最后也没想到,把自己江山断送的竟是自家人。西晋末年,一场宗室之间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让本来摇摇欲坠的西晋政权,在风雨中更是飘零。此时,蠢蠢欲动的匈奴人正静静地等待一个时机,刘渊的出现,让匈奴人的梦想成为现实。刘渊的生平简介一个匈奴人为什么要取一个汉名

  • 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成功了吗 刘裕最后是怎么称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裕

    打开中国古代历史,只看到权谋与血腥,普通百姓和许多政治小人物的悲哀和巨大痛苦,被隐没在枯燥简单的数字之后,要找一个兼具仁义、道德的英雄是极其难得的,刘裕虽不是完人,比起很多昏君来说,他已经很优秀了。刘裕起自行伍,一个草根靠着自己的实力,打拼到帝王之位,天道酬勤,这是刘裕应得的,也是有志者胜利的果实。

  • 三国争霸期间总共因为战争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凡王朝标明为“末”的时期,都是老百姓饱受痛苦的灾难岁月。汉末三国时期如此,唐末、宋末、元末、明末、清末,无不如此。一棵大树的轰然倒下,不外乎外力的突然摧折,或内部的逐渐败朽。而一个偌大王朝的覆灭,通常是内因在起催死的作用,东汉末年就是这样走向终结的:第一,天

  • 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 昭君出塞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解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也一直作为政治问题被重视。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来,一直到王昭君出塞,汉匈关系一直时战时和,汉武帝之前,汉匈一直以和亲来换取边境安宁。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得以兴旺,兵强马壮,打的匈奴俯首称臣。《昭君出塞》剧

  • 辛亥革命第一枪怎么打响的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第一枪怎么打响的辛亥革命第一枪,狭义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在辛亥革命的战争中用手枪开出第一发子弹,广义理解的话可以认为是辛亥革命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可以认为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不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都是接下来必须要加以研究的话题。那么辛亥革命第一枪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又是谁在这场战

  • 清初三藩之乱的三个阶段过程 三藩之乱八旗军战斗力到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藩之乱

    清初三藩之乱的三个阶段过程自1673年11月21,吴三桂起兵叛乱,至1681年10月29吴世璠自杀,清军于昆明城下大获全胜。自此,三藩之乱历时八年,终于结束。三藩之乱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三藩之乱的过程地图描述第一个阶段为起兵江南。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当时战乱不断扩大,吴三桂已兵出三贵

  • 和亲匈奴的宫人简介 历史上的汉匈和亲是说东汉吗 汉匈和亲的公主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匈奴

    和亲匈奴的宫人简介汉匈和亲,是西汉时期汉朝对西边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族,进行的和亲策略,以联姻的方式,缓解双方的紧张对峙的局面,加强双方的和睦关系。纵观整个西汉政权存续时间,汉匈和亲分为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不同阶段的汉匈和亲,意义不仅不一样,目的也是不一样的。汉匈和亲王昭君画像西汉初期进行的汉匈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