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代兵制简表(汉—清)历史上的兵制介绍

中国历代兵制简表(汉—清)历史上的兵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95 更新时间:2024/2/29 17:48:52

中国历代兵制简表(汉清)

朝代

军制概要

西汉

中央兵:

南军:掌宫城门,长官为卫尉。武帝时又建期门、羽林、城门之兵。

北军:掌京师城门,长官为中尉。武帝时置八校尉: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校尉皆属北军。

地方兵:大都是特种兵,如巴蜀的“材官“,陇西之“车骑”,会稽之“楼船”各随其地所宜而置之。另外还有屯田兵。

东汉

中央兵(如西汉仍建南北,略有改动):

南军:五官中郎将掌三署郎宿卫主殿门内

左中郎将掌三署郎宿卫主殿门内

右中郎将掌三署郎宿卫主殿门内

虎贲中郎将掌虎贲郎宿卫主殿门内

羽林中郎将掌羽林郎宿卫主殿门内

羽林左监掌羽林郎宿卫主殿门内

羽林右监掌羽林郎宿卫主殿门内

卫尉掌宫门卫士主殿外

北军:中候五营京城兵长水校尉掌宿卫军

射声校尉掌宿卫军

步兵校尉掌宿卫军

屯骑校尉掌宿卫军

越骑校尉掌宿卫军

汉灵帝时,于京师设“西园八校尉”,由宦者负统率之责:

上军校尉蹇硕

中军校尉袁绍

下军校尉鲍鸿

典军校尉曹操

助军校尉赵融

右军校尉冯芳

左军校尉夏牟

佐军校尉淳于琼

地方兵:东汉初罢郡国兵,以京兵任征伐。末年,群雄皆拥兵。

三国

曹魏、蜀汉之制,大体如东汉。曹丕时州郡复典兵,州置都督,后又加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将军之号。又置大将军、都督。孙吴则多水军。

西晋

中央兵有“七军”、“五校”:

七军:左卫将军、右卫将军、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骁骑将军,“中领军“总统之(中军将军)。

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各领千人为营,皆在城中)。晋武帝为防地方权大,废去州郡兵。

东晋

南朝

东晋、南朝兵制弛废。东晋每遇征战,或发“奴兵”,或募兵。仅谢玄募练的“北府兵”,称劲旅,大破前秦苻坚。

宋齐梁陈多系临时发丁,或将帅各募部曲。

北朝

北魏孝文帝时,行均田制,用征兵制,建羽林、虎贲军;

北齐军制分为内外,外有步兵曹,内有骑兵曹;

西魏、北周行“府兵制”稽民为兵,农隙训练。共设百府,每府委一郎将主之。分属二十四军,开府各领一军。设大将军12人,每人统两开府。设柱国六人,每人统两个大将军。总统于宇文泰

实行府兵制:设十二卫(左翊卫、右翊卫、左骁骑卫、右骁骑卫、左武卫、右武卫、左屯卫、右屯卫、左御卫、右御卫、左候卫、右候卫。设将军分统,共百府。府有郎将、副郎将、坊主、团主。府兵受田,免租调。

又设骠骑、车骑二府,长官分别为骠骑将军(后改鹰扬将军)、车骑将军(后改副郎将)。别置冲折府、果毅府。

唐代亦实行府兵制,前后凡三变:

1、玄宗之前实行府兵制:中央设十二卫(本十六卫,其中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不领府兵。十二卫是:左右骁骑、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每卫设上大将军一人,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下领折冲府。

全国折冲府共634个,在关内有261个。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统兵1200人,中府统兵1000人,下府统兵800人.其下有“团”(300人)、“队”(50人)、“火”(10人)。每折冲府设折冲都尉1人,左右果毅都尉各1人,长史1人,兵曹1人.每团设校尉1人,每队设队长1人,每火设火长1人。府兵服役年龄为2060岁。平时受田务农,农隙训练,有战事则出征。平时轮番赴京宿卫,称为“番上”。出征时,临时任命将领。战争结束,兵归府,将还朝。

2、玄宗时,均田制崩溃,府兵制亦败坏,改募“彍骑”,以卫京师,仍由十二卫统之。

3、唐代后期,中央仍恃“禁军”(即南北衙兵中北衙兵)计有:左右御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威军十军。大都有宦官统之。

地方则藩镇(节度使)各拥重兵,且有军号,如魏博节度使统辖之兵称“天雄军”,徐泗兵称“武宁军”等。下至五代亦如此。

宋代兵种有四类,以禁军为主:

禁军:中央之卫军,为宋代兵力骨干,分驻京师及各地,轮番更戍。由殿前司及侍卫司统之。各设都指挥使,赴都指挥使、都侯各一人。侍卫亲军又分为马、步兵。

厢兵:诸州之镇兵,其中壮勇者选入禁军。厢兵不甚训练,大都服役官署。

乡兵:选自户籍或士民应募者,非各地常有。

藩兵:塞下内附部落之兵。

南宋高宗时,立御前五军,称为神武军,隶枢密院,后改属殿前司。

兵种有三类:

蒙古军:蒙古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十以下,尽佥为兵。十人为一排,设排头。其上有百户、千户、万户。元世祖忽必烈时,中央设五卫,以统宿卫诸军。卫设亲军都指挥使。外地则在万户之下置“总管”,千户之下置“把总”,百户之下置“弹压”,立枢密院以总之。某方有战事,则临时置行枢密院。

探马赤军:佥诸部族之人为军。

汉军:佥汉人为军。

其它还有“匠军”,将工匠集中编成;又设“新附军”,为俘虏的宋兵

中央设五军都督府,另有皇帝亲自统帅的十二卫。成祖北迁后,增至七十二卫;地方设卫、所;省设都司;

明太祖洪武26年规定全国设都司17,留守司1,内外卫所329,守御千户所65,其后又有所更改;

明代京军,成祖时设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景帝时于谦编练“十团营”。英宗复辟后扩充为十二营“选锋”,武宗以后,又设东西两“官厅”;

地方边地,有驻兵重镇九处,称为九边: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九边统兵者为总督或总兵官。

八旗兵:满洲、蒙古、汉军各有八旗(红、蓝四旗,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分驻京师和各省城。其中正黄、正白、镶黄三旗为皇帝亲军。八旗兵长官为将军、都统、副都统;

绿营:清廷将统一过程中收编的明军和其他汉人按明军旧制,以营为单位组建军队,除在京师五城戍卫以外,绝大部分分驻全国各省。其掌管有: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

标签: 兵制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战争,这场战争从1851年1月1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运动时间长达14年之久。在这14年中太平天国的将士们在与清军的对峙中英勇奋战,但是最终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镇压之下,这次运动以失败告终。虽然这次运动失败了,但是却沉重

  • 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 唐隆政变背景 唐隆政变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唐隆政变指的是发生在唐朝唐隆元年的一场军事政变,在这场军事政变中权倾一时的韦后集团被彻底的清扫干净,唐隆政变之后相王李旦登基做了皇帝,并且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立为太子。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唐隆政变是由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共同发动的,唐隆政变的这一天是公元710年7

  • 拉祜族历史介绍 拉祜族民风民俗 拉祜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拉祜族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澜沧江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双江自治县,在思茅、临沧地区及西双版纳等地也有分布,人口约为45.3万(2000年)。拉祜族在缅甸掸邦有约25万人,并有其政党组织。泰国有8万6千人,老挝亦有1万6千人。越南54个民族之一的拉祜族。“拉祜”

  • 黎族历史介绍 黎族民风民俗 黎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黎族

    黎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8大民族。海南是黎族世居地,除海南以外,现代黎族聚居区分布于贵州、广东、广西和江西等省区。黎族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西汉曾以“骆越”、东汉以“里”、“蛮”,隋唐以“俚”、&

  • 傈僳族历史介绍 傈僳族民风民俗 傈僳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傈僳族

    傈僳族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西藏、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傈僳族是从唐代“乌蛮”部落集团中分化出来的,与彝族、纳西族在族源上关系密切,其先民居住在今西昌、冕宁、盐边一带。傈僳族的族称最早见于唐人樊绰的《蛮书》记载的“栗粟两姓蛮&rdqu

  • 珞巴族历史介绍 珞巴族民风民俗 珞巴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珞巴族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少数聚居于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一带。在中国实际控制区内(能够普查到的)的人口只有约3000人左右,还有超过60万人生活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占区。因此,也有珞巴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的错误说法。藏文史籍《红史》等记载,早在松赞干布(617~650)时代

  • 满族历史介绍 满族民风民俗 满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满族

    满族,全称满洲族,另有“满洲人”、“满人”、“旗人”、“旗族”、“满珠”、“曼珠”、“妙吉祥”等称。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

  • 毛南族历史介绍 毛南族民风民俗 毛南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毛南族

    毛南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宋、元、明时代的“伶”,与毛南人的先祖有渊源关系。史籍中曾先后出现过“茅滩”、“

  • 门巴族历史介绍 门巴族民风民俗 门巴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门巴族

    门巴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约5万人,其中中国实际控制区8900人(2000年统计)。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玛拉雅山区繁衍生息,与藏、培巴等民族长期相处。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疆域就包括门隅地区。唐朝时(823年)吐蕃在拉萨大昭寺前设立的“唐蕃会盟碑”中就有&l

  • 蒙古族历史介绍 蒙古族民风民俗 蒙古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蒙古族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蒙古人的先世是东胡,东胡被匈奴单于冒顿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