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北伐檄文介绍 谁写的朱元璋北伐檄文 朱元璋北伐为何可以成功

朱元璋北伐檄文介绍 谁写的朱元璋北伐檄文 朱元璋北伐为何可以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760 更新时间:2023/12/10 7:55:32

朱元璋北伐檄文介绍

朱元璋北伐檄文全文为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元朝末年,朱元璋号称吴王,于今江苏南京应天府出兵北伐,命宋濂起草北伐檄文。

朱元璋北伐剧照

在朱元璋北伐檄文中,提及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这言简意干、气宇轩昂的十六字口号成为了朱元璋北伐的纲领。

檄文中原文写道:“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封建制度统治下的旧中国王朝,以天子为大,自称中原为天朝,称外族为夷狄,元朝统治中原的时代在民族主义者心里如同国耻,而此篇朱元璋北伐檄文正是抓住了以汉人为主、排斥夷狄的民族主义,加以“天命”的渲染,全篇气势磅礴、理直气壮、顺应民心,成为了北伐军事行动顺利进行的精神支柱,而此次北伐战争的胜利更是为明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北伐檄文的影响更加深远,不少民族主义者大加推崇此文,直至清朝末年,“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则演变为清朝革命党的抗争口号。可见朱元璋北伐檄文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极为深刻。

朱元璋北伐战略介绍

明朝建立后,仍有元朝旧部在草原一带活动,北方草原幅员辽阔,当时许多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仍受到元朝的统治,这对初步建立政权的明朝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威胁。

明朝疆域图

因而发起北伐战争迫在眉睫,朱元璋亲自坐镇,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方针,其中就包括了朱元璋北伐战略,该战略是根据元蒙所占领的地区,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其中第一阶段便是将攻占目标定在了山东地区,接下来专攻河南,最后占据潼关。

第二阶段则是直捣元朝大都腹地,攻克河北一带,从中心地区覆灭元王朝。第二阶段是整场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若不能在此阶段将元蒙势力一举拿下,那么谈及收复北方实现统一的目标将遥遥无期。

最为艰难的阶段便是第三阶段,朱元璋下令调取各部主力从元大都南下攻取山西,并且收复陕西、甘肃一带,从疆土领域上实现北方地区的大一统。

朱元璋北伐战略大致就是按照这一方针进行的,北伐战争前后共持续了二十六年之久,可见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难度之高,从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统一中原的决心,对铲除元蒙残余势力的明确目标。

朱元璋北伐路线介绍

北方草原幅员辽阔,当时许多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仍受到元朝的统治,而朱元璋北伐路线便是针对元朝控制领域的地理位置,从北向南,由外向里的方针制定了北伐路线。

朱元璋北伐路线

朱元璋北伐路线,该路线是根据元蒙所占领的地区,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其中第一条北伐路线是相对靠近沿海地区,离明王朝腹地将近,威胁最为迫切,但另一方面,因距离经济中心较近,军事行动的物资供应方面较为方便,因此首战便选中了山东转河南,最攻克潼关的战略路线。

第二条北伐路线则是直捣元朝大都腹地,攻克河北一带,从中心地区覆灭元王朝。第二阶段是整场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若不能在此阶段将元蒙势力一举拿下,那么谈及收复北方实现统一的目标将遥遥无期。

最为艰难的阶段便是第三条北伐路线,朱元璋下令调取各部主力从元大都南下攻取山西,并且收复陕西、甘肃一带,从疆土领域上实现北方地区的大一统。但因深入西部地区,军队物资难以及时供应,战争需速战速决,因此战事极为紧迫,威胁万分。

朱元璋北伐路线大致就是按照这三条从北向南、由里向内进行的,北伐战争前后共持续了二十六年之久,可见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难度之高,但从这三条明确的北伐路线布局中可以看出朱元璋运筹帷幄的军事头脑及力挽狂澜的君王霸气。明朝实现中原的大一统是指日可待的,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朱元璋北伐背景介绍

朱元璋北伐背景是在清除漠北蒙元残余势力的基础上,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北元发起的八次军事行动,共历时二十六年之久,终于将蒙元势力彻底从中原境内铲除,使其不再有卷土重来的威胁。

朱元璋北伐背景

明朝建立后,对元朝的打击是无疑是沉重的,以至于元朝对中原地区的控制鞭长莫及,元朝旧部只得在草原一带活动,但北方草原幅员辽阔,当时许多地区仍受到元朝的统治,这对初步建立政权的明朝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威胁。

明太祖朱元璋时刻感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决定北伐歼灭蒙古残余势力,稳定北部边疆,分别先后八次北伐,逐步将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清除干净。

元明两朝交替的时代背景与朱元璋北伐背景是相互补充与包含的,此次北伐战争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明朝边境的危机,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长城沿线的管理与控制,解除了北方少数民族对明朝封建统治的威胁,巩固了明王朝。

尽管在历时二十六年的战争期间,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损耗,连续的军事行动需要巨大的人力、财力支撑,北伐战争之后,明朝实行了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

朱元璋北伐为何可以成功

朱元璋北伐为什么可以成功,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可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层面民族主义的帮衬,第二层面则是朱元璋个人的雄才大略。

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北伐的对象是曾霸主中原的元朝,元蒙族是在马背上成长起来的民族,竟然敌不过草莽出身的朱元璋。元朝无疑是一个强大的朝代,但在民族歧视面前,却注定了这个王朝短暂的命数,虽然元朝元祖忽必烈并未有强烈的种族主义,但其后人逐渐疏远汉人官僚,甚至将百姓划分为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这种等级矛盾愈演愈烈,成为了推翻元王朝的致命点。

当社会矛盾日益激烈的时刻,朱元璋成为了被时代选中的民族英雄,而他身边也具备了助其称王的能人贤才,在中原争夺王权最为激烈之时,北有刘福通,西有陈友谅,东有张士诚,这些都是反元的重要力量,而此时的朱元璋则在大后方加紧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发展经济实力。中原各种势力混战之时,朱元璋一举歼灭其他割据势力,成为中原霸主。

而之后北伐战争的胜利也是靠着朱元璋稳扎稳打的北伐战略,一路直取潼关,夺取陕西,统一北方,步步为营。朱元璋北伐为什么可以成功的原因想必一目了然了吧。

谁写的朱元璋北伐檄文

明朝建立后,对元朝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以至于元朝对中原地区的控制鞭长莫及,元朝旧部只得在草原一带活动,但北方草原幅员辽阔,当时许多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仍受到元朝的统治,这对初步建立政权的明朝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威胁。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北宋时期方腊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宋徽宗宣和年间方腊起义后剩下的人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方腊

    北宋时期方腊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北宋末年爆发了多场农民起义,比较有名的就是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一样,方腊起义的原因也与北宋黑暗统治有着密切联系。方腊是安徽歙县人,后到浙江一个地主家做佣工。方腊起义图片当时,北宋徽宗崇尚道教,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延福宫和万岁山。为了让宫殿中布满奇花异

  • 关于大泽乡起义的成语 大泽乡起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泽乡起义

    关于大泽乡起义的成语鸿鹄之志:陈胜年轻时给人当雇工时,对田间一起农作的人说“苟富贵,勿相忘”,在不被人看好时,又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强征了一批平民到渔阳戍边看守。时逢七月,天降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规定到

  • 秦始皇东巡琅琊台有什么意义 秦始皇东巡影响有哪些? 秦始皇东巡时间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东巡琅琊台有什么意义秦始皇在一统中国后,在处理日常政务的同时,为了更好的了解民间,曾经先后五次出征东巡,并在第五次东巡的路上病逝。在这五次的东巡之中,秦始皇诸多东巡之地中,琅琊台则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那么秦始皇是何时东巡琅琊台的?秦始皇东巡琅琊台留下了什么?秦始皇东巡琅琊台代表了什么意义?这些

  • 元朝科举制简介 科举制的实质是什么 武则天对科举制有何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科举制

    元朝科举制简介元朝开始于1271年,但是元朝科举制度却开始于蒙古帝国统治时期,也就是1238年,元朝科举制因为某些原因,有段时间被废除了,后来在1315年才重新开始实施。元朝科举制度的实施是一波三折的,这对科举制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元朝科举制图片元朝科举制度基本上是没什么创新的,形式上与宋朝的科举

  • 南京条约附件内容 南京条约的时代背景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附件内容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随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图而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在1843年10月8日英国又与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附件》,即《虎口条约》(或虎门附约)

  • 汉武帝币制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币制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汉武帝币制改革成功的原因中,根本性的原因是因为汉武帝时期中央政府的强大。西汉刚建立的时候,百废俱兴,朝廷不敢得罪地方上的富豪,无法推行币制改革。到文帝和景帝的时候,由于分封制又出现了与中央朝廷对抗的诸侯国。在汉武帝时期,国力空前强大,汉武帝对外打击匈奴,在北方接连取胜。

  • AD1934-AD1937年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介绍 后改名整编新四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红军

    导读: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正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坚持在中国南方8省内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持续“围剿”、“清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游击战争。皖浙赣边游击区1934年11月,红军第10军团离开闽浙赣苏区向皖浙边挺进后,

  • AD580年北周尉迟迥之乱的背景 尉迟迥之乱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尉迟迥

    导读:公元580年北周皇帝离世之后,尉迟迥和隋文帝杨坚为了谋权而展开斗争,史称尉迟迥之乱,那尉迟迥之乱的背景是什么呢?时杨坚先是当了丞相,夺取了北周军权清理其余诸王,又怕前朝的旧臣反抗他,就派人去把重要的位置拿下手,其中就把尉迟迥担任的公元580年北周皇帝离世之后,尉迟迥和隋文帝杨坚为了谋权而展开斗

  •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及时间表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朝代表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及时间表朝代起讫统治都城今地开国皇帝末代皇帝历代皇帝列表夏朝前2146-1675471年安邑山西夏县大禹夏桀夏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商朝前1675-1029646年亳河南商丘商汤纣王商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周朝西周前1029-771年258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周幽王周朝皇帝列表及简介东周前

  • 陈胜吴广怎么死的 陈胜吴广起义的详细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是一个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的人,用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策略来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做口号号召广大的贫困农民。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起义掀起了反秦的浪潮,其他的剩余起义军和刘邦、项羽的军队联合,最终在公元前206年推翻了秦的统治。农民军打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