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匈奴人的起源及来历 匈奴族是如何消亡?

关于匈奴人的起源及来历 匈奴族是如何消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45 更新时间:2024/1/21 4:28:53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建立国家,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时期,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

根据现有的历史记载和考古资料证实,匈奴早在公元前78世纪就已经生息繁衍在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联盟了,匈奴的发源地在草木茂盛多禽兽的阴山河套地区,最初的经济政治中心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及大青山一带,“…地南接燕赵,北暨沙漠,东连九夷,西距六戎”,在这片广大的沙漠上,少水草,气候干燥、严寒,所谓“…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地涸泽(硷)卤,不生五谷”,惟有“…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制作弓矢…是其苑囿也”,这里依山傍水,气候适宜,黄河两岸沃野千里,是畜牧和狩猎的好地方。

所以阴山一带是匈奴社会经济发展的摇篮之地,水草丰富,不仅适宜于畜牧经济的发展,而且也适于农业的种植,因气候严寒、人民又迁移无常,这样大大的锻炼了匈奴人民的性格,能吃苦耐劳、善于骑马射箭,匈奴的自然环境特点对匈奴社会的发展起了一些影响,而黄河以南的所谓“河南地”,离秦国都城长安,最近处为七百里,与内地联系比较方便,匈奴凭借这些有利条件,以辛勤的劳动发展了游牧经济,同时利用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无暇北顾的时机,在今天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带发展和壮大起来。

对于匈奴的来历,坊间有多种关于匈奴人起源的说法:

第一种“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根据史记《匈奴列传》的第一句话,有人认为匈奴人是夏商交替之际,夏的后裔北上逃亡所形成的民族。

按《史记》,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白种人。

第二种“唐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这是《匈奴列传》中的第二句,却指向了和第一句截然相反的观点,即匈奴人本来就是北方山戎、猃狁、荤粥各游牧部族的统称。

第三种观点,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认为,商周间称为鬼方、混夷、獯鬻、狁,入春秋后称为戎、狄,战国时称为胡、匈奴者,其实都是对匈奴这个族群不同时代的不同称呼而已,不少知名学者赞同王国维的观点,以梁超为代表,如果按这种说法,鬼方、混夷、獯鬻、狁、戎、狄、胡都是匈奴的别称,那么,抗击匈奴的历史得大大提前到殷商时代。

第四种观点则是几乎把史书中记载的先秦时期的众多北方游牧部族都划在了匈奴范围里,比如东胡、义渠、林胡、楼烦等等。按照这种观点,那么战国时大破东胡的燕国将领秦开、胡服骑射后与林胡楼烦交手无败绩的赵武灵王、大败义渠的秦惠文王以及他私通并诱杀义渠王的老婆宣太后、利用他妈设美人计最终灭掉义渠的秦昭襄王,都算是抗击匈奴的好手了(战国风云之美人心计系列里都讲过秦惠文王、昭襄王、宣太后以及赵武灵王的事儿,读者可以翻出来重温一下)。

第五种观点则认为,上述所有北方游牧部族都和匈奴无关,匈奴是西边来的游牧民族,战国末期之前匈奴还没有迁徙到华夏北方,所以什么戎狄啊、胡啊,都跟匈奴没关系,秦汉以后匈奴壮大,兼并了一些部族,那是后来才发生的事。

战国末叶,匈奴与东胡并强,常常扰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三国相继筑造长城以拒匈奴与东胡,当秦始皇统一中原时,匈奴头曼部已经成为北方草原的一股强大势力。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攻占了河南地(今天内蒙古河套南伊盟一带),乘胜渡过黄河据守阳山(今天临河县西北狼山)和北假(今天河套以北,大青山以南地区),在秦军的进攻面前,单于头曼无法招架不得不放弃河套地区及其政治中心头曼城向北退却七百余里,秦以河为塞筑四十四个县城迁移内地人民到河套地区屯垦,同时把原来三国的长城重新修整并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今天甘肃岷县)、东到辽东,号称“万里长城”。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架崩,诸侯叛秦,中原大乱,匈奴趁机南下,越过长城重新占据河套地区和阴山一带,至公元前209年,冒顿杀其父头曼,废除单于推举制度,自立为单于,从此匈奴遂由族名兼为单于国名。

公元前209年公元前174年,冒顿在位,控弦之士三十多万,南并楼烦、白羊王,东灭东胡,西走月氏,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新犁各族,老上单于冒顿,又从伊犁河流域驱逐月氏人,乌孙人迁徙居住在伊犁河流域,实为匈奴属国,又役属西域城郭诸国,于是匈奴的疆域东至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在北部草原游牧各部中,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游牧军事政权,政权的建立也标志着匈奴民族的形成。

标签: 匈奴

更多文章

  • 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意义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曾国藩,洋务运动

    曾国藩与洋务运动曾国藩是地主家庭走出的知识分子,曾经创建过一支以湘军为主要力量的武装组织,相对于一些保守的守旧派,曾国藩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而洋务运动则是一场空前的创新运动,那么思想先进的曾国藩与洋务运动有关系吗?曾国藩是否加入了洋务运动这场潮流呢?曾国潘图片曾国藩与洋务运动确实是有关的,可以

  • 西安事变谁活捉蒋介石 又是谁背叛了张学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安事变,蒋介石,张学良

    张学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积极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张学良也软禁台湾数十载。有人猜测蒋介石之所以如此区别对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杨虎城才是西安事变的主谋?西安事变谁活捉蒋介石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长安县王曲镇原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的基础上,办了一个&

  •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财政大权从地方上收回,交由中央控制。在币制改革以前,诸侯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民间有的人私铢钱币,还有些不法分子盗铸钱币。经过币制改革,钱币由中央统一铸造。汉武帝剧照恢复财政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文帝和景帝两代皇帝为汉武帝积攒了大量的财

  •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结束于1864年,历时14年,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它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要的历史意义,那么太平天国的意义有哪些呢?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五点:一、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地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清王朝

  • 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的背景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背景有哪些庆历新政的背景是相当复杂的,北宋宋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表面上一片太平盛世下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危机,而且这样的危机已经威胁到北宋政权的统治根基,概括起来这些危机总体来说一是积贫积弱,二是内忧外患。正因为如此,以范仲淹、欧阳修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历史上

  • 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是我国战国期间极其有名的变法运动,那么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之间究竟有何联系和区别,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之间的异同点究竟在哪里?商鞅变法首先来谈谈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之间的相同点。其一、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都是发生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变法,变法的整体环境是一致的;其二、吴起变

  • 汉节是国家权利象征:西汉周丘曾凭此筹3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节

    导读:苏武牧羊是中华节操史上最出彩的故事,苏武誓不降敌,在北海牧羊,除了须发皆白以外,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他所持的汉节上面的牦牛尾都掉光了。苏武死死抱着这根杆子不放,就是因为汉节是国家的象征,是他使命的源头。汉节是什么东西?它的主体是竹竿,长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不算很长,上面有三层牦牛尾结成的

  • 秦始皇统一六国原来是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

    导读:在着名的《六国论》里,苏洵认为:六国破灭在于六国本身,而非秦国。其实,导致战国结束的,不是秦国,不是六国,而在于历史的疲倦。决定历史的主角,是被史家偏在着名的《六国论》里,苏洵认为:六国破灭在于六国本身,而非秦国。其实,导致战国结束的,不是秦国,不是六国,而在于历史的疲倦。决定历史的主角,是被

  • 谁发动了西安事变 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要求其抗日。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谁发动了西安事变,为什么?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和杨虎

  • 七七事变双方指挥官 七七事变罪魁祸首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说起卢沟桥事变发生的背景,可以说是日本处心积虑造成的并不为过,整个事变的经过可以说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争霸世界而采取的军事战略。七七事变双方指挥官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第37师师长冯治安,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第38师师长张自忠,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第132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