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之死另解:与楚王妃幽会 被杀投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72
更新时间:2024/1/20 23:14:32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在《诗经》的基础上,对楚国的民歌加以改进,创立了“楚辞”这种诗歌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早年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成为中国诗歌文学的起源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纪念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关于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原因,历来有诸多说法,却都相差甚远,恐怕是因所选择的分析角度不同所致,总括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是以身殉国。这一种说法,以清代学者王夫之和现代历史学家郭沫若为代表。他们认为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先秦采用分封采邑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就亲疏有别地分封到不同地方当诸侯,诸侯又按照同样的方式把国家分给不同的大夫。楚国和其他诸侯国有点不同,国君和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在其他诸侯只能称“公”、“侯”时,楚国国君就能自称为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王”的称号。楚国的君臣同样有这种关系,屈原和楚王同姓,所以他对楚王和楚国,不仅有一份大臣对国家的忠诚,也有一份难以割断的血脉亲情。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认为,屈原所以写下著名的诗章《哀郢》,是由于哀叹郢都的陷落,宗庙社稷成为荒丘废墟,人民流离失所,楚顷襄王不能拼死抵抗秦军,楚国灭亡指日可待。据此,现代的屈赋研究者大都认为,屈原投江是因为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不忍亲眼目睹国家灭亡,故而投江殉国。郭沫若在《屈原考》中写道:“就在郢都被攻破的那一年,屈原写了一篇《哀郢》……他看不过国破家亡,百姓颠沛流离的苦状,才悲愤自杀的。”他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写道:“屈原的自杀,事实上是殉国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广西,平乐,专区,1955年,偷漏税,风暴,偷漏税,风暴,黎
反偷漏税风暴黎殿臣开了一家药铺,很小的店面,投资仅1500元。1955年底,他遭遇了麻烦。他所在的广西平乐专区,正大张旗鼓进行反偷漏税运动。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全面开花,处处结果”,也就是每一家工商户都在打击之列,反偷漏面要求100%,偷漏率则为101%.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宏,乾隆,反腐,为何,成了,腐败者,残忍,变的,乾隆,北京
残忍而多变的乾隆北京晨报:乾隆前期与后期变化极大,这是为什么?张宏杰:因为他善于总结历史教训,此外,他受《易经》影响很大,主张宽严相济,刻意不让手下明白他的想法,所以他一生都在变来变去。此外,和普通皇帝不同,他特别残忍。北京晨报:在书中,您写到了他在西北的大屠杀,堪称惨绝人寰,可为什么后代文人反而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毛泽东,1970年,批注,叶群,书面,检讨,原载,
原载《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全国开展批修整风运动,毛主席提出在全党、全军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特别是要求党的高级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提倡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同时,毛主席本着“惩前毖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日本,少女,文化,早期,权贵,爱娶,多岁,中日关系,磕磕绊绊
中日关系磕磕绊绊,中国人对待日本的情感潮起潮落,“日货”不时在激愤的民情下遭遇抵制。但是,有人调侃地说,即使最坚定的中国“愤青”,也不会把日本美少女列入他们抵制的名单。究其原因,可以说,在樱花、相扑、插花、茶道之外,“美少女”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苏俄,政府,持续,几个月,毒气,镇压,起义,农民,原载,学习
原载《学习时报》,作者系历史学者苏俄时期为什么会爆发农民群体性事件1918年,在新生苏维埃政权建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爆发了农民暴动。俄罗斯解密档案披露,1921年5月受命前往坦波夫省平定农民暴动的图哈切夫斯基于1921年7月16日写给列宁的一份有关坦波夫省农民暴动情况的报告中指出:“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革,一场,让人,啼笑皆非,诉苦,大会,文革,时期,每个,单
“文革”时期每个单位和机关都召开过忆苦思甜大会,也叫诉苦大会。会议内容就是请苦大仇深的人来控诉旧社会的苦,感谢新社会的甜。那时候市内的忆苦思甜大会基本请的都是固定的诉苦人,一是他们的故事吸引人,二是他们临场经验多,不会乱说话。而我小学时参加的那次诉苦大会请的是一个第一次上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麦克,法夸,我的,观点,中国,会很,脆弱,麦克,法夸,著作,
麦克法夸尔著作《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专访麦克法夸尔问=经济观察报麦=麦克法夸尔问:你是否认为如今在中国有着对未来的担忧?麦:是的,从一些中国人将财富转移到海外,并纷纷送子女到国外接受教育等现象,可以看出人们担心未来中国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他们为他们自己和孩子在国外生活做准备,他们对中国的未来没有信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蒋介石,倚重,大文,为何,结局,迥异,本文,摘自,民国大腕,
本文摘自《民国大腕》,作者:刘继兴,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蒋介石的笔底功夫显然远逊毛泽东,但他有他的办法,那就是请人“捉刀”,所以他的署名文章和讲话稿大都出于他人之手。为他“捉刀”的主要是两个人:陈布雷与秦孝仪。陈布雷生于1890年,浙江慈溪人,是蒋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竟是,蒋介石,建议,科学,青年团,上海书评,2012年,12
《上海书评》2012年12月2日刊出陈克艰先生的《陈寅恪不会这样建议》,对拙作《陈寅恪为何“不以华罗庚为然”竺可桢与陈寅恪之三》(刊《上海书评》2012年12月2日)的观点有所质疑,看到昔日友人的商榷文章,不免有“空谷足音”之感,私衷颇觉喜悦。拙文中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诱惑力,外国,女人,借种,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
《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一舟飘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这则记载说日本妇女来到宋代中国,遇到宋朝美男子就要而主动献身,目的是生下后代,来给日本改良人种。宋人洪皓在《松漠纪闻》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