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后纽约时报都对西藏做过哪些报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37
更新时间:2024/1/24 2:42:13
20世纪中叶,中美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一战、二战期间都曾是盟友的中美两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开始由友好国家发展成相互敌视的对手。与中美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相呼应,美国的西藏政策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美国媒体对中国西藏的报道随着美国西藏政策的变化,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新中国成立前后自1948年至1950年的三年内,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有关中国西藏的报道文章有近百篇,主要内容包括:西藏内部政治动态;托马斯西藏之旅;中国共产党进军西藏动向;印度在西藏问题上政策与动向等。
一、对西藏内部政治动态的报道
对西藏内部政治动态的关注,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报道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拉萨“驱汉事件”的报道,关于西藏上层不同政治势力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入藏态度的报道。
(一)对拉萨“驱汉事件”的报道。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西藏噶厦政府在印度驻拉萨代表黎吉生的精心策划下,发动了“驱汉事件”。7月8日,噶厦政府“召见”国民党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代理处长陈锡璋,通知办事处全部人员及其眷属限期撤离西藏。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西藏分裂势力乘国共内战无暇西顾之际在西藏独立道路上走得最远的一步。对此,《纽约时报》给予了充分关注。1949年7月23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有报道说西藏发生反汉骚乱》称:“来自西藏的消息说,拉萨发生了反对国民政府的叛乱,国民政府声称对西藏有管辖权”。“蒙藏委员会的专员关吉玉博士今天也承认说西藏发生了政治变动。”“关博士说,国民党政府驻拉萨的分支机构已接到通知让他们马上离开拉萨。”(RevoltAgainstChinaIsReportedinTibet,NewYorkTimes,Jul23,1949,p1.)7月25日,《纽约时报》发表《解释西藏叛乱》一文说:“中国驻印度大使罗家伦今天报告说,他已得到消息,西藏统治者已驱逐国民政府驻拉萨的官员,因为西藏担心汉人中有共产党。”“数年来中国一直在拉萨派驻一个很小规模的使团,象征着对西藏的主权,但从来没有真正行使过。西藏是一个以达赖为名由僧侣统治的国家,达赖现在还是个少年。”(TibetRevoltExplained,NewYorkTimes,Jul25,1949,p1.)《纽约时报》在西藏地位问题上的这种表述,与当时美国政府改变传统上承认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一脉相承。(20世纪40年代末,面对东西方冷战的蔓延及中国共产党新生政权的建立,美国国务院对其西藏政策进行了一次争论,认为“西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意识形态及地缘上具有无可估量的战略重要性”,由此改变了其传统上承认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开始支持西藏的分裂独立活动,自此,美国媒体不断渲染所谓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谬论。参见程早霞:《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西藏政策述评》,《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3期。)“驱汉事件”发生后,印度迅速作出反应,7月24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印度要澄清关于西藏的传言印度派特使调查西藏形势》,报道了印度外务部发言人的讲话,印证了拉萨“驱汉事件”对印度西藏政策的影响。(参见IndiatoSiftTibetRumor,NewYorkTimes,Jul24,1949,p24.)这些报道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解决西藏问题所面临的复杂内外形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法官,梅汝,逝世,40周年,堂弟,追忆,东京,审判,幕后
中新社南昌4月23日电:23日是曾参与“东京审判”的中国大法官梅汝璈逝世40周年纪念日。当日,梅汝璈堂弟梅汝璜老人向中新社记者追忆了梅汝璈参与“东京审判”时的幕后故事。23日,中新社记者冒雨来到距离南昌市城区10多公里远的梅汝璈故居,该故居位于江西南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天朝,梯王,之谜,曾娶,洪秀全,女儿,南京,太平天国,历史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里常年展出着各种珍贵的展品,其中有一块墓碑,上面写着“天朝顶天扶朝纲梯王真千岁之坟墓”。这块碑石料粗糙,没有任何藻饰,在时光的打磨下,上面的文字已经有些模糊。往来的游人在碑前停留片刻,对历史唏嘘一番,便继续赶路。然而一位名叫王利的老人却对这块碑有着别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冯玉祥,如何,蒋介石,决裂,及其,遇难,真相,抗战胜利,冯玉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因不满内战独裁政策,遭到蒋介石的忌恨和排斥,被迫赴美“考察水利”。在美期间,冯玉祥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坚决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打内战的错误对华政策,并在政治上与蒋介石彻底决裂,从而展现了他一生最光辉的一页。然而,就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之时,冯玉祥应中共之邀,不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军阀,战时,蔡元培,曾邀,居里,夫人,访华,居里,夫人,18
居里夫人(18671934)系波兰裔法籍科学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被誉为“镭的母亲”和“科学之母”。1921年3月8日,蔡元培在塞纳河畔的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拜访了这位伟大的女性,因为此前双方有个“中国之约”…&h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后唐,皇后,爱财,不愿,赈灾,夫妇,天命,本文,摘自,湛江
本文摘自湛江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为:皇帝的老婆是如何赚钱的。如果现在还有视钱财如粪土的人,那么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这人没什么钱,二是这人有的是钱。第一种情况颇有自命清高的嫌疑,兜里不宽绰,但还够用,又瞧不起那些满身铜臭满脑子高粱花子的人,就高傲的昂起头,自顾自的表现不屑一顾。另外一种情况,则是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新闻联播,出了,什么,错竟,惊动,江泽民,2001年,2月
2001年2月21日,为了决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由17位成员组成的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开始对北京进行最后一轮视察。在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视察之旅的最后一个上午,他们参观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下午,他们拜会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向他告别。迎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视察中央电视台的是年富力强的台长赵化勇。当晚,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英国,驻华大使,毛发动,发动,文革,三个,目的,本文,摘自
本文摘自《邓小平传》,理查德·伊文思著,市红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2。“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亲自策划、发动的,他对这场运动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任何其他人。按照毛泽东的想法,“文化大革命”要从1966年进行到1969年。中共第九次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天元,天元,1905,又一个,奇迹年,您在
您在《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中说,1905年是个奇迹年,为什么会这样说?曹天元:1905年是物理史上最伟大的年份之一,也是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奇迹年”并不是我的发明,事实上,绝大多数科学史书籍和爱因斯坦的传记都采用这种说法。所谓“奇迹年&rdquo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炀帝,唐太宗,人都,一样,好色,唐太宗,李世民,隋炀帝,杨
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夺嫡,之谜,雍正,爱心,觉罗,胤禛,可谓,一个,饱读
雍正(爱心觉罗·胤禛)可谓是一个饱读内典、深明禅学的“佛心天子”。他曾给自己取了“破尘居士”、“圆明居士”之号,将自己装扮成不好杀、不邪淫、不饮酒、不贪财的佛爷皇帝。尽管人们常说他谋父逼母弑兄屠弟,为政苛猛。与乃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