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北朝历史之南北实力的消长:刘宋北伐惨败的后果

南北朝历史之南北实力的消长:刘宋北伐惨败的后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68 更新时间:2024/1/24 0:12:26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这首词主要讲诉的是刘宋时期,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军事斗争,也反映了当时南北方实力的消长,其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更是鲜明的对比,下面就由笔者来谈谈这个时期南北实力的消长。

东晋自立国以来,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历代帝王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中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在东晋时曾进行过多次,在其中也不乏名将的指挥。公元311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在此之后,当权的士族多标榜北伐以增加门户威望,其中以桓温的三次北伐最为著名。他曾经收复洛阳,进入关中,进兵河北,但都未能够巩固北伐成果。在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以后,南北双方虽互有攻略,但彼此都消灭不了对方,呈现出一种均势。不过这种均势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前秦在北方的节节胜利,这种均势被无情地打破。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统一中国。此时的东晋面临着自立国以来最大的威胁。不过,在宰相谢安的运筹下,谢石、谢玄率北府兵大败前秦军队,取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性胜利。淝水之战后,短暂统一的北方重新归于分裂,东晋则乘势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此时,原先北方强于南方的局面发生了逆转,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南方。然而,东晋朝廷却并没有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改革内政,收复故土,而是加紧了内部的权利争夺和对人民的剥削。这最终引发了内战和孙恩卢循起义。北府兵将领刘裕不仅通过镇压农民起义,树立了威望,还杀了一度篡晋的桓安,恢复了东晋的统治,权势如日中天。

在东晋爆发内乱到刘裕把持东晋大权这段期间,北方仍然是混战不已,南方虽然遭受了一定的破坏,但在刘裕实行一系列改革之后,国力迅速得到恢复,南方对北方的优势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

公元416年,刘裕率将军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等分五路,水陆并进,攻后秦国,沿途收复滑台(河南滑县)、许昌、洛阳等重镇。次年,刘裕军攻破长安,灭后秦国。在消灭了后秦,攻取关中地区之后,刘裕本来想以此为基地,一举收复中原,实现汉高祖刘邦那样的帝业,但留守建康的主持大局的刘穆之的突然死亡彻底打乱了刘裕的计划。由于担心大权有旁落的危险,再加上将士们都普遍思念家乡,远征在外的刘裕不得不仓促东还。在关中的陇上流民,以为刘裕会继续进军,正好可以回到家乡,看到刘裕东还,非常失望。而关中的汉族百姓也非常失望,他们争相到军前去挽留刘裕,但刘裕已经无心在此,安慰了他们一番后,就率领晋军主力匆匆赶回建康。不久之后,关中地区得而复失,还损失了像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朱龄石、蒯恩等一批很有能力的北府新锐将领,但总的来说,刘裕的这次北伐应该是东晋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对北方优势最大的一次,如果刘裕没有班师的话,说不定收复中原的梦想就能实现了。不过历史没有假设,历史就是因为种种的不完美才显得精彩,完美的故事应该只出现在剧本里。

刘裕回到建康后,他在地主阶级中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取代东晋的时机日益成熟。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宋。公元422年,当了三年不到的宋武帝刘裕就病死了,在短暂的废立风波之后,三子刘义隆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宋文帝。刘裕的死,打破了南北的战略平衡,他刚刚死,北魏就抓住正在回国路上的刘宋使者,开始大举进攻刘宋。双方在河南发生大战,史称“魏宋河南大战”,战争结束后,刘宋丧失了湖陆(今山东鱼台东南)、项城(今河南沈丘南)以北的土地。然须提及的是:在虎牢失守的前夕,湖陆的檀道济军、项城的刘粹军、高桥(今地不详)的沈叔狸军都不敢救援,可见此时刘宋的力量,与刘裕北伐时相比,已经差得多了。这说明,在刘裕北伐后期,王镇恶、沈田子等人的死对刘宋军队来说可谓是伤筋动骨,到文帝时,朝中算得上能打仗的也就檀道济一人,后来的到彦之、王玄谟既缺乏能力,又缺少经验,只能空谈,檀道济被杀以后,刘宋更加无人了。河南大战同时也说明,北魏已然崛起,此时的北魏已经不再是当年大败于却月阵的北魏了,更不是当初被灭国的代国了。自此,优势已经开始转向北方。不过,当时的北方除北魏外,还有北凉、西凉、西秦、胡夏、北燕五国;此外,阴山以北,还有强大的柔然部落,其中胡夏和柔然都是北魏的劲敌,所以,北魏军在攻取河南之地后就停止了进攻,以免战线拉得过长,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宋文帝即位后,就开始谋划收复北魏于公元422年夺去的河南诸军事重镇。公元430年三月,乘北魏刚与北方柔然交战、黄河以南屯兵减少之机,宋文帝命到彦之率军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命北魏军主动后撤到黄河北岸,因此刘宋军的进展也比较快,当年七月就收复了河南故地。不过,到彦之在这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命刘宋军沿黄河一线大摆长蛇阵,造成兵力的分散,他还不听旧将王仲德的忠告,对魏军冬季的反击估计不足。十月,魏军果然渡河展开全面进攻,连克金墉、洛阳、虎牢。到彦之则是畏北魏军如虎,一路奔逃,逃至历城(今济南),仍恐被魏军追及,下令焚舟弃甲,步趋彭城(今江苏徐州)。十一月,宋文帝为挽回颓势,加檀道济为都督征讨诸军事,率众北上。公元434年正月,檀道济等自清水往救滑台,至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击败魏安平公乙旃眷,转战至高梁亭(今东平县境),斩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二月,檀道济等进至济上,20余日间与魏军交战30次,多获胜利。至历城,因粮秣遭北魏军焚烧而乏食,不能前进。最终檀道济军粮尽退兵。

这次北伐以刘宋的完全失败告终,而其时北魏尚是两面作战(其西线正在进行消灭胡夏的战争),犹得取胜,可见南北方的力量差距。此后北魏忙于北方的统一战争,并于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南方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也得到了恢复,但此时南朝愈弱的局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因为北魏已经更加强大了。

不过此时的刘宋也处于自身的鼎盛之时,南北都有攻灭对方,统一中国的意图,于是双方不可避免地进行了一次大战,史称“元嘉之战”。

公元450年二月,北魏率先发难,以十万之众攻宋之悬瓠(今河南汝阳),同时给宋文帝写了一封侮辱信,此事成为元嘉之战的序幕。七月,经过一番庞大的人力物力准备之后,宋文帝派两路大军北伐。西路军由名将柳元景率领,进展神速,很快就打到刘裕当年占领的关中地区;东路军的主帅则是空谈军事的王玄谟,王玄谟多次拒绝部下正确的建议,围攻小城滑台不下,错过了战机,让敌人得到喘息的机会,最后北魏援军抵达,东路军被迫撤退。由于主力东路军受挫,西路也只好撤军,这场大规模的北伐至此功败垂成。北伐既败,魏军的南侵攻势却愈发锐利起来。于是魏军随之南下,一直打到长江北岸的瓜步(今江苏六合),声言要攻下建康。宋朝大惊,急调各地军民沿江六百里布防,北魏军见无隙可乘,就开始在两淮地区大肆屠杀,刘宋“元嘉之治”的成果遭到巨大破坏,刘宋的经济基础受到很大的削弱。次年正月,北魏军因苦于粮草不济,疫病流行而被迫撤军。

这场战争结束了。南朝军民被魏军屠杀掳掠,损失不计其数。而魏军也伤亡惨重,元气大伤,但相对南朝刘宋而言,北强南弱的态势没有得到改变。此后的整个南朝,都没有超过北方的,最后是北方的隋灭掉南方的陈,实现的中国的统一。

总结:在刘宋前后或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实力的消长,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经济实力。而当时的经济中心仍在中原地区,那时候才真正是“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时代,南方虽然接收了东汉末年和西晋末年两次南迁的人口,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是还不足以跟北方抗衡。所以在整个南朝和北朝的对峙中,北朝总体上是处于优势的。不过也因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才有了南朝的存在,不然南方是没有实力跟北方对抗上百年的。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就是,战争,比的就是国力,而国力差不多就是资源,虽然人的因素很重要,但人也是资源的一部分,因为人是人力资源。我不否认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但这些战例之中很少能改变整个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在持久战中,想通过一两次战役改变整个战局是很困难的,而资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现代战争中,资源的消耗更是剧烈,战争可以说是资源的黑洞。也就是说,我们要积极发展经济,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在未来的战争中能耗得起,具备长久开动战争机器的能力。

标签: 南北朝历史

更多文章

  • 西魏八大柱国都有谁?西魏八大柱国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魏

    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一、八大柱国由来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荣败后,此官遂废。大统三年,魏文帝复

  • 西晋八王之乱简介 八王之乱为何会发生?AD291-AD306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八王之乱

    中国西晋时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史称“八王之乱”。其延续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同室操戈之惨,引起的战乱之烈,皆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所罕见。在这场大动乱中,位处今孟津平乐镇翟泉、金村的金墉城,竟成了一座幽禁帝后亲王的皇家监狱。16年中,先后囚禁过

  • 晋武帝如何巩固政权?西晋分封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晋武帝

    司马炎接受曹魏的禅让,成就帝业,但是司马炎并没有觉得轻松,因为南方的孙吴小朝廷尚存,而且还有北方少数民族经常南下骚扰,都是司马家潜在的威胁。为了巩固家族统治,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司马炎首先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也没有大势的屠杀曹氏宗族,封曹奂为陈留王,还下诏已是陈留王的曹奂使用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

  • 晋朝历史之元康之治介绍 元康之治出现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康之治

    晋朝与唐朝相似,在唐朝贞观盛世后有永徽之治,晋朝在太康盛世后也有元康之治,都是两代相连的繁荣时期。晋朝太康盛世被称为“天下无穷人”的富足景象,太康末年傅咸还描述:当时“贾竖皆厌粱肉,”“婢妾被服绫罗”、“贱隸乘轻驱肥

  • 晋朝历史介绍 晋朝历史简介 晋朝历代皇帝列表 AC265-AC420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晋朝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

  • 南宋历史介绍 南宋历史年表 南宋皇帝列表 AC1127-AC1276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宋宋高宗,宋孝宗,宋理宗,宋宁宗,宋度宗,宋广宗

    南宋(1127-1279年)是宋朝的继续,是北宋灭亡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一个朝代。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北宋应天府南京(今商丘)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南宋由于军事实力较弱,与金朝东沿淮水(

  • 前秦历史介绍 前秦历史简介 前秦皇帝列表 AC350-AC394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氐将苻洪在石虎去世后投降东晋,在后赵内哄时意图夺下关中,但遭人毒死。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与东晋断绝。[1]之后东晋履次派褚裒、殷浩、桓温等率军伐之,苻健皆成功抵御,国势渐固。之后苻生继立,他淫杀无度,苻坚杀而代之。苻

  • 前燕历史介绍 前燕历史简介 前燕皇帝列表 AC337-AC370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前燕

    前燕(337370),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为区别同期的慕容氏诸燕,历史学家把它称为前燕。其统治地区包括今天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历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1大事记晋武帝泰始十年(274),以昌黎郡(领昌黎县,宾

  •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AC907-AC979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五代:907年-960年,十国:907年-979年),一般是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中国本土为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唐朝灭亡后,各地藩

  • AD1856年天京事变究竟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究竟死了多少人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统治集团领导人之间的内讧,这场领导人集团的内部争议,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使太平天国由盛到衰。那么天京事变死了多少人呢?天京事变图在1856年6月份,太平军西征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杨秀清也因此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权力越来越恶性的膨胀,急于废除洪自立。在8月份,杨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