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洛阳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洛阳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04 更新时间:2024/1/4 18:26:42

李世民是唐朝时期的第二位皇帝,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公元620年七月,随着唐朝先后击溃了薛举李轨刘武周等诸多割据势力,整个西北,都已经被唐朝纳入了掌控当中。而在当时的北方,有能力和李唐政权抗衡的,便只剩下了王世充窦建德这两家了。

此时的王世充,占领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窦建德则是占据了河北、山东等地。这两家若是联合起来,势力甚至比唐朝还要更强。

按照李渊的战略规划,唐朝统一天下,会本着先北后南的顺序。先统一北方,然后再挥师南下。所以,到了这个阶段,唐朝的下一个目标,就只能是洛阳的王世充了。

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统领下,正式向洛阳发起了进攻。

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唐军分兵五路,采取了先剪除洛阳外围势力,最后围攻洛阳的策略。第一路由李世民亲自率领主力,从正面进攻洛阳。第二路刘德威,从山西方向出发,进逼河南北部地区。第三路吏万宝,从南线包抄,进攻洛阳南方的屏障龙门。第四路黄君汉,从黄河南岸迂回进攻洛阳。第五路王君廓,进攻洛口。洛口是当时洛阳的粮仓所在,王君廓的任务,便是截断洛阳的粮草来源。

经过李世民的一番布置之后,唐军等于是从四面八方,围攻王世充镇守的洛阳,并且切断了洛阳的粮草来源。李世民的这番布置,可以说是打得堂堂正正,让王世充没有任何可以钻空子的地方。而且,几路军队所到之处,也在疯狂占领王世充的地盘。一旦会师洛阳,洛阳就成了孤城一座,再也没有任何外援。

面对李世民的进攻,王世充也想过很多办法去应对。但是,王世充本人统治水平极差,手下的大将都不服他,根本不愿按照他的布置去进行抵抗。唐军所到之处,王世充麾下的城池望风而降,根本挡不住唐军的进攻。

至于王世充本人,也曾主动率领军队,和李世民的主力进行战斗。然而结果,双方几次大战下来,王世充每次都败得极惨。因为唐军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士兵数量方面,都碾压王世充。而作为军事统帅的李世民,打仗身先士卒,让唐军士气大振。但同时李世民又极懂兵法,不会让王世充钻任何空子。如此一来,王世充只能步步后退,最后退回到洛阳城内,打算死守洛阳城。

接下来,随着几路唐军合围洛阳,洛阳城已经彻底成了一座孤城。然而此时的李世民,却并没有选择下令强攻,而是选择了围而不攻。

李世民做出这个布置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洛阳城的城防,十分牢固,城内粮草也十分充足,军队数量更是超过十万。如果唐军强攻的话,势必会出现极大的伤亡。反倒是用这种围而不打的方法,可以慢慢耗光洛阳城内的所有粮草。一旦城内粮草耗光,王世充除了投降之外,再无任何办法。

到了这个时候,王世充的灭亡,似乎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却突然传来:河北的窦建德,竟然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援救王世充了。

窦建德的到来,让唐军已经稳定的胜局,再次出现了变化。

原来,就在王世充和李世民交战,并且落入下风后不久,王世充便主动向窦建德求援,希望窦建德能够来救援洛阳。王世充的理由也很简单,一旦洛阳陷落,那么河北的窦建德,也势必孤掌难鸣,被吃掉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得到王世充的求援之后,窦建德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决定前去救援。不过,窦建德在出兵的同时,却有着自己的打算。窦建德本着一石二鸟的心思,希望唐军和王世充两败俱伤之后,自己再出兵救援。如此一来,窦建德便可以直接攻下洛阳,而且同时打开通往关中的道路,彻底奠定自己的霸业。

不得不说,窦建德的这个计划,真的是做得极好。当窦建德来援的消息,传回唐朝这边的时候,李渊当即下令,让李世民率兵回撤。李渊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局面。

然而接下来,李世民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判断。李世民当即返回长安,亲口说服了李渊,让李渊同意继续增兵,同时和王世充、窦建德两强开战。在得到李渊的同意之后,李世民返回洛阳,然后留下绝大多数的主力军队,继续围困洛阳。至于他自己,则是亲自率领三千五百名玄甲军,亲自赶赴虎牢关,阻击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三千五百精锐,阻击十万大军。这种方案,怎么看都让人觉得疯狂。然而李世民做出这个选择,却有他的道理。

李世民当时的依仗,其实有两个。一个是虎牢关易守难攻的地势,只要将虎牢关掌握在唐朝手中,完全有可能凭借少量兵力,将窦建德挡在虎牢关外。而且,窦建德是农民军,麾下缺少足够的攻城武器。凭虎牢关挡住窦建德,是可行的。

至于李世民的另一个依仗,便是麾下这三千五百名最精锐的玄甲军了。玄甲军是当时唐朝最精锐的部队,从武器装备到士兵素质,都远超其他军队。更远超窦建德的农民军。而在虎牢关特殊的地势下,窦建德虽然有十万大军,却很难展开全面攻击。凭这支精锐,依仗虎牢关挡住窦建德,也是可行的。

接下来的战争,就如同李世民之前判断的一样。李世民率领玄甲军,赶到虎牢关之后,凭借虎牢关天险,真的挡住了窦建德的大军。窦建德麾下因为缺乏攻城武器,明明在人数上占优,却根本拿不下虎牢关。

这种僵持的局面,很快就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窦建德大军因为始终攻不下虎牢关,加上补给开始慢慢耗尽,军队士气开始逐渐涣散。反观唐军这边,因为挡住了窦建德,士气一天比一天高昂。

一个月之后,李世民趁着窦建德大军松懈,且召集麾下将军前往中军大营开会的时候,突然率领麾下精锐,直接冲击窦建德大军,直冲窦建德大营。在窦建德麾下的大多数军队,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李世民便已经率军杀入窦建德的帅部,活捉了窦建德。

就这样,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精锐,大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神话。

活捉了窦建德之后,窦建德麾下的大军,也就彻底作鸟兽散。而当李世民带着被俘的窦建德,来到洛阳这边之后,王世充见到窦建德已经被俘,自己再没了援兵,也就彻底没了抵抗的心思,直接开城投降了。

就这样,李世民一战打垮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彻底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而虎牢关一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

纵观李世民的这段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李世民之所以能够一战平定两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李世民会审时度势,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对战王世充的时候,李世民利用王世充麾下人心浮动的缺点,先除掉王世充的外围势力,然后再围攻洛阳。对战窦建德的时候,则是利用窦建德缺乏攻城装备的劣势,同时将虎牢关和玄甲军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所以才能战胜窦建德。

所以,想要获得最后的成功,学会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找到对手的劣势,这往往是决定胜负最关键的条件。

标签: 洛阳结局

更多文章

  • 吴国鄱阳太守周鲂是如何设计让曹休大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守,设计,鄱阳

    吴国鄱阳太守周鲂是如何设计让曹休大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春,沉寂了五年左右的蜀汉北伐魏国,这次出兵形势大好,但最终由于马谡丢失战略要地街亭而失利。这一年的五月,吴国也在精心策划一场诱歼魏军的行动。实施诱歼计划的是吴国鄱阳太守周鲂。他带着七封书信前

  • 历史上的曹操和演义中有哪些不同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演义

    历史上的曹操和演义中有哪些不同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作者的笔下,曹操就是一个狡诈多疑的人。但是我们又知道,曹操还是一个难得一见的领导者,他任人唯贤,又十分的惜才。甚至有人评价曹操说,这天下的英雄再也没有能够超过曹操的了。曹操年轻的时候好读兵书,

  • 曹操的两个儿子为什么会那么强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儿子,两个

    曹操的两个儿子为什么会那么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曹植作为曹操的儿子可以说一出生就笼罩了王者的光环,而且偏偏曹操的几个儿子都很有本事,比如称象的曹冲,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俊。聪明肯定是好事,但是如果你生在帝王之家,又恰好有几个哥哥,那可就难受了,所以曹冲早早的就死了,死因大家

  • 曹操手握大权,为何还对汉献帝那么恭敬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大权,恭敬

    曹操手握大权,为何还对汉献帝那么恭敬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曹操迎天子入许都的时候,都城洛阳以毁。汉献帝更是经历了李傕,郭汜的火并,认人宰割随时都有丧生的危险,汉朝廷早已名存实亡。曹操迎汉献帝是救天子,稳朝局是对大汉朝的续命。而且全国早已是军阀割据,当然没有人反对曹操接下汉献

  • 司马懿是怎么与生性多疑的曹操共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生性,曹操,共处

    司马懿怎么与生性多疑的曹操共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司马懿家族是拥汉派,他们看曹操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再者,曹操自身的原因是,他是宦官出身,父亲是太监曹腾的养子。东汉时宦官名声相当臭。宦官专权,控制皇帝,屠杀忠良,所以“士子羞与为伍”。但是,曹操对司马懿是非常重视。司马懿

  • 曹操为何不杀关羽?只是因为欣赏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欣赏

    曹操为何不杀关羽?只是因为欣赏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当年,十八路诸侯攻打董卓之时,华雄大展神威,连连砍死了俞涉、上将潘凤,诸侯们手足无措,战战兢兢,无人敢应战。这时,关羽自告奋勇站了出来,袁绍轻蔑道:“你是谁?”关羽回答:“我是我大哥的弓马手,我叫关羽!”“你大哥是谁?”“

  • 曹操手下很多大将,为何却经常亲自领兵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大将,经常

    曹操手下很多大将,为何却经常亲自领兵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曹操的谥号是武,军事战绩本身就是他人生中最为耀眼的一部分,他的地位,也是靠一场场战争打出来的,这跟那些继位的皇N代截然不同,他属于自己创业。自古以来,白手起家的皇帝都是要亲自上战场的,如刘邦、朱元璋,从农民逆袭成皇帝

  • 各路诸侯中,为什么只有曹操最终统一北方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诸侯,北方

    各路诸侯中,为什么只有曹操最终统一北方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曹操的政治眼界高远,远不像袁术袁绍之流做个地方军阀就志得意满,他要的是整个华夏,统一中国才是曹操追求的终极目标,曹操或真或假地是要光复汉室,从他最高的职位是魏王,再以后从不敢越雷池一步可以看出,他没有称帝的打算,不

  • 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华容道故意放走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故意,曹操,华容道

    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华容道故意放走曹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就说赤壁大战的时候吧,俏郎君周公瑾打前战,好帮手诸葛亮巧借东风,一把大火让曹操的军队人仰马翻,混乱不堪,士兵们被打的丢盔卸甲,而曹操如夹着尾巴的大灰狼,落荒而逃。诸葛亮通过对曹操性格的分析,认定华容小道是他的逃亡必经之道

  • 三国时期众多谋士中,谁才是第一谋士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谋士,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众多谋士中,谁才是第一谋士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后人总结了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可以说是对郭嘉谋略的肯定。如果不是郭嘉英年早逝,也许曹操在他的辅佐之下不仅仅是统一北方那么简单,他的英年早逝也使得他没有机会同诸葛亮进行谋略上的交锋,不得不说这使得后人引以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