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五代十国没有出现三国时期那样群英荟萃的局面?

为什么五代十国没有出现三国时期那样群英荟萃的局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27 更新时间:2024/1/22 16:47:09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两者差异?

个人觉得:

1、文学因素

其实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绝大多数人对历史的了解,往往都是通过文艺作品。比如在古代,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往往是通过评书、戏曲的途径。甚至文艺的影响要远远强于史书。比如历史上北宋将领杨业的死,和潘美的关系并不大,但是由于杨家将故事的广为传播,导致民间也有了潘杨不通婚的传统——很显然,这是把文学当成了历史。

三国时期的历史框架比照五代十国相对稳定:从东汉后期董卓之乱算起,以曹操集团(曹魏)、刘备集团(蜀汉)、孙权集团(吴国)为主线进行创作,对于创作者来说,相对容易一些。而五代十国的历史框架实在太杂乱:从晚唐朱温篡唐开始,中原地区五十多年时间里,朝代就换了五个,此外,在当时还存在诸如前蜀、南吴、吴越等十国政权以及契丹、党项这样的势力。线索太杂乱,也让很多创作者感到不易于创作——当然事实上民间文学中也存在五代题材的内容,但和三国相比,并非是一个重量级的。

因为太多的文人热衷撰写三国故事,同时神化一些三国时期的人物,这就让三国时期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妇孺皆知,而相比之下,五代由于没有得到宣传,所以存在感很差,同时也让人感觉五代时期没什么豪杰可言。

2、历史真相

不过,如果抛开文学,单独关注历史,其实也可以发现在五代时期,存在很多可以和三国豪杰相比肩的人物。

比如三国时期,存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英主。而五代时期,也存在朱温、李克用、杨行密这样的豪杰。当然,论出身、文采,朱温不能和曹操相提并论,但朱温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创业能力不次于曹操。

刘备麾下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将领,能在乱世中割据巴蜀,成就帝业。李克用麾下的十三太保和刘备麾下的关羽、张飞也不遑多让。刘备一生以复辟汉朝为自己的追求,而李克用也坚持表示自己要复辟唐朝。而且,刘备的接班人刘禅断送了蜀汉,李克用的接班人李存勖最起码推翻了后梁王朝,在名义上复辟了唐朝(后唐)。

孙权靠父兄的基业起家,在乱世中立足江东。杨行密没有孙权那样的基业,但也靠自身才干,被晚唐朝廷册封为吴王,并且也顶住了来自朱温的征伐。对于朱温来说,自己最忌惮的两个豪杰,莫过于李克用和杨行密。

和三国不同的是,三国时期的豪杰:诸如魏延姜维,多是为人臣子,而五代时期的豪杰,具备三国豪杰不具备的上升空间:比如刘知远、郭威、柴荣、赵匡胤(赵大毕竟曾是后周大将)这些豪杰,都依靠自身能力获得皇位,成为一方君王。论才干,刘知远不逊于魏延、郭威不逊于姜维,柴荣、赵匡胤也不逊于钟会邓艾之流。

甚至在文学建树方面,五代十国时期也有足以和三国相比之处:三国时代的文学,其实就是以曹魏的建安文学为代表。其中最佼佼者莫过于曹植。而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孟后主和南唐的李中主、李后主父子,在文学建树上,和三曹父子相比,也不遑多让。

论武德,五代不输给三国,论文学,十国也不次于三国。

更多文章

  • 韩信任齐王时造反真的会成功吗?刘邦:想多了,他还嫩了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i1.go2yd.com/image.php?url=0PczKc78z1想当时韩信打败齐国后,兵力一度达到了三十万,而刘邦当时手下仅有二十万人,项羽兵力更是只有十万人,此时他的谋士蒯通以及项羽都劝他拥兵自力,而韩信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坚决不从,最后这种忠心却并没有让刘邦留恋,反而最后害死了自

  • 李斯面临驱逐之际,写出《谏逐客书》一举改变自己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机不可失。秦王嬴政很认同他说的话。李斯又劝说秦王嬴政去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也取得了很好效果。秦王嬴政就封李斯为客卿。正在秦王嬴政打算重用李斯统一六国之际,郑国之事泄露。韩王害怕秦国灭掉韩国。就派郑国来到秦国鼓动秦王修水渠,好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拖延秦国消灭韩国的时间。结果阴谋败露。而这时六国都派

  • 除了战国七雄,这四个国家也在战国称王了,最后一个最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个就是吴国。吴国称王的时间比较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已经称王了。吴国国境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我们熟知的吴国是吴国灭楚,还有吴王夫差的故事。当然,吴国在夫差的时候势力达到了鼎盛,开始逐鹿中原。不过吴国称霸中原没多久,越国就偷袭了吴

  • 将蜀汉推向深渊的五位叛徒,你最痛恨哪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糜芳麋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东海郡朐县(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刘备糜夫人的兄弟。麋芳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曾被曹操表为彭城相。后来辞官,随刘备从徐州辗转至邺城、汝南、新野、长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由此,麋芳在蜀汉的资历比较深厚,加上他是糜夫人的兄弟,这促使其拥有特殊的地位。而这,也让很多人

  • 秦统一六国时,王翦带了60万大军吃喝玩乐一年就这样灭了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226年,秦将王贲率军进攻楚国北部,取十城,开道击魏,揭开了攻灭楚国的序幕。嬴政决定完全把楚国消灭了。开始问下面的人谁带兵去灭楚国。问王翦,王翦说我要去的话要带60万大军才可以。这个时候李信说我去只要20万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嬴政对王翦说,将军你是老了,不行了。结果就听李信的,给了李

  • 赵高以一己之力毁掉秦朝百年基业,是坏人中的极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犯病身亡。赵高说服李斯发动沙丘政变,矫诏杀死公子扶苏,立胡亥为皇帝。由于赵高忌惮蒙恬和蒙毅兄弟的势力,又馋言让胡亥杀死两位将军。赵高地位逐渐巩固,开始对丞相李斯下手,在胡亥面前诬陷李斯谋反。然后把李斯腰斩。赵高害怕胡亥皇权不稳,开始屠杀秦王室中人。赵高一次就在

  • 蒙恬被誉为中华第一英雄,可惜死于官宦赵高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蒙恬在公元前221年吞并齐国,后又率军三十万抵御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蒙家地位超过蒙骜,蒙武时期。可惜后来涉入扶苏和胡亥皇位之争被赵高陷害杀死。蒙恬在抗击匈奴期间,收复从内蒙到辽东的大片领土,把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共有一千八百里。蒙恬驻守十年期间,匈奴不敢冒犯。由于他忠心耿耿,又带兵有方,深得秦

  • 阿房宫和始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人杜牧著有《阿房宫赋》,淋漓铺陈阿房宫之瑰伟壮丽,赋文说:“始皇帝灭六国而海内一统,伐尽蜀山林木修建阿房宫。宫室错落叠压三百余里,阻断眼前天日,建筑起自骊山之北,折向西去连接咸阳,有渭水、樊川两河,溶溶流入宫墙之内。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游廊环曲宛若丽人折腰,房檐整列好像群鸟下啄,地势高下自持,结构

  • 秦始皇为何宁建长城也不打匈奴,原来秦国骑兵还有这么多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怎么防御匈奴的,榆林在秦国属于秦人还是匈奴,秦国帮助赵国抗匈奴

    现在喜欢历史的朋友很多,但许多朋友看史书的时候却把史书简化成了文字游戏,完全脱离开当时的社会现实把历史想象成了权谋竞赛,即把很多历史人物对于重大事件的决策完全视为他们基于个人眼界,甚至是个人好恶的选择,但其实在历史上,很多时候是没有选择的,因为各种客观的情况决定了当时无论是谁在哪个位置上,可能都会做

  •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子婴的战略失误?司马迁:不怪子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子婴个人简介,子婴装疯,秦三世子婴是谁儿子

    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在哪儿?除了胡亥滥用民力,剥削压迫农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和子婴有关。 胡亥继位后,其统治引起百姓强烈不满,当时在东郡有一石碑,碑文大概的意思是,自秦始皇死后,天下各地又开始各自为政了。确实,那时旧六国贵族纷纷开始行动,企图夺回自己的江山。失去民心的秦朝,这时它的寿命已经开始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