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没有选第三子李恪为接班人?李恪为人怎么样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没有选第三子李恪为接班人?李恪为人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71 更新时间:2024/1/23 9:00:39

唐太宗英明一世,可惜他没有选好接班人,终于造成武则天之乱,在唐宫搅出一番腥风血雨。

固然,李世民不该选“逆反青年”李承乾,不该选“阴毒后生”李泰,但是最终选择柔弱不明的李治作为接班人,显然也不是一个好选择。于是有人就想,如果李世民选择第三子李恪为接班人,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李世民剧照)

之所以大家觉得选李恪为接班人更好,是因为李世民曾评价过李恪“英果类我”,也就是说,李恪像他李世民一样英武果敢。因为这一点,李世民打算废了李治,立李恪为太子。但因为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坚决反对,李世民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李恪的生平,其实可以发现,他在当藩王期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作为。反而是因为耽于游猎,不顾及老百姓的庄稼,被罢官。后来虽然李世民派权万纪给他当长史,权万纪相当厉害,他才有所收敛,但这主要是权万纪的功劳。从这些地方,实在看不出来李世民说李恪“英果类我”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世民之所以那么喜欢李恪,大约有两点:一是李世民一向舐犊情深,只要是他的儿子,他就喜欢。儿子犯了错误,往往责怪在别人身上。比如李恪犯了错误,李世民不说李恪不对,说李恪当时的长史柳范不对。二是李恪相对于李承乾、李泰来说,知错能改。

那么,李恪如果真的当了皇帝后,就一定是个好皇帝吗?我看未必。就说他知错能改这一点,也是因为权万纪很严厉,压住了,同时他已经吃过一次亏,害怕李世民再次责罚他,才不敢这样。原先给他当长史的人,也多次劝说过他,但他并不以为然。如果将来他当了皇帝,没有了约束,他还会这样吗?这是值得怀疑的。

(李恪剧照)

李恪一生并没有多么突出,后世却对他充满怀念。

后世对李恪很怀念,至少有两个证明:

一是《新唐书》在写李恪的时候,有意地隐藏李恪所犯的错误。《旧唐书》说李恪当初被罢官,是因为“游猎”。同时因为游猎破坏了老百姓的庄稼,才遭致罢官。但是《新唐书》在写这一段的时候,说的却是李恪和他乳母的儿子玩“博簺”的游戏。“博簺”是什么?《旧唐书》上并没有解释。但仅仅是玩一种游戏而已,其罪错,显然是比游猎破坏庄稼轻了很多。

但实际上,《新唐书》这样记载,不过是有意掩饰李恪的罪错而已。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宪实先生考证,“簺”其实是一种打猎捕兽的设置。那么,李恪实际上也是在“游猎”,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二是南唐为了让国家显得正统,特地在李唐宗室中找了一个人来作为他们的“义祖”。他们找的人,就是曾当过吴王的李恪。要知道,李恪最终是被杀掉了,而南唐还要将他作为“义祖”,显然就是因为怀念,对他的一种认可。

(长孙无忌剧照)

那么,后世为什么这么怀念李恪呢?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除了李世民说他“英果类我”外,还在于他确实死得很惨。

不得不说,李恪最后的遭遇,李世民是要负责任的。当初他决定不选择李承乾和李泰为接班人的时候,就不该冒然选择李治。选择了李治后,又对他不满意,想要选择李恪。而他想换成李恪,不找别人,偏偏找长孙无忌商量。找长孙无忌商量,不是白商量吗?长孙无忌怎么会同时把自己外甥废黜,选一个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当太子?李世民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当时就对长孙无忌说,你一定要坚持不废李治,无非他是你外甥而已。李世民错误就在于,你既然已经认识到这点,你就应该防范,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

可以说,李世民想换李治最后又没换这一点,给了长孙无忌很大的刺激,让他如坐针毡。最后才利用房遗爱造反案,冤枉李恪,造成李恪被冤杀。

也正是因为他被冤杀,大家又都觉得他能力“不错”,所以千百年来,才那么怀念他。

标签: 李世民李恪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项羽明明可以选择东山再起,为何非要自刎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乱世造英雄,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说到项羽,大家都会想到他的英雄事迹,同时也会想到一句话: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发生在项羽身上的历史故事数不胜数,一曲《霸王别姬》不知道湿润了千百年来多少人的眼睛,面对四面楚歌,项羽的乌江自刎也是令不少人惋惜。明明是一个心怀雄才伟业

  • 郑武公从小不受宠爱,为何能登上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武公,春秋,历史解密

    郑武公的父亲郑桓公在周宣王二十二年的时候才被他的哥哥封为诸侯,才拥有了自己人生当中名正言顺的第一块儿封地。郑桓公在自己管辖封地内和老百姓们的关系处理的挺不错,治理国家有一套方法,总之就是比当时的王法子还多,受到了自己领地中的老百姓的深深的爱戴。郑桓公在后来的犬戎之战当中战死,他的儿子崛突因为战事迫不

  • 淮军为什么打仗老是输?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淮军,清朝,历史解密

    在大清灭亡之际,中国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个混乱的时候有的人便借此机会也手里掌握了一支自己的军队。其中这几面有两个人最为出名一个是李鸿章,一个是曾国藩。我们都知道曾国藩领导的是湘军,而李鸿章领导的也是淮军。而湘军部队是出了名的有纪律的部队,而曾国藩又是一个十分有领导才能的人,所以在李鸿章

  • 不止圆周率,历史上的祖冲之还有哪些贡献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晋朝,祖冲之,历史解密

    说起祖冲之,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精确的算出圆周率。事实上,圆周率只不过是祖冲之众多成就中的一项而已,他其实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一位文学家,在许多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祖冲之生活的年代是西晋末期到十六国时期,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动乱的年代。为了躲避北伐的

  • 同治中兴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洋务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洋务运动,历史解密

    “同治中兴”是指清中叶后,同治在位期间(1862-1874年)为维护满清统治的一个惯性恢复阶段。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合作,及太平天国崩溃(1864年),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平静时期,下开洋务运动。自然修补内部的政治秩序。基于封建统治者利益,部分儒生与农民在官僚带领下,收编武装力量,试图剿灭太平天国

  • 古代打仗为什么总是要占领高地 如果被围攻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打仗高地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战士打仗,为何总爱抢占高地,如果被围攻,不就无路可退了吗冷兵器时代的战场,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千军万马拿着刀剑不分昼夜互相厮杀,如果武器已经在打斗中严重破损,那就只能赤手空拳和对方搏斗了。而现代化战争就不一样了,战场不仅有陆

  • 古代太监基本都不识字 他们是怎么宣读圣旨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太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太监大多不识字,为什么还能宣读圣旨?说到太监和圣旨总会想起各种影视作品中:身着宫服的 宦官 ,面白无须,神态倨傲,臂弯夹着浮尘,双手从两端拉开圣旨,然后用尖细的嗓音念道:“ 奉天承运 ......钦此”。一般到皇宫里做太监都是家境非常贫

  • 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有多大?留下哪六大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兵马俑,历史解密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974年3月,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真人大小的陶制武士俑,于是,秦兵马俑横空出世,震惊世界,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经过多次发掘,在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内陆续出土了

  • 霍去病射死李广儿子,为何没被皇帝怪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霍去病射死李广儿子,为何没被皇帝怪罪?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霍去病年纪轻轻便成为汉王朝如日当空的名将,汉武帝十分欣赏他。然而,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霍去病却闯了一件大祸,在甘泉寺狩猎时,霍去病当着汉武帝的面,用暗箭射死了一名名叫李敢的将领。李敢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 王莽为什么杀掉自己的长子?狗血引发的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是这话用在王莽身上就不准确了,历史上王莽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长子?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王莽回到长安不久,汉哀帝死了。王政君、王莽拥立了只有9岁的中山王刘衍为帝,是为汉平帝。但是,王莽为了防止汉哀帝重用自己家外戚的历史重现,不允许汉平帝的亲生母亲卫氏一起到长安陪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