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章腐败吗?他的巨额财产是从哪里来的?

李鸿章腐败吗?他的巨额财产是从哪里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86 更新时间:2024/2/29 19:33:46

章导读:李鸿章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

李鸿章,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但是,历代学家却对李鸿章的看法不一。曾...

李鸿章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李鸿章,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但是,历代学家却对李鸿章的看法不一。曾国藩曾认为他热衷于做官;主席曾认为他是一艘大船。也就是说,李鸿章所在的清政府,不过是一片浅薄的河流,水太浅而船太大,不能让他肆意航行,清政府无法让李鸿章施展自己的才能。

孙中山认为,李鸿章自从掌握重权辅佐清政府以来,为清政府争取了许多的权利,革除了许多弊端。虽然遇到了很多障碍和困难,但是,他从来不推辞自己的责任,也不放弃国家的利益。而蒋廷黻更是给了李鸿章最高的评价,即:认为他是“19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

但是,民间却盛传着一种不同的看法,说:李鸿章是一个腐败的宰相。

以至于,清末民间盛传,李鸿章是清朝中兴功臣中最富有的一个人,他为自己家族谋得的福利加在一起,几乎是一笔可以媲美国库的财产。

至于事实是不是如民间所说,还需要历史学家进行考究。但是,就李家的地产来说,可以说:半个安徽都是李家的地盘。另外,李家还拥有半条位于上海的华山路,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合肥李家到底有多富有了。当然,李鸿章仅凭工资的话,肯定是无法积累这笔巨额财富的。

那么,他的财产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有人提出,李鸿章在和沙俄签订条约时,就曾收过俄方的贿赂,大约有三百万卢布左右。但是,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如果,这些指控能够成立,那么,李鸿章就不仅有一个收受贿赂的罪名,还得有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罪名。

但是,即便这些指控是真的,还是不能解释李鸿章的财产来源。毕竟,李鸿章的财产远远超出了这些贿赂的金额。可是有一点儿我们不得不承认,那就是:李鸿章一定有一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罪名。现在,我们经常听到法庭判处落马官员中,有一项这样的罪名,大家是不是都有些疑惑。那么,为什么连国家都无法查探出他们的资金来源呢?

其实,并不一定是政府没有查探出,只是这些资料牵扯政府内部的一些重要信息,所以,不方便公布给大众罢了。而且,这也从侧面说明,官员利用权力踩着灰色地带的红线,为自己谋利之巨。而权力,也使得这些官员能够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这也告诉我们,官员们在其位不谋其事,则有着极大的危害。

说到灰色收入,我们大概就能理解李鸿章的资金来源了。毕竟,李鸿章是淮军的组织者,后来,又兼有北洋大臣等职位,自然有着巨大的权力。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李鸿章没少为自己谋划干股,随着这些官民合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李鸿章手中握有的股份,代表的利益也就水涨船高。

然而,如何收受这些东西,自有下属代他操办,李鸿章则只用坐等收益就可以了。至于这些东西能有多大的收益,可以看看它们都是些什么企业就明白了。例如:轮船招商局这种物流类企业;开平煤矿这种资源开发类企业;当然,还有不少军械加工厂。

这些都是圈钱的利器,依靠着这些产业李鸿章怎能不赚的盆满钵满呢?

其实,说到底,李鸿章的财产还是来源于他的权力。众所周知,权力在帝国的内部总是有着神奇的吸金效应。

有人说:李鸿章并不贪财,但是,他的大儿子和门徒们,总是凭借他的权力去谋取私利,这就让民众把这些账单全算在了他的头上。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当你身处高位时,如何约束亲近之人,也就成了一道必修的课题。换句话说:爱惜羽则是一个高官的必修课程。

在当时,民众对李鸿章的评价,总是贬大于褒。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就说李鸿章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上联中的“合肥”一词用得巧妙,既说明了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又说明李鸿章手握重权,利用权力中饱私囊。因此,“宰相合肥”也就说明了一个官场定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统战故事 | 黄兴的家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长沙统战)黄兴的长子黄一欧,12岁就参加革命,14岁经孙中山、章太炎介绍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同盟会中最年轻的会员。黄一欧在黄花岗起义中死里逃生,成为少数幸存者之一。武昌起义后,黄兴在汉阳鏖战,黄一欧在上海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斗。此时,黄一欧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一封信,信上只有8个字:“努

  • 贪官的小妾,被和珅霸占,最终为和珅殉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吴卿怜吴卿怜是个才女,十几岁的时候就文明了江南地区,看多了明清小说的朋友看到闻名江淮的女孩这样的词自然首先想到的是扬州瘦马,没错这个吴卿怜就是一个烟花女子。不过吴卿怜算是比较幸运的,很多烟花女子一辈最大的愿望就是走下花船,可是一直到人老珠黄还是遇不到那个带走她们的男人。吴卿怜十六岁的时候就脱离开了这

  • 如懿至伤不知:阿箬并非完璧之身,新婚夜早已被乾隆“吃干抹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若无这几个人坑害,阿箬或许不会黑化:其一:如懿,如懿是罪魁祸首——别想了,原著中的如懿可不是什么善茬,她既没有周迅扮演的菩萨心肠,更没有对下人的体贴,而是一味沉溺在情爱之中,为了皇帝可以无限放低姿态,自己卑微也就罢了,更无法保护好身边的下人,手段更是残忍,在阿箬被毒哑了嗓子之后,直接对这个女孩处以猫

  • 民国老照片,记录抗日烽火中的文物南迁,一次伟大的文物保护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故宫的文物不是一直都安放在北京故宫里的,而是有过一次长达十几年的“迁徙”。1933年,时值民国二十二年,故宫文物开始了一场大型的南迁行动。这是因为1月31日的山海关失陷事件,为了保护祖辈留下来的这些珍贵文物,于是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南

  • 馆陶发现118页清朝时期家谱 最早距今203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据了解,新发现的《闫氏家谱》为楷体书写,字迹清晰,因年代久远,纸张已发黄,但基本保存完好,主要记载了闫氏家族明清时期的搬迁过程、家风家教、家族著名人物,以及修建家庙的过程等。图为新发现的《闫氏家谱》。新华社记者赵鸿宇摄馆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保所所长刘军峰说,《闫氏家谱》的发现,印证了华北地区明清时

  • 北洋政府一年给溥仪的400万两银元,有多少购买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北洋政府时期,溥仪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勉强算是一个象征性的皇帝,北洋政府为了维护皇权,给予了溥仪一定的财政支持,其中包括每年400万两银元的津贴。那么,这400万两银元在当时的购买力是多少呢?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当时的中国是以银本位制度为基础的,银元是流通货币。以当时的银价计算,一两银元约等于37

  • 清朝妃子的鞋子为什么是花盆底的鞋,为什么要穿这种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为什么穿马蹄底鞋,清朝最漂亮妃子,清朝宫女花盆鞋走秀

    看过清宫剧的人们都会注意到清朝的娘娘们都脚穿花盆底鞋,这种鞋子的鞋跟是在鞋子中间,鞋跟很高而且是长方体的形状,重心都在脚心处,走起路来很难保持平衡,很容易因为重心把握不准导致摔倒。但是慈禧太后却非常喜欢穿这种鞋子,后宫的嫔妃们也只能穿着这个花盆底鞋了。那它们是有什么独特的作用呢?清朝嫔妃们穿花盆底鞋

  • 1816年的龚自珍、雪莱、嘉庆皇帝、摄政王乔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剧烈爆发,大量肉眼无法看见的灰烬颗粒,在一年内扩张蔓延,停留在距地球表面10至20公里的大气中,形成一张气溶胶膜,将太阳能量反射回了宇宙,导致了全球降温。 1816年,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无夏之年”。本书以1816年全球气候突变为背景,将龚自珍、雪莱、乔治、嘉庆的生存状态并

  • 解密清朝的帝王爱新觉罗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统治者为啥叫爱新觉罗,爱新觉罗家族通病,爱新觉罗家族坟地被占事件

    爱新觉罗家族清朝统治者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清亡以后族人多如金、王、孙、艾、罗、肇、范、关、鄂、赵等。觉罗一词在女真语里是“远方”的意思,后来,就演变成了远支,与mukun宗室区别开来,比如满

  • 清朝皇家翡翠是传统老翡翠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收藏家孙毅珍藏清朝皇家翡翠 清朝皇家翡翠是指清朝时期(1644年至1912年)皇室贵族佩戴的翡翠饰品和翡翠艺术品。 翡翠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珍宝之一,被誉为“玉中之王”,清朝期间,皇家贵族对翡翠的热爱更把其推到了巅峰。皇家制度下的翡翠有着非常高的收藏和鉴赏价值,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收藏家孙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