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第一次迁都嚣

商朝第一次迁都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42 更新时间:2024/1/24 1:31:04

郑州商城遗址,为商朝第十位君主仲丁所建的嚣都。位于郑州市区,东起凤凰台、西到西沙口、北至花园路、南达二里岗,面积2500公顷。1950年被发现,1955年在遗址中部又发现一座周长近7公里的城垣。之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宫殿房基、小型房基、窖穴、水井、壕沟、墓葬、祭祀坑等遗迹,铸铜作坊、制陶作坊、制骨作坊、玉器作坊等遗址。出土了石器、蚌器、铜器等遗物,其中有珍贵的玉器、原始的青釉瓷尊、罕见的夔龙纹金箔、精致的象牙梳、古老的乐器石埙等。

根据碳14测定,遗址年代距今3235±90年,加之出土的遗迹、遗物,表明郑州商城遗址是早于安阳殷墟的商代中期都城。它的发现填补了安阳殷墟之前的一大段商代历史空白,丰富了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实物资料。1959年郭沫若来郑州视察时,为郑州商城题写了“郑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隞都。地下古城深且厚,墓中遗物富而殊”的诗句。它填补了商代中前期历史的空白,丰富了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实物资料。

至于郑州商代都城的地位,大众普遍认为是仲丁所迁的嚣都。原因:①从文献记载看,嚣都的地望就在郑州市区;②从仲丁迁都的情况看,嚣都就在郑州;从考古发现看,郑州二里岗期文化介于偃师二里头晚期、早商文化和殷墟晚商文化之间。因此,郑州商城只能属于商代中期的嚣都。

仲丁自亳迁于嚣,在此定都9年;仲丁之弟外壬在此定都10年。仲丁、外壬葬于嚣。

《竹书纪年》:“仲丁,名庄。元年辛丑,即位,自亳迁于嚣,于河上。”

《竹书纪年》:“仲丁六年,征蓝夷。九年,陟。”

《竹书纪年》:“外壬,名发。元年庚戌,王即位,居嚣。邳人、姺人叛。十年,陟。”

《竹书纪年》:“河亶甲,名整。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嚣迁于相。”

近年来,随着文化经济的兴起,许多地方对古建筑开展恢复性维修,比如太原的晋祠,通过重建,使这些有历史价值、文化符号意义的“老建筑”,得以世代相传。但是,对已经只有传说,无从考证、或者缺少历史记载的建筑,开展所谓的“恢复性建设”,就有些本末倒置。

就拿郑州市这两座古城墙来说,该市文物部门视为“复原性展示”,以期再现3000年前商代都城城墙的基本风貌。但是,这样的“复原性”是“复”的什么“原”,能够与3000年前商代都城城墙原模原样吗?事实上,商代都城城墙究竟是什么样子,除了历史典籍中片言只语的记录,就是现代人挖掘考证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本身就是推断加臆想,而要凭如此的“结果”来搞“复原”,岂不是以讹传讹?

再说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偌大的都市里,有没有必要把几千年前倒下来的土城墙,再扶起来?因为,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土城墙存在的社会基础,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如果说这个商代都城土城墙是文化,那么,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在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不知道有多少建筑站起来又倒下去了,现在,是不是要把历朝历代浩如烟海的古建筑一一复原?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矗立起一座3300年前的土城墙,既不“协调”,也不美观,更不环保。就连当地市民也担心,黄土堆砌的古城墙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郑州本身就是个风沙较多的城市。

事实上,现在搞“复原性展示”也罢,搞“某某遗址”也好,大多数是商业行为支撑下的政绩冲动,是一种城市营销的手法,并不是为了保护什么,“保护”只是一个打着的旗号而已。

再逼真的庙,也是假古董,造得再好的商朝城墙,也是“山寨版”。如果真的想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把现有的建筑保护好,才是正道。

2011年5月13日,在郑州商城遗址内的东大街上,冒出了两段“仿古城墙”。据文物部门介绍,修建两段“仿古城墙”是对郑州商城遗址实施“复原性展示”工程。“仿古城墙”共分十几个层面,采用商代夯筑城墙的传统工艺夯筑而成,以期再现商代都城城墙的基本风貌。但许多市民对此颇有异议,市民认为在繁华地段弄这种“山寨版”的古城墙是瞎折腾。眼下亟须维护的是周长约5公里的商代古城墙。由于常年的风雨剥蚀,这些古城墙或墙基塌陷,或墙体脱落,加上一些单位和居民在城墙附近乱建违章建筑,造成城墙原貌破坏严重。

2012年2月22日,郑州市城南路与紫荆山路交叉口西侧,800多米长的郑州商城城墙被用黄土加高了很多,而且培得有棱有角,但也许是质量问题,在城南路和南大街交叉口西侧,用黄土培高的城墙出现了大面积的坍塌、滑坡,工人们正在进行维修。在郑州市东大街和城东路交叉口西侧100米处,原先有树有草的城墙也被黄土覆盖并加高,东大街北侧的城墙两侧,还有人为毁坏的滑坡,工人们承认土质有问题,并表示此处要重新夯土。

2013年被曝,郑州的商代城墙遗址被人挖了不少坑,成为攀岩爱好者的练手场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郑州市紫荆山路与商城路交叉口向东大概500米处,这段商代古城墙遗址平常聚集的老百姓最多。城墙遗址的城墙土层梯面上,布满了脚掌大小的坑,还有几个年轻人正在攀爬城墙土层。有一个年轻人助跑后爬了三四米,但因身形不稳跳了下来。两分钟后,他再次尝试,终于成功“登顶”。附近住的赵先生说,平常很多人在这里练攀岩。在城墙遗址旁锻炼身体的刘女士说,从城墙修好后,这里就成为小孩子玩耍的地方,这些坑是孩子们挖的,但是后来爬的人越来越多,就变成了攀岩场所。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马主任说,城墙的土是从别处拉的,在城墙上挖坑,并不算破坏文物遗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丁盛世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丁盛世又称武丁中兴,盘庚侄子武丁执政时,殷商朝势达到鼎盛。武丁在位共五十余年,他日夕思复兴殷,苦于未得忠良之佐,后来傅说等辅佐下,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商王武丁惟才是举,衣食朴素,推进了商朝最鼎盛的时期。武丁在位时期,灭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荆襄,扩疆数千里。故史书将武丁统治的59年间(

  • 历史上真正的商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帝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商纣王,也有殷纣王一称。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说他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

  • 庄子的文学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

  • 庄子的哲学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

  • 庄子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

  • 庄子和惠子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庄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汉族,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 庄子的历史影响与人物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

  • 庄子:先秦异端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庄是中国版启蒙思想道家思潮的产物,属于全世界最早熟和最广泛传播的启蒙思想,无论如何和真正的宗教相去甚远,始终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人文关怀及无数色彩(这不妨碍公羊学派取代黄老学派后黄老在汉末演化为宗教自组织)。每当政情动荡,社会大乱时,儒学思想便失去效用,而道家思想则应时而兴。因为道家并不抱持着冠冕

  • 商纣王真的昏庸残暴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商纣王,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暴君一个。但是往往历史中充满着很多谎言,充满着为人不知的一面。而这些真相在时光的隧道中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扑朔迷离。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纣王并不知那种“内行不道、外肆征伐”的暴君,相反地,他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有重要贡献。不过“成者王侯败者寇”,纣王的

  • 姜子牙与周文王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姜子牙和周文王是君臣关系。姜子牙先人曾经帮助过大禹治水,所以被封了一块吕地,因此也有人管它叫吕尚。不过到了他这一代时,家族走向没落,所以姜子牙也只能做一些小买卖。但他虽然人穷,但是却有着远大的理想,经常会研究一些天文地理兵法的东西,虽然别人对他质疑,但他自己却认为这些定有用武之地。周文王在一次出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