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魏晋时期将军的职位有哪些

三国魏晋时期将军的职位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69 更新时间:2023/12/22 20:01:03

两汉时期,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并不常设,朝廷有战事,便会任命一位大将为车骑将军或车骑大将军,带不带“大”字,须得看这位大将的威望、资历的高低。东汉外戚邓骘、窦宪,领兵讨伐匈奴、西羌等,皆是以“车骑将军”的名义出征。两汉时期,一旦出现骠骑、车骑名号,便是时局不稳有了战乱。东汉末年的曹操,虽然大多沿用汉朝制度,却也有所变化,比如骠骑、车骑的名号,就不能随便用,毕竟曹操没有当皇帝,刘备登基前不过是左将军,骠骑、车骑地位太高,谁又有资格做呢?

三国时期不同于两汉,它时局混乱,因此兵制在不断完善变革中,车骑、骠骑、大将军仅仅代表官位,具体实权,其实在护军、领军、都督手里。我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魏晋(以魏国、西晋)的兵制。

魏晋时期,朝廷的军队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央军,由中枢朝廷直接掌控,另一种是地方兵,由刺史(管州兵)、太守(管郡兵)、县令(管县兵)等掌管。汉末诸侯,董卓袁绍袁术等人,都是靠地方兵割据一方。因此司马炎灭吴后,决定“罢州兵”,不允许州郡建立地方兵,这是有历史根据的。地方兵一般仅仅负责本地防务,防备敌方、维护治安等,有的时候还得接受中央军指挥,开赴战场。中央军是曹魏作战主力,分为中军、外军。

三国早期(曹操时期),各方势力都在扩张发展中,制度都不完善,没有所谓的中军、外军之说。直到曹丕黄初三年,命大将军曹真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才有了中外军的说法。曹魏的中军的根基是虎豹骑,虎豹骑最早是曹操亲军,从这也能看出中军的大致作用——保卫君主安全。一般来说,中军是拱卫都城、皇宫的军队,也会参与对外作战,这并不是死规定。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都是中军将军,而四镇、四征等确是外军将军,两者不仅有地位上的差别,还有职权上的区别。曹魏的中军由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五营组成,其中武卫营为精锐主力,许褚便是武卫将军,负责保卫曹操、曹丕安全。

中军的统帅便是中领军、中护军,中领军为正,负责皇宫、城内防务,中护军为副负责京城外部防务。司马师借助中护军的职务之便,才能私养3000死士,最后有了发动高平陵之变的资本。外军更好理解——中央军驻守地方的军队,外军的指挥权在“都督”手中。司马懿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诸葛诞,都属于四镇将军,也挂有“都督”衔。四镇头衔,只是表面毌丘俭、诸葛诞二人级别高,都督保证了二人手中权力大小。毌丘俭是镇东将军,扬州都督,诸葛诞也曾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正是二人能执掌一扬州的外军(都督衔),才有反抗司马氏的资本,不过司马氏实力更为强大。

司马氏篡魏过程中,为了收拢大权,不断将中军规模扩大,到了后期,司马氏手中握有20万中军,以绝对实力碾压曹魏,自不存在被曹魏翻盘的可能。两晋时期,兵制发展逐步完善,能让我们一窥究竟。同曹魏一样,西晋也分中央军、地方军,虽然司马炎下旨罢州兵,但是不少州郡仍握有兵权,这是世家的“特权”。

东汉时期,大将军为军事首领(其实皇帝才是,只不过被外戚架空),西晋却是“都督中、外诸军事”才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所以司马炎一朝,仅有司马孚担任过,便一直空着,防备权臣篡权。中央军同样分为中、外二军,中军也是西晋的精锐以及主力。西晋中军分为宿卫军、牙门军二部,宿卫军拱卫皇宫、京城,牙门军驻守于城外,起着机动部队和预备役的作用。宿卫军只是一种习惯上的称呼,而非官方名,它整体建制有六军、四军、六校、二营。六军指领军、护军、左卫军、右卫军、骁骑军、游击军。六军是中军主力,负责守卫皇宫内部宫殿,地位较高于其他宿卫军。

四军指左右前后四军,每军有1000人,负责皇宫宫门警戒,前后左右表示方位,说白了就是东城门守卫军、西城门守卫军等。六校营指原五校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加上新设立的细军校尉。每个校营大约1000人。二营指积弩和积射二营,每营2500人,由积弩、积射将军分别统领。

太子东宫同样有宿卫力量,也可划归为宿卫军,早期仅有左右卫率,后来又增加前、后卫率和中卫率,一共五军总兵力1万多。外军同曹魏一样,中央军派驻地方的军队,一般由带有“都督某州诸军事”头衔的人(大多是西晋宗室)率领,都督制能促进西晋政局安稳,却也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两晋时期,车骑将军没有两汉那么显赫了,当然这里指的是权柄,而非地位,车骑将军还是最高级别的那一波,不过权柄已经归于“都督”手里,东晋皇帝和地方士族平分权力,诸如王敦、桓温都带着“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头衔,而都督也成了权臣标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羽月下斩貂蝉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布被曹操斩杀之后,貂蝉就落到了曹操手中,曹操为了拉拢关羽,便打算把她献给关羽,但关羽十分清楚貂蝉的秘密,因为她闭月羞花的面孔,不论是谁拥有她,都会沉浸在温柔乡中,慢慢颓废,兵败身死,董卓、王允、吕布就是最好的例子。只是曹操没想到,关羽和他们完全不是同一类人,早年时关羽就独自一人浪迹江湖,亡命生涯。

  • 三国人物刘表:被误认为是草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刘表不是草包,他应该算作一个被《三国演义》忽悠瘸了的名将。刘表在汉朝末年就是名士,与被汉灵帝禁锢的党人领袖范滂等人号称“八俊”,是东汉末年一流的人才。黄巾军起义被剿灭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防止黄巾军再度起势,东汉中央政府接受刘焉的建议改州刺史为州牧,同时任命一系列皇族贵族担任州牧。比如刘

  • 甄姬为什么被曹丕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文帝曹丕及其父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父子皇帝之一,二人在掌握北方政权期间,不仅因为治理国家表现的十分出色而留下名气,也因为文采飞扬而富有盛名。二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广为后人所熟知,那就是富有色名。曹操有色名的原因很多,而曹丕的色名则完全来自于他曾经纳袁绍儿子袁熙的老婆甄姬。公元204年,袁绍原先的都

  • 揭秘三国第一诸侯:去世时年仅36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三国时期,诸侯林立,很多人都认为,在整个三国时期混蛋最好的肯定就是曹操了,因为他最后成为了北方的霸主,并且自身实力非常的强大,就算是名门之后的袁绍在他面前也是落的个失败的结局。不过今天要说到的是另外一位更加厉害的诸侯,若不是因为他英年早逝,那么逐鹿天下的主角有很大可能就是他了。即便是有曹操,但

  • 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概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华雄(154-191

  • 司马懿为何能成为三国最后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无论是小说和影视,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影视剧都拍过两个版本了。所有人知道最后的结局是司马家最后统一了天下,结束了三国鼎立、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在三国演义原著中有一个成语描写其人—“鹰视狼顾之相”,意思说这个人野心很强。老版魏宗万演艺的司马懿老奸巨猾,而新版倪

  • 三国曹操的谋士郭嘉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颍川人,他从小博学多才,年纪轻轻便“见识才干高人一筹,被人敬重”。郭嘉21岁就下山了,比诸葛亮早6年。他选择的第一任主子是中原霸主袁绍。结果多疑且寡断的袁绍并没有重用他,郭嘉也觉得跟着这样的“弱主”没有什么前程,于是选择了“归隐山林”,这一“隐”就是6年,期间所过的生活大抵和诸葛

  • 三国五大军师排名盘点:诸葛亮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5.庞统庞统,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

  • 司马懿和郭嘉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可谓能人辈出,在曹操集团中,有两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郭嘉,另一个是司马懿。要说这两个人谁更厉害一些,很难比较,因为郭嘉要比司马懿大十岁,而郭嘉去世的又早,在三十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那时候的司马懿还没有展露头脚,所以很难比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人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郭嘉身为谋士,为曹

  • 三国郭嘉被称为鬼才的十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不与世俗人相结交,惟识达者奇之。二,郭嘉仅数十日就发现袁绍优柔寡断,不善用人,难成大业,并劝郭图等人,提早抽身,另谋贤主。三,有人建议杀投奔曹操的刘备,郭嘉深谋远虑,认为这样有害贤之名,阻止曹操杀刘备。四,为曹操量身定作十胜论,它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而解除了曹操在打败袁绍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