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国焘故事 张国焘的结局是怎样的?

张国焘故事 张国焘的结局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972 更新时间:2023/12/6 18:13:25

张国焘简介

张国焘(1897-1979),字恺荫,又名特立,江西省萍乡县人(今萍乡市上栗县)。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

1916年,张国焘进入北京大学读书,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1920年10月,创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32年进入鄂豫皖苏区,成为根据地事实上的领导者。

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懋功会师后,反对中央北上的决定,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1936年6月被迫取消。

1937年3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受到批判。1938年4月初,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中国国民党;4月18日被开除党籍。不久加入军统从事反共特务活动,上演了一幕“中共创始人反对中共”的闹剧。1974年著有长篇回忆录《我的回忆》。1979年逝世于加拿大多伦多。

张国焘生平经历

一、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时,张国焘是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张国焘把这些人分别组成若干讲演团和讲演小队,到北京城内外街道、火车站以及集镇等地露天讲演,散发及张贴宣传品,宣传抵制日货。

在这场由游行最终演变为痛打卖国贼的事件中,张国焘始终冲在前面,并成为第一批被抓的学生领袖。一次次请愿的失败让张国焘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他开始反对学生请愿,并申诉自己的理由说:“学生无后盾!”

他转入北大哲学系,决定一心完成学业,以期将来功成名就。但是张国焘已经被当局列入黑名单,不得不在组织的安排下转移上海,经历了短暂的流亡岁月。

二、开办学校

张国焘在上海时期,曾与陈独秀畅谈救国理想,创建中国共产党。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在上海和陈独秀谈到党纲、党章等许多具体问题,“希望李大钊先生和我从速在北方发动,先组织北京小组,再向周边城市发展。”

回到北京后,在李大钊的引导下,大量阅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历经流亡失落的他重拾信心,正式踏上了政治舞台。

1920年,共产主义小组在北京组建。李大钊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主要是指导工人运动。李大钊从他每个月140元的工资当中拿出80元,作为北京支部的活动经费,在他的指导下,北京共产党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最显著的要数张国焘负责的长辛店工人运动。

长辛店距北京城21公里,京汉铁路北段的修车厂设在这里,有工人3000余名。张国焘经过调查,决定在长辛店创办劳动补习学校,让工人及其子女接受教育,这是发动工人运动的最佳方式。

开办学校是需要经费的,张国焘不愿再向李大钊开口,于是将当年家中邮寄给他的一年生活费300块钱捐出来。支部的同志都尽力捐款,此后这项制度逐渐沿袭下来,最终成为中共党费的来源。

张国焘口才出众,演讲受到了工人的热烈欢迎。补习学校开办初期,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等轮流担任教员,李大钊也曾到学校讲课。

三、假传圣旨

1927年8月1日,张国焘以中共中央特派代表身份,在江西南昌主持武装起义,代行政治局职权。张国焘曲解了党中央关于“起义要慎重”的意见,要求重新讨论起义。

愤怒的李立三和周恩来拍案而起。当时,知道起义秘密的人已过百,一些起义部队正在调动,起义已经无法阻止。最终,张国焘只得服从多数。

“张国焘‘假传圣旨’差点葬送南昌起义”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常见观点,但是张国焘至死都声称他“为了遵守纪律,曾不折不扣转达了共产国际的旨意”。

68年后,小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也清晰地认定张国焘不是“假传圣旨”。

四、大搞“肃反”

1931年,刚从苏联回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赴鄂豫皖根据地,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在张国焘的主持指挥下,红四方面军越战越强,根据地日益扩大,成为三大根据地和三支主力红军中发展最快最强的一支。

建设红军的同时,张国焘也曾大搞“肃反”运动。这场“整肃”杀害了红四军多少人,至今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仅1931年11月22日陈昌浩在《彭杨学校报告肃反经过》一文内就承认:“这次共计肃清改逆1000人,富农及一切不好的分子计一千五六百人。”

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记述:“将近3个月的‘肃反’,肃掉了2500名以上的红军指战员。”而当时的红四军不过1.5万人,还有数字是:12个团杀掉了6000人!

张国焘主持的“肃反”不仅杀人数量过多,刑讯逼供也非常残酷。杨克武少将在回忆“肃反”那段经历时说:“张国焘搞‘肃反’时,我在红四方面军政治科任科长,专搞‘肃反’,杀了一些人。

刑罚也是很残酷的,如灌辣椒水、手指头钉竹签子、站火砖、捆绑吊打等等,苦打成招。那时生活艰苦,战士们打地主的东西,在一起吃一顿饱饭,说这是‘吃喝委员会’。仗没打好,说是对反革命手软。”几个月的“肃反”使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的地位无可撼动。

五、叛党离走

红军长征到达陕西省北部的陕甘宁根据地。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无数的罪名和帽子扣在张国焘头上。

这时候,在苏联就企图排挤和取代张国焘的王明从苏联回国,王明迫不及待地下令枪杀了张国焘手下的三位红四方面军高级干部,罪名是“托派”。王明在与张国焘谈话中说:“你不是‘托派’,不过受‘托派’利用。”张国焘更加惶惶不可终日。

1938年4月5日,张国焘在赴陕西中部祭扫黄帝陵之后,登上了中国国民党方面的汽车扬长而去。周恩来等人百般劝阻无果,张国焘叛党终成事实。张在自己的退党声明中说:“这个共产党已经不是我毕生向往和为之浴血奋斗的那个党了!”

1949年前,张国焘携全家前往台湾,但未能继续在军统任职,后隐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晚年张国焘靠给美国人写回忆录为生。

张国焘为什么投靠国民党?

一、长征中私立中央犯错,受到处分,从而远离了权力中心

张国焘到达延安结束长征后,因其私立中央所犯的错误,从而失去了对军队的直接指挥权,与当年的红四方的统帅相比,地位是不可同日而语。

二、红四方面军为主的西路军的西征彻底失败,使张国焘使去了以往的权力基础

红四方面军为了打通新疆到苏联的通道,西征失败,绝大部分战士牺牲;使的张国焘失去了更多的支持。在当时张国焘的表现是失声痛哭,但内心一定是非常复杂的。

三、西征失败后导致的问题检讨中,张国焘在抗大中受到多方指责,甚至人身攻击

由于红四方面军西征失败,1937年前后,延安各界纷纷要求批判和清算张国焘妄图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行。导致张张国焘在检讨过程中受到了一些身体上的伤害,这也是一方面原因。

四、王明的回国,对待错误问题的处理非常狠,加深了张国焘的恐惧

1937年11月王明作为共产国际的联络人,初次回到延安,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威,对待西路军失败的问题,做事手段非常狠,让张国焘感觉到十分危险。

五、国民党长期一贯的投诚优待政策,也给了张国焘另寻发展的希望

当时国共处于第二次合作阶段,双方有接触的机会,也导致张国焘给黄帝扫陵之际脱逃至国民党的怀抱。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张国焘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及历史人物专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承焘生平经历和成就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承焘简介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谢邻、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浙江温州人,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宗”、“词

  • 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大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鲁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一生留下了很多名言警句,那么关于鲁迅的名言警句你都知道多少呢?下面就来了解下鲁迅的名言警句吧。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

  • 神龙政变背景 神龙政变经过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神龙政变是怎么回事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神都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

  • 法显西行 法显西行路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法显简介法显(334年—420年),东晋高僧,平阳郡武阳(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在399年,法显65岁的高龄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

  • 苻坚生平 苻坚和慕容冲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苻坚简介前秦宣昭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人,氐族。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君主(357~385年在位),惠武帝苻洪之孙、丞相苻雄之子。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休养生息,加强生产”政策,实现国力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

  • 南京是哪六朝古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与北京、西安、洛阳、杭州、开封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六大文化古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座屹立千年依旧繁华的大都市吧。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郊汤山猿

  • 中国历史专题推荐阅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专题推荐阅读热门关注精日分子是什么意思精日分子会受到的处置外交部长王毅的经典回应解析外交部王毅怒斥“精日分子”厉害了我的国中国制造工程介绍辉煌中国重大工程介绍作者推荐:如懿传专题文章中国签证的那些事虎啸龙吟司马懿故事大全中国传统节日大全黄渤参加中南海座谈会汤加国王简介

  • 24位历史名人遗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来看看在历史上的名人在临死前都有什么遗言留下的,小编这里挑选了24位历史名人来说说。历史名人遗言一、伍子胥(前559年前484年)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

  • 历史上总是北方统一南方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总是北方统一南方?下面是历史上的两次大一统,从中找答案吧!武王克商、周公东征是中国的第一次大一统。周人是从陕西崛起,东土是靠五侯九伯镇抚。五侯者,齐、鲁、晋、卫、燕。如果加上孔子周游的宋、曹、郑、陈、蔡,还有西方的秦,南方的吴、楚,就是《史记》的十二诸侯。洛阳,四方入贡道里均,是本

  • 洛阳的50个历史常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洛阳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洛阳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洛阳古城,小编精心为各位整理出关于洛阳的50个历史小常识!洛阳历史常识1:隋朝人口达到100万,并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的城市。洛阳历史常识2:看地图就会发现,洛阳地处天下之中,三面环山,两条大河穿过,这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