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不取消藩镇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不取消藩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78 更新时间:2024/2/8 10:54:52

“安史之乱”是造成唐朝由盛到衰的重要转折点。长达七年多的内战导致整个帝国生灵涂炭,百业凋零。虽然在平定叛乱后,唐朝国祚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再也无法重现昔日大唐盛世的辉煌。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大藩镇拥有太多自主权,以至于朝廷对他们的掌控力越来越弱,最后才演变成兵祸。那么“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有没有采取积极的削藩策略,取消让自己吃尽苦头的藩镇呢?答案是藩镇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一大批。

“安史之乱”发生前,唐朝共设立了十大藩镇。而当叛乱平定后,全国的藩镇数量却达到了三十四个。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出于战争时期的需要。可当战争结束后,这些拥有高度自主权的藩镇就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因此,对于唐朝皇帝来说,削藩自然就成了一件重中之重的工作。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唐朝皇帝的削藩成果如呢?结果令人目瞪口呆。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藩镇数量又继续增加到了五十个,几乎整个唐朝都成了藩镇割据的天下。唐朝皇帝是疯了吗?为什么藩镇割据会越来越严重呢?下面我们就详细说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前因后果。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全国总兵力约为八十五万。当时全国统计到的户籍数为2933125(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这就意味着差不多每3.5户家庭,就有一个人在当兵,用全民皆兵来形容也并不算夸

然而在这种高度军事化的情况下,中央却没有一支具有规模的军队可供调遣,朝廷在军事方面几乎完全依赖各个藩镇的军队,而藩镇军队的控制权又完全掌握在节度使手中。因此,朝廷在自己手中没兵的情况下,想要削除节度使手中的军权,其难度自然可想而知。

朝廷非了解军事力量掌握在藩镇节度使手中的危险,但它不具备消灭这种危险对地方势力施加控制的手段。节度使和藩镇普通士兵也都用强硬态度对抗朝廷试图对他们施加控制的任何企图。因此并非是皇帝不想削藩,而是以当时朝廷的实力根本做不到。

那么朝廷能不能采用逐个击破的方式来削藩呢?答案是也不行。775年,“河朔三镇”中实力最强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试图吞并邻近一个已更换节度使的相卫镇。此举一旦成功就会被其他实力强劲的藩镇所效仿,唐朝势必很快将重新陷入混乱之中,因此朝廷决定“摊牌”。

唐代宗下诏命令附近八个藩镇组成联军讨伐田承嗣。这项命令最初颇符合八镇节度使的心意,因为他们有的与田承嗣有私仇,有的担心田承嗣实力越来越大将会危及自己的地盘,还有的纯粹是为了趁此机会扩大自己势力。

田承嗣在八镇联军的合力攻击下节节败退,但他却用巧妙的手段成功说服了八镇节度使,让他们认识藩镇间彼此利益一致,而不是与朝廷的利益一致。结果田承嗣虽然元气大伤,但却保持住了自己独立的军事地位。朝廷想让藩镇之间相互厮杀,彼此削弱的企图基本失败。

既然大的藩镇无法铲除,那么朝廷能不能先从捏“软柿子”入手呢?答案是也不行。因为军事力量基本掌握在节度使手中,如果朝廷想要依靠藩镇节度使的力量来实现削藩,结果往往是获胜方的藩镇取得了最大利益,朝廷反而没得到多少实质性的好处。而且这些实力较弱的藩镇往往还是中央政权的坚定拥护者,朝廷自然没道理去削除这些藩镇。

因此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唐朝统治者只好一方面加强中央军队(神策军)的建设;一方面设立更多藩镇来彼此牵制,抵消出现单一藩镇实力过强的情况。唐朝皇帝在不同派系之间“走钢丝”,最终在艰难维持了一百多年后,不可避免地走了灭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宦官张承业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承业唐代末年同州人,自幼入宫,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后升任内供奉。唐末中央权威低落,朝廷令不出中央,拿地方军阀一点方法也没有,常常必须仰赖军阀之间互相牵制才能存活。张承业这人非常忠心,并且识大体,懂谋略,就常被安排出使各方军阀。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对张承业非常赏识,认为他和一般的宦官不同,对他礼遇有佳

  • 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繁华的朝代,在当时,就是可以用国泰民安来形容,老百姓在李氏家族的带领下,吃香的喝辣的,小日子过的美滋滋的。在经济条件好的情况下,大家的审美观念也开始变化,他们认为女人丰满就是特别美,在当时可是掀起了一股“肥胖美”潮流。我们熟悉的杨贵妃就是胖,所以才惹得国家领导人都喜欢她。当下的人民

  • 唐朝为什么叫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今山西太原)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隋

  • 唐朝为什么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658年置东都洛阳,后又陆续增置北都太原,南京成都、凤翔等都城。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

  •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改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一共有三个年号:登基第一年的年号是先天;第三年改为开元;二十九年后又改为天宝。唐玄宗从开元改元天宝的原因:一、天宝,出自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据说是唐玄宗认为功业已就,一生中的大事都已经办完,想要开始享受成果。二、开元29年,唐玄宗的同辈兄弟死两人,为了避晦气,改

  • 高阳公主为什么要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新皇帝李治登基。史书中特别提及,高宗即位后,曾专程亲自拜访过高阳公主的府邸,意在怀柔。然而,永徽四年(653年),史载高阳公主骄纵,擅自谋求罢黜房遗直的爵位而夺之,于是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被长孙无忌彻查而诱发房遗爱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发,房家遭受灭顶之灾。对于

  • 揭秘真正的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的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整个事件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由于这场政变中的胜利者唐太宗李世民对史书动了不少手脚,因此事件的真相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可以说,“一千个

  • 为何神龙政变能如此轻易将武则天赶下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即位,成为高高在上的女皇帝,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让位于李显,结束了她的统治时期。这期间,武则天一共在位15年,按说经历了15年时间,武则天的皇帝位置已经坐稳了,同时手握重权,为什么还会失利于神龙政变呢?其实这件事和武则天有直接关系,虽然她在政绩上表

  • 平阳昭公主:历史上唯一由军队举殡的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在后来长时期的男性为社会主要力量的封建社会,尽管女性地位不高,但是也还是有很多流传下来的事迹。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昭公主。她虽然是一个女子,却能够在自己死后,得到军礼下葬,即便是生前,李渊对她也总是不同于其他女儿。那么,为什么她能够得到这样不同寻常的待遇呢?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第三女

  • 唐朝人为什么独爱菩萨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菩萨蛮是形容那些像菩萨一样的蛮族女子。在唐朝时期,其周边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小国。而这些国家,到底都是什么名字,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只知道这些女子穿着打扮非常奇特,她们通常将发髻梳的高高的,同时,还戴着金色的小帽子,佩上璎珞,看起来就如壁画上的菩萨仙女一般。所以,这些人,便被称作为菩萨蛮。在那个时候的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