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起变法的主要历史过程和内容介绍

吴起变法的主要历史过程和内容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858 更新时间:2024/2/11 15:49:45

吴起变法的起因是什么?吴起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吴起变法的结果怎样?以下为您介绍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简介

吴起变法,指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

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告终。


吴起变法的起因:楚国政治军事均遭重创

春秋时期,奴隶制刚刚开始瓦解;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地主阶级力量增强,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吴起变法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

楚国地广人众,能够调集百万大军,在战国七雄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一直萎靡不振。楚悼王继位后,连年遭到魏、赵、韩等国的进攻,不断丧失失地。在极其窘迫的形势下,楚悼王不得不用重礼贿赂秦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和魏、赵、韩讲和。

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楚悼王很想有一番作为,但苦于缺乏变法图强的真正人才和支持者。吴起来到楚国,为楚悼王分析楚国的弊端说,并指出要扭转这种局面,只有“明法审令”,尽快变法革新。

对吴起分析的种种弊端,楚悼王深有感触,于是先任命吴起为宛守,防御韩、魏。一年以后,晋升为今尹,主持变法。


吴起变法的内容

一、明法审令

“明法审令”,实行法治。吴起总结了李悝在魏国变法的经验,深知法治的重要性,故他在变法中制定法令,公布于众。为确立法治的权威性,吴起还采取“倚车辕”(《韩非子·内储》)的办法,即立一车辕,有能够搬动的予以奖赏。

为使思想认识和舆论一致,禁止纵横家进行游说,“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战国策·秦策三》)。

二、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

《淮南子·泰族训》说:“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说苑·指武》说:“(吴起)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对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其禄政策,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以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将士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

在此同时,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韩非子·和氏》),即解决“封君太众”的问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三、卑减大臣之威重

“卑减大臣之威重”(《史记·蔡泽列传》),整顿吏治。吴起认为,“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是楚国政治两大弊端,故在废除贵族特权的同时,又削弱大臣威权,“禁明党以励百姓”,禁止大吏结党营私,奖励百官尽忠守职,不超越所规定的权力。

同时,吴起还着手整顿吏治。一是“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战国策·秦策三》),杜绝权门请托之风,廓清吏治;二是“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固毁誉”(《战国策·秦策三》),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立志为变法的新兴政权效力。

三是“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裁减冗官,选贤任能,罢除无能无用之辈。徙贵族于边境,以实广虚之地。据《吕氏春秋·贵卒》载,吴起对楚悼王说:“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余,臣不得而为也。

四、加强军事训练

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吴起变法“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史记·吴起列传》),以“争利于天下”(《说苑·指武》)。所以在变法中,“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史记·蔡泽列传》),即注意耕战并重,亦兵亦农,禁止丁民游手好闲,不务耕作。在此同时,收减百官和封君子孙的俸禄,以保证军队得到给养,加强训练。

五、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

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吕氏春秋·义赏》),提高了筑城工程的质量,加强了郢都的建设。


吴起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吴起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经过变法运动,楚国经济、军事等方面得到一定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尤其是在军事上。

主要表现为:向北伐魏救赵,收复了被三晋占领的陈国、蔡国故地,将势力扩展到黄河岸边;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伸至江南,占有洞庭、苍梧之地。当时诸侯各国皆畏服楚国,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以上关于吴起变法介绍到这里,更多相关内容请通过文章标签或专题查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家分晋的过程与与历史意义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家分晋的过程是怎样的?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以下为您介绍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典故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

  • 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究竟是什么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具体身份是什么?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本文来说说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马王堆汉墓的墓主是谁呢?马王堆汉墓的墓主是谁呢?从墓中随葬的印章、封泥、器皿上的铭文证实,在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利苍”三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为第一代轪侯利苍。据史料推算:长沙相利苍于应于高后三年

  • 要离刺杀庆忌的典故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离刺杀庆忌的典故是怎样的?要离刺杀庆忌有什么历史意义?以下为您介绍要离刺庆忌的故事。要离简介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生活在吴王阖闾时期。其父为职业刺客,要离为屠夫,后由于成功刺杀庆忌,为春秋时期著名刺客。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有万人之勇,是当时有名的击剑能手。足智多谋,以捕鱼为

  • 吴越战争的起因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吴越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吴越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吴越战争的故事。吴越战争简介吴越战争是指历史上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互相征伐的一段时期。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侵越时所获战俘剌死吴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又曾攻越,占领檇李。十五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

  •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生平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孟尝君是谁?怎样去评价孟尝君?以下为您介绍孟尝君。孟尝君简介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君”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又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

  • 春申君黄歇生平经历及其受到历史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申君是谁?春申君历史评价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春申君。春申君简介黄歇(前314年-前238年),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人,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

  • 平原君赵胜的生平经历与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原君是谁?平原君赵胜历史评价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平原君赵胜。平原君简介赵胜(?-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今山东诸城),号平原君。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建议下和平民

  • 易牙生平经历及易牙烹子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易牙是谁?易牙烹子的原因是什么?以下为您介绍易牙。易牙简介易牙,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厨师,也有写成狄牙的。他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好调味,很善于做菜。易牙作为雍人,擅长于调味,所以很得齐桓公的欢心。因为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很高,他又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

  • 历史上农民起义为什么失败的多,分析下其中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末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王莽篡汉之后所发生了绿林、赤眉大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朝末年著名的瓦岗农民起义,河北窦建德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以及江淮杜伏威、辅公祏所领导的农民起义等;唐末的黄巢起义;北宋末年,宋江以及方腊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南宋初年的钟相、杨幺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

  • 农民起义都是失败的吗,其实历史上也有成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关于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开创汉朝的刘邦,另一个是开创明朝的朱元璋。我们先来说说刘邦开创汉朝。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