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七国之乱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西汉七国之乱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11 更新时间:2024/3/10 12:24:39

西汉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将领韩安国和张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西汉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西汉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诸吕当权以及汉文帝刘恒继统等政治事件,加剧了这一矛盾。七国之乱的导火线,则是汉景帝刘采纳晁错的《削藩策》,削夺王国土地。

西汉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汉文帝时,刘濞的儿子吴国世子在京城与文帝皇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下棋时出现争执,吴世子无礼,被皇太子用棋盘打死,刘濞痛失爱子对汉庭不满日益加深。

西汉七国之乱中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用“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叛军顺利地打到河南东部。景帝因很惶恐,就听信了谗言,捕杀了晁错,乞求刘濞退兵。

刘濞不仅不退兵,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叛军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为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军队所阻。至此时,景帝才决心以武力进行镇压。他命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三十六将军,以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

刘濞逃到东越,为东越人所杀。其余六王皆自杀,七国都被废除。西汉七国之乱终被平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推恩令:光明正大的阳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推行了郡国并行制,汉朝中央政府无法有效地管理地方,因此削藩成为了汉朝必不可走的一条路。西汉自汉文帝、汉景帝两代起,如何限制

  • 申屠嘉:被宠臣气死的西汉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申屠嘉(?—公元前155年),姓申屠,名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西汉宰相。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小队长)的小官。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

  • 韩安国:死灰复燃的西汉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安国(?—公元前127年),梁国成安县(今商丘市民权县)人,后徒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韩安国早年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韩安国侍奉梁孝王刘武,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刘武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

  • 终军:请缨出使却客死异乡的西汉使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终军(约前133~前112), 字子云,西汉济南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少年时代刻苦好学,以博闻强记、能言善辩、文笔优美闻名于郡中。18岁被举荐为博士弟子。终军过函谷关时,守关吏卒交给他一件帛制的“繻”作为返回过关的凭证。终军慨然掷之于地,自信地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还。”守关吏卒为之瞠目。

  • 夏朝都有哪些刑罚 三千多条数都数不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法律,主要内容是以刑法为主,这也符合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那么,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都有哪些刑罚呢?夏朝五刑是哪五种刑法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夏朝就比较简单粗暴,夏朝总共有五大刑罚:第一大刑罚就是墨刑,就是在脸上刺字 我是坏人 ,就很简单了;第二个刑罚是劓刑 ,这个劓字怎么写

  • 商朝四大伯侯 西伯侯家建立周朝 其他三大伯侯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四大诸侯商朝有东南西北四大诸侯,分别是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商朝四大诸侯之西伯侯 姬昌这个当然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了。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

  • 周朝三大制度:周朝八百年竟与之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周朝三大制度一、井田制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

  • 新中国十大元帅:个个立功无数 当之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十大元帅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是中国国家最高军衔。1955年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实行军衔制。条例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共分4等16级。同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

  • 中国古代史上十大名将 三国竟无一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是厚重的,英雄是壮烈的,壮烈的英雄在厚重的历史上为我们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真正本色。本文介绍我国古代最突出的十位将领,重现金戈战马的沙场豪情,展现中华英雄的铮铮铁骨,体味他们驰骋疆场的悲壮和在民族危亡、硝烟战火中一往无前的豪气……中国历史十大名将之一、兵家至圣孙武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

  •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多少人 来看下其发展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1955年,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产生;1956年5月,学部委员进行了一次增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年5月开始进行学部委员增补工作,之后又中断十年,至1990年再次进行了学部委员增选,确定了两年一度进行增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