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秦和张仪的故事(苏秦和张仪谁更厉害)

苏秦和张仪的故事(苏秦和张仪谁更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433 更新时间:2024/3/7 1:57:30

苏秦张仪的故事?苏秦和张仪都是战国晚期有名的的纵横家或策士,用现在的话说,二人都是国际社会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靠耍嘴皮子吃饭的人。然而,就是这两个文弱书生,以其超人的智慧和诡谲的计谋,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穿梭于国际社会之中,把世界各国玩弄于股掌之上,弄得国际社会风云变幻,惊涛骇浪。他们的纵横捭阖,深刻影响着战国后期群雄之间间并战争的形势,其观点和思想对后世王朝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老夫子的学生景春大呼说:苏、张“一怒而天下惧,安居则天下熄”。

苏秦,字季子,洛阳东郊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三一七至二七五年之间,是战国末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出身农民,自幼家境贫寒,但他素有大志,曾师从鬼谷子教授演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然而出道后却处处碰壁,仕途艰难,后来不得不回到家中继续苦读数年。再次出道后,得到燕昭王信任拜为上卿,为报燕王知遇之恩,就到齐国做官而暗中为燕国效力,他为削弱齐国力量达到不能犯燕的目的,多次向齐王出馊主义,弄得齐国四面树敌,一度灭国。后游说赵、韩、魏、燕、齐、宋六国“合纵”抗秦,他亲自任“纵约长”,一人佩戴六国相印,成了当时名负其实的联合国秘书长,其权力更是现代意义上的秘书长不能望其相背的。被后人称为“合纵之父”。

张仪年龄比苏秦稍长,但出道比苏秦要晚。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三六O至三一0年间。据说出身魏国名门之后,和苏秦同为鬼谷子教授的学生(这位鬼先生看来也是一位大牛人,他是中国第一所军校的校长兼教授,出自他门下的学生除了苏秦和张仪外,还有孙膑庞涓呢!此是后话,不提。),张仪按岁数是苏秦的老哥和学长,他的仕宦之路不象苏秦那样砍坷,总体上还算比较顺畅的。由于苏秦出道较早,为官在前,他就找到小学弟帮忙给自己弄个一官半职,因受到苏秦的冷遇怒而向秦,得到秦王信任拜其为丞相,居百官之首,成为秦庭的二号人物,权倾朝野。随后,他赌着一口气,专门和苏秦对着干,你不是“合纵”吗?我就“连横”,分划瓦解苏秦倡导和组织的“合纵”阵营,并终于如愿以偿。张仪的连横策略为秦国的东进和崛起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秦的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被后人称为“连横之父”。

史书记载和后世之人均把二人相提并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出道之前看,二人均是一介寒儒,苏秦更是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第一次失败回家,连穷嫂子都看不起他,不给他饭吃,苏秦只好有一顿没一顿地硬撑着,没日没夜地“头悬梁、锥刺骨”地苦读兵书;张仪虽说是名门之后,也不过是个破落户弟子,不然就不会跑到深山老林去和鬼先生学习捭阖之术了。但比苏秦还是要强一些,至少还没有衣食之。从权力拥有程度上看,苏秦似乎又比张仪稍强,除了出道较早外,张先生还啥都不是的时候,人家苏秦就是身掛六国相印之人了,六国军政大事圴决于苏秦一人,就连虎狼之国秦国因为有苏秦当权,十五年竟不敢出函谷关,足见其地位和作用。即便张仪后来做了秦国国相,那也只是一国之相,怎能和用有实权的联合国秘书长相提并论呢?从实际操作上看,二人基本旗鼓相当,苏秦倡导的“合纵”不可谓不成功,但张仪主张的“连横”也卓有成效,都是凭着过人的学识和诡谲的计谋,以三寸不烂之舌把各国君王鼓噪得头大,大事小事悉听尊便。从运作的结果上看,张仪有过苏秦之处,虽然苏秦“合纵”在先,张仪“连横”在后,但最终还是让张仪用“连横”之术把把苏秦的“合纵'之策打破,六国终久还是被秦国各个击破,最终被彻底灭掉。从人生的结局看,张仪明显比苏秦要强得多,虽然二人最后都被罢了相,但苏秦在齐国的阴谋暴露后,被齐王“车裂”而死,而张仪只是被秦逐到魏国老故,怎么说也算得到了善终。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考查情况看,二人各有优劣,旗鼓相当。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苏秦的“合纵”抗秦还是张仪的'连横”助秦,这一切均出自苏秦的自导自演。张仪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苏秦一盘棋上的一个“棋子儿”而已。

其实苏秦自己心里最清楚,靠一张嘴混饭吃最好就是把天下这盆水搅得越浑越好,他认为,要使自己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势均力敌的对手,必须让各国始终感到威胁的存在。没有强秦的威胁,就不会有他卖弄“合纵”的市场,如果秦国因惧怕六国联合抗秦而始终不敢轻举妄动,时间一久,“合纵”也就失去了意义,“纵约长”也就自然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是苏秦不愿意看到的。他必须要找一个专门和自己对着干的人,鼓捣着秦国分化瓦解六国,时不时地攻打某些国家,只有这样他的六国相印才能挂结实挂长久,才能显现出他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来。就是现在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大国之间的争斗和东西阵营的存在,美国的基辛格,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的演讲也就不会值那么多钱了,他们的斡旋行动也不会那么引起世界关注了。

其实早在张仪找苏秦“开后门儿”的时候,苏秦就设下了这个计谋。他表面上对张仪不盐不淡,冷冷清清,甚至从礼节上怠慢张仪,用傲慢的语言激怒张仪,并让张仪到秦国去试试看。实际上苏秦对这位学长的才能和性情还是很有数的,知道张仪在他这里吃了闭门羮之后,一定会找机会和平台出这口恶气,如此,则这个世界一定会被弄得一刻也安定不了了。这样一来,不但自己始终有用武之地,就是张老哥也一定会因此而飞黄腾达。果然,张仪不知是计,怀着对苏秦强烈的不满,骂骂咧咧地离开苏秦前往秦国去了。

事实正如苏秦预料的那样,张仪到秦国后,化愤怒为动力,为秦王竭尽忠智,以希用秦国之力,扫平六国,让苏秦知道他张仪也不是吃素的。为了打破“合纵”,他惮惊竭虑,穿梭于各国之间,目的只有一个,你苏秦不是看不起我张仪吗?今儿老子就让你瞧睢是你苏秦有本事还是我张仪有能耐!你不是“合纵”吗?我坚决让你合不了也纵不成,你不是联合抗秦吗,老子坚决要一个一个地收拾你。就这样,一个七雄并立的世界在二人的操纵下,到处争战不止,到处腥风血雨。

虽然张仪最后基本上达到了目的,然而,张仪到死也不会知道,这只不过是他的学弟使的一个激将法而已,就连他当初到秦国谋生的盘缠钱还是苏秦给他的呢,只是苏秦并没有让张仪知道罢了。张仪有知,岂不愧煞老脸呼?

由此来看,他们两个最牛的还是苏秦。但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虽然他们的主张客观上加速了历史的进程,但终久他们在主观上是为了自己的仕途和权力,并且是以千万人的流血牺牲作赌注和代价的,从人格上看,他们两个谁也不值得牛!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张仪怎么死的(张仪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张仪怎么死的?张仪,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一说秦武王二年。他是魏国的贵族后裔,中途落魄了。据说,他是从鬼谷子和苏秦是同门,学成后游说各诸 侯国,主要活动时间是燕易年间,他的活动时间应该比苏秦早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在未发迹之前与苏秦的经历 很相似,他也是游走在各国之

  • 苏秦是什么时候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苏秦是什么时候的人?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人。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

  • 李斯是哪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李斯是哪国人?李斯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后来成为了秦国丞相。李斯简介:李斯生于上蔡,起于闾阎之家。面对着当时“诸侯暴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兵罢敝”的动荡局势,年轻时就树立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他以敏锐而透彻的辩证分析能力,洞察世事,由见厕、仓之鼠的不同遭遇,发出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的感叹。

  • 范雎是什么时候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范雎是什么时候的人?范雎是战国时期的人。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

  • 吕不韦怎么读(吕不韦读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吕不韦怎么读?吕不韦拼音:[lǚ bù wéi]吕不韦简介: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

  • 田忌是哪个国家的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田忌是哪个国家的大将?田忌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

  • 赵武灵王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

    赵武灵王墓在哪里?赵武灵王墓, 位于灵丘县新华西街西段 ,灵丘县名由此而来,,原占地6万平方米,现保护面积为10900平方米,墓冢周长220米,高10米,明崇祯年间在墓南立石碑1通,并建有碑楼,高4米。 民国7年修葺,树碑1通,筑神道长246.67米。1984年四周筑围墙加以保护。墓园遍植树木,

  • 张仪是战国时期哪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张仪是战国时期哪国人?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张仪是魏国公族支庶子弟,和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徒弟。在学术方面,“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学成之后游说诸侯,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取得韩国的支持,代张仪为魏相。张仪不为魏惠王所用,后投奔楚国,任楚国相国昭阳的门下客。曾

  • 关于吕不韦的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一字千金关于吕不韦的成语?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大事。吕不韦作为秦国上层执政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

  • 扁鹊怎么读(扁鹊的读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扁鹊怎么读?扁鹊拼音: [ biǎn què ]扁鹊简介: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汉族,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三川郡(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