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灵公是一个怎样的君主(无法亲政是因为他心智不成熟吗)

晋灵公是一个怎样的君主(无法亲政是因为他心智不成熟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91 更新时间:2023/12/23 19:34:24

无论按照哪个国家的法律,晋灵公都是成年人了,应该可以亲政了。可晋国那帮所谓的辅政大臣呢?紧密团结在首辅大臣赵盾的身边,硬说晋灵公心智不成熟,还不能算成年人,自然也不能亲政。

晋灵公无法亲政,真是因为他心智不成熟吗?

年幼的君主继位之后,按理是无法直接亲政的,因为年龄太小,所以需要辅政大臣。

可当他长大后,是不是就能直接亲政了呢?其实也未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战国时期的秦昭襄,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还要把部分执政权力分给太后和舅舅,这显然不合理。

可问题就在于,凡事并不总讲道理,而是讲势力。

比如说,晋襄公公子驩的继承人晋灵公(太子夷皋)四岁继位,十四年后就十八岁了。

无论按照哪个国家的法律,晋灵公都是成年人了,应该可以亲政了。

可晋国那帮所谓的辅政大臣呢?紧密团结在首辅大臣赵盾的身边,硬说晋灵公心智不成熟,还不能算成年人,自然也不能亲政。

说晋灵公心智不成熟,表现在哪里呢?

据说,这位爷喜欢啃熊掌,但有一次因为熊掌没炖好,就把厨子给杀了。

还据说,这位爷有个喜好,就是站在高楼上玩弹弓,打伤无数百姓。

赵盾看不下去,说了晋灵公几句,却惹恼了他,于是暗中训练了一条狗,准备趁赵盾上朝的时候咬死他。

结果当然是赵盾福大命大,躲过了这次暗杀。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不敢确定,但就算如此,罪魁祸首也应该是那帮豪门望族。

首先,晋灵公继位的时候只有四岁,如果晋国那些豪门望族真准备把他训练成傀儡,自然要从小就把他往歪里教。

如果晋灵公心智不成熟的根源在于此,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呢?子不教师之过。

其次,也许有人会说,晋国的公族势力很强,晋灵公并未被豪门望族教坏,他就是打娘胎里带来的天生的坏。

这显然不是事实。

晋襄公公子驩去世之后,这帮豪门望族本想立他的弟弟当国君,晋灵公的母亲气得大哭,抱着晋灵公站在朝堂上大哭道:

“先君(晋襄公)有什么罪?他的合法继承人有什么罪?抛开嫡子不立,反而到外边去找国君,你们准备怎么安置这个孩子?”

这么哭当然没效果,于是晋灵公的母亲直接跪在赵盾面前苦苦哀求:“先君曾经抱着这孩子而托付给您说:‘太子如果成材,我将拜领您的赐予;如果不成材,我将怨恨您。”

看看晋灵公上位前的种种情况,赵盾的滔天权势一览,有这样一位强横的老师,如果他真愿意好好教晋灵公,这孩子怎么会走歪呢?

最接近真相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当时的晋国由九大家族联合执政,赵氏排名第一,但与其他八家相比,却并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随着晋灵公一天天的长大,他势必要亲政,而赵盾如果贪恋权势,则势必会想办法延缓晋灵公亲政的时间。

这样一来,双方的矛盾不就会越来越深了吗?到那个时候,其他八家中的某一家或者某几家,就有可能悄然站在晋灵公的背后暗中支持他。

如果能够斗倒赵氏,这些“弃暗投明”的家族,不就能攫取更多的利益了吗?

且不说晋灵公本人有没有和赵盾斗一斗的想法,就说旁边不断地有人撺掇,他肯定也会跃跃欲试的,因为他毕竟是国君啊。

所以,晋灵公才会与赵盾发生那么多的矛盾。

可结果却显然出乎了晋灵公的预料,赵盾虽然表现出一副可怜巴巴的忠臣模样,但他的堂弟赵穿却显然是个狠角色,他直接把晋灵公给砍死了。

所以史官在谈及这件事的时候,白纸黑字地写着“赵盾弑君”。

赵盾一听就急了:“杀国君的是赵穿,你怎么诬陷我呢?”

史官不紧不慢地说:“赵穿弑君大逆不道,你身为首辅大臣,却不愿杀了赵穿替国君报仇,这不就相当于你弑君吗?”

赵盾一听这话,史官让他杀赵穿,那当然不能答应啊,于是只得郁闷地顶了这个罪名。

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赵氏应该只是九大家族中实力最强的,却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

如果赵氏真能在晋国内部压服群雄,那么借史官几个胆子,他也不敢瞎写。

比如说,后世齐国有个弑君者名叫崔杼,他杀了齐庄公,然后命令史书记载,齐庄公病逝。

史官拒绝照办,崔杼于是大开杀戒,连杀两名史官,可第三名史官还这么写,崔杼无奈,只得放弃。

很多人都说,这证明史官有风骨。可实际上,这只能证明崔杼的势力不足以压服群雄,所以在改史事件的两年之后,崔杼就被杀了。

如果崔杼在国内拥有独一无二的权势,别说改个史书了,就是改个君位也没啥了不起,君不见“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的时候,这些开国始祖都没啥黑料。

是因为他们洁白无瑕吗?当然不是,他们可都是篡位的反贼啊。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拥有足够大的权势,所以让那些反对的声音消失了而已。

通过上述史实,我们也该了解到,赵盾不愿意杀赵穿,只因为他本人就是背后的操纵者,而背上弑君的恶名,只是赵氏实力不够罢了。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丁谓是什么样的人(丁谓是天才干臣也是奸邪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丁谓此人年幼成名,被誉为神童,自然就是大家口口相传的过目不忘之能,当时几千字的文章,他看过一遍合上书本就能背诵出来,令人称奇。年轻的丁谓素有才明,他和友人一同写了文章呈给当世大儒王禹偁。在北宋时期,大宋朝堂上出现了五位臭名昭著的奸臣小人,他们就是丁谓、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被世人称为&ldq

  •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间(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不仅如此,秦王嬴政兼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是这个国家的第一位皇帝。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除秦国足够强大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

  •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原名(“曲祖”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行七,亦称柳七,改名永,字耆卿。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属福建)。柳永少年读书乡里,及冠入京应试。科场失意后,历遍荆楚吴越。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而为一大变,他采用教坊新声和里巷俚曲制作慢词长调,变旧声为新声。不仅赢得了社会下层的热烈欢迎,还影响到达官贵人的上流社会

  • 明朝马皇后的历史评价(明朝的马皇后真的是贤后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明史》为何给予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这样的高度评价?明朝建立以后,马皇后不仅一如既往的勤俭,而且关心人民,体贴妃殡,保护文武大臣。《明史》为何给予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这样的高度评价?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皇后,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一位,她的作

  • 固伦纯悫公主介绍(康熙庶妃生的女儿被雍正封固伦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固伦纯悫公主的母亲是康熙后宫的通嫔纳喇氏,纳喇氏是一名来自内务府正黄旗的包衣,于康熙十六年入宫成为宫女,相貌颇佳的她因获康熙宠幸而成为后宫的一名庶妃,并于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十六日生下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康熙庶妃生的女儿,被雍正封固伦公主,孙子娶了乾隆的女儿。在康熙九个成人的女儿中,有一位庶妃生的女儿,

  • 历史上刘琮最后的结局(三国刘表的儿子刘琮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刘琮,乃刘表的次子,刘表即为东汉末年的荆州牧,州牧本就是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官职,在东汉末年因为汉家天子的大权旁落,更是让州牧如同土皇帝一般,因此刘表可以把荆州州牧一职传给自家儿子。历史上的刘琮结局是怎样的?刘琮,乃刘表的次子,刘表即为东汉末年的荆州牧,州牧本就是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官职。在东汉末年因为

  • 关羽为什么打不过徐晃(三国中关羽败给徐晃的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关羽为什么打不过徐晃?主要是有三个原因。首先就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关羽从发动襄樊之战到被徐晃击败,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尽管一直在围攻襄阳与樊城,但一直没有攻下。发生在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是一场决定了蜀汉命运的战争,战争之初,关羽北伐襄樊节节胜利,不仅打败了征南将军曹仁、汝南太守满宠、襄樊太守吕

  • 关羽的儿子叫什么名字(关羽两个儿子分别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历史上关羽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关平和关兴。不过除此之外,他还收了一个义子,名叫关索。关索在三国演义中的出现是很突然的,没有介绍过他的身世,但是却突然出现在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章节中。历史上关羽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关平和关兴。不过除此之外,他还收了一个义子,名叫关索。关索在三国演义中的出现是很突然的,没有介

  • 朱元璋有几个妻子(朱元璋一共有多少皇后嫔妃和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朱元璋有几个妻子,朱元璋的一共拥有过二十五个嫔妃,总共为其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和十六个女儿。孝慈高皇后马秀英、成穆贵妃孙氏、淑妃李氏、碽妃、宁妃郭氏、胡充妃、定妃、郭惠妃、胡顺妃、邹妃、韩妃、余贵人、杨妃等等。熟悉明朝历史的都知道,朱元璋的儿子挺多,足足有26个儿子,既如此我们也可以猜想到给他生儿子的嫔

  • 概括关羽的主要事迹有哪些(跟关羽有关的成语典故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桃园结义。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关羽、刘备、张飞三人的兄弟情义是为数不多的温情所在,“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那年花开正盛的桃花树下,三人歃血为盟,祭告天地,自此成为了异姓兄弟。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短短数字却能将话者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又通俗易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