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尚简介(袁尚生平)

袁尚简介(袁尚生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568 更新时间:2024/1/20 22:36:09

袁尚简介?袁尚(?-207年),字显甫,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汉末群雄之一袁绍的第三子,受到袁绍的偏爱,并于袁绍去世后继承了袁绍的官位和爵位,也因此招致长兄袁谭的怨恨,兄弟之间经常兵戈相向。后袁氏兄弟均被曹操所败,袁尚与二兄袁熙逃往辽西投奔乌丸首领蹋顿,但不久曹操即平定乌丸,二人只得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被公孙康所斩,首级也被送往曹操之处。

人物生平

继承父位

公元200年(建安 五年),袁绍官渡之战 兵败,之后在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 忧愤而死。

袁绍生前以袁尚美貌及后妻刘氏所喜爱而欲立为继承人,但未正式表态。众人欲立其长子袁谭为继承人,但逢纪 、审配 一向因为骄傲奢侈使袁谭反感,辛评、郭图都同袁谭亲近而与审配、逢纪有矛盾,审配等人害怕袁谭即位以后辛评等人为害自己,就假托袁绍的遣命,拥戴袁尚作为继承人。

大战曹操

袁谭不能继位,于是自称车骑将军 ,驻屯黎阳 。袁尚不给袁谭多兵,并派逢纪跟随,但及后因审配拒绝袁谭增兵的要求,而令逢纪被杀,二人更生嫌隙。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曹操 攻袁谭,袁谭向袁尚求救,袁尚害怕袁谭得到士兵后不还,于是留审配留守,自领士兵救援。同时派河东太守郭援 与支持袁氏的并州刺史高干 及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共攻河东,并与关中诸将马腾等联合出兵。曹操派钟繇对抗,钟繇派张既劝说马腾支持。

马腾成功被说服,并派马超 、庞德 救援钟繇。钟繇趁郭援渡河时攻击,大破郭援军,庞德更将郭援斩首。南单于见郭援被杀,自动投降。高干亦向曹操投降。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曹操攻黎阳,大败袁尚和袁谭,二人退守邺 。曹操追击到邺,并收割麦田。此时曹军诸将都希望乘势消灭袁氏残余势力,但曹操最终依从郭嘉 之计,撤军任由袁尚与袁谭自相残杀。

形势崩溃

袁谭对袁尚说:“我方铠甲不精,所以上次被曹操打败。眼下曹操撤退,人人想着回家,趁着他们没有遇河,出其不意发兵进攻,可以彻底击溃曹军,这个计策不可失去。”袁尚因怀疑而没有同意,既不给袁谭增派兵力,又不更换铠甲。袁谭大怒,郭图、辛评藉此机会对袁谭说:“要将军的父亲把将军过继给哥哥做后代的,都是审配用来构陷您的。”袁谭觉得有道理,就率兵攻打袁尚,双方在外城城门交战,袁谭战败,就率领部队退回南皮。王修 率兵救援袁谭,并劝导兄弟应和睦;荆州牧刘表 亦写信给袁尚和袁谭,劝他们齐心,努力经营现在所领有的地区,但二人都不接纳。袁尚及后大举进攻,袁谭战败而退回平原据守。

袁尚进而围城,袁谭于是派遣辛毗 向曹操求援。但辛毗见曹操后反而建议曹操应以此机会吞并河北,曹操于是派大军攻袁尚,袁尚立即回到邺。吕翔 、吕旷 叛变归顺曹操。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袁尚再攻平原,命苏由 、审配守邺,曹操攻邺,苏由欲叛,事败出逃。曹操破尹楷 、沮鹄 ,韩范、梁岐、张燕 投降,皆获封赏。袁尚得知邺城危急,率领一万多人回救邺城,命李孚 入城通知审配联合攻击,但遭曹操迎面拦截,打败了袁尚,袁尚逃到漳水弯曲处扎下营寨,曹操又将其包围,尚未合围,袁尚害怕,派阴夔、陈琳请求投降,曹操不答应。袁尚只好回头逃奔蓝口,曹操再次进兵,很快包围了袁尚。袁尚的部将马延等人临阵投降,部众彻底溃乱,袁尚逃往中山。曹操收得袁尚的辎重,获得袁尚的印绶、符节、斧钹和衣服物品,拿给城内的人看,城内守军沮丧崩溃。不久审配侄守将审荣 引兵入城,审配被斩。袁尚命牵招 向高干 求援,被拒绝,牵招投降曹操。

在曹操包围邺城的时候,袁谭背叛曹操,趁机抄掠攻占了甘陵、安平、勃海、河闲,进攻在中山的袁尚。袁尚战败,跑到故安投奔袁熙袁尚投奔袁熙 。

辗转败亡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袁熙部下焦触 、张南 叛变,袁熙和袁尚逃到乌桓 。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田畴 帮助曹操为向导偷袭柳城 ,袁熙、袁尚与蹋顿 、辽西单于楼班 、右北平 单于能臣 数万骑在白狼山 遇到曹操大战。曹操大将张辽 斩蹋顿,袁尚又与袁熙带着几千亲兵投奔辽东的公孙康。

逃到辽东后,袁尚同袁熙商量说:“现在到辽东,公孙康必然见我,我一个人为兄长亲手杀了他,并且占领辽东,还可以用来扩大自己。”公孙康心裹也打算捉住袁尚来邀功,就事先在马棚裹面安排了精强勇猛的士兵,然后出来邀请袁尚、袁熙。袁熙心中起疑,不想进去,袁尚强迫他进去,袁熙就同他一道进去。还没来得及坐下,公孙康喝使伏兵捉住他们,让二人坐在结冰的地上。袁尚对公孙康说:“没死的时候,忍受不了寒冷,能给我们坐席吗?”公孙康说:“你的头颅马上就要走万里路,要席子干什么用!” 于是砍下二人的脑袋送给曹操,北方于是统一。

历史评价

刘表:“仁君度数弘广,绰然有馀。”

《典略》:“尚为人有勇力。”

毛宗岗:“彼袁氏者,绍与术既相左于前,谭与尚复相争于后,各自矛盾,以贻敌人之利,岂不重可惜哉!”“善处人骨肉之间者,其惟王修乎!若执从父之见,则当以袁尚为嗣;若执立长之说,则当以袁谭为嗣。然使谭而能为泰伯,则尚可受之;谭而不能为泰伯,则尚不宜受之矣。使尚而能为叔齐,则谭可取之;尚而不能为叔齐,则谭不宜争之矣。故审配之助弟以攻兄者,非也;郭图之助兄以攻弟者,亦非也;惟王修之言,为金玉之论云。 ”

钟敬伯:“袁氏兄弟亦有诡计,毕竟死于公孙氏手,以公孙氏计更诡也。”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司马芝简介(司马芝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司马芝简介?司马芝,字子华,生卒年不详,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曾以遵守礼义著名。曹操平定荆州后被任命为营县长。 他能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善于断案,历任大理正、甘陵等郡太守、大司农、河南尹等。司马芝为人正直,不惧权势,连太皇太后卞氏的说情也不予通融,又能体贴下属,不谋私利,是魏国

  • 李通简介(李通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李通简介?李通(168年-209年),字文达,小字万亿。江夏平春(今河南信阳)人,东汉末年人物,汝南太守。早年以游侠闻名于江汝,在率众补充曹操兵源有功拜为阳安都尉,其间不因私而忘公,不因其妻子的求请而过问扏法者。官渡之战不但不被利诱,在当时许都以南民心不稳,唯李通的阳安犹存。准备救援曹仁于南郡时病死

  • 刘安是什么时候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刘安是什么时候的人?刘安是西汉时期的人。刘安简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沛郡丰县(今徐州丰县)人,生于淮南(今属安徽省)。汉朝宗室、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安所著的《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

  • 刘邦是什么时候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刘邦是什么时候的人?刘邦是秦末汉初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简介: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

  • 淳于琼简介(淳于琼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淳于琼简介?淳于琼(?-200年),字仲简,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时期官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同列。为袁绍大将,与张郃、高览等人齐名。在官渡之战时镇守乌巢,遭到曹操的偷袭而惨败,自己也被曹操处斩。人物生平西园校尉

  • 老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老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子是春秋末期的人。老子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

  • 白起为何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白起为何被赐死?白起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在战国时期,那么一个到处都是烽烟的地方,白起打下的战役可谓都是残酷壮烈。他能够开创在冬天气息未过半的冬战先河,也能指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攻城战。白起一生征战沙场三十七年,领军打仗无数,在帮助秦王讨伐六国的时候,总共歼灭了六国的军队一百余万,打

  • 袁谭简介(袁谭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袁谭简介?袁谭(?-205年),字显思(《东光世系》中字显恩,一说显忠),汝南汝阳人。袁绍长子,青州刺史。建安元年,击败田楷、孔融,完全占据青州。袁绍去世后,审配等伪立遗令,拥立袁尚为继承人,袁谭不能继位,心怀愤恨。后袁谭、袁尚二人的矛盾彻底爆发,袁谭联合曹操共同攻打袁尚。建安十年,曹操兴兵进攻南皮

  • 黄香是什么时候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黄香是什么时候的人?黄香是东汉时期的人。黄香简介:黄香(约68年-122年),字文强(一作文疆),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黄香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后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又升任尚书令,任内勤

  • 包拯是什么时候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包拯是什么时候的人?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人。包拯简介: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