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敬瑭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人物石敬瑭是个好皇帝吗)

石敬瑭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人物石敬瑭是个好皇帝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37 更新时间:2024/1/4 22:30:02

石敬瑭对契丹称儿皇帝,大家都认为这是俺国的屈辱。实际上理解错了。石敬瑭称儿皇帝,屈辱的是他个人,不是国家。因为父子俩完全可以分别建立自己的国家。石敬瑭,后晋初代皇帝,出身于西域石国,朴实稳重,寡于言笑。喜读兵书,重视李牧、周亚夫行事。

史书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给人扣帽子泼脏水,所谓污名化。

比如一提到北宋,宋朝粉丝就哀嚎,不是宋兵太怂,只怪石敬瑭卖国,要不是他割让燕云十六州,失去北方屏障,宋朝咋会给外族欺负成那样?

但事实真如此吗?今天就来说道说道。

首先,契丹并不是外族,他们是正经炎黄子孙。《辽史·太祖本纪》: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国,其可知者盖自奇首云(奇首,契丹先祖)。

炎帝神农氏长相有点怪

有人说,契丹血脉源于某某,炎帝之后只是自诩,经过DNA检测,他们是那啥啥后代。好,咱不扯血源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咱论实证,摆事实讲道理。

不管是不是炎帝后裔,但契丹辽国素以炎黄子孙自居,阿保机特崇拜刘邦,不仅辽国政治文化体制,与中原无异,辽国大姓也以刘萧二姓为主。

为啥辽国太后总姓萧呢,嗯嗯,就是因此而起。

朱温建立后梁称帝时,本来这跟契丹八竿子打不着,朱温地盘在河南山东,契丹最靠南也是云中(山西大同),中间还隔着一个晋王李克用

契丹跟李克用交情一向不错,李克用当年在契丹部落避过难,但耶律阿保机仍然主动派使者跑到汴京,“以良马、貂裘、朝霞锦聘梁,奉表称臣,以求封册。”

如果不明白阿保机的动机,接着往下看。到了宋朝,契丹与北宋公文来往,互以南北朝相称,都自认中国皇朝,也承认对方的正统地位。这意思就是,契丹从没把自己当外人,北宋也没这样想。

顺带说一下,中国的英文“china”,跟瓷器没关系。瓷器叫china,那都是晚清时候的事了,早在公元六世纪,人家就知道东亚有个大国,他们称为契丹,China很可能是契丹变音。

中原文化最早传入西亚的是炼丹术,没办法,大家都想成仙,不分肤色,不分信仰。随着炼丹传入了火药和烟花,烟花又叫契丹花,甚至现在阿拉伯还有部分地区这么叫。

所以阿拉伯和欧洲人称古代中国为契丹,真不是人家没文化,日本人也这么叫。契丹汉人本一体,契丹政权也是华夏文化一份子。

说完了契丹,再来说石敬瑭,契丹不是外族,可石敬瑭却是不折不扣的外族。

石敬瑭是李克用部下,也是他的同族,沙陀人。

沙陀出自突厥,原本是西突厥处月部,也叫朱邪部,因为住在一个叫沙陀的沙漠得名。肤色外貌与中华殊异,所以石敬瑭是个地地道道外国人。

一个外国人喊中国人爸爸,你们非说他出卖中华民族,这还讲不讲理了?

第二,割让燕云十六州,是一张空头支票。

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几个儿子争位,杀来杀去,最后养子李从珂当了皇帝。石敬瑭是李嗣源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说起来比李从珂还要更亲几分。

李嗣源手下大将,以李从珂和石敬瑭为首,两人战功差不多,声望也差不多。

李从珂杀了李从厚抢来了皇帝,所以非常忌惮石敬瑭这个女婿,按他的逻辑,既然我能抢,这个老女婿也保不齐。

所以石敬瑭造反,完全是被迫自保,不反脑袋就没了,他造反的时候,只有太原一个孤城,还被李从珂大军围的水泄不通,他是走投无路,狗急跳墙才去找契丹求助。

燕云十六州在哪?那是李从珂地盘,压根跟老石没关系,他狗命都朝不保夕,哪来的燕云十六州。所以他给契丹主耶律德光,开的是一张空头支票。

这相当于说,身无分文的你,找到ma云说,你把ma化腾搞死,他的家产我分你十分之一,ma云要是正眼瞧你一下,就算我输了。

契丹人也没那么傻,老子出人出力,帮你灭了后唐,扶你做皇帝,老子只拿那么一小块地,老子虽然没读过数学,但这笔账还是算得清的。

耶律德光开始压根不理,但架不住石敬瑭得力幕僚桑维翰苦苦哀求, “跪于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争之”。

与其说耶律德光被石敬瑭开出的条件打动,还不如说他被桑维翰打动,连欧阳修都看明白了,他在新五代史里写道:“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

对外族俯首称臣,很多人干过,比如李唐。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这说的是李唐起兵前四年里,连续向突厥三个可汗称臣纳贡的往事。别看李世民把黑锅全推到了李渊身上,其实根本出自他的主意,因为策划人是刘文静,他的铁杆心腹。

不仅称臣,还求过援兵。安史之乱时,唐肃宗李享向回纥求救,开出了“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的条件。

攻克洛阳后,回纥兵大肆抢劫,掠夺财物远远超过了事先约定,乃至不得不“父老请率罗锦万匹”贿赂回纥将领,情况才有所缓解。

相比较之下,在帮石敬瑭打败李从珂的过程中,契丹人算得上言而有信,做到了秋毫无犯,不掠夺,不骚扰民众。一样是攻占洛阳,契丹兵老老实实住在天宫寺,“城中肃然,无敢犯令”。

但别以为契丹人天生乐于助人,他们之所以这么规矩,全要归功于石敬瑭。

第三,石敬瑭是个好皇帝。

喊耶律德光爸爸,先不说民族问题,这事谁获利,谁吃亏?耶律德光当然占便宜,除他之外是谁?后晋老百姓。

石敬瑭也不是没有选择,大将刘知远就认为,称臣足矣,喊爸爸太过分,堂堂一国之君喊别人爸爸,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但丢的是谁的人?石敬瑭自己,换来了什么呢?契丹人很开心,于是索要代价很少。

《资治通鉴·后晋纪二》:帝事契丹甚谨,奉表称臣,谓契丹主为“父皇帝”;每契丹使至,帝于别殿拜受诏敕。

岁输金帛三十万之外,吉凶庆吊,岁时赠遗,玩好珍异,相继于道。乃至应天太后、元帅太子、伟王、南、北二王、韩延徽、赵延寿等诸大臣皆有赂遗。小不如意,辄来责让,帝常卑辞谢之。

晋使者至契丹,契丹骄倨,多不逊语。使者还,以闻,朝野咸以为耻,而帝事之曾无倦意,以是终帝之世,与契丹无隙。

然所输金帛不过数县租赋,往往托以民困,不能满数。其后契丹主屡止帝上表称臣,但令为书称“儿皇帝”,如家人礼。

三十万岁币看起来很多,但却是“所输金帛不过数县租赋,往往托以民困,不能满数”。只值数县赋税,还总找各种借口拖延减免。

但耶律德光一点也不计较,因为石敬瑭谦恭到了极致,卑躬屈膝,一点毛病挑不出,甚至耶律德光都不好意思了,不让石敬瑭上表称臣,只让他用儿皇帝这个称呼。

喊爸爸的好处就是,他真把你当自家人了,既然是儿子,还有必要下狠手吗?

什么父皇儿皇,一个称呼而已,喊一万次也变不成亲爹,言语受辱和实惠哪个重要,石敬瑭门清儿。所以他不仅情商很高,更是个好皇帝,他用自己一人受辱,换来整个后晋百姓受益。

后晋建立后,经过休养生息,恢复了一定国力。

内部开始讨论儿皇帝这个外交政策,大将安重荣建议废除协议,与契丹开战。桑维翰力称不可,“臣愿陛下训农习战,养兵息农。俟国无内忧,民有余力,然后观衅而动,则动必有成矣。”

所以桑维翰和石敬瑭目的很明显,就是牺牲个人换来和平,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他们也的确做到了,“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数年间,中国稍安。”

唯一不如愿的是,石敬瑭没活太久。称帝六年后,石敬瑭病死,享年51岁,他当了六年皇帝,中原百姓也获得了难得六年喘息。

养子石重贵继位后,全盘推翻了韬光养晦,与契丹撕破脸断交,两年后,契丹军攻入后晋京城,石重贵被掳往契丹,十五年后病死在建州。

后晋灭亡后,刘知远趁机称帝,当年他耻笑石敬瑭,结果临到了自己,一样扑上去叫爸爸。

耶律德光进入汴京,改国号为大辽,举办盛大典礼,刘知远马上奉三表进贺。耶律德光称他为儿,刘知远却之不恭,受之不疑。

后晋另一位大将,手握重兵的杜重威,为了当儿皇帝,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直接率着十万大军投降,鞍前马后效劳,为契丹搜刮汴京财富出了大力。

他投的太爽快了,以至于耶律德光都看不起他,答应他的儿皇帝最终也没有给。

真卖国没人骂,石敬瑭和桑维翰韬光隐晦却被往死里批,以至于成了五代甚至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卖国贼,这算什么逻辑。

第四,燕云十六州有多重要?北宋灭亡真是因为它?

诚然,燕山山脉作为华北平原最后一道屏障,军事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但地利真的大于一切吗?也不见得。

928年,义武军节度使王都叛乱,把定州献给了契丹(今河北保定沧州一带)。契丹兵连燕山都不用翻,直接绕道山西就过来了。

耶律德光派精锐骑兵趁机南下,却被后唐官兵暴揍了一顿,大将铁刺战死,十几位重要将领被俘,仅数十人逃回,“中国之威几于大震,自是契丹沮气,不敢轻犯塞。”

事实证明,没有燕云一样打胜仗,而且是大胜,而北宋口口声声称国祸始于石敬瑭,但檀渊之盟时,北宋明明手握优势,却非要谈和,主动要求割地赔款。

1004年,辽圣宗耶律隆绪与皇太后亲率20万大军南下,虽然仅用20天便抵达檀州城下,但一路上,辽军都是绕道而行,即未攻克宋军堡垒,也未杀伤宋军有生力量。

相反,辽军主帅萧挞凛战死,士气受到了严重打击。其时局面对宋军极其有利,杨六郎杨延昭就说:“契丹屯兵檀渊,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

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辽军千里挺进,看似势头不可阻挡,实际已陷宋军重重包围中。前面是坚城,后方有追兵。

而且因宋军有效的坚壁清野,辽军路上未能收获足够粮草,不要说打,就是耗都能把辽军耗死。

这一点连宋朝大臣也清楚,1042年富弼出使辽国谈判,说:“北朝忘章圣(指宋真宗)之大德乎?檀渊之役,苟以诸将言,北师无得脱者。”

如果听从杨延昭等人建议,檀渊之役结果,辽军很可能全军覆没,而收复燕云等地,只是顺水推舟,顺理成章。

所以北宋军事不济,问题出在自身,皇帝们太怂太窝囊,即便机会送上门也抓不住。

退一万步说,就算石敬瑭卖国,割让了燕云,但石敬瑭是后晋皇帝,北宋凭什么认这个账?

不要说北宋,后周柴荣一度差点攻下幽州,契丹人也没拿石敬瑭割地承诺当理由。人家是后周皇帝,凭啥听石敬瑭的?石敬瑭割出去的,难道就不能夺回来?

搞笑的是,确认石敬瑭承诺有效的,是宋真宗自己。

他继位之初,就主动把宋太宗发动的两次尝试夺回燕云的进攻,解释成“疆臣贪地,为国生事”。既然是贪地生事,等于变相承认了契丹对燕云的合法占有权。

更搞笑的是,契丹人反倒不以为然。柴荣攻打燕云时,辽穆总耶律璟并没有指责柴荣贪地生事,反而说:“此本汉地,今已还汉,又何惜也。”

朱元璋起兵反元,不要说燕云,整个中华大地都被蒙古人夺去了。

南北宋丢失的,又岂是仅仅十六州,但老朱不照样把蒙古人赶到了大漠以北,国土尽复旧观,面积远比宋朝大得多。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河间王刘德是一个怎样的人(汉朝河间王刘德是哪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河间王刘德,是汉代著名的贤王。甚至可以说,他是历代诸侯王的楷模,与东汉的东平王刘苍相并称。众所周知,古代有“脏唐臭汉”的说法。也就是说,汉代与唐代的贵族,在私生活方面十分不检点。在古代,最难做的职业,或许就是诸侯王。最难做的,就是汉代的诸侯王。汉朝建立后,又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建立了二等之爵,即将14

  • 萧何之死的真正原因(萧何对于汉朝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太子刘盈即位后,萧何继续当丞相,只不过这时候的萧何已经年事已高,直到汉惠帝二年,由于年事已高,并且长期操持国务,萧何终于一病不起,最终病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

  • 西汉刘恒的母亲是谁(汉朝历史上谁生育了汉文帝刘恒)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汉文帝的母亲是薄姬,薄姬本来是魏王豹的妃子,魏王豹和刘邦抗衡,被刘邦的部将曹参击败,魏国成为了汉王刘邦管辖下的一个郡,薄姬也被安排到织室去织布,从魏王妃到织布女,这个落差不可谓不大。后来刘邦这个大人长者好美色,立即临幸并纳入后宫。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很多人说她低调不争,是个老实人,因此才能逃过吕雉的迫

  • 隋朝怎么灭亡的原因(隋朝最终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虽然大隋帝国是亚洲第一强国,但是周边少数民族也给予了其极大的威胁,比如西北的突厥,东北的高句丽。隋炀帝和隋文帝一样,对武将功臣杀戮无度,致使其征讨高句丽缺乏智勇双全的将领,一败涂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在经历魏晋南北朝几百的年纷争和割据后,杨坚终于抓住机会、成就霸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在

  • 宋朝开国国君是谁(宋太祖赵匡胤生平及丰功伟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

  • 谷道破裂是怎么回事(宋朝公主谷道破裂而死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据史料记载,赵福金是因“谷道破裂”而死,而“谷道破裂”就是指肛裂。短短四个字的死因,表明了赵福金遭受了多么变态的虐待。如此屈辱,对于死去的赵福金来说,实在是一种悲哀。宋朝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朝代。它是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经济空前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在这个文风鼎盛的朝代,中国文化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唐宋八大

  • 谷道破裂一般是怎么弄的(茂德帝姬是因谷道破裂而死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根据金国的历史记载,赵福金的死因是谷道破裂。谷道破裂通俗点来讲就是直肠破裂了,由此可以想象到赵福金在金国受到的待遇是非常可怕的,对于一个大宋的公主来说,这种待遇上的落差不管是从心理还是从肉体上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折磨。导语:中国经历了几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争,但是除了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朝

  •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南宋秦桧和岳飞之间有什么过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秦桧与岳飞的恩怨,与朝廷局势和个人利益有关。金国决定与南宋议和,借此敛财和获得土地,此举得到了秦桧的大力宣传,得此良机秦桧便大力游说宋高宗接受金国开出的条件。岳飞却坚决支持武力抗金。我国南宋时期,跟清朝有异曲同工之处。慈禧太后战败而求和,被迫卖国求荣,南宋则是不战而败,宋高宗主动向金求和,好在南宋有

  • 三国谋士排名顺口溜 三国24谋士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导语:三国时期是一个相当动荡的时期,其中文臣武将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有人甚至为三国谋士排名编了顺口溜,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1、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

  • 初唐四杰及其代表作 初唐四杰成就最高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初唐四杰是哪四杰,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4人,他们都是唐代初期的大文学家,对开辟有唐一代文学的繁荣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你知道初唐四杰的代表作是什么吗?初唐四杰成就最高的是谁?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1、王勃王勃(650年-676年),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