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为什么只在位13年(康熙在位时间61年,雍正当皇帝时44岁)

雍正为什么只在位13年(康熙在位时间61年,雍正当皇帝时44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455 更新时间:2024/3/29 10:35:48

雍正为什么只在位13年康熙在位时间61年,雍正当皇帝时44岁。康熙在位时间太长了,雍正登基时都44岁了,并且是一位很勤勉的皇帝,劳累过度57岁就死了。不然乾隆也不会在位那么久。雍正1722年冬日继位,1735年因为操劳过度,壮年离世。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可谓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一个朝代。而纵观清朝十二帝,清世宗雍正帝胤禛在今天可谓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皇帝。

在很多人眼中雍正帝可以说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勤政好皇帝,甚至有些人认为雍正帝在位13年太过短暂,如果跟他儿子乾隆帝换一下,换成是在位60年的话,那么清朝肯定会更好的。

那么雍正帝真的在位60年的话,清朝会不会更好呢,雍正帝如果真的在位60年的话,那么会适得其反的,清朝不会变得更好的,甚至有可能会变得不好。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在位时间长的皇帝,很多都是晚节不保。

正所谓以史为鉴,纵观中国历史,那些在位时间长的皇帝,往往是前明后昏,诸如梁武帝、唐玄宗、嘉靖帝,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些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一旦年老,往往会出现老糊涂的情况。

因此或是放权于下或者说识人不明,诸如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后期不只是彻底使节度使可以掌握当地军政大权,更是重用野心勃勃的安禄山,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由盛转衰一蹶不起。

或是厌倦政事,躲于后宫中过着自己的个人生活,不顾国事。比如说嘉靖帝,虽然怠政期间大权在握,但重用严嵩等奸臣,搞得是民不聊生,可谓是嘉靖嘉靖,家家干净。

即使那些没有晚节不保的皇帝,但随着在位时间的漫长,随着年老体衰,都或多或少出现了昏聩的情况。

诸如说雍正帝的父亲康熙帝,一生威名赫赫,晚年还不是照样出现了九子夺嫡的乱象。雍正帝的儿子乾隆帝在晚年也是好大喜功,自称“十全老人”,不只是使国库空虚,还用人不当,使帝国内部矛盾激化,因此有了后来的白莲教起义。

还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晚年不照样出现了昏聩情况,是听信小人话语,结果逼死了儿子卫太子刘据

所以说在位时间长了真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再来看看雍正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经常是忙到晚上十点甚至十二帝入睡,第二天早上四点之前起床,一年还休息不了几天。

如果他真的在位60年,天天这样高强度的生活,难保他不会厌倦,而一旦厌倦,要么维系不了这种紧张而有序的处理政务情况,使治国效率大打折扣。要么就是年老体衰后,会出现昏聩情况,草率处理政事。

二、雍正帝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

以雍正帝的实际情况来看,他在位的13年,看似短暂,实际上是最适合他的时间了。

因为雍正帝继位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无疑是已经得罪了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但雍正帝的政治手腕很强,可谓是大权在握。又通过设置军机处等方式进一步集权,所以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只能隐忍着。

如果雍正帝真的在位60年的话,如此漫长的时间内,很难保证他这样的改革不会越过既得利益集团的底线,而既得利益集团一旦隐忍不了的话,那么肯定会以某种方式爆发出来。

比如说造反或者发动政变,这对于雍正帝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即使他应付得过来,但内部矛盾的激化,无异于是不利于帝国发展的。

像当时民间流传着雍正帝是被吕四娘所刺杀,并且被斩首的野史,即使在今天这个野史也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为什么其他皇帝没有享受这种“待遇”呢?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这是代表了当时既得利益集团的心声,因为这些人肯定巴不得雍正帝早点死去。

所以总结来说,雍正帝如果真的可以在位60年,那么他的尴尬在于:如果一直保持高强度的生活,并且继续一如既往的改革的话,越过那些被他触犯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底线的话,意味着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势必会造成不小的反弹。

如果他在位日久,厌倦这种高强度生活,或是身体承受不了的话,或是年老昏聩的话,那么处理政务的效率和质量自然大打折扣,那么他在位60年的成果自然不如在位13年成果。

所以雍正如果真的在位60年,继续一如既往的作风,会引起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弹。不继续这种作风,则是不进则退,出现种种不好的情况,总之就是怎么样来看都不好。

因此13年的时间,对于雍正帝来说刚刚好,如果长了真的会毁掉他的一世英名。而雍正帝死后,那些压力很大的官员,自然是如释重负,肯定会产生“总算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雍正在位13年,对他来说刚刚好,对于被压制的既的利益集团来说也是刚刚好,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武则天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武则天是通过废立皇帝、把持朝政一步步当上皇帝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君临天下。她是武曌,后人多以则天相称。不过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其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在盛世繁华,一片祥和的唐王朝,一个女人慢慢走来了。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年轻美丽的女人,在几十年后会将大唐的

  • 杨业怎么死的(北伐辽国时箭伤发作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杨业怎么死的,北伐辽国时箭伤发作而死。986宋太宗乘辽朝新君初立之机,派三路大军北伐。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主将,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为护军。最初,三路大军进军顺利,收复了不少失地。但随着西北路军米信部新城会战失利及东路军曹彬在

  • 杨业有几个儿子(杨延昭(杨延朗)、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七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杨业,杨延昭,杨延朗,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

    杨业有几个儿子?杨业有七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昭(杨延朗)、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根据《宋史·杨业传》记载,杨业在伐辽过程中,中建被俘随后绝食而亡(一说箭商感染而亡),一同战死的还有第二个儿子杨延玉。最后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忠烈追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封杨业的长子供

  • 唐玄宗下一个皇帝是谁(唐肃宗李亨,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唐玄宗,唐肃宗,李亨,李隆基

    唐玄宗下一个皇帝是谁唐玄宗下一个皇帝是谁?唐玄宗李隆基之后是唐肃宗李亨。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亲是杨贵嫔(不是杨贵妃),唐朝第10代皇帝(不计武则天)。在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携太子、宠妃仓皇逃往成都,行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军士哗变杀了杨国忠,并逼迫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马嵬民众拦阻唐玄

  • 李世民和李隆基的关系(李隆基是李世民的曾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李世民,李隆基

    李世民和李隆基的关系李世民和李隆基的关系,唐玄宗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李世民和李隆基中间隔了两代人。李世民生李治(母亲长孙氏),李治生李旦(母亲武则天),李旦生李隆基(母亲窦德妃)。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在位时间626年649年,生于武功之别馆,唐朝

  • 唐玄宗为什么叫唐明皇(避开康熙玄烨的名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唐玄宗,唐明皇

    唐玄宗为什么叫唐明皇1、唐玄宗李隆基的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谥号虽长,但其核心为“明”。按唐朝以前对帝王的称谓,可以简称为唐明帝。满清时期,为避康熙(玄烨)的名讳,而将唐玄宗改称为“唐明皇”。2、应该受到白居易《长恨歌》

  • 蒙毅怎么死的(赵高陷害,被秦二世胡亥囚禁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蒙毅怎么死的?蒙毅是被赵高陷害,最终被秦二世胡亥囚禁杀害。蒙毅被害的起因是沙丘之变事件,秦始皇巡游会稽,行至沙丘之时病死,赵高很得胡亥的宠幸,想要立胡亥来继承帝位,又怨恨蒙毅前次依法惩治他而不帮助他,因而存有残害蒙毅之心。在胡亥成功继位后,听信赵高的谗言陷害,便派使者,捏造罪名,赐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

  • 赵高怎么死的(秦王子婴派宦官韩谈刺杀并诛灭赵高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赵高,子婴

    赵高怎么死的赵高发动望夷宫之变,强迫秦二世自尽。并改立秦王子婴,子婴不信任赵高,设局派宦官韩谈杀死赵高。根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在秦二世被逼自杀后,赵高曾想自立为帝,不过这个时候宫殿突然地动山摇,赵高知道天意不可违,群臣也不会答应他做皇帝。于是召集秦朝群臣和诸公子,打算先立公子子婴

  • 纪纲怎么死的(被朱棣以“谋大逆”的罪名凌迟处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纪纲怎么死的?纪纲是被朱棣以“谋大逆”的罪名被凌迟处死的。纪纲(?1416年),临邑(今属山东德州)人,明成祖永乐年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桀骜不驯,诡计多端,诬陷周新、解缙等人。正当纪纲指鹿为马加紧了逆谋活动。后多蓄亡命犯死罪之人,造兵器万计,欲图不轨之际。永乐帝从这件小事中感

  • 海昏侯是哪个朝代的(西汉朝的一个爵位,海昏侯刘贺是西汉第九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海昏侯,刘贺

    海昏侯是哪个朝代的海昏侯是哪个朝代的?海昏侯是西汉朝的,海昏侯是一个爵位,后世代承袭,共传4代,一直延续到东汉。第一代海昏侯为故昌邑王,即汉废帝刘贺;第二代:海昏釐侯-刘代宗;第三代:海昏原侯-刘保世;第四代:末代海昏侯-刘会邑。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简介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人生经历曲折,曾是西汉第九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