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皇帝一生最爱的三个女人(雍正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谁)

雍正皇帝一生最爱的三个女人(雍正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33 更新时间:2024/1/15 1:07:46

雍正皇帝一生最爱的三个女人?雍正在位期间一直以严明治国、毫无倦怠,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帝王也不为过。雍正常年勤于政事,他的后妃相较于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自然是少了许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雍正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雍正皇帝一生最爱的三个女人

孝敬宪皇后 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八年(1679)生人,比雍正小一岁,她的父亲是内大臣费扬古。乌拉那拉氏年幼时深受康熙的喜爱,在她十二岁的时候,康熙将她指给四阿哥胤禛,就这样乌拉那拉氏成为了雍正的原配。乌拉那拉氏和胤禛成婚之后非常恩爱,相敬如宾、举案齐眉,雍正继位后,封其为中宫皇后。乌拉那拉氏曾经为雍正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弘晖,不到八岁就夭折了。雍正九年,乌拉那拉氏病故,终年五十三岁。雍正曾对乌拉那拉氏作出评价,“孝敬恭顺,始终如一”,可以看出她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妻子和皇后。乌拉那拉氏将藩邸和后宫打理地井井有条,其他妃嫔对她也很是敬重,这样雍正可以更好地专注于国事。

敦肃皇贵妃 年氏

年氏,汉军镶黄旗人,生年不详,大概比雍正小十二岁,他的父亲是湖广巡抚、一等公年遐龄,她的大哥是内务府总管年希,她的二哥就是雍正年间赫赫有名的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年氏从小就端庄持谨,康熙五十年将她指婚为四阿哥胤禛的侧福晋。年氏曾先后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从她初次生育几乎包揽了雍正所有的子嗣,足以看出雍正对她是非常的宠爱。但是这几位皇子都没有长大成人,尤其是八阿哥福惠最受雍正钟爱,在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子女的相继夭折让身子本来就很虚弱的年氏更加弱不禁风,她在雍正继位后被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孝敬宪皇后。雍正三年(1725),年妃病重,雍正将其晋升为皇贵妃,不久年妃病故。雍正曾对年妃作过评价,“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可以看出,年妃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子,而且非常的贤淑谨慎,并非像电视剧《甄嬛传》中所刻画的那样阴险狠毒。雍正甚至还因为年妃暂缓处理飞扬跋扈的年羹尧,而年妃去世之后,年羹尧马上就被降罪处治。乾隆二年,年妃的金棺随同雍正和孝敬宪皇后的梓宫一同葬入泰陵地宫。

孝圣宪皇后 钮钴禄氏

钮钴禄氏,原为满洲镶白旗人,后被抬入满洲镶黄旗,生于康熙三十一年,比雍正小十四岁,她的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凌柱。钮钴禄氏十三岁的时候就进入雍亲王府,初号只是格格。但是钮钴禄氏比较勤劳贤惠,后来她为雍正生下了四阿哥弘历,康熙曾经召见过他们,康熙看到小弘历聪颖可爱,非常的喜爱,就将弘历接入皇宫亲自抚养教育。康熙还声称钮钴禄氏是一个有福气的人,母以子贵,所以钮钴禄氏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关于钮钴禄氏的身世在这里顺便说一下,笔者之前曾写过相关文章进行过分析,根据有限的史料发现,钮钴禄氏很有可能是一位江南的汉家女子,原姓钱,后改为钮钴禄氏。雍正继位之后,钮钴禄氏被封为熹妃,乾隆继位之后,追封生母钮钴禄氏为孝圣宪皇后。乾隆是一个大孝子,对钮钴禄氏无不言听计从,乾隆在位的那几十年又是大清最富有的时期,钮钴禄氏就成为清朝最有福气的太后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钮钴禄氏寿终正寝,终年八十六岁,她成为大清最长寿的一位皇太后。

雍正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谁?

熟悉雍正朝历史资料的人都知道,雍正最尊重的女人是他的原配妻子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最爱的女人不是《甄嬛传》中的甄嬛,也不是虚拟出来的纯元皇后,而是敦肃皇贵妃年氏。

年氏出身显赫,康熙五十年被康熙赐给雍正做了侧福晋,这个时候雍正已经有了一位侧福晋李氏,也就是后来的齐妃。年氏来了以后,深受雍正的宠爱和喜欢。据史料记载,年氏于康熙五十四,为雍正生育了一个女儿,算是雍正的第四女,五年后,又为雍正生育了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又生育了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生皇九子福沛。因为这三个孩子都没有来得及虚齿就夭折了,所以雍正实际活到成年的儿子只有四位。

从雍正对福沛的安葬规格来看,雍正以亲王礼安葬了这个夭折的儿子。乾隆帝即位,追封福沛怀亲王,足以说明雍正对年氏的爱。

正是因为雍正对年氏的爱,雍正才做了三件事,一件是以亲王礼安葬皇九子福沛,一件是对年氏的晋封,并让她死后附葬帝陵。还有一件就是对年氏娘家的饶恕。当时年羹尧已经被雍正查处,因年贵妃病重,雍正延缓了对年羹尧的处置,并让年氏的父亲去世后仍以一等公安葬,不受年羹尧的影响。

年氏病重去世以后,雍正才处置年羹尧,而且不牵连年家一族,只是处置年羹尧一家。年家其他人仍然在朝廷为官,除此之外,雍正还安排将年氏附葬帝陵。

由此可见,雍正一生中最爱的女人不是甄嬛,也不是纯元皇后,更不是所谓的原配妻子,而是敦肃皇贵妃年氏。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武周女皇武则天简介生平(女皇帝武则天属什么生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武周女皇武则天简介生平?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代女帝,其功勋卓著“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正因如此,武则天作为女帝的身份得到普遍的认同。人们对武则天的作为褒贬不一,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武则天简介吧。武则天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中,其父为唐朝开过功臣武士彟,武则天出生地为长安,后因貌美得以入宫为

  • 蒙古帝国到底有多大(中国元朝疆域地图世界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蒙古帝国到底有多大?中国元朝在成吉思汗的统治下,疆域十分的广大(其实严格来说,中国也算是被成吉思汗入侵了,难道不是吗)?中国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面积可达1372万平方公里。但这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我们一起从地图看看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蒙古帝国吧。蒙古帝国是在13世纪由蒙古人建立的

  • 鲁迅是怎么死的(鲁迅死因之谜,传闻称是被日本医生所暗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鲁迅是怎么死的?鲁迅先生是我们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写过无数流芳百世的散文,但可惜却英年早逝,去世的时候仅仅只有56岁,那么鲁迅是怎么死的呢?关于他的死亡有哪些说法呢?有传闻称他竟然是被日本医生说暗杀这到底是真是假呢?下面我们便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报道!鲁迅去世时仅56岁,而他的二弟周作人活了82岁,三

  • 夏侯惇的左眼是被谁射中的(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夏侯惇的左眼是被谁射中的?夏侯惇是三国时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但他最最出名的事应该算是左眼被射中后拔矢啖睛的情结了。那你知道夏侯惇的左眼是被谁射中的吗?夏侯惇一生中最为出彩的篇章便是拔矢啖睛,还上了小说《三国演义》的回目,《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有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淳拔矢啖睛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 马步芳的老婆有几个(马步芳的儿子和后代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马步芳的老婆有几个?很多人都知道在解放前青海地方有个国民党大军阀叫做马步芳,他出生于军阀世家,统治了青海及周边地方几十年之久。此外马步芳还是个淫荡无耻到了极致的人物,他不仅奸淫自己部下的妻女,而且还不放过自己家族的姐妹,连自己的亲外孙女也遭到他的迫害。他一生迫害蹂躏过的各族女性不下五千人,就连到了埃

  • 汉景帝刘启简介(汉景帝的皇后是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汉景帝刘启简介?大汉朝人们最有印象的皇帝就是汉武帝刘彻了,而刘彻的父亲则是汉景帝刘启,汉景帝也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而汉景帝的皇后也值得一说,因为薄皇后是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而之后则又立了一个平民皇后,也就是后来刘彻的母亲。汉景帝刘启是汉文

  • 元天顺帝阿速吉八简介(阿速吉八死因及儿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元天顺帝阿速吉八简介?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元朝第7代皇帝,蒙古帝国第11代大汗(1328年在位)。孛儿只斤·阿速吉八是元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与八不罕皇后所生之长子,1324年获册封为皇太子,1328年九月在上都被权臣倒剌沙拥立为帝,与大都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对抗,展开两都之战。一个月后上都一方战败

  •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简介(也孙铁木儿死因及儿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简介?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1323年—1328年在位)。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裕宗真金之孙,元显宗甘麻剌之子。早年承袭父亲的晋王爵位,镇守漠北,1323年发生南坡之变,元英宗被弑,晋王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皇帝,改元“泰定”。他在位时政治上未有

  • 元英宗硕德八剌简介(硕德八剌死因及儿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元英宗硕德八剌简介?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即元英宗(1320年—1323年在位),蒙古族,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元仁宗嫡子。大德七年(1303年)出生,延祐三年(1316年)立为皇太子,延祐七年(1320年)三月即位,时年17岁,次年改元“至治”。元英宗自幼受儒学熏陶,登基后推行“以儒治

  •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简介(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因及儿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简介?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即元仁宗(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在位),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国大汗。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于武宗死时嗣位,年号皇庆和延祐。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实行科举制度,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复兴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