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姜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文姜的历史逸事

文姜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文姜的历史逸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73 更新时间:2024/1/9 6:40:10

文姜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我的宽恕绝不能给一个女人,她就是齐国的公主,宣姜的姐妹,文姜。

文姜

美丽指数:五星

不幸指数:三星

罪恶指数:五星

当初金圣叹批《水浒》,当他批到武松被陷害后迁怒于很多无辜的人的时候,他用一个“恶”字评价武松。

我想如果您知道文姜的故事,就会知道,对文姜而言,即便您翻遍新华字典、康熙字典、辞海这些书,也不会找出比“恶”这个字更贴切的评价了。

文姜的故事是我写这本书以来最复杂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牵扯了春秋初期鲁、齐三国的国运走向,决定了十余个人物的命运和最终结局,而且这个故事里还有太多的疑问和分支剧情。我们先来看看鲁国在这个事件里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第一个要介绍的人物是鲁桓公,他是本故事的男主角之一。

鲁国是西周初期的封国,它的第一任主人是周公旦,周公旦做《周礼》,所以鲁国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礼仪之邦”。

但是很遗憾,到了春秋时期,鲁国也变成了一个“不礼”的国家。

公元前769年,鲁惠公即位。《左传》中出现的第一个女人就是这位鲁惠公的元妃孟子,但是孟子死得很早,鲁惠公续娶了另一个女人叫声子。但是这位声子好像并不讨鲁惠公的喜欢,《史记》上称她为“公贱妾声子”。但声子生下了一个孩子,叫息,也就是后来的鲁隐公

鲁惠公和声子生了鲁隐公(息),和宋仲子生了鲁桓公(允)。因为鲁惠公比较喜欢仲子,所以鲁惠公把仲子立为了正妃,就这样允成了太子。

但是,鲁惠公死的时候,允还很小,所以鲁隐公摄政。

《左传.隐公元年》上说:“不书即位,摄也。”《史记.郑世家》上说:“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人共令息摄政,不言即位。”

后来在鲁隐公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712年的时候,由于一个小人,《左传》上称之为羽父,《史记》上说是公子挥,他先撺掇鲁隐公杀了鲁桓公,结果隐公说自己老了,鲁桓公也长大了,打算退休,把位置传给鲁桓公。这个小人知道了鲁隐公的意图,怕自己的话泄露,又跑到鲁桓公那里建议鲁桓公把鲁隐公杀了,这次“劝谏”成功了,于是鲁桓公杀隐公于蔿氏。

鲁桓公就这样登上了王位。

我们来看一下,鲁惠公、鲁隐公和鲁桓公,这两位君王和一位摄政王,父子三代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鲁惠公硬生生的娶了儿媳,据《左传》记载鲁隐公的母亲声子死了,他竟然哭也不哭一声,鲁桓公更残忍,竟然杀掉了为自己辛苦操劳,并想把王位尽快传给自己的哥哥。

鲁国当时的状态就是这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公元前709年,鲁桓公即位两年后,他娶了齐僖公的女儿文姜。当这个女人来到鲁国后,也就注定了这位君王悲剧的一生,当然这也很可能是上天给他的报应。

美丽的文姜在公元前709年,嫁给了鲁桓公。

文姜从出嫁时起就负面新闻不断,齐僖公竟然亲自送女儿出嫁,这是一次严重违背礼仪的事件,根据《周礼》规定文姜应该是由下卿送嫁。

这个事件好像并没有引起太多历史学家的重视,我是一个比较八卦的人,喜欢琢磨一些奇怪的事情。

鲁国是一个礼仪之国(表面上),上有周公旦作《周礼》,下有孔子维护礼制。就我看来,当时齐鲁正在修好之时,齐僖公犯不着违背礼仪,而得罪礼仪之邦鲁国。更奇怪的是第二年,齐僖公的弟弟又来到鲁国访问,《左传.桓公三年》说的很明确,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是“致夫人也”。

是什么事情让齐僖公这么不放心,出嫁要亲自送行,一年后还让弟弟特意去查访呢?

我认为没有可隐瞒的了,就是文姜和自己哥哥诸儿(后来的齐襄公)存在一种不清不楚的关系。当然开始时两个人关系可能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复杂和龌龊。就我看来这完全是两个人那种懵懂的性幻想。

其实就现代性心理学来讲,这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就好像很多正处在青春期的独生子女,男孩子幻想着自己有个美丽的妹妹,女孩子幻想着自己有个帅气的哥哥一样。

当然,文姜和诸儿可能是表现的过于亲密了,引起了老爹齐僖公的重视,怕女儿真有什么事情发生,老爹亲自送女儿出嫁了,而且还怕文姜不能忘情,第二年还特意派弟弟去了解了一下情况。

鲁桓公和文姜的婚姻在一开始是非常美满的,在所有历史记载中(包括正史和野史)鲁桓公有记载的妻子只有文姜一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

在公元前706年,两个人结婚三年后,他们的儿子诞生了,这个儿子一生下来桓公就很喜欢,因为这孩子的生日和桓公是一天。

为了给这个孩子起名字,还出了一件比较搞笑的事情,一个叫申繻的大臣长篇阔论的给鲁桓公讲了一顿怎么起名字的技巧,什么能取,什么不能取,唧唧歪歪一顿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鲁桓公估计是听烦了,最后说了一句:“是其生也,与吾同物,使之曰同。”(《左传.桓公六年》)意思是这孩子的生日和我是一天,就叫做同吧。

鲁桓公很简单的搞定了儿子名字的问题。

当然春秋时关于起名字的趣事不只这一篇,晋穆侯的老婆姜氏在战场给孩子起了怪名字也闹出了笑话,这个我会在讲到晋国的女性时再给大家讲解。

从老婆的记录唯一,儿子同后来即位非常顺利来看,我们只能说鲁桓公真的对文姜很好。

两个人这种美好的关系持续了十五年。

公元前694年,一切的美好都被一次意外的出访打破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鲁桓公即位后,齐国一心想要吞并纪国,纪国没有办法,曾经两次祈求鲁国出面调停。

后来齐鲁两国谈判破裂,那没办法,只有打了,公元前699年,鲁国联合纪国和郑国打败了齐国、宋国、卫国和燕国的联军。事情并没有由此罢休,齐襄公即位后,齐国仍然想要吞并纪国,而鲁国仍然要保护纪国,后来矛盾激化,冲突不断升级。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很想改变这一切,缓和与齐国之间的矛盾,所以鲁桓公决定出使齐国,当然他带上了文姜一起去。

这个行为就今天来看不算什么,就是很正常的回娘家吗。

但是在那个时候不行,这是严重的违礼行为,因为周礼规定,出嫁的女儿是不能返回娘家的。

刚才起名字事件中的申繻这时候又一次站了出来,劝谏鲁桓公:“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

意思是说,女人成了家,男人有了老婆,就不能冒犯对方,这就是礼,要是违反了这一点,离倒霉就不远了。

鲁桓公可能真的是被那次起名字事件给烦透了,对于申繻的劝谏,《左传》竟然没有记载鲁桓公的反应。但《史记》的记载还是很明确的,“公不听,遂如齐。”

历史证明,申繻起名字是不靠谱的,但是他的预言是准确的,带着文姜去,真的就离倒霉不远了。

结果是鲁桓公是竖着去的,却是横着回来了。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和齐襄公在泺(luo,四声)见了面,会后,鲁桓公就带着文姜来到齐国。

从文姜与鲁桓公十五年的婚姻经历来看,丝毫看不出来文姜和他的哥哥诸儿有什么联系,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姜来到齐国最初的目的只是省亲,并无他意。

但是人类的情感有时候是不受自己的理智左右的。

齐襄公见到了年少时美丽的妹妹仍旧那么美丽,文姜见到了少年时英俊的哥哥仍旧这么多情。

多年前的相思,今天变成了现实,于是两个人就……

还是引用原文吧,《左传.桓公十八年》:“齐侯通焉。”

《史记.鲁世家》记载:“齐襄公通桓公夫人。”

《史记.齐世家》记载的最为详细:“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

纸是包不住火的,齐襄公和文姜的乱伦行为,很快被鲁桓公知道了。

鲁桓公痛骂了文姜,《左传》记载:“公谪之。”《史记》记载:“鲁桓公知之,怒夫人。”

带了绿帽子的鲁桓公的表现是正常的,他不仅有生以来第一次骂了文姜,还怀疑起了自己的儿子同是不是自己亲生儿子,《公羊传》:“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

很明显鲁桓公说的是气话,因为同是在文姜出嫁后第三年才出生的,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之前齐襄公和文姜私会过。

但是让自己的老公做了乌龟的文姜的表现是不正常的,可能是因为鲁桓公这么多年来从来不舍得骂文姜,也可能文姜真的是害怕了,她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齐襄公。

齐襄公的表现也很正常,正常的像日后《水浒传》中的西门庆一样,他先设宴款待了鲁桓公,当然齐襄公没蠢到在鲁桓公的食物里下砒霜。他在宴会后,鲁桓公上车要走的时候,让公子彭生帮助他上车,结果鲁桓公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车上。

具体怎么死的,众说纷纭。

作为第一手材料的《左传》并没有明确说明鲁桓公是怎么死的。

《史记.齐世家》上说:“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

《史记.鲁世家》:“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摺其胁,公死于车。”

《集解公羊传》上说:“幹而杀之。”何休解释说:“折声也。”

现代人对鲁桓公的死法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想这是刑事犯罪鉴定专家的工作,我们今天只知道结果就可以了,鲁桓公客死齐国,而且死状极其恐怖。

这件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算了,苦主鲁国自然是不会答应的,我们是来修好的,我们的君王带着诚意扑面而来了,没有过错却死在了齐国,鲁国人民要求严惩行凶者。

齐襄公为了推卸责任杀了彭生,这件事情做得极不厚道,八年之后,正是这个彭生,让他迈进了鬼门关。

这个时侯的文姜怎么样了?

有一些人说文姜改邪归正了,他往走于齐鲁之间,为两国的和平而奔走。

我给文姜定罪,是因为文姜确实是罪恶的,铁证如山。

鲁桓公死后,文姜压根就没敢回到鲁国。

《左传》记载:“夫人孙于齐。”

《史记.鲁世家》记载:“庄公母夫人因留齐,不敢归鲁。”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盘点古装戏中十大淫妇,美艳性感的绝世淫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假如你喜欢古装影视剧中的美女,那就不得不提一提“十大淫妇”。她们违背家庭伦理与自己丈夫以外的其他男子或者女子发生性行为,例如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苏妲己、铁玉香、武则天、赵飞燕。她们的故事既让人觉得香艳刺激,又有一些唾弃的味道。下面就让来盘点下华语影视剧中美艳性感的绝世淫妇

  • 历史上关于桃花夫人的故事,“息妫”怎么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息妫(?~?)息妫的资料中文名:息妫、妫翟别 名: 桃花夫人、息夫人国 籍: 陈国民 族: 华夏族出生地:陈国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职 业: 息国夫人、楚国夫人信 仰: 道家思想主要成就:春秋四大美女之一拒绝以色事人、倡导女性自立。促进了中原与楚文化交融;一身赴难、劝课农桑推崇新政、辅幼称霸息夫人,

  • 骊姬是什么死的,骊姬谮杀太子申生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骊姬(?~前651年)骊姬的资料国 籍:晋国民 族:骊戎出生地:山西出生日期:春秋时代职 业:晋献公的宠妃姓:骊妹 妹:少姬外 甥:卓子主要成就:骊姬倾晋夫 君:晋献公儿 子:奚齐骊姬(?-前651年),或称㛤姬、丽姬,名不详,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齐生母。骊姬姿色艳美,后被晋献公

  • 息妫美色亡三国,息妫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贵为公主却被迫远离王宫但是,西施委身事敌的做法既非绝后,更不是空前!西施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而在比她更早将近两百年前,有这样一位美女,因为她的美貌,引发了三个国家的争斗,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灭亡;她绝色倾城,不愿踏足政治漩涡,然而命运却把她带到权力的中心,成为各国君王的争夺品;她先后成为两个国家的王后

  • 骊姬之乱是怎么回事,骊姬是谁算是红颜祸水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骊姬之乱发生在春秋战国的晋国献公时。(前657年前651年),此故事出自《左传》僖公四六年(公元前657年前651年),骊姬是春秋时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骊姬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ld

  • 息妫是谁,息妫的生平事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息夫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出生于陈国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陈庄公之女,因嫁给息国(今河南息县)国君,又称息妫。归宁探亲时,借道蔡国,却被姐夫蔡侯纠缠戏弄。息侯闻知后与楚国设计报仇。楚文王借机俘获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亲征息国欲霸息夫人。危难时刻,息夫人甘以一己之身换息国百姓免遭涂炭,以惊

  • 削足适履的寓言故事,削足适履意义和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历史上的一些成语典故,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有一些在现在使用的并不广泛,但是很多成语其实都有他们各自的意义存在,并不是为了使用才有价值。比如说“削足适履”这个成语,在现在确实是用的很少,但是它所体现的意义级非常有意义和价值,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削足适履的出处削足

  •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是一句俗语,那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其实是告诉所有干服务业的店主一件很基本的事,如果做不好,那店里的生意一般也不会太好。其实从字面就能理解一二,如果你想知道更加明确的含义,那不妨来看看下文的介绍。其实这句话古今通用,只要是做生意的人肯定

  • 香巴拉是什么意思,香巴拉的入口在布达拉宫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专家们针对布达拉宫进行了最先进的三维扫描探测,探测的结果发现在布达拉宫的内侧存在着大量神秘的地下宫殿。之前一直有着一个传说,说是神秘的地心世界香巴拉的入口就在布达拉宫的内部,那么这次探索发现是不是意味着即将揭开神秘香巴拉的真实面纱呢?1、香巴拉是什么意思香巴拉这个词翻译成藏语是&

  • 李冰的简介资料,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冰(?~?)李冰的资料中文名:李冰国 籍:战国时期(秦国)民 族:华夏族职 业:水利学家、蜀郡太守信 仰:科学主要成就:主持修建都江堰活动时期:秦昭王三十年至秦孝王之间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