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为什么被处死,商鞅为什么被车裂?

商鞅为什么被处死,商鞅为什么被车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926 更新时间:2024/3/12 15:48:22

商鞅是个力主改革的功臣,在他的改革下,秦国的进步日新月异,进步很大。不过这样的人,却又没有太好的下场,被人车裂而死。那么曾经的变法权臣商鞅为何落得如此地步,是谁要对他下此毒手呢?

商鞅必须死:他不得不死的十大理由!

其一,商鞅来历不正。丞相公叔座死后,恰逢秦孝公举国招贤,卫鞅于是入秦并 “走后门”,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进见了秦孝公。初次进见没有什么效果,但商鞅很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在第四次的晤对中,秦孝公龙颜大悦,不仅听进去了,还把膝盖都到了座席的前段。于是二人才互相倾吐肺腑之言,从此商鞅得到重用。

其二,商鞅取信于民的招数有些投机。秦孝公重用卫鞅,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确定了变法的命令。为了取信于民,卫鞅让人在国都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杆子,以五十金的悬赏奖励给了把杆子扛到国都北门的人。于是,卫鞅的变法就此开始。

其三,商鞅变法遭到好多人反对。新法实施的第一年,不但有上千人跑到国都上访,反映新法不好,而且连太子也犯了法。卫鞅此时显示出了他强硬的一面,在不能处罚太子的情况下,他处罚了太子的太傅,还给太子的太师脸上刺字。对那些对新法说三道四的人,还将他们全部迁到了边境和偏僻的地区。

其四,攻打自己的国家。商鞅是卫国公子,当初不被重用逃到秦国。此时,深得秦孝公信任便派率兵包围了魏国的安邑,使魏国的安邑投降了秦国。让当时魏国人痛苦不堪。

其五,卫鞅帮助秦国称霸的第二年,再次秦孝公建议先伐魏,然后再东下控制诸侯国,进而成就帝之业。得到秦孝公认可的卫鞅开始了伐魏的旅程。卫鞅以会盟为名,骗取了魏国带兵将领公子卬的信任,在会盟的酒席上,卫鞅抓获了公子卬并进攻魏军。失去了带兵统帅,群龙无首的魏军自然一触即溃。魏国不得不割地求和,还将国都迁到了大梁。由此可见,商鞅是自己故乡的乱臣贼子。

其六、秦孝公之死使商鞅失去了生存的理由。试想,秦孝公如果不死,即便这些贵族们的打击报复一直在疯狂进行,但是由于秦孝公的信任,又能奈我何?不过秦孝公一死,,一朝天子一朝臣,商鞅失去了自己最主要后台支持,便迅速成了众矢之的。没有了后台支持的人,岂不是四面楚歌,一触即倒?

其七、过分招摇使商鞅成为攻讦的理由。商鞅做了丞相后,每次出门,总要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力士保镖跟随,手执干戈的兵士前呼后拥,保护措施少了一点都不肯出门。这样的招摇过市,自然免不了被人攻讦。和曾经帮助秦缪公强秦的百里奚没法比,此人曾经为秦国立下了大功,他三置郑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他身为秦国的宰相,但走路不坐车子,夏天不打伞,出入京城,从没有车马跟随,也没有全副武装的警卫人员。这样的德行让秦国人牢牢记住了,和他相比,商鞅自然显得过分张扬。

其八、法律太严失去了别人的支持。严刑峻法得罪了太多的人,失势之后就出现了墙倒众人推的局面。商鞅变法之时,不但对一般人员严刑峻法,而且对将来要即位的太子也头上动土,他不但对太子的太傅进行处罚,还在太子的太师脸上刺字,以羞辱太子。太子的太傅公子虔后来犯法,他还割了公子虔的鼻子。商鞅一味地使用酷刑,得罪了太多的人。不仅王公贵族不满意,就连老百姓在他逃难时也不予收留,连住宿的客店都不敢接纳,可见商鞅个人在老百姓心中也没有地位。

其九、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意见。商鞅在变法之初,对上访人员的反对意见自然难以接受,但他仗着秦孝公的支持,强力推行新法可以理解。但是,当变法得以实施,百姓接收了新法,那些曾经反对新法的上访户转而说新法好的时候,却把这些人强行迁到了边境和偏僻的地方。

其十,虽然博览群书,却不知进退,是加速其死亡的另外原因。自古以来,狡兔死、猎狗烹,功高震主的事例太多了。商鞅位极人臣,功劳不可谓不大,如果商鞅能够学聪明点,及早退出权力的巅峰,把封赏之地还利于民,则有可能会有个好的下场。但他没有做到,以致于结局不可收拾。

商鞅是伟大的,他的变法让秦国强大了,让老百姓的生活安定了。可惜过分的惩罚让他失去了威信,因此在秦国人心里,商鞅是个邪恶的人,因此当商鞅被处罚的时候,秦国大部分人是拍手称快的。这个伟大的变革者,他的结局的确让后人惋惜。尽管如此,商鞅也是中华儿女心中的英雄,为后来的华夏一统奠定基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荆轲的武器是什么,历史上的荆轲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代有间谍,古代有刺客,这种职业杀人的职业古今中外一直没有缺少,而荆轲就是中国古代一个有名的刺客,他刺杀秦王的故事千古流传,虽然刺杀没有成功,但是荆轲却因此留名。那么历史上的荆轲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荆轲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出生于朝歌,他从小喜好读书击剑,是个慷慨侠义之人,后来游历来到了燕

  •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商鞅在秦变法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全名为卫鞅。公孙鞅(卫鞅之“卫”即氏於国,商鞅之“商”即氏於居或氏於官,又“诸侯之子曰公子,诸侯之孙曰公孙,公

  • 荆轲刺秦王之前要等的人是谁?是不是盖聂?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后期,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诸侯国里有像赵国一般厉兵秣马与秦国死磕的,也有齐国这样偏安一隅置身事外的。当然那时候也不乏奇葩,比如像燕国,成天琢磨的便是派出刺客实施“斩首”计划,刺死秦始皇一了百了。这个计划放在现在的观点来看或许很不靠谱,但是当初确实已经几乎成功了

  •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了吗,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东周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公孙鞅,不叫姬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

  •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中文名:孟轲别名:孟子,子舆,子车,子居,亚圣国籍:中国周朝鲁国出生地:邹(今山东邹城市)出生日期:公元前372年(庚辰年)逝世日期:公元前289年职业:学者,思想家主要成就: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其

  • 田光自杀背后的隐情是什么,田光为何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荆轲刺秦的故事非常有名,如今的影视作品更是把这件事反反复复地渲染。然而,燕太子丹最早想用来刺杀秦王的人不是荆轲,而是一个叫田光的人。不过,当田光知道燕太子丹要刺杀秦王以后,说太子丹知道的只是他盛壮时的情况,现在他老了,于是给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太子丹告诫田光,这等大事是不能泄露的,田光在把情况介绍给荆

  • 孟子舌战淳于髡谁胜谁负?看看淳于髡是怎么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孟子,曾经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希望诸侯王能够采用自己的主张救国,可是常常碰壁,不得重用。在其拜会的各大诸侯王中,齐宣王算是比较贤明,对孟子也比较客气了。只不过客气归客气,齐宣王对孟子执客卿大礼,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采纳孟子的主张,搞的孟子心里很窝火。于是,有了下面一场辩论。孟子说:

  • 孔子的简介资料,孔子的后人后代都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孔子的资料中文名:孔丘外文名:Confucius别名:孔子,仲尼国籍: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出生地:曲阜尼山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信仰:儒学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主要成就:编纂《春秋》修订&ld

  • 伯邑考为什么变成兔子? 伯邑考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伯邑考,姬姓,名考,周文王与太姒的嫡长子,周武王的同母长兄。周文王十三岁的时候,伯邑考出生,两年后,周武王出生。一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后,伯邑考在殷商做人质,为纣王驾车,纣王烹杀了伯邑考。将他做成了肉羹赐给周文王,并说:“圣人应当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周文王最后还是吃了肉

  • 伯邑考是谁?伯邑考为什么不姓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伯邑考,《封神演义》中周文王的长子,在小说中伯邑考是一个正直的公子,不为妲己所诱惑,最后被妲己谗言害死。伯邑考为什么不和武王姬发一样姓姬呢?伯邑考,姬姓,名考,周文王与太姒的嫡长子,周武王的同母长兄。周文王十三岁的时候,伯邑考出生,两年后,周武王出生。“伯”为其排行,&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