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怡亲王允祥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上的怡亲王允祥是怎样一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10 更新时间:2024/2/13 6:27:01

历史上的怡亲王允祥是怎样一个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胤祥的侠王称号主要是拜二月河先生在小说《雍正皇帝》和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宣传所赐,历史上的胤祥称不上是侠王,历史上的胤祥就像他哥哥雍正赐给他的谥号“贤”字到很贴切,说他是一个贤王倒是比较符合,下面就来说一说历史上真实的胤祥。

胤祥的一生非常传奇,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磨练出了贤王性格

二月河先生好像非常喜欢胤祥这个人物,他在小说《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中对胤祥的生母的出身都做了美化,在这两部小说中胤祥的生母都成了喀尔喀蒙古的公主,他的外公则是喀尔喀蒙古的大汗。

但实际在历史上胤祥生母敏妃章佳氏出身十分低微,敏妃家族世代为镶黄旗包衣奴才,按照当时的社会身份来说胤祥生母家族还属于奴籍。而且敏妃在入宫时是宫女,并不是妃嫔身份,敏妃是以宫女的身份在某次服务康熙的时候被宠幸,结果这一次就怀了胤祥,而敏妃也被康熙纳为庶妃。

因此胤祥的生母敏妃与老八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出身差不多,良妃出身乃辛者库贱籍,与敏妃家族的奴籍出身基本差不多,所以说胤祥与胤禩一样都是生母家族出身低微,也同样造就了他与胤禩一般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出人头地,这也就是年轻时代的胤祥。

康熙早期最为勤奋努力且才能卓越的两个儿子一个是胤禩,另一个就是胤祥,他们俩都是因为生母家族出身低微,所以想凭自身努力获得康熙喜爱。

因此胤祥与胤禩一般,自幼就是勤奋好学,努力向父亲康熙证明自己,所以胤祥在长大后越来越受康熙喜爱,而同样也与胤禩相似,胤祥也是做到了母凭子贵。

由于康熙对胤禩的喜爱,所以胤禩的生母良妃被康熙册封为良妃,同样也是出于对胤祥的喜爱,康熙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生母章佳氏去世后追谥她为敏妃。

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2岁的胤祥第一次陪父亲康熙外出巡幸,一直到后来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时期,10年间康熙每次外出必定带上胤祥,可见康熙对胤祥的喜爱。

这时期也是胤祥年轻时代最为高光的时期,康熙之所以如此喜爱胤祥也确实是因为胤祥本身文武双全。

虽然历史上的胤祥没有带兵上阵打仗,但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胤祥曾经陪同康熙狩猎,林中突然冲出一头猛虎,胤祥神色不动护在父亲康熙身前,随后持刀直接冲上去手刃猛虎得到了康熙的夸奖和赞赏,在骑射武力这方面胤祥还是比较不错。

除了勇武,胤祥还写得一手好字,他的书法造诣也非常深厚,曾经康熙让雍正和胤祥一同向群臣展现书法作品,胤祥的书法得到了群臣一致称赞,虽然这其中有阿谀奉承之嫌疑,但是康熙能让他二人在群臣面前展示书法,则说明了二人的书法水平非常不错,尤其是胤祥的书法。

胤祥还能写诗,在皇子时期经常与雍正互赠诗词,既增进了兄弟二人的感情,也得以让胤祥的一部分诗作流传于世。

可以说年轻时代的胤祥比较爱出风头,展示自身的才华,让康熙十分喜爱,按照胤祥这样发展下去,在康熙第二次册封诸子时,胤祥至少也能混个贝子或者贝勒的爵位,但是胤祥却终康熙一朝始终没有封爵只是一个光头阿哥。

这就是因为胤祥在一废太子时期被牵扯其中,以至于胤祥失去了康熙的宠爱,但具体胤祥是在一废太子时扮演了什么角色,史书中对此记载非常含糊。

根据胤禩之子弘旺编撰的《皇清通志纲要》中记载,胤祥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时,与大阿哥胤禔和废太子胤礽一同被圈禁起来,只不过胤祥被圈禁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被康熙放了出来,但是自此胤祥失去了父亲康熙的喜爱。

但是关于胤祥为何会卷入一废太子中任何史料都没有明确记载,估计应该属于是当时的皇室秘闻。不过按照康熙当时对保护太子胤礽的人都是十分欣慰,比如老三胤祉和老四雍正在一废太子之后都被晋封为亲王,那么如果当时胤祥真的是在一废太子中出于保护太子胤礽而触怒康熙,他不至于后来失去康熙的喜爱,那么既然不是保护包庇胤礽而触怒康熙,那胤祥很有可能是想自己争夺储位参与了陷害胤礽的事情,因此事后被康熙所憎恶。

当然没有任何历史资料能证明胤祥在一废太子时曾经参与陷害胤礽,所以这也只是猜测而已。但不管如何,总之胤祥是在一废太子之后彻底失去了康熙的喜爱,也因此终康熙一朝胤祥都没有封爵,在政治上也没有得到重用。

康熙不止不再喜爱胤祥,还越发的厌恶胤祥,他在给老三胤祉等儿子回复信件时曾经提到过胤祥是不忠不孝之人,众兄弟应该对他严加管束,而且还要对他严加防范。从康熙给儿子们回复的这些话来看,康熙当时对胤祥已经是憎恶至极。

除了康熙对胤祥的厌恶使得胤祥逐渐淡出政坛,还有就是胤祥的身体罹患重病也导致他在康熙晚年淡出政坛。

胤祥的生母敏妃和两个同母妹妹都属于英年早逝,三十多岁年纪就去世了,所以胤祥很可能遗传了母亲敏妃的虚弱身体,他的身体非常不好,在20多岁的年纪就罹患了当时的怪病类似于现代骨结核病的鹤膝风病。

这个病使得胤祥也没有办法在活跃于政坛之上,康熙晚年大部分时间胤祥都是在寻医问药治病之中。

康熙作为老爹还是非常不错的,即使他当时非常厌恶胤祥,但是听说胤祥得病之后他还是派太医对胤祥关爱有加,不过胤祥为人性格极其硬气,每当康熙派御医来探望胤祥的病情时,鹤膝风病犯病时疼痛钻心,胤祥即使当时再疼也是忍着一言不发,从不在太医面前呻吟哀叹,他根本不想借此获取父亲康熙的垂怜。

从这可以看出胤祥的性格隐忍坚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磨练出了胤祥日后的谦恭谨慎的性格。胤祥年轻时擅长展现自身才华,锋芒毕露,也因此获得了康熙的喜爱,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但后来胤祥失去了康熙的喜爱,一下从高处跌落低谷,胤祥可谓尝遍了世间冷暖。

因此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的胤祥开始逐渐褪去锋芒,知道收敛,明白了在帝王家族应该学会谦恭谨慎,低调内敛,明哲保身的道理。

所以当胤祥到了雍正朝才能如此获得好猜忌的雍正十分信任和喜爱,胤祥在康熙朝的大起大落为他在雍正朝大展拳脚奠定了基础。

胤祥最终成为一代贤王,成了雍正治国得力助手,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驾崩于畅春园,当天在大学士马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手持康熙遗诏的拥立下雍正继位登基。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十四日,刚刚继位仅一天的雍正就下了第一道圣旨,册封在康熙时期一直没有封爵的胤祥为怡亲王,一般皇子或者皇弟晋封都是从贝子或贝勒开始封起,再高也都是从郡王起,而雍正对胤祥则不一样,直接就晋封亲王,可见雍正对胤祥有多么喜爱。

这主要在于胤祥与雍正自幼的关系以及兄弟两人的处事风格,胤祥在13岁时生母敏妃去世,雍正之后就将半大的胤祥交由哥哥雍正抚养,在这期间奠定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兄弟感情。

雍正继位之后胤祥可以说是雍正众兄弟中最鼎力支持雍正继位的人,他拥护雍正执行新政,是雍正兄弟之中最为铁杆的支持者,这都使得雍正对胤祥无比喜爱和信任。

再者就是两人在处事风格上极为相近,雍正是历史上非常务实的皇帝,他的处事风格也是很务实,而胤祥则比哥哥雍正更为务实。

胤祥明明有着很高超的书法造诣和文学造诣,但是他流传于世的作品非常罕见,这就是因为胤祥不想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这些上面,早年求医治病,身体稍好一些就遇到了雍正对他的知遇之恩,委以重任,胤祥决不辜负雍正,在处理政务上基本是不顾身体虚弱没日没夜的操劳,一直到临死前胤祥还一直关心着为北运河两岸百姓修筑的河堤有没有建好,所以胤祥根本没空去进行文学或艺术创作,这也说明了他极为务实的处事风格。

雍正对胤祥封赏也极为厚重,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曾经一次性赏赐给胤祥23万两白银,但是被胤祥一再拒绝,最终胤祥只接受了雍正13万两白银的赏赐。雍正对胤祥类似的赏金赏银不在少数,而胤祥往往都是婉拒,实在不行才收下,不过胤祥为人生活非常简朴,因此他拿到的雍正赏赐金银除了满足自己的花销之外,他也不置办产业,而是把其余的全都捐赠出来作军费用以研发武器。

雍正时期西北前线战事不断,胤祥为了改良清军装备,自掏腰包研发铁炮,后来铁炮研发成功后胤祥更是将雍正所赏赐的金钱全部拿出来用以购买和铸造铁炮。

因此来说历史上的胤祥是极为淡薄名利,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他不在乎名垂青史,他更在乎的是能替国家办多少实事。

也正是因为胤祥这种极为务实的风格以及自幼与雍正兄弟感情深厚的原因才深得雍正的喜爱和信任。

胤祥对雍正的死心塌地追随换来的就是清朝历史上第一王爷的待遇,雍正赋予了胤祥极大的权力,胤祥在雍正朝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兼管户部、造办处、会考府、圆明园八旗禁军、参议军机处决策,胤祥基本等于掌握了当时大清的财、政、军以及人事大权,可以说胤祥的权力在雍正时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乎等同于副皇帝。

而且胤祥的旌旗仪仗和俸禄都是远高于清朝历代亲王,清朝除了开国之初的摄政王多尔衮比胤祥的权力地位更高之外,清朝历代亲王都没有胤祥这么大的权力以及这么高级别的待遇。

甚至雍正都想在死后与胤祥同穴而葬,胤祥曾经奉雍正之命为其选择福地修建皇陵,而胤祥后来在现今清西陵河北易县泰宁山帮雍正找到了一块福地,雍正非常满意胤祥为他选择的这块墓地,于是雍正想着既然是福地,那不如咱们兄弟百年之后同葬此处吧。

胤祥在经历了康熙时期的大起大落早就看透了帝王家族,所以他是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雍正继位之后杀伐果断,身为帝王的雍正已经没有了兄弟之情,即便雍正如此喜爱和宠信胤祥,他依然非常冷静,不恃宠而骄,不居功自傲,他始终保持着君臣上下之分的界限,所以胤祥一听雍正这么说,赶紧惶恐的跪下婉拒了雍正如此高规格的赏赐。

雍正看胤祥不允又提出在福地旁边单划出一块地作为胤祥子孙后代的家族墓地,胤祥依旧是惶恐谢绝了,最终胤祥恳请雍正在60里外的涞水县赏给自己一块墓地,雍正拗不过胤祥只得准了。

后来胤祥手舞足蹈的感谢雍正,更是迫不及待的派侍卫去涞水县圈定的墓地处拿来一撮土,胤祥当即将土全部吃了下去,以表示感谢雍正的赏赐之恩,这段事迹后世称为“怡王吞土”,是典型的皇家明哲保身的典范。

因此来说胤祥在早年的大起大落的际遇锻炼出了他日后的谦恭谨慎性格,使得他能和喜好猜忌、以对待兄弟残酷著称的雍正相处的很好。

雍正对胤祥可谓是有着知遇之恩,而胤祥也是全身心的去回报雍正的知遇之恩。胤祥在雍正朝身兼数职,工作非常繁重辛苦,但胤祥总是亲力亲为从不假手于人。胤祥在康熙时期就已经罹患鹤膝风这种顽疾,虽然几经医治得以遏制,可是胤祥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虚弱,所以胤祥在雍正朝时期身体状况并不好。

雍正四年(1726年)胤祥生了一场比较重的病,四个月间断断续续不能痊愈,雍正帝担忧之下甚至出内帑于宫中设谯为胤祥的病祈祷,但胤祥本身却丝毫没有闲着,四月份上旬忙着州府重新划分、官兵管理以及云南盐务事宜,四月中旬和五月份就亲自去勘探河道,上水利绘图,六月份研究将附近省份粮食调福建以济民,清查当地亏空,七月份又出京,规划新开河道,安排河工。

胤祥在办理公务时和他平时谦恭谨慎完全不同,胤祥是大包大揽,他是本着不推卸责任和竭心尽力的态度去完成雍正交代的差事,即便胤祥后来临终时还在操劳着国事。

在雍正七年(1729年),此时的胤祥已经罹患重病,身体日益衰弱,但他为了修筑好河堤,还是不顾病体残躯,坚持和部属一起翻山越岭勘探地形,同时胤祥还爱民如子,他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这种身心俱疲的工作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已经病的下不来床了,而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要开始修筑了,胤祥本想命人抬着他去现场勘查,但是身体实在不允许了,不得已胤祥将此事交给部属去完成,可胤祥还是为此感叹不已,他对部属感叹“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胤祥在临终时已经病的神志不清,但偶尔清醒时还念念不忘的是修筑堤坝的事情,一再叮嘱部属要仔细勘探,否则水患会对运河两岸百姓造成严重的灾害。

胤祥最终没有等来堤坝修筑完成,没有看到运河两岸百姓不受水患侵扰的喜悦,当年五月初四胤祥因积劳成疾去世,享年44岁。

胤祥就好像诸葛亮刘备父子那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去报答他的皇帝四哥雍正对他的知遇之恩和国士无双的待遇,正所谓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性命报君。所以最终胤祥为了报答雍正的知遇之恩还是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胤祥死后雍正悲痛万分,雍正特许胤祥死后不用像其他兄弟那样改名为允字,而恢复其本名胤祥,就这样胤祥成为清代唯一不用避讳皇帝名讳的大臣。雍正追思胤祥的功劳,决定打破满清以军功立铁帽子王的规矩,破格给予了胤祥家族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的待遇,胤祥也由此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九位铁帽子王。

胤祥生前年轻时就与老三胤祉关系不太好,胤祉曾经轻视过胤祥的生母敏妃,并且在敏妃去世时胤祉理发,不尊重敏妃。所以胤祥自幼就与胤祉关系不好,但胤祥后来经历了康熙朝的大起大落,把事情都看得淡了看得开了,他和胤祉的关系稍微有所缓和。

但胤祥去世后,胤祉也不悲伤,还在胤祥的葬礼上迟到了,于是引起了雍正的震怒,雍正决心在胤祥死后替他出口气收拾一下胤祉,因此雍正以胤祉不念兄弟亲情为罪名将胤祉褫夺爵位圈禁于景山永安亭,胤祉被圈禁两年后抑郁而亡。

从胤祥生前死后的待遇来看,可以说雍正对胤祥真的是恩宠和信任有加,但胤祥始终保持着谦恭谨慎,这也使得雍正越发信任和依赖于他,可以说胤祥和雍正是非常绝佳的组合,就如雍正曾经感慨的说过:“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雍正与胤祥的兄弟搭档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夯实的基础,雍正的功绩至少要有一半的功绩是属于胤祥的,可以说清朝的巅峰“乾隆盛世”是雍正与胤祥兄弟二人共同努力打下的基础。

写在最后

所以历史上的胤祥可并不是侠王,他在康熙朝经历大起大落磨练出来的谦恭谨慎就注定了他不能成为无所顾忌的侠王,但胤祥绝对算是历史上的一代贤王,他辅佐雍正为日后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没有暖气,古人怎么过冬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古代没有暖气怎么过冬?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南北方气候差异如此明显,那么我们也会很好奇在古代,在这样的寒冬腊月那些古代的达官贵人,没有暖气和空调是怎么过冬的呢?在这里我们要谈一个不是很光彩的历史。即使到了现代,我们也会嗤之以鼻。因为古代的有些荒淫无道的皇帝会用女子的身体给他们自己取暖。而这

  • 如何评价“一条鞭法”?它的内容存在哪些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一条鞭法,明朝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和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

  • 范蠡是怎么机智的营救自己的儿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范蠡救子的故事吧。范蠡率兵战胜吴国洗刷了越国亡国之耻后,对于只能共患难不能同甘共苦的越王勾践不抱空虚的幻想。战火一熄,他就辞去将军之职,携带西子姑娘,来到边城陶地,做起布匹、粮食、陶器等生意。战场上有过人表现

  • 明朝的七品小官,沈炼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七品小官,沈炼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耿臣,沈炼。提到沈炼现在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是明朝的一个七品小官,尽管是七品小官,但是在明史上专门给他列传。七品小官在明朝多得多如牛毛,能够立传足见他的特殊之处。01沈炼,浙江会籍青霞人。少时聪颖,念书很好。深得考官青睐。后高中进士,

  • 雍正最荒唐的儿子,为何被乾隆晋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最荒唐的儿子,为何被乾隆晋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众所周知,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底继位的雍正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之君,整日忙于政务的他,相较于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在后宫的妃嫔数量上,雍正的后宫显得逊色很多。终其一生共计有30位妃嫔,但有明确史料记载并且身居一宫主位者只有8人。

  • 明朝时期,文官与武官的地位有着怎样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权力基本都集中在君主手中,这也使得朝中文官与武官的地位不停地变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大明王朝结束了原本元代末期的黑暗统治,朱元璋重新建立了大汉的政权开始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上的建设,同时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之中,朱元璋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吸取了前代

  • 什么是佥妻?明朝为何会设立这种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佥妻”,就是朝廷在卫戍为军户、军犯买一个妻子,强制其结婚,也称之为“买军妻”。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明代初年的时候,朱元璋就建立了军户制这一世袭式兵役制度,也就是说一旦有家庭被朝廷编为了军户,就要世世代代地替国家从军,而不得从事其他职业。而与此同时,朝廷对于这些军户,允

  • 中国龙脉上埋了三个人,至今无人敢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龙脉,历史解密

    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一般龙脉灵气聚集之地都是皇陵最佳选择之地,也就是风水宝地。神奇的是,有三座皇陵,一个挖不开,一个不敢挖,一个不能挖。1、挖不开的乾陵乾陵在考古界有着“三峡工程”之称,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它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在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隆

  • 宋太宗的这一脉是怎么断绝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宗的这一脉是怎么断绝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高宗赵构,在一路南逃的过程中,除了有金兵在一路追杀,其实宋人内部也是纷争不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苗刘兵变,差点要了赵构的皇位和性命。赵构在南逃的过程中,任用了一个非常贪财的王渊作为大将,结果王渊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在过长江的时候,动用了几十

  • 刘备到底愿不愿意称帝?其实刘备不愿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继大统”说的是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当刘备听说曹丕废汉自离,且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死,悲伤不己。忧愤交加之下生病,政务全部交给诸葛亮打理。诸葛亮与众官员商议,推举刘备为皇帝,继承汉室正统。诸葛亮与众官员多次劝进,刘备皆固辞不受,诸葛亮设下一计,假装病入膏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