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自封汉中王之后,刘备为什没有给诸葛亮升官

自封汉中王之后,刘备为什没有给诸葛亮升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238 更新时间:2024/1/25 10:13:21

很多人都会认为,诸葛亮刘备心中地位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三顾茅庐才请出来的大才,又有“卧龙”的绰号,还没出山就已经有隆中对三分天下的大规划,自然是不得不让人敬佩的。的确,在出山之后,诸葛亮也给刘备提出过很多正确的建议和谋划,正是因为有了他,刘备的路才不至于太过坎坷。但是,在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诸葛亮的官职却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这让很多人不理解了,为什么刘备不给诸葛亮升官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正式进位汉中王,实现“跨有荆益”的蜀汉集团进入了历史的巅峰时期,大部分官员也都加官进爵。但奇怪的是,作为蜀汉集团的二号人物、整个战略计划的制定者,诸葛亮的官位在刘备成为汉中王后却没有提升。

要知道自从出山以来,伴随着刘备集团的每一次重大发展,诸葛武侯都会升官。赤壁之战,诸葛亮从食客晋升为军师中郎将。刘备入蜀后,诸葛亮从军师中郎将晋升为军师将军,实权更是在蜀汉集团中仅次于刘备。那么当上的刘备为什么没有给诸葛亮升官呢?

首先,当时诸葛亮最合适升迁的官位就是汉中国相。但按照汉朝制度规定,诸侯王国相必须要中央任命。被曹操控制的汉献帝连汉中王都不承认,又怎么能任命诸葛亮为国相呢?而举着“兴复汉室”大旗的刘备不想破坏汉制,便不让诸葛亮当汉中国相。

其次,刘备当上汉中王的直接原因是夺取了汉中。正因如此,汉中王刘备首要提拔的是在汉中之战立功的臣属。比如法正被封为尚书令、护军将军,黄忠更是一跃成为与关羽并肩的后将军。相比较而言,诸葛亮在汉中之战时主要是管理后勤,没有太大的功劳。

最后,自从诸葛亮出山后,刘备集团基本上形成了以荆州士人为主导的组织格局,而诸葛亮就是荆州士人的最高代表。到了进位汉中王的时候,诸葛亮的政治影响已经引起了刘备“帝王之心”的防范。所以刘备也是有意通过不给诸葛亮升官来制衡其政治影响。

不过虽然没有升官,但诸葛亮的实际权力和政治影响在蜀汉集团依然仅次于汉中王刘备。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正式称帝,封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为什么没给诸葛亮升官

刘备在当上汉中王之后大封群臣,但是没有给诸葛亮和赵云继续升官,看起来好像对两人极度的不公平,其实不然,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也从侧面反映了刘备的驭人之道确实高明。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以下几点分析就不难看出!

首先,刘备在即位汉中王后,其文臣之中获封官位最高的就是刘璋的旧臣许靖,官拜汉中王傅,也就是太傅位列三公,正一品的爵位,在品级与名誉上有着极高地位。其武臣之中关羽封前将军,张飞封右将军,马超封左将军,黄忠封后将军。并没有册封像骠骑将军,大将军这等的官爵。无论是汉中王傅,还是前后左右四将军,无一不是体现着此时的刘备对自己王的定位,以及对东汉朝廷的尊重,对百姓的安抚,对民心的抓拢。这里仅仅只是一个汉中王就体现出了刘备的帝王之术很是到位。

其次就是与刘璋这种皇室宗亲同室操戈本来就授人以柄,若是不对蜀中降臣封赏安抚,怕是降臣各个人人自危,如果暗通曹操,到时候政局不稳,内忧外患,场面就不好控制了。像许靖这种蜀中的名门望族,知名度很大,影响力非常高,安抚一个,就可以拉拢到大片民心,同时也是对其他降臣的一种激励。所以封为汉中王傅,位高权轻,有名无实,可以说他是不二之选。这里看出刘备的驭人之道也是厉害。

再说诸葛亮,诸葛亮身为军师将军,牢牢的把握住了军权和政权,已然成为刘备集团的权利核心。权利上已经给无可给,职位上因为刘备也才是汉中王,并不能册封册封丞相也就没有对诸葛亮进行封赏。从日后刘备称帝后封诸葛亮丞相录尚书事假节中可以看出,刘备当时真是封无可封了。诸葛亮自然也没有耿耿于怀。因为这时候的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大家知道,有军权和政权的是人可是很厉害的!

那么赵云呢?赵云从公元200年就跟随刘备,到备进位汉中王公元219年有19年。要比资历赵云完全就是元老一般的人物。那刘备在即位汉中王时给了他什么封赏呢?封了一个翊军将军。翊军将军在后世属于杂牌将军,一个有名无实的封号罢了。那么真的像后世所说的赵云只是一个杂牌将军?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首先这个官职可是刘备的首创,偏偏给了赵云,“翊”是辅佐的意思,又把赵云安排在权力中心,常伴刘备身边,用意可想而知,只是后世将翊军将军的官职弱化了而已。因为赵云担任翊军将军时,在汉水之战中征西大将军黄忠却需要赵云授予兵马,也就从正面印证了刘备当时对赵云的册封是极具权力与名誉的。

所以开头说,刘备的驭人之道,运用的恰到好处,汉中王时大封群臣,但细心的朋友不难看出,只有刘备的心腹才有实权,其他的像许靖位高没有权,就给你带了个高帽子,一点实权都没有。像诸葛亮、赵云两人权利可以说都很高,但有何必在乎一个称号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郭嘉庞统周瑜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嘉,曹魏谋士,庞统,刘备谋士,周瑜,东吴大都督,这三个人看起来各为其主,但是却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英年早逝。郭嘉死的时候三十八岁,庞统三十六岁,周瑜也是三十六岁,原本正是帮助主公建功立业的好年纪,谁也没想到世事如此无常。这三个人在世的时候,可以说对各自的主公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也就左右着局势,

  • 杨贵妃的前夫,寿王李瑁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寿王李瑁,这个名字,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会觉得眼熟,似乎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又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其实,这个名字的出镜率也不算低,只不过风头都被别人抢走了,抢风头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李隆基和妻子杨玉环。李瑁可能怎么也想不到,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会在后世一直流传,而自己却成了一个绿叶人物,不仅是陪衬,连颜色

  • 如果岳飞不死,金国会被灭掉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岳飞之死,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心中悲痛的一点,明明南宋王朝已经是危在旦夕,却还是杀了岳飞,这简直就是在自毁长城。很多人也因此恨死了秦桧,将他和另外几个导致岳飞死亡的人的铜像做成跪着的样子,一直跪在岳飞和岳母的墓前,代表着千百年的忏悔。那么,既然这样不忿,不如我们一起来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朝廷没有要杀死岳

  • 诸葛亮和周瑜以少胜多的战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演义当中,周瑜和诸葛亮就像是一对冤家,双方一生都在斗智斗勇,不过最后还是诸葛亮棋高一着把活生生的周瑜给气死了,然后说出了那一句非常有名的“既生瑜何生亮”。不过实际上周瑜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统领,而且也是东吴政权的大功臣,早年跟随孙策一起平定江东,要是比资历的话周瑜还在孙权之上。三国中诸葛亮和周瑜也

  • 李世民一生犯过哪些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但论功绩,李世民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只是李世民上位的方法一直受到后人的诟病,毕竟是来了一招绝的大义灭亲,想想也是够恐怖了。不过李世民登基后把唐朝盛世有带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方面还是没得黑的。不过李世民一生犯过哪些错误呢?其实除了杀自己的亲兄弟以外,李世民也还做过几件糊涂事,下面就为大家一一

  • 诸葛亮一生犯过哪些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的谋略虽然天下无双,但毕竟他还是人不是神,所以也会犯下一些错误,那诸葛亮一生到底犯过哪些错误呢?其实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失误还是挺多的,第一次北伐就用错了马稷,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只能退兵。而且因为诸葛亮保守的性格不愿采取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也是做过了一次绝好的机会。所以说等到诸葛亮独挑大梁的时

  • 晚年的卫青为什么一直被打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代贤能的君主,前有文景之治积累的国库,一举出兵威慑匈奴,而在这件事情上有两个大将,一直都是楷模级别的人物,卫青和霍去病。然而在卫青晚年的时候,汉武帝却一再的打压他,明明在各种战役之中,卫青都是劳苦功高的人,汉武帝这样做岂不是有些“恩将仇报”了?汉武帝到底为什么要打压卫青呢?卫青是西汉

  • 刘辩是谁个人简介,刘辩是怎么死的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刘辩其实很多人都说了这个人其实还是挺神秘的一个人的,但是这个人其实也挺可悲的,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上位了,但是过于的年幼,所以被称为是汉少帝了,那么这个人他是谁呢?他的个人简介又是怎么样的呢?还有他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刘辩其实也不能算得上是一位皇帝,因为他在位的时间

  • 汉武帝统治相当折腾,为什么汉朝并没有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一直以来也被认为是千古一帝,在他统治期间,前有文景之治的积累,后有自己雄才大略的施展,使得西汉王朝一度成为一个自信、强大的民族,这也是“汉族”的由来。然而,汉武帝晚年时期,可以说是相当的折腾,差一点把汉朝都给折腾没了。那么,汉武帝到底是有多折腾?又是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汉朝依然没有被折腾掉呢

  • 大乔小乔的家世背景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二乔”的声名,也算是很大的了,只不过生在乱世又身为女子,除非是像蔡文姬那样以才学著称家世闻名,否则,即便是大美女的二乔,被人记住的,也就只有“很美貌”“嫁得好”这些标签了,也算是古代女性的一种悲哀吧。但是,除了这些标签之外,大乔小乔还有些什么呢,她们的父亲到底是谁?孙策和周瑜死后,她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