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09 更新时间:2024/3/28 5:04:49

说到竺可桢其实小编微微有一点印象,但是完全让我说他是个什么情况吧,却又完全不记得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的感觉,但是其实这个竺可桢是真的很厉害的一个人,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么下面不妨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竺可桢到底是谁吧,关于竺可桢的简介和资料,有需要的网友不要错过了!

竺可桢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竺可桢资料

少年英才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个小商人家庭。童年起,学习勤奋,并萌生爱国思想,敬佩宋代诗人陆游和明代学者阳明等人的学识和思想。

竺可桢幼时聪明好学,从2岁开始认字。

1905年以各门功课全优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当年秋季入上海澄衷学校,以品学兼优,为人热情正直,被同学推为班长。

1908年春,同学要求撤换不称职教师举行罢课,学校一度停办,竺可桢乃于暑假后转入复旦公学学习。

1908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将中国留学潮引向美国。此时的竺可桢,正就读于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 [1]

,他“最热烈的希望是要出洋到欧美”。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

美国留学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他因中国是以农立国,遂选入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毕业后,即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潜心研读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气象学。

191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的任鸿隽、杨铨等人提议组织一个科学社,并创办杂志向国内介绍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不久,科学社及其刊物就随其创办人一同转到了哈佛大学。1915年10月,科学社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社”。竺可桢成为“中国科学社”第一批成员,并积极参与社务活动。他从《科学》第2卷第2期发表文章以后,成为《科学》杂志最重要的作者之一。

1915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在哈佛继续深造竺可桢也是中国科学社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由留美学生创建的中国科学社及其刊物《科学》杂志,使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有了相对固定的阵地和代表人物,并最终促使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这期间,他先后发表了《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台风中心之若干新事实》等多篇论文,于1917年被接纳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并获伊麦荪奖学金。1918年,竺可桢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随即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激情,于秋季返回阔别了8年的祖国。

回国研究

竺可桢回国后,不受官职厚禄,先受聘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地理和天文气象课。他自编讲义,内容新颖、丰富,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地理和气象学说,还在课外带领学生参观实习,深得同学爱戴。他的教学成绩与负责精神,也深为校方重视。

1920年秋,竺可桢改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气象学、地理学等。这年冬天,在南京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开始筹建东南大学,1921年竺可桢任地学系主任。在此期间,发表了有关东南亚台风、天气型、历史上气候变迁和阐述发展科学地理学等一系列专著,并当选为中国科学社讲演委员会主任(1923年)、中国气象学会首届理事(1924年)、副会长(1925年)等职。后因东南大学领导闹派系,竺可桢自1925-1926年曾转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南开大学教授各一年,至1927年重返东南大学任地学系主任。期间曾受中国科学社派遣,至东京出席第三届泛太平洋科学会议。

1928年应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之聘,在南京北极阁筹建气象研究所,辞去中央大学地学系主任职务,任气象研究所所长。出版了所著的中国第一本近代《气象学》。自此至1936年4月,全力创建北极阁气象台的地面和高空观测、天气预报和气象广播等业务,推动全国气象台站建设,培训气象人才,带头开拓气象研究,8年中发表论著约50篇。并自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3年参加第五届泛太平洋科学会议中国代表团做首席代表,1934年与翁文灏等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5年派人设立拉萨测候所,被选为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兼气象研究所所长)。

抗战爆发,敌焰迫近杭州时率校西迁江西泰和。西迁中,电告教育部并建议将存浙文澜阁四库全书内迁。获同意,由浙江大学协助运存贵阳。

1938年,敌骑入赣,率校再迁广西宜山,倡立“求是”校训。1939年冬,敌骑犯桂,12月率校迁黔北。

1940年初定居遵义、湄潭,直至1946年夏复员返杭。正当竺可桢忙于勘察第三次迁校新址时,他的次子竺衡和夫人张侠魂相继病逝,竺可桢在这突来的打击下,以极大坚毅忍住精神创痛,顺利完成了迁校任务。至此6年中,竺可桢锐意发展浙江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与教学水平,扩充院系,设分校,培植良好学风,使浙江大学声誉大增。

1940年3月15日,竺可桢与陈汲在重庆举行婚礼。

1940年12月14日,陈汲生一女孩,小名毛,大名竺松。

1946年,组织浙江大学迁回杭州,增设医学院。他本人被选为国际气象学会气候学委员,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大会。

1947年,“于子三案”发生,而围绕所谓“于子三系自杀”的定谳,竺可桢与国民党当局几成决裂之势。而围绕安葬和纪念于子三,竺可桢亦与“学运”方面发生摩擦,几乎受到“葛杯”。

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4月下旬婉拒教育部长杭立武电催赴沪去台,只身赴沪暂居。7月应邀至北平参加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全国教育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8月先后参加人民政协筹备会议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讨论制订《共同纲领》过程中,提出专列发展自然科学一条的建议,被采纳。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要分管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组织领导工作。根据国家关于科学研究工作的方针,竺可桢广泛征求意见,制定调整、建立研究机构的原则,并组织实施;选聘研究人才,组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竺可桢一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亲自主持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晚年生活

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后仅1个月,中国科学院即宣告成立。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主要负责地学、生物学领域的学术组织与领导工作。

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

1953年开始冬小麦的物候观测工作,继而又进行了棉花、水稻的物候观测。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

1955年6月,时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在学部成立大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要在院内设置一个“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综合性的考察工作,以适应全院日益繁重的综合考察任务。在竺可桢的推动下,1956年1月1日,“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竺可桢亲自担任了委员会主任。

1957年起把农作物物候的观测工作推向了全国。

1961年,在竺可桢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候观测方法(草案),确定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

1962年6月,他以72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年,他联合其他科学界代表由他领衔向人民代表大会呼吁开展自然保护工作。

1964年,竺可桢发表了《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谈。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是中科院惟一一个可以不参加中科院党组活动的党员副院长,由于周恩来的保护,他没有直接受到暴力冲击。整个“文革”期间,他既没有受到正面批判斗争,也没有遭到抄家之祸。

1972年前后,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体制很不健全,一些领导人不便对外,竺可桢与吴有训副院长一起,承担了大量工作,为发展当时民间外交和沟通对外科技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去世,享年84岁。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杜甫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关于杜甫的死因一直是个谜。通常在文学和史学中,对于杜甫的死因存在五种观点,一是杜甫病死;二是杜甫被赐死;三是杜甫投江而死,但这个说法最经不起推敲;四是杜甫食物中毒而死;五是因消化不良而死。其中第三种和第四种说法基本上都是无意猜测和想象,毫无依据可言,其余三种说法虽然存在文献,但也很难推敲出真

  • 呼兰大侠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呼兰大侠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但是就是有一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这么给力的一个人,竟然做了杀人的勾当这些事情,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个呼兰大侠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话说这个呼兰大侠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也许你熟悉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可是如果提

  • 武大郎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水浒传》中,将武大郎的形象设定的十分矮小,他靠卖烧饼为业,不过娶了一位漂亮妻子潘金莲。很多人都认为武大郎的原型,是明朝年间生活在阳谷县的武植,不过武植足足有一米八,根本就不是个矮子,为什么在《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形象就成了那个样子呢?实际上武大郎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历史原型,施耐庵在武植出身以前就病死了

  • 古代神话中的洛神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洛神只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人物,被誉为洛水女神。在先秦神话中,洛神是黄河之神河伯的配偶,掌管洛河的水神。到了中古时期,很多文人将洛神放在了自己的作品里,使得洛神的形象更加丰富,也成为很多男性寄托感情的对象。例如曹植所写的《洛神赋》,就是把洛神当做自己理想对象的文学作品。在此后各个朝代中,洛神的

  • 陆游母亲为什么让陆游休了唐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琬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妻子,陆游二十多岁时就和唐琬成婚,婚后两人的感情也一直很好。不过陆游的母亲却不怎么喜欢自己的儿媳妇,还命令陆游休掉唐婉,这究竟是为何呢?据说是因为陆游母亲觉得唐婉耽误了陆游的前程,而且唐婉一直无所出,所以陆母就帮陆游又找了一位王氏为妻。有一次,陆游和唐婉在游园时遇见,只是他们

  • 四大妖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的美人,或许很多人都会想到“四大美女”,的确,四大美女是古典美人当中几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但是能够当选四大美女,其实容貌只是占了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其实是她们所做的事情,她们甘愿牺牲自己以促成大事的精神,是非常值得人们赞扬的。不过除了她们这样的正面形象之外,还有负面的“四大妖姬”,她们又分别是

  • 揭秘杜心武到底有多能打,武艺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杜心武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还是挺有意思的,话说他被誉为是天下第一保镖,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天下第一保镖那就要厉害很多了,那么到底有多么的厉害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杜心五,清末武术家,老家是湖南的。俗话说:富不学文,穷不练武。杜心五原是个官二代,他爹曾是清军都

  • 揭秘罗马帝国的克拉苏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罗马帝国的克拉苏其实大家也还是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话说克拉苏最后还是死了,但是死亡的原因却成谜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克拉苏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其实这个也是很有说法的呀,下面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可别错过!自公元前56年在意大利中部城镇卢卡

  • 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他曾经为故宫做过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随着很多的文化节目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当中,很多原本并不为人所知的人,也进入大众的视野。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故宫,但是未必就知道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是谁。其实,故宫博物院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过六任院长,而我们所熟悉的,大概就是单霁翔了。而单霁翔不久之后也即将退休,下一任院长又是谁?单霁翔在任的这些年,又为故宫做出

  • 孔子为什么叫孔老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孔子为什么会被称为“孔老二”呢?孔子家之前可是宋国贵族,先祖更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直到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超的贵族,所以专门建了一个宋国,交给微子启打理。微子启的弟弟微仲就是孔子的第十五世祖,后来宋国爆发战乱,孔子父亲叔梁纥为了逃避战火来到鲁国定居。但叔梁纥生了九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直到叔梁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