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隋炀帝为什么要西巡

历史上隋炀帝为什么要西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26 更新时间:2024/2/28 8:53:05

说到隋炀帝,你想到了什么?可能大部分人都只与有两个字:昏君。之所以这样认为,无外乎隋炀帝曾经做过的事情。他曾经为了下扬州,命令工人们开凿出一条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至今仍然还在,并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被冠上了“昏君”名号的隋炀帝杨广,真的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对的吗?隋炀帝曾经西巡,他西巡又是为了什么?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比较争议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做出了诸多超越国力的大事,比如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等,为了完成这些大事,隋炀帝落下了对外穷兵黩武,对内骄纵奢侈的评价,就连隋炀帝北巡与西巡也说成了是个人的游山玩水。

那么,隋炀帝北巡草原和西巡西北边疆,真的是为了自己的游山玩水吗?其实不然,隋炀帝的这几次外出巡游,有着深远的政治意图。

隋炀帝即皇帝位后分别于第三年,即大业三年(607年)和大业四年,两次北巡草原,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震慑突厥。在隋文帝时期,隋朝采用离间分化和军事打击的方法制服了北方的突厥,突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已无力对隋朝形成威胁。

隋炀帝即位后,想到草原看看突厥是不是真的臣服,为了产生震慑作用,隋炀帝动用了足够多的军队,巡行的队伍不仅有百官,还有10万匹马,50万部队,北巡队伍规模空前,草原上的人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胡人以为神”,只要看到北巡的仪仗,纷纷屈膝扣头。

当隋炀帝到达民可汗的牙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启民奉觞上寿,跪伏甚恭,王侯以下袒割于帐前,莫敢仰视”,所谓袒割,就是露出肩膀,割下肩膀上的肉献给隋炀帝。隋炀帝看到扬威塞外,震服草原的目的完全实现了,自然极为高兴。

隋炀帝即位之初,西域小国林立,诸国商人多到今甘肃张掖同中原的商人进行交易,隋朝派吏部侍郎裴矩负责管理。只是还有一股势力吐谷浑在中原与西域之间进行阻碍,吐谷浑的领地在今青海和新疆南部。

裴矩在和西域商人的交往中了解了西域各国的山川地理、人文风俗后,把西域的情况写成了三卷书《西域图记》,来记述西域44国的概况,并呈给隋炀帝。这引起了隋炀帝的极大兴趣,他连续数日召见裴矩,裴矩上奏吐谷浑并不难消灭,于是,隋炀帝决心制服吐谷浑,畅通西域,发展丝绸之路。

大业三年、四年,隋炀帝先后派兵攻打吐谷浑,隋将宇文述在曼头城(今青海兴海北)大败吐谷浑,杀其众3000余人,乘胜又攻占了赤水城(兴海东南),俘虏其王公、将军200人,部落前来归降者有10余万口,其伏允可汗南奔雪山(今青海鄂陵湖南)。这一仗,隋朝几乎占有了吐谷浑的全部领地,在这样的形势下,隋炀帝决定西巡。

大业五年(609年)三月,隋炀帝开始西巡,同行的官员、部队达10万之众。隋炀帝西巡是我国古代中原的皇帝空前绝后的举动,皇帝出行,需要充足的后勤保障,需要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才支撑。

隋炀帝以巨大的代价西巡,不是为了自己的游山玩水,因为在那时,危及河西走廊通道安全的主要是西突厥和吐谷浑,隋炀帝担心他们联合起来破坏西部边疆的安全,进而威胁到都城长安。正是为了解决西部边疆的安全,畅通丝绸之路,隋炀帝才决定西巡。

五月,当隋炀帝西行至青海时,隋军探知战败的吐谷浑可汗隐藏在覆袁川(今俄博河)时,隋炀帝命令部队四面合围,吐谷浑可汗只带了十余骑逃走,而无力抵抗的吐谷浑亲王只好率领十万部众投降。隋炀帝的西巡彻底摧毁了吐谷浑的力量。

六月初,隋炀帝横穿祁连山途经大斗拔谷(今甘肃民乐县扁都口)时,遭遇暴风雪,文武官员遭受饥饿、湿冷,士兵因此还死了不少人,同行的嫔妃也是尽失狼狈,

六月十一日,隋炀帝到达了张掖,十七日,隋炀帝在今甘肃张掖市山丹县大黄山接见了西域27国的朝拜使臣。次日,隋炀帝下诏设西域四郡,分别是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西海(今青海湖西岸)、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四郡。只不过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朝对这四郡也失去控制。

九月二十五日,隋炀帝才回到长安,西巡结束,历史半年之久。隋炀帝此次西巡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打败吐谷浑后,使吐谷浑在大业末年一直没能成为西部边患,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后来的唐朝与西域诸国进行繁荣的文化、经济交流,不能不说有隋炀帝西巡的重大功劳。

在封建时代,中原的皇帝能抵达到西北这么偏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杨广一人。其他皇帝们大多是待在繁华的京城里,即使想出去游山玩水,大多也是下江南,谁会去这么偏僻苦冷的西北边疆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曹操和曹丕没有听从刘晔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晔,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的一名谋士,他和刘备一样,都是汉室宗亲,但是他选择的路却和刘备完全不一样。他成为曹魏的谋士,多次给曹魏出谋划策,并且提出过很多很好的建议。但是,谋士再怎么说也只是臣子,一切的决定权还是在主君的手里,刘晔提出的计谋再好,主君不予实施,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实上,曹操和曹丕都曾经没有

  • 曹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曹霖其实应该很多人不认识的,这个人其实看名字应该就知道他是和什么人有关系了,的的确确是这样的,他是魏国曹操这边的人了,那么具体的信息又是什么样的呢?曹霖的详细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其实曹霖这个人真的不简单的,他可厉害了,他其实就是曹丕的儿子了,而且还是曹

  •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曹操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的形象是一位无恶不作的大奸臣。挟天子以令诸侯、为父报仇屠徐州、自封魏王、毒死太后、抢占别人老婆。可以说曹操的所作所为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绝对的反派人物,除非他是皇帝,不过曹操一生也并没有称帝,就是当了一个魏王,虽然他的待遇跟皇帝已经没了区别。那曹操的一生真的就像演义当中的描述那么

  • 邓芝和邓艾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经常会认为,同一个姓氏的人,尽管现在互相不认识,但是以前很可能就是一家人。的确,中国从古至今的姓氏基本上都是有各自的来历的,有很多相同姓氏的人是一家,也有很多不同姓氏的人,以前也可能是一家,这就要看自己姓氏的来源了。三国时期,曹魏有一员将领邓艾,蜀汉有一名重臣邓芝,这两个名字乍一看似乎有脸联

  • 司马懿怕不怕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司马懿,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一对老对头了。因为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目标,两个人各为其主,相互之间也是有很多对抗的,最出名的就是诸葛亮的北伐了。然而,毕竟对手并不是一般的人物,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惧怕的情绪呢?司马懿与诸葛亮对战的时候,他究竟有没有害怕过?他又为什么会害怕?诸葛亮

  • 刘禅为什么是三国在位最久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只能说刘禅的存在感实在太低,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刘禅是三国中在位最久的皇帝,足足有40年。所以以后也不要在说什么蜀汉没了诸葛亮就不行了,实际上由刘禅掌权的蜀汉也并没有衰落到哪,难道世人真的误会刘禅了么?虽然刘禅的才能不如曹丕等人,但刘禅继承了刘备的仁义之心,不管对谁都能亲力亲为,推心置腹,所以也没谁会把

  • 蜀国邓芝出使东吴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破裂起来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要重归于好,却总是难很多。只不过,国家之间就不一样的,两国之间更讲求利益,只有利益才是最长久的,所以,尽管关系破裂,如果能够有共同的利益存在,修复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就是如此,夷陵之战是两国之间的战役,但是此后,蜀国邓芝被派

  • 郑成功被赐朱姓为什么不叫朱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成功是我国非常出名的民族英雄,与清军抗争还收复了台湾。当时清军入关,郑家又重新扶持了一位皇帝,这位皇帝还把自己的姓氏赐给了郑成功,所以那段时间里郑成功又叫朱成功,但为什么后来又改回郑成功了呢?其实郑成功虽然被称为国姓爷,但他扶持皇帝也只是为了抗清而已,这个名号对他来说并不是很重要。而且当时在海上郑

  • 历史上于禁为什么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于禁,身为曹魏名将,同时也是后世津津乐道的“五子良将”之一,一生可以说是战功赫赫。然而,这样原本应该算作是辉煌的一生,最终却因为一次投降而令人改观,而且,都是投降,他的评价却远比姜维要差了很多,后世的文学作品当中塑造的形象,也将他作为一个反面教材。那么,为什么于禁要投降?为何他的评价会这样惨淡呢?要

  • 历史上诸葛亮为什么自比管仲,而不是同为名相的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末,还没有出山时候的诸葛亮,经常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这两个人,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乐毅是战国后期一位非常杰出的军事家。但是,同样都是一国名相,后世还有协助刘邦创立汉朝的萧何,为什么诸葛亮没有自比萧何?他辅佐刘备匡扶汉室,为何不选择一个同样是汉朝丞相的萧何呢?管仲萧何都是历史名相,两个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