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苏轼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8 更新时间:2024/4/1 18:48:07

说到王安石,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期间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都是他的诗歌,认为他也是一位诗人,但其实不止于此,王安石还是北宋时期一位政治家、改革家,最有名的就是王安石变法。一般来说,变法就是图强,为了国家的发展,可是王安石的变法,尽管我们现在看来很有意义,但在当时却有很多人反对,而且这些反对的人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正直之士,例如苏轼、司马光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提起王安石,我们自然会想起“熙宁变法”。人们今天对这场改革评价极高,然而,在当时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一般的观点认为,王安石的反对者都是些守旧势力。但认真读史就会发现王安石的支持者基本是些投机的奸臣,而反对者却都是些君子,如苏轼、司马光、程氏兄弟等。

按道理来说,苏轼、司马光等人并非不明事理之徒,那他们为何要反对王安石变法呢?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守旧势力,变法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吗?这个解释说实话不具有太强的说服力。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当时的很多政治家都认为王安石不具有宰相之才。如三朝元老韩琦,此人可是推行过“庆历新政”的人,深谙变法之道,因此他的话很具权威性。他曾苦口婆心地对神宗皇帝说:“王安石是个出色的翰林学士,但当宰相绝对是不合格的。”其实,这不仅是韩琦一个人的看法,可以说是时人的共识。那么既然王安石不适合当宰相,历史又为什么选择了他呢?

根据《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苏轼责曾公亮不能救正朝廷,公亮曰:“上与安石如一人,此乃天也!”曾公亮曾经举荐过王安石,但后来对他做的一些事并不赞赏,于是王安石便将其排挤出朝廷。曾公亮此言可谓是一语中的,“上与安石如一人”,神宗皇帝全力支持王安石的变法事业,对他言听计从。为何如此呢?这也是机遇吧!让王安石遇到了神宗皇帝。神宗皇帝当时年仅十七岁,正是血气方刚之际,渴望建功立业。面对西夏的侵扰、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领,神宗皇帝早就想一展宏图了。这时王安石提出军事改革、经济改革的方案,可以说正合神宗皇帝的心意。因此,俩人一拍即合,君臣联袂,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改革——“熙宁变法”。

那么,王安石究竟为什么不适合做宰相呢?我们来看看王安石的个人气质、性格就明白了。

首先,王安石最大的特征太过狂妄、刚愎自用。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是有文献依据的。根据阮阅的《诗话总龟》记载,王安石被罢相之后,回到金陵住在州东的刘相故宅,在厅上题字曰:“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诸葛亮是蜀汉贤相,受到人们的赞赏,王安石在这里却对其极尽嘲讽,大有自己之才过于卧龙的感慨。此外,根据宋人笔记《默记》记载,王安石高中进士以后,时任枢密使的晏殊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专门设宴请他喝酒。

期间晏殊对其推心置腹地说:“咱俩都是江西老乡,我送你八个字‘能容于物,物亦容矣’。”这本是晏殊经历了宦海沉浮以后的肺腑之言。但是王安石回到客舍,颇为不屑的说道:“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此后他更看不起晏殊,认为一个宰相却喜欢填词宴饮,这个国家肯定是治理不好的。

王安石在扬州做官时,有人问韩琦一个怪僻字,韩琦随口说了句“王安石颇识怪字”。本来是一句玩笑话,谁料,王安石当政以后,立即让神宗将时任首相的韩琦赶出京城。

其次,任人唯亲,不辨忠奸。王安石当了参知政事以后,推行“新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在这些反对派里不管位置多高、资历多老,一律赶出朝廷。这时候朝廷出现了“权力真空”,不得不起用一批“新秀”。而这些“新秀”大部分是些投机人士,对王安石和“新法”极尽阿谀之语。如吕惠卿本来是到京城述职的,他对王安石的新法颇为赞成,于是王安石便破格擢升了他,从一个小小的七品官一跃成为主管三司的“计相”。此后他又以火箭般的速度提拔了一批所谓的官场“新秀”,如章惇蔡确曾布、蔡京等人。而正是这些人挑起了后来的新旧党争,排挤了大批的贤臣,致使北宋在内耗中衰微,最终酿成了“靖康之祸”这一悲剧。

再次,极为邋遢,不讲卫生。王安石的不修边幅在北宋是出了名的,据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王荆公性不善缘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敝,亦不换濯。”要知道,不修边幅可不是自己的事情。他是朝廷官员,整天出入于公共场合,身上有异味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会有损政府的形象,更会对他人造成不好影响。况且,北宋时期,每十天放一次假,俗称“荀休”,雅称“休沐”。但是他还是经常不洗澡,使得同僚实在闻不下去他身上的异味。同僚便约定和他每月洗一次澡,并且免费为其提供新内衣。

王安石这种形象在魏晋时期还会得个“扪虱而谈”的美名,但魏晋是个病态的时代,自是与北宋不可同日而语。苏洵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辨奸论》,“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苏洵在这里很不客气的批评王安石,认为脸脏了、衣服脏了就得清洗,而他就这样蓬头垢面的读圣贤书,实在是不成体统。

此外,在仁宗皇帝举行的一次赏花钓鱼宴上,王安石竟然将一大盘子鱼食吃了个精光。仁宗皇帝实在看不下去了,对众臣说:“王安石,诈人也。使误食钓饵一粒,则止矣。食之尽,不情也。”意思就是说你误食一两粒鱼食也就罢了,谁还没有个吃错东西的时候呢?但你王安石明知道这是一盘鱼饵,竟然还要把他吃完,这就显得有点不合人情了。

通过上面的这些史料记载和时人的评价,我们发现王安石身上的确有很多奇怪的性情。说他没有宰相之才,不是说他没有政治才能,而是说他没有容人之量,更没有辨别忠奸善恶的能力。宰相是个特殊的职位,光有才能是不行的。还是陈平说的好,“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由此可见,宰相最大的职能就是对上能够辅佐君主,对下能够选贤任能,辨别忠奸善恶,使大臣各司其职。如此上下井然有序,朝政自然会清明。到底晏殊是做过宰相的人,“能容于物,物亦容矣”可谓是知言。可惜这谆谆教诲,王安石没能听进去。“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他将一批忠志之士排挤出朝廷,而起用了一批投机阿谀之徒,可以说是他最大的失误。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霍去病杀了李广的儿子,为什么汉武帝没有责怪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的名号,他是秦朝时期名将李信的后人,然而最终却因为在战斗中迷路,没能参战,最终羞愧自杀。而他的儿子,李敢,后来在一次汉武帝的狩猎中,被霍去病当着所有人的面当中射杀,事后汉武帝还没有找霍去病算账,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李敢做了什么让汉武帝也觉得该死的事情吗?霍去

  • 孙夫人面对赵云和张飞,为什么是两种不同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刘备曾经迎娶过东吴孙权的妹妹,后世有传她原名孙尚香,但毕竟无从考证,我们暂且称她孙夫人。《三国演义》里,孙夫人曾经想带着刘备的儿子刘禅回到江东,可是中途却被两个人拦了下来,一个是赵云,另一个是张飞。孙夫人面对这两个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对待赵云直接就开始训斥,对待张飞却很明显收敛了很多,这

  • 项羽为什么没有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按照一般常理来说,一个朝代被推翻之后,推翻者多数情况下就应该是下一朝的建立者。这种思维自然是来源于封建体制,并且也是古代体制中离现在比较近的一种。但是在秦汉时期,秦朝被项羽推翻之后,他却一点也没有当皇帝的意思,反而只是做了一个西楚霸王,这不禁让很多人不理解,明明可以称帝,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项羽是现

  • 诸葛亮有没有犯过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俗话都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会犯错误的,不管是大还是小,而历史上的很多人物,由于后世的夸张渲染,让人感觉他们就像是一个个的神人一样,根本不会出错,就比如一直以来被神化的诸葛亮,简直成了一个先知一样的人物。但其实,诸葛亮也是会犯错的,他也的确犯过错。那么,在历史上,诸葛亮犯过的最大的错误是什么?这个

  • 狄仁杰虽然叫神探,其实他有更厉害的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狄仁杰其实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一位神探了吧,其实大家也不要太在意,因为他的的的确是神探,而且是凌驾于很多人之上的,但是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说的事情是他不仅仅是神探,他还有更加厉害的身份,那么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147岁以前的狄仁杰(630-700年),无论是在大唐帝国,还

  • 历史上的司马懿真的有那么爱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每个人对于历史人物都有不同的角度和解读方式,这些不同,也就带来了每个人对于同一个人,眼中都是不同形象的人物,就比如司马懿。有人认为他阴险狠毒,也有人受到影视剧的影响,认为他应该是对妻子忠贞不渝的人。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真的有那么爱自己的妻子张春华吗?他是怎样对待妻子的?司马懿的结发妻子是张春华女

  • 《水浒传》里酒量最好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个个都是鲜活生动的,即便有一些性格相似,但是通过一些细节之处,也能够看得出来,作者说的到底是谁,不可谓不用心。而通览全书,很多人都会发现,这些好汉们,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的爱好,就比如喝酒。很多人都喜欢喝酒,但是喝酒总得讲究酒量,那么梁山好汉里面,谁的酒量

  • 刘禅是不是个聪明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蜀后主刘禅,人们对于他的评价总是偏向于两个极端,一个就是愚蠢,而且蠢得不可救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那种,另一个就是极其聪明,聪明到根本就看不出来他很聪明,俗称大智若愚。结合刘禅的一些事迹,不管怎么分析,好像两种说法都是很有道理的。那么,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刘禅,他的愚蠢究竟是真实的情况,还是自己制造

  • 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讲到周瑜,很多人都会联想起诸葛亮,想到他用计谋一次次的把这个对手气到吐血,最终气急而亡。这当然就是后世的杜撰了,真实历史上的周瑜,绝非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当然也不可能因为一些事情就被气到丢命的地步。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周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在东吴效力于孙策和孙权,又有哪些功绩?还记得苏东坡

  • 郭嘉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嘉被称为“鬼才”,也是曹操最信任的军师,只是郭嘉英年早逝留下了不少的遗憾。对于郭嘉来说,帮助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大业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了。不过郭嘉一生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郭嘉一生做了三件令人称奇的事情,而且除了他估计也不会有第二个人敢这么做。下面就为大家仔细讲讲这三件事,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