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当了60年皇帝还是对接班人不满意

乾隆当了60年皇帝还是对接班人不满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304 更新时间:2024/2/4 3:00:15

乾隆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掌权实际时间最久的皇帝。自己主动禅位,但嘉庆皇帝上位以后,他又当了几年的太上皇,说明乾隆对嘉庆还是感到不太满意,为什么乾隆在位60年还是选不出最好的接班人呢?其实乾隆能做的选择很多,但都被他自己给错过了,都说乾隆是一位痴情的皇帝,但太痴情可能会把其他事情给耽误了。皇帝选太子是一件非主观的事情,到底是凭借自己的喜好,还是为了国家以后的发展,能否做到大公无私可能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了。

清朝皇室来重视皇子的教育,严格要求皇子读书。乾隆总结了皇父、皇祖两代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特别加强了对皇子们的管束,达到了近乎苛刻的严厉程度。在清朝帝中,乾隆的做派绝对是强硬且传统的。

其后即位的皇十五子永琰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从6岁开始便跟随师傅读书。每天天刚蒙蒙亮,永琰就被保姆从睡梦中摇醒,随着太监来到上书房接受严格的教育。永琰虽然不能算是一位有为的皇帝,可就读书而言,却是难得的勤奋认真。

乾隆三十七年,年仅13岁的永琰便学通了许多儒生一辈子也读不通的五经。乾隆见孺子可教,然后又命工部侍郎谢墉教他学习今体诗,命侍讲学士朱珪授他古和古体诗。这段刻苦努力的学习过程,为他打下了较为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众多皇子中,永琰以“克勤力学”著称,他曾经在回忆他的这段学习经历时说,自己“悟性迟钝”,只有通过勤奋来弥补,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这样才能学到知识。年幼的永琰常常以不学为戒,因此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三伏酷暑,每每学到深更半夜,还手不释卷,当然他读的都是圣贤的典籍。

长大后的永琰同样强调“勤”,曾经说:“自天子以至庶民,如果都知道勤的重要性,那么万事就都能有条有理。如果不勤,那么求学的人就会安于下流而不能进步。治理国家的人会惰于办事而使政务荒废,还怎么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永琰尚在年幼时,乾隆帝有一次见到他手上拿着一把折扇,上面的题画诗句落款有“兄镜泉”三字,询问之后知道是十一阿哥的手笔。“镜泉”是十一阿哥为自己取的别号。乾隆立即对小兄弟俩讲了一番大道理:干这种附庸风雅的事,实在不是适合皇子做的事情,皇子读书,应该讲求大义,使之有益自己立身,这些虚文都是读书人的陋习,你们还在童年,应该加强修养才是,怎能学这种浮伪的东西?

乾隆皇帝为了防微杜渐,尽早地去掉他们这种尚在萌芽状态中的不良习气,特派人将这番话写出来贴在皇子书房中的墙壁上,还让他们“触目儆心”,永远不要忘记大清是以“国语骑射”为本的。

这番教训,给了永琰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嘉庆九年二月,已经做了皇帝的永琰也颁布了二道类似的上谕来告诫自己的子孙。他说:词章之学,本属末节,况我朝家法世代相传的是国语骑射。所以满洲语言文字和骑马射箭的武艺才是你们最为应该勤加练习的,如果以风雅自命,想与汉族文人学士比争高下,那就是舍其本而务末了。永琰这段话多么像他的父亲乾隆当年教训他时的口气,可见他当时的学习有多认真、仔细,做到了“无所遗漏”和“学以致用”。

经过这么训练而且自己又好学的永琰,在长大以后,品格端方,为政勤勉,循规蹈矩,待人宽厚,而且能够自我约束,他多少能体恤民生疾苦,一心想有所作为,做个好皇帝。

然而,乾隆算是一位明君却算不得是教子高手,在他的高压之下永琰苦读圣贤之书,却变得因循守旧而又书呆子气。当年大清还是盛世之时的乾隆皇帝自然没有料到,在他晚年时王朝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官场腐败成风、人口迅速增长加上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时刻危及着江山社稷。

面对这样的局势,熟读圣贤书而又恪守传统礼教的永琰根本无法应对,从后来他推行的一系列新政而最终失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作为皇帝,永琰没有个性、生气和雄才大略,他始终是一个勤勤恳恳但缺少才气的儒雅仁爱之君。清朝的统治,不可避免地在永琰的手中继续衰败下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那么厉害,他们的师父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一贯的认知当中,历史上很多厉害的人物,一定会有一个更厉害的师父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这才能使得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而历史上却有三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这三个人虽然很厉害,但是似乎很少听闻有关他们的师父的传闻。那么,他们的师父分别是谁,才能够教出他们这样厉害的学生呢?我们先来看看姜

  •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张继可能很多人不太认识这个人,但是如果小编要说这个人是写《枫桥夜泊》的作者,那么应该有不少的人都认识他了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千古名句无人不知到无人不晓,那么最后张继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

  • 韩信如何学到本事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对于想要更进一步的人来说,物质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只有填饱了肚子才有力气去做需要花费精神的事情。然而这些对于兵仙韩信来说就有些不太合适了,韩信自小穷困潦倒,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成长为一代名将,他本身就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了,那么在这样穷困的背景之下,韩信的那些本领又是跟谁

  • 朱棣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棣能当上明朝的皇帝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按理说皇帝都只传给自己的儿子,到了朱允炆那里切成了朱棣接替皇位。所以朱棣上位时已经40多岁了,自然是想多当几年皇帝,所以到处求寻长生不老之术。其实这个想法也不新鲜,几乎所有皇帝都这样想过,只是从来没人成功。朱棣便也开始服用一些所谓的仙丹,不过这些仙丹肯定是不会帮

  • 杨过和令狐冲谁的剑术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金庸武侠中,只有杨过和令狐冲这两位主角得到过独孤求败的真传。独孤求败自称“剑魔”,他的剑术已经达到了人剑合一的境界,是天底下剑术最厉害的人物。令狐冲通过风清扬学会了独孤九剑,而杨过则是结识神雕后,学会了玄铁剑法和独孤求败的武学秘籍还有内功,如果比较这两位主角的剑法,究竟谁会更胜一筹呢?光比剑法可能

  • 武则天死后,武惠妃为什么还能得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惠妃,是唐朝时期唐玄宗的宠妃,同时也是女帝武则天的侄孙女,相传李隆基之后之所以独宠杨贵妃,也只不过是因为把她当做了武惠妃的替身,可见武惠妃得宠的程度。然而,武惠妃毕竟是武则天家里的人,武则天篡夺了李唐天下,武家人最后结局都不怎么好,为什么这个武惠妃却可以得到唐玄宗的宠爱?1.武惠妃生平武惠妃,名不

  • 朱元璋是怎么搭上郭子兴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子兴算是朱元璋的大贵人,也多亏郭子兴朱元璋才有了称帝的基础。那朱元璋早期是如何搭上郭子兴的呢?其实对于朱元璋这种底层出身的人,早期也只能靠自己的人品去征服别人,朱元璋也是获得了同伴的信任,所以才有人愿意追随他。早年的刘邦和刘备几乎都是靠此招崛起,后来郭子兴正好非常欣赏朱元璋的为人,就与他同盟。等郭

  • 姚广孝为什么被称为"黑衣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不少,很多朝代都设有“丞相”一职,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丞相”的职位高低与工作内容也都有着不断的变化,而丞相其实和宰相是不一样的,并非是同一职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叫法。明朝时期有一个很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他是朱棣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人,但是为什么要把姚广孝称为是“黑衣宰相”呢?1.

  • 项羽是如何成为抗秦首领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古英雄出少年,项羽绝对是当时最年轻有为的少年了。年仅25岁便灭掉了秦军的主力,后来将秦国灭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功绩,项羽最后才能成为抗秦阵营的首领。不过当时刘邦跟项羽也属于同一阵营的人,为什么刘邦始终没能达到如此成就呢?主要还是因为项羽的身份和他自身的能力优势太大,刘邦只能厚积薄发,等待一个属于

  • 秦始皇修长城和汉武帝北击匈奴,谁的办法更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面对匈奴这个敌人,不同时期的皇帝对待他们有不同方法,那些和亲的我们就不提了,秦汉时期,秦始皇与汉武帝对他们实行了两种不同的办法。秦始皇修筑长城,用来抵御,而汉武帝经过文景之治的积累,具备足够的实力去攻击,于是就有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那么,这两个办法哪一个要更高明一些?谁的办法更厉害?秦皇汉武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