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善长怎么死的,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李善长怎么死的,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664 更新时间:2024/2/29 15:54:12

李善长怎么死

李善长,这个活泼在明初政坛上的超重量级人物,有着惹人注目的多重身份:朱元璋的淮西老乡;赞助朱元璋牟取世界的重要军师和后勤补给官;明朝开国第一文臣,第一任宰相;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女亲家。

这样一小我,若何从历史中谢幕的呢?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在残酷的所谓胡惟庸谋反案稍稍平息之后,本来早已退休、77岁的李善长被人告密与胡案有关,“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善长子祺与主徙江浦,久之卒。祺子芳、茂,以公主恩得不坐”。也就是说,除了李善长本人,他的妻、女、弟、侄四家有70余人被连累至死,独一幸存的是他的儿子李祺。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是驸马,总算被赐恩免死,但也要和公主一路被发配。李祺的两个儿子(应该尚属少年),实际上也是朱元璋的外孙,也因为沾公主的光,才没有受这个惨案的牵连。

对任何一小我来说,如斯各种,都是奇惨奇酷之祸!

清初怪才金圣叹被腰斩,临刑前给家人写信时说:“杀头至痛也,藉没至惨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不亦异乎!”李善长虽是明朝开国文臣第一,但肯定没有金圣叹这样的才情,大祸临头时决然毅然写不出这样有几分黑色幽默的“妙语”,然而有一点是清楚的,他遭此奇祸也是“无意得之”。不过,以他宦海沉浮数十年的阅历,以他对“伴君如伴虎”这句名言的深刻体验,我们有来由信任,在惨案暴来之前,李善长应该有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否则,李善长就一定是一个白痴。

避祸无门的李丞相

李善长,安徽定远人,和后来也做过丞相的胡惟庸是小同乡,和朱元璋是大同乡。按照《明史》的记载,这小我“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此处的用词有些意思,“少读书”,是说他受过一些基本的教导,而这种教导肯定是儒家的;下面又说他“习法家言”,即注解李善长不是平日意义上的儒生,那种儒生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受命于天的任务感,经常认为寰宇间有他这一号人物,就是来“上致君于舜,下救民出水火”的,而爱“习法家言”的人则往往世俗得很,他们热衷于仕宦和富贵,并且为达目的经常不择手段。

从史实看,李善长切实其实就是乱世中一个很世俗的人物,他有计策和手腕,愿望以此换得功名利禄,并荫及子孙,而儒生常有的导君于正、匡扶社稷的理想,在其头脑中,是相当稀薄的。

在李善长最初投奔朱元璋的时刻,他就是一个口袋里装着锦囊的策士面貌。朱元璋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平定世界,他回答说:“应该向秦末大乱中起身的汉高祖刘邦进修,刘邦同样是一介草民,但他开朗大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仅仅五年,便成就了帝业。您是濠(今安徽凤阳)人,距汉高祖的老家沛县(今江苏沛县)不远。山川王气,就应在您身上,只要您效仿刘邦,世界一定是您的。”李善长是不是真的特别关心乱世中的人命,是值得质疑的,在我看来,他口袋里装着的肯定不止一个锦囊,他之所以打开“不嗜杀人”这个锦囊,多半原因是他摸准了这个锦囊很对面前这位大志勃勃、一心要牟取世界的主子的脾胃。朱元璋果真大喜,让李善长在军中“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为参谋,预机画”是做军师,“主馈饷”是负责后勤补给。假如知道汉代萧何就是靠为刘邦转运粮饷而摘得第一功,进而荣升丞相,当能明白李善长对朱元璋夺世界所起到的重要感化。

李善长的这种重要感化,是获得了朱元璋认可的。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朱元璋说李善长虽然没有在疆场上的军功,但“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除了这些,朱元璋更赐给李善长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即李善长本人凭此铁券,可以赦免两次极刑,其子可以赦免一次。当时封公的六小我中,李善长名列第一,朱元璋揭橥的“嘉奖令”上,李善长被比作汉代的萧何,其风光在洪武功臣中环球无双。

这样一个曾经位极人臣,而且照样皇亲国戚的大人物,怎么会落到身死族灭的地步呢?

外面的原由似乎是因为胡惟庸的谋反案。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李善长虽与胡氏同乡,且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娶的是胡惟庸的侄女,具有姻亲关系,胡惟庸仕途自得,又主如果靠李善长的引荐,但在胡案初始阶段,李善长并未陷入个中。御史台缺长官,退休的李善长还一度被“拉夫”,暂时主持御史台的事务。让人无法料想的是,到了洪武十八年,“反臣”胡惟庸的脑袋早已“迁居”多年的时刻,忽然有人跑出来,揭露李善长的弟弟李存寄父子“实为胡党”。这个时刻,圣恩虽仍如雨露,说“免死吧”,但对李善长来说显然已危机四伏。洪武二十三年,已经77岁的李善长修房子,向信国公汤和借士兵300人干私活,汤和没赞成还奏了一本。该年四月,李善长又为一个犯了罪的叫丁斌的亲戚求情。按照常理,这在当时本来是一件并不大的工作,可不知何故又闹到了朱元璋那里。皇帝命令审讯,而这个丁斌以前曾在李善长家办事,很奇怪,他没有就事论事,交待李丞相是如何为他请托免罪的,却直往心惊肉跳的事上扯,即李善长家族与胡惟庸的瓜葛。明太祖先逮捕了李存寄父子,拷讯之下,总算拿到了最有“价值”的内容。

按《明史》记载,李存寄父子是这样供认的:胡惟庸想造反,便使亲家李存义去游说李善长。李善长起先大惊,说这是灭九族的勾当啊。不久胡惟庸又派李善长的老友去劝诱,说事成之后当封其为王,善长“不许,然颇心动”。后来胡惟庸亲自出马,善长“犹不许”。过了一段,胡惟庸又让李存义去劝告兄长,李善长叹了一口气说:“我老了,等我死后,你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吧。”但仅此似乎还不足定案。很快,李善长家的几个奴婢也纷纷告密李善长和胡惟庸的阴谋。“大逆不道”的罪名终于成立,有意思的是连老天也示意李善长该死了。《明史》上说,李善长刚刚被入罪的时刻,星相学家“言星变”,卜了一卦,说上天示意要“移大臣”。须知,因天象的异变杀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唐末时,一个依附军头的权相,就是以这种来由来清除他不爱好的20多位同僚的,结果“朝班为之一空”。现在李丞相既然也到了天厌之的份儿上,还有何说?皇帝昔时亲赐的那个可以免二死的铁券,也成了一张废纸……

开国丞相死在了一路“谋反案”上,看似有极大的随机性,其实不然。读史者不应疏忽一个重要的情节:李善长虽然位极人臣,但他是早在洪武四年就主动以身体不好为由申请退休了。那时刻,李善长只有58岁,本是政坛比赛的黄金年纪,而且,所谓身体不好如此显然是藉词,他已经活到了77岁,若非有人不想让他再活下去,看样子也还能享一段荣华富贵呢。

李善长主动退出权力场的原因何在?应该只有一个,精明过人的他早已看到了危险,他在最风光的时刻就已经想到了以韬光养晦来避祸。然而,李善长固然精明,但他不知道,对他而言,这一场灭顶之灾,却注定不是他主观上想躲就躲得以前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埃及金字塔资料介绍,埃及胡夫金字塔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方锥形或台阶形的纪念性建筑,因其轮廓近似于汉字的 金 ,故中文称之为金字塔。古代埃及、西亚、墨西哥等地都建有金字塔,而以埃及的最 为著名。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保住尸体能复活永生,因此统治者都重视陵墓建设。早期墓葬的墓室在地下,地上有模仿宫室形成的祭祀厅堂,外形似向上收扰的长方形高台。后来,为了追

  • 山阴公主刘楚玉是怎样的,史上最荒淫无耻的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按现代人的理念来说,给丈夫“戴绿帽”的,说明这个女人有外遇,文雅点说是红杏出墙,粗俗些说是偷汉子。也就是移情别恋,瞒着丈夫另寻新欢。这个山阴公主刘楚玉在偷汉子方面,在中国公主史上,还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随着个体婚制,出现了两种经常性的、

  • 作家萧红的资料简介生平,作家萧红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殁香港。原名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1927年到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

  • 滴血认亲是真的吗,滴血认亲有科学依据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滴血认亲”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叫滴骨法,另一种叫合血法。滴骨法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实例记载,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如能渗入则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统关系;合血法,大约出现在明代,是指双方都是活人时,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内,看是否凝为一体,如凝为一

  • 东施效颦的故事和意思,东施效颦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

  • 黔驴技穷的故事和意思,黔驴技穷的道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黔驴技穷的道理是什么?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用来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的贬义词,现在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黔驴技穷出自唐 柳宗元的《三戒 黔之驴》。是一个用来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的贬义词,现在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

  • 秦军为什么叫虎狼之师,秦军的战斗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秦帝国》系列作品,是以秦国为主视角,讲述从秦孝公开始,期间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最后由秦始皇完成天下一统的故事。秦国崛起后,其他各国都称秦国是虎狼之师,还把秦王说成是虎狼之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从字面就能很好的理解,正是因为秦军在战场上十分凶悍,又有严格的纪律,所以才会被比作“虎狼&

  • 嫪毐之乱是怎么回事,嫪毐造反背后的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嫪毐之乱差点断送秦国打好前程,如果真让嫪毐造反成功,恐怕整个历史都将遭到改写。不过嫪毐只是赵姬的男宠,在秦国一无背景,二无稳定的根基,嫪毐为何敢向嬴政发起挑战呢?嫪毐的选择的确比较的蹊跷,就算他除掉嬴政,最后也不一定能成为秦王,自己还是会遭到诛杀。实际上嫪毐是出了一个昏招,他和赵姬的丑事被嬴政知晓后

  • 甲子年灾难很多吗,甲子年多灾难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900年是光绪二十六年,52周零1天,农历庚子年(鼠年),闰八月,共384天。19世纪最后一年,这一年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北京很快就陷落了,而慈禧皇太后早就带着光绪皇帝逃跑到西安避难,进入北京后到处搜捕洋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各国公使都强烈抗议清政府应该取缔义和团。就这样在混乱的局势下,

  • 熊猫真的是蚩尤的坐骑吗,蚩尤真的骑着熊猫作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传说上古时期,蚩尤骑着食铁兽和黄帝展开了一场大战,而这个食铁兽被很多人认为是我们现在的国宝大熊猫。难道蚩尤真的骑着熊猫作战吗?感觉熊猫的画风和战场实在不搭边。其实古籍中并没有详细指出蚩尤就是熊猫,而是“熊罴貔貅貙虎”三个传说中的生物,那熊猫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呢?这个问题恐怕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