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的丞相萧何怎么死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什么意思?

刘邦的丞相萧何怎么死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509 更新时间:2024/3/20 8:22:22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刘邦当上皇帝,分封异姓王,封萧何为丞相。直至刘邦死,萧何都是宰相。萧何怎么死的?刘邦的丞相萧何的结局怎样?

刘邦的丞相是谁?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刘邦分型了异姓王以后,觉得异姓王权力太大,就费尽心机夺回异姓王手中的权利。异姓王反叛谋反逃跑等等诸多事件以后,异姓王已经不再刘邦觉得他们是自己的威胁,将他们和地方的名门望族共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后顾之忧。异姓王的权力一小,顿时,丞相的权力太大就明显的突出了起来。

于是,刘邦觉得丞相的权利太大了。关于丞相的过大权力,刘邦通过把萧何下狱来打击削弱相权。在刘邦平定了黥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一听就恼了,硬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

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几天后,有大臣问丞相犯了什么罪,刘邦却为自己狡辩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凡是功劳都归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但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刁买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通过打击元老功臣萧何,刘邦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将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萧何一直备受刘邦的恩宠,而刘邦突然的将自己下狱,萧何很不理解,就召了门客出主意。一个门客全萧何说,是因为萧何权力太大,受到百姓的拥护,不就以后将要满门抄斩,只有自污名节,让百姓骂他,才能让刘邦放心。于是,萧何听从了门客的主义。

萧何当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见刘邦开恩释放了他,更是诚惶诚恐,谨慎恭敬。虽然因为全身带上刑具,害得他手足麻木,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而且蓬头赤足,污秽不堪,但又不敢回府沐浴再朝拜天子,只得这样上殿谢恩。刘邦见萧何如此狼狈,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安抚萧何道:“相国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商纣那样的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的这段话虽然言不由衷,但对萧何的廉政为民,终于还是默认了。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从此对国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病逝于长乐宫,享年62岁。同年,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萧何继任丞相。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

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最大、才能最强、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因此,韩信首当其冲。可是,除掉韩信谈何容易!刘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马也未必能取胜,其他诸将更不是韩信的对手。

刘邦先是用计生擒了韩信。此时的韩信才明白过来,感叹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将韩信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且又无罪证,又赦免了韩信,改封淮阴侯。

削去了王位的韩信,心想自己为兴建汉室出生入死,最后落得个如此下场,既然你刘邦无情,休怪我韩信无义。韩信私下与被任命为赵国相的陈稀相约,陈稀在北方举事,韩信在长安响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汉高祖十年(215年),陈稀果然举兵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平叛,长安空虚。韩信准备在长安举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准备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出面,假称北方传回捷报:叛军已败,陈稀已死,邀请韩信进宫向吕后贺喜。韩信哪里想到极力举荐自己而且一向过从甚密的萧何会是杀害自己的主谋。结果韩信刚入宫门,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拥而上,捆绑起来。吕后将这一代名将带至长乐宫钟室,残忍地杀害了。

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后来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咸丰帝奕詝活了多少岁,咸丰帝奕詝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咸丰帝(公元1831-1861年),道光皇帝第四子,满族。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之澄静斋。道光帝于1850年正月丙午日病死后,其于同月已未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丰”。在位11年,卒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葬于河北遵化县(定陵),享年

  • 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是谁,宋仁宗赵祯为何没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宋仁宗不仅在政治上善于纳谏一片清明,他也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一生之中三个儿子全部早夭,而他的皇后前前后后也有三个。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当时的皇太后刘娥认为郭氏比较合适,宋仁宗只好听从刘娥的意见让郭氏进宫成为皇后,而当时郭氏年纪比较小有些天真和单纯,总是爱争风吃醋

  • 三国董卓是怎么死的,吕布为何要杀死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东汉末年东汉皇室之乱就不得不提董卓了,黄巾军起义之后董卓奉命派兵镇压,此后,董卓开始了他的专权时代,自董卓掌权之后,倒行逆施,残忍不仁,董卓的倒行逆施终于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与反抗。公元公元192年5月22日,董卓去世。那么,董卓是怎么死的呢?是作恶太多被杀死的吗?一代枭雄董卓的下场如何?以上问

  • 秦始皇陵为什么建在骊山,秦始皇陵为何没有被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陵在目前已知的所有的皇陵中,只埋了一位皇帝的皇陵里面最大的一个,再加上秦始皇的名声非常大,因此秦始皇陵也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之心。不过秦始皇陵的选址为什么要选在骊山呢?古代皇帝陵墓选址非常重要,那骊山究竟是什么风水宝地,秦始皇要在这里建造自己的陵墓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秦始皇陵

  • 历史上的赵姬是怎么死的,赵姬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赵姬这个人也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但是在后宫也还是有很多的其他故事了,什么什么找这个男宠等等啊,都有的,但是大家也知道秦始皇这个人也不是好惹的,就算是自己的母亲,也不会有这个心慈手软的时候了,那么有人就要问了,这个历史上的赵姬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

  • 上官云珠的故事是怎样的,上官云珠为何要跳楼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道上官云珠这个名字,可能很多朋友们听到这个名字都会觉得非常的陌生,但是要说起一些老电影《王老虎抢亲》、《南岛风云》等相信有不少年长的朋友们会很熟悉。而上官云珠就这是些老电影中的女主演。作为中国影史上数一数二的美人演员,演技过硬,又有姣好的面容加持。世人爱美好的事物,美人使人赏心悦目,美食使人垂涎三

  • 正史中周瑜和诸葛亮谁更厉害,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真实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正史上的三国时期的周瑜和诸葛亮虽说没什么交集,不过在《三国演义》里周瑜和诸葛亮有着不少的会面和冲突。如果要详细比较的话周瑜貌似要比诸葛亮更厉害一些。周瑜和诸葛亮比周瑜更胜一筹1、军事:周瑜 9分;诸葛亮 6分周瑜和诸葛亮在军事上比周瑜略胜一筹。周瑜在面对曹操大军的时候在整个战役里完美治军,不论是用人

  •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郑和下西洋一共去了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和六十二艘大船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着大海出发了。郑和一队人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差不多一年之后,在爪哇国的三宝垄登陆。当时爪洼国正在内战,还误杀了郑和的士兵一百四十多人,西爪哇王害怕明朝的军队还过来攻打,于是就赔了郑和六万两的黄

  • 水浒传卢俊义怎么死的,玉麒麟卢俊义生平经历主要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卢俊义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绰号“玉麒麟”,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祖居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仆人燕青。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财主、员外,因为宋江喜爱他的才华,被诓上梁山,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卢俊义和宋江一同受招安后,征讨了辽国、

  • 诸葛亮墓没被盗的三大原因,诸葛亮之墓是武侯祠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可谓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和司马懿可谓是棋逢对手。在诸葛亮将死之际,用了计谋把自己密葬。对密葬是说法有很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诸葛亮之墓还没被找到,武侯祠并非真正的诸葛亮之墓。诸葛孔明采取了隐秘的办法处理后事,被理解为“机智”。诸葛亮一生凭靠汉中重振汉业,留&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