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秦孝公临死前为什么要传位给商鞅

商鞅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秦孝公临死前为什么要传位给商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252 更新时间:2024/1/19 11:59:58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变法虽说是一场剧痛,但是苦尽甘来,剧痛过后便是国家变得超乎想象的强大。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经历过变法,很多人都以为最早的变法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其实非也。最早的是魏文侯时期的李悝。而商鞅的理论知识,基本上也是从李悝变法之中学习过来的。可是理论永远只停留在书面上,变法的核心要点并不是理论,而是实践。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很可惜的是,很少有国家愿意做这些实践探索。秦孝公跟其他人不一样,他愿意探索,可是他没有方法。

于是乎商鞅便应运而生,成为了改变秦国命运的那个人。他不仅有变法的理论知识,他还有变法的实践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

1、商鞅变法,让秦国走向强大。

秦孝公之前,也出现了不少明君,可是很可惜的是,他们没有遇到过商鞅这样的人才。所以秦孝公之前,秦国是非常弱小的。

被强大的魏国欺负也就算了,就连巴蜀、匈奴和义渠都不把秦国放在眼里,这是秦国最昏暗的一段时日。

商鞅来了以后,说服了秦孝公开始变法。秦孝公很有分寸,但凡是变法的所有事务,全都交给商鞅来处理。

而且商鞅拥有绝对的权力,除了秦孝公,在秦国那就是他说了算。这可不得了,要知道商鞅是卫国人,而秦国那么多王室贵族,却需要听从一个卫国人的命令。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史记》

很多贵族都表示反对,可这是秦孝公的意思,没有人可以改变。甚至在秦孝公的儿子犯了罪以后,也需要服从商鞅的管理。

最著名的莫过于秦孝公的哥哥嬴虔,因为他是秦孝公儿子嬴驷的师傅,所以要替公子受到处罚,结果嬴虔这位大贵族,居然被商鞅给削了鼻子。

就算是这样,秦孝公也没有吭声,继续让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我们不提,其实很显然,大多数都是针对贵族特权的变法。

贵族除了享受荣华富贵,对一个国家的强盛,确实没有什么好处。所有商鞅要改变的就是这一点,让贵族跌落神坛,让对国家有作用的人才,走上神坛。

而他所做的一切,的确让秦国强大了起来。后来秦昭襄王之所以有实力跟六国相抗衡,其实少不了商鞅在这段时间为他做的铺垫。

2、秦孝公临死前,为什么要传位给商鞅?

商鞅是卫国人,原本叫未鞅,或者说是公孙鞅。这么一个人可以做秦国的大王吗?显然是不现实的。

可是秦孝公为了报答商鞅为秦国所做的贡献,居然声称要把王位传给商鞅。那么秦孝公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为了逼死商鞅。

退一万步讲,就算商鞅坐上了秦国国君的宝座,那么他坐得稳吗?除非他杀光了嬴氏一族的所有人,否则就别想让他坐稳这个位置。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

我想当时秦孝公的真实心情应该是这样的:你商鞅在秦国的权威实在是太大了,你要是活着,我儿子压根就坐不稳这个位置。可是要让我杀你,好像还真的找不到什么正儿八经的理由,那就只能让我儿子和兄弟们杀了你了。

商鞅一个劲儿地推辞,其实也有他的目的。他知道秦孝公是要把他置于死地,所以商鞅这是在央求秦孝公:我说大王啊,我辛辛苦苦为秦国做了那么多事情,你干嘛非要整死我啊?大不了我回家种地好了,你可别把这口锅甩给我啊。

其实当秦孝公说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商鞅就已经必死无疑了。那么千古迷案就此解开,害死商鞅的,不是酒店老板,也不是商鞅的法令,而是秦孝公本尊。

3、秦孝公担心儿子坐不稳王位,杀商鞅早就是他的计划之一了。

秦孝公的儿子嬴驷,小时候是一个非常难管教的孩子。曾经不止一次地犯下杀头的大罪,秦孝公也差点就下手宰了嬴驷,最终将他放逐。

可是秦孝公真的舍得自己的儿子吗?其实不然。当时正好是商鞅变法的高潮时期,如果嬴驷犯了罪,不受到处罚的话,那么变法就搞不下去。

这不是商鞅的事情,这是秦孝公自己家里的事情。首先有一个底线,秦孝公不会割了自己儿子的鼻子,更不会杀了自己儿子。

所以商鞅采取了折中的做法,让嬴虔代替嬴驷受罚。大王的哥哥居然被割了鼻子,这下子秦国的贵族们一个个都开始颤抖了。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史记》

他们终于意识到,商鞅这家伙太厉害了,真不是闹着玩的。其实他们不知道,真正厉害的是秦孝公罢了。

如果没有秦孝公的首肯,嬴虔会主动让商鞅割了鼻子吗?显然不会。嬴虔就算是被杀了,也不会让自己受到如此奇耻大辱。

但是他必须要活着受刑,只有他毫不抱怨地受刑,才能够成为典型,才能够让秦国的所有贵族们信服。

他们所信服的不是商鞅,而是秦孝公的新政。新政的地位稳固以后,那就是传承的事情了。商鞅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事情,那么他的权威就不应该还这么高,他要一直这么高,那秦孝公的儿子岂不是被他给盖住了?

秦国始终是姓嬴的,为了给儿子扫清障碍,秦孝公只好出此下策。他真切地了解自己儿子的脾性,也了解秦国贵族们的脾性,只要失去秦孝公这个保护伞,那商鞅就完了。

总结:人之将死,为何认为子孙利益最大化等于是自己的利益呢?

说一个比较深奥的哲学问题。每个人都清楚,任何人只有一生,一般也就七八十年的光景。过完了,也就成了一抔黄土。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临死之前,都要安排这安排那,为自己的子孙谋求福利呢?人生百态,可到了去世之前,几乎全都是在给子孙安排前程。

有些人要把生前财产分割给几个子孙,有些人要把房产过户给自己的子孙,有些人希望用自己最后一点面子,帮子孙找一份好工作,还有些人,一生虽碌碌无为,却也把自己的期盼,在临终前告诉子孙。

难道子孙们在他们去世后过得好与不好,跟他们有什么必然关联吗?很可惜的是,并没有什么关联。子孙自有子孙福,这才是真理。

说到底,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生下来是一个个体,去世时还是一个个体。谁也无法从另外一个生命中,去真实地获得什么。

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一生,而不是千方百计地想着为后世谋福利,到头来,你会发现,你这一生等于是白过了。

言归正传,秦孝公在临死前,居然使出了这么一招,间接地把商鞅给害了。他这么做,当然就是为了给子孙谋福利,少一个功高盖主的老臣,那么新君上位就会轻松许多。

他这么做跟老百姓不一样,他家的确有江山需要继承,还必须要生个男孩才行,这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我可以把这种心态,归结为痴心。

秦孝公痴心后世子孙还能记住他,还能在他的坟头上柱香。可这一切能够改变他入土为安的现状吗?法国著名的暴君路易十五,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

但是他有一句十分著名的名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就是这么一句话,他被印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实我认为他是史上少有的明白人,只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明白而已。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泌为唐朝做了哪些贡献,神童李泌的出身与少年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李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李泌生于陕西西安,是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李泌年少成名,因此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就此踏上仕途之路。不过李泌为官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多次遭到诬陷,只能选择归隐,此后又重新得到重用。李泌一生经历四朝皇帝,还曾保下三位太子,是唐朝中期十分重要的谋臣。一、神童李泌的出身与少

  • 叶圣陶说过什么名言,叶圣陶又是怎么去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叶圣陶的生平还经历过什么,叶圣陶说过什么名言,叶圣陶又是怎么去世的呢?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的美称。叶圣陶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个小县城,之后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小学任教。因在学校受人排挤而开始小说创作,因此改了名字,叫叶圣陶。之

  • 历史上真实的靖康之耻,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靖康之变可以说是北宋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最后宋军投入的兵力不仅完败,更是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1127年,金军南下攻破首都开封,之前宋徽宗见势不妙还主动禅位太子赵桓,结果最后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掳走。此后金朝要求北宋赔偿五百万两黄金和五千万两银币,还要割地,开封也是被洗劫一空,等于正是宣告北宋的灭亡。下

  • 孟达的故事是怎样的,孟达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人物孟达生平简介:孟达的故事是怎样的?孟达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孟达?孟达(?-228),字子度(小说《三国演义》中字子庆),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人,三国时期人物。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关羽围樊城、襄阳时因不发兵救关羽而触怒刘备,于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骑常侍

  • 陈霸先是一个好皇帝吗,陈霸先的评价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朝的开国皇帝陈霸先。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王朝,这个王朝的国号和皇帝的姓氏是一样的,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个王朝就是南北朝南方最后一个政权,陈朝。陈朝的建立者就是陈霸先,陈霸先的名字小编觉得十分霸气,如果单单从名字上理解,大家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威武的人。那么在历史上陈霸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黄权为什么背叛刘备,蜀国黄权的能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蜀汉,第一军师便是诸葛亮,他在随刘备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给刘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可以说功劳不浅。而刘备对诸葛亮也是十分的尊敬,当时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便是刘备三顾茅庐,他肯放下身段去请一个当时没有官位的人,这就足见他的真心。刘备对诸葛亮非常的信任,无论大事小事均会与诸葛亮商议,当时他预料到了自己

  • 许平君怎么死的,汉宣帝许平君真正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汉宣帝刘病已的皇后,可能大家都还停留在许平君、霍成君这两位女子身上,许平君是汉宣帝的第一位皇后,生性善良,是汉宣帝的结发妻子,却在生产时,被霍光的老婆霍显毒害;霍成君是大将军霍光的女儿,依靠家中权势,在许平君去世后成了皇后,而在霍家被抄家灭族之后,被废黜掉皇后之位的她,也选择了自尽。出生于民间的

  • 法家思想的主张是什么,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在先秦诸子诸家当中,唯独法家的思想,是必须献出性命来实践,流出鲜血来祭奠,是血染的思想。这里面流血的、付出生命的,不但有当时许多有罪或者无辜的贵族和贫民,还有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商鞅和韩非。1、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2、法律的第一个作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饭是什么意思,廉颇老矣用来比喻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廉颇是一个可悲可惜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征战无数,没有倒在敌人的刀枪之下,却被国内的小人击倒,从此甚至难以回到故乡,眼看着故国战事不顺却无能为力,明明宝刀未老,却不能披甲上阵,只能远远的在大梁唉声叹气。后来流传的廉颇老矣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什么故事呢?“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出

  • 论语作者是谁,论语作者是不是孔子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论语是谁写的,我们上学时都学过《论语》的,知道论语记录的都是孔子的语录,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周游列国,晚年著作了六经,但是《论语》是孔子写的吗?《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而是他的学生根据他的语录编辑而成。《论语》作为书名,表示什么意思,古人有种种解释,重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