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治帝到底是因何而死,同治帝的一生有什么经历

同治帝到底是因何而死,同治帝的一生有什么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81 更新时间:2024/3/8 16:19:04

慈禧并未如武则天一般为帝,但他两次垂帘听政,已经牢牢将清帝国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一个女强人母亲,生在帝王家的皇子们,生活就要艰难许多,武则天两个倒霉的儿子,李显李旦,一个只当了三个月的皇帝就被废掉,再次继位后又被自己的妻女所杀,一个做了个傀儡皇帝,后被武则天取而代之。慈禧虽然没有对自己的儿子那么残暴,但也深喑武后的掌权之道,她的儿子同治皇帝,在其压力之下,年仅19岁就撒手而去,而且死因更是众说纷纭,一百多年来一直扑朔迷离。那么同治帝到底是因何而死呢?他短暂的一生中,又经历了什么?

继位之前的惊变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为清文宗咸丰帝与慈禧所生的儿子。同治帝出生的第二年,其弟弟悯郡王夭折,他就成了咸丰帝唯一在世的亲儿子。虽说咸丰死后自然由载淳即位,但他登上皇位的道路,其中却有着一定的沉重坎坷。公元1861年咸丰帝病危,紧急召集怡亲王、郑亲王、户部尚书、大学士,与四位军机大臣,立载淳为皇太子,而此时的载淳还是个孩童,咸丰帝担忧载淳无法坐稳皇位,便命上述大臣协助辅政,这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顾命八大臣”。咸丰帝驾崩之后,载淳携遗诏继位,拟定年号为“祺祥”,取自《宋史》中的“不涸不童,誕降祺祥”吉祥之意,同时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与钮祜禄氏后来的慈安,被并尊为皇太后。

被排挤在“顾命八大臣”核心集团之外的军机大臣恭亲王奕?,与其麾下的保守派势力对此任命心有芥蒂,当时朝中的各方势力都想掌权,但是前提一定要拥有载淳这个正统皇帝在手,而身为载淳生母的慈禧,自然不愿将儿子与权力拱手让人。此时奕?看透了慈禧与慈安的政治野心,决定联手除掉“顾命八大臣”,此宫廷变乱即为“辛酉之变”。起初御史董元醇奏请两位太后垂帘听政,请派恭亲王奕?辅政,八大臣自然不允。随后两派之间的斗争步步激化,在慈禧与慈安以及奕?的密谋之下,终于将“顾命八大臣”铲除,这时的清朝朝堂,已经成了慈禧、慈安、奕?三人小组的天下。

慈禧权力欲步步膨胀

在顾命大臣们被革职、被杀后的第三日,奕?就做上了议政王,第七日就改年号“祺祥”为“同治”,取自《春秋》中“同归于治”之意,象征满汉协同共治天下,在同治帝成年之前,这期间的国家大事,包括同治本人的大小事务,自然要听从两宫太后。国事有“三人小组”操心,年幼的同治帝倒也落得清闲,一直在弘德殿内,由大学士祁寯藻等人教授治国之道。读书刻苦用功的同治帝,长大之后在太后与大臣的辅佐之下,朝堂之上本应该是一片祥和之气。然而尝到权利滋味的慈禧,权力欲进一步膨胀,她利用一切办法抬高自己的地位,昔日的“三人组”中,慢慢变成了慈禧的一言堂。慈禧在朝中培养自己的朋党势力,对皇帝的权利也开始大力限制。等到同治长大之后,才发现自己亲妈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在给自己“铺路”,而都是为了自己,母子之间的矛盾随着同治年龄的增长,也开始暴露而出。

同治大婚的烦恼与对抗

当时国家大小事务皆由慈禧裁断,身为正牌国君的同治心中定然不是滋味,却又不敢对此进行反抗。1869年同治帝十四岁,清廷开始操办他的婚礼,慈禧还特意下旨要节俭筹备。其实身为帝王来说,14筹备婚事并不算太早,因为顺治与康熙在这个年龄,都早已经完婚。青春期的同治帝已经有了独立的三观,慈禧未让他早婚,目的无非是为了避免同治有岳父,从而获得其他的依靠,这是自己垂帘听政的一大隐患。三年后清廷开始为皇帝选妃,两宫太后都想在这个敏感位置上,安排上自己的人,好借机掌控皇帝与朝政。同治帝对于亲妈慈禧选择的富察氏并不满意,反而中意慈安太后推荐的阿鲁特氏。这其中也有同治故意与慈禧叫板的意思,借此来试图表现对生母制约的不满。

亲政之初斗志昂扬却终惨淡收场

慈禧自然十分气愤,但又阻止不了同治纳阿鲁特氏为妃。所以慈禧决定进一步打压同治与皇妃,阿鲁特氏在公元1875年薨逝,民间野史都说她是被慈禧迫害致死。1873年18岁的同治帝得以亲政,此时清朝的外交相对平静,国内的太平天国起义,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镇压,“洋务运动”也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立志要开创一番事业的同治帝,心中斗志昂扬对于政事也比较积极,史称“同治中兴”。刚开始亲政的同治帝,本该有所作为,但在他亲政的第二年,就染上了疾病不能处理国事,国家事务还是要两宫太后裁断。到了十二月初五,同治帝驾崩于养心殿年仅19岁,刚刚亲政准备大展拳脚的同治帝,就这么草草的结束了生命。

关于同治帝的死因,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说法,其中学术界内以翁同龢的“天花死”说法为准,而民间野史都是猜测同治帝,是死于梅毒花柳病。这些说法莫衷一是,那同治帝到底是因何而死?我们要想解开此疑团,要先来研究一下《翁同龢日记》与《万岁进药用药底簿》。翁同龢是咸丰六年的状元,历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他在《翁同龢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同治从得病到死亡的全过程,身为同治帝身边的师傅,他的记载比一些传闻,自然要有价值得多。《万岁进药用药底簿》是御医季德立、庄守和入宫为皇帝的问诊记录,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一,到十二月初五夜晚同治驾崩,这期间的所有脉案,与药方都被记录在册,这也是研究同治帝死因的第一手资料。

《翁同龢日记》揭开同治之死全过程

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翁同龢日记》记载:“连日圣体违和,预备召见者皆撤......受凉,今日发疹......今日于养心殿见枢臣也。”其间指明了在这一日同治帝身体出现症状。《万岁进药用药底簿》中也记载了,御医庄守为皇帝的诊断记录:“发热头眩,胸满烦闷,皮肤发疹形未透。”都印证了同治帝在当日开始出天花。十一月初二,皇帝出天花大臣们按例开始穿花衣“送天喜”,上午两位御医请脉归来记载:“皇帝脉细沉,口渴腰疼,四日不得大便,项颈稠密色紫滞干艳。”表明同治帝的病情已经发展成了重症,接下所开的药方,也都是一些凉润之品。十一月初三《翁同龢笔记》记载同治帝的病情正在好转,咽痛、便秘、痘粒紫滞的症状,也是典型的疹痘传染病。

翁同龢每日进宫问安,回家之后都要将皇帝的病情进展,与药方症状记录在册,在十一月初三同治帝似乎有所好转,但同治帝依然很虚弱。十一月初八圣旨召见军机大臣、御前大臣进宫,这是翁同龢自同治患病以来第一次被召见。他在日记中记载:“上起坐,气色皆盛,头面皆灌浆饱满,声音有力......”,虽然翁同龢记载同治帝气色不错病情在好转,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同治帝开始从表面虚弱,转向热毒内扰每况愈下的地步发展了。到了十一月二十日,同治帝开始浑身溃烂流脓,御医给出的诊断记录,也是表示同治帝生机难转。御医们对此束手无策,终于到了十二月初五,同治帝无药可救一命呜呼。根据《翁同龢笔记》与《万岁进药用药底簿》,我们可以确信同治帝死于天花,那么野史为何说他死于花柳病呢?

“花柳病死”说法的来源

所谓无风不起浪,同治帝的私人生活也是很放荡,他时常微服私行纵欲取乐,这原因也是因为同治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所致。慈禧不允许同治与阿鲁特氏同房,逼迫他宠幸不喜欢的慧妃,同治帝对此十分抵触,独宿乾清宫生闷气。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的同治帝,旺盛的精力得不到发泄,所以到别处逍遥快乐也在情理之中。同治帝在外寻花问柳,不仅身边的随行太监知晓,连恭亲王的儿子都知道,当时恭亲王劝阻修圆明园,君臣发生争执,恭亲王揭露同治微服私行,还拿出了确切的地点时间证据,让同治帝哑口无言。不过虽然同治帝确实曾外出寻花问柳,但这和他的死因并无直接关系。顶多是同治因为纵欲搞垮了自己的身体,否则有帝国最好的药品与御医,同治大有机会可扛过天花,然而《翁同龢日记》记载了,同治帝阴分不足气虚肾亏,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天花,所以他最后的确是死于天花,而不是花柳病。

尾声

慈禧为了掌权,对同治帝要求苛刻,使同治帝养成了叛逆孤僻的性格,其身边擅于“逢君之恶”的小太监,又蛊惑他外出寻欢作乐释放压力。所以同治时常带着几位太监,从小门出宫避人耳目。一国之君有此癖好毕竟有失体统,也逃不过朝中大臣之眼,恭亲王与其他大臣,也时常因此事谏告太后。同治帝纵欲无度,加上去的场所也不太安全,因此也有较高感染花柳病的几率。但是从他身亡之前的问诊记载来看,则能分析出他是得了天花,身体又被声色搞垮,在患上天花的时候,免疫力不够强大,终于葬送了年轻的生命。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句话真是刘备说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飞逃命丢下刘备老婆,刘备说了句什么?刘备因为率兵前来徐州救援,退敌以后得到了徐州各大士族、官商还有徐州牧陶谦的支持,三让徐州之后拿下了徐州整块地盘,同时野心开始膨胀,想争霸天下。但曹操回去击败吕布后,吕布前来投靠刘备。刘备本想利用吕布作为打手抵御曹操的,但在征讨袁术的过程中,吕布在间谍的里应外合下

  • 兵仙韩信到底有多厉害,韩信军事实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初三杰指张良、韩信和萧何,他们三人在建立汉朝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们三个人所做的贡献各不一样,其中做出最主要贡献的就是韩信。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下韩信到底有多厉害吧。一、背水一战据有关历史记载,汉高祖曾经这样问过韩信:“你觉得我能够带领多少兵力。”韩信回答道:&ldquo

  • 千叟宴到底是什么意思,千叟宴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千叟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千叟宴其实非常的好理解,就是清朝宫廷宴席的一种,这种宴席的要求也很有讲究,话说需要年龄达到60岁以上的长者,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当官的,到规定时间都可以参加,因为赴宴的人都是老人,所以就叫千叟宴了,这种宴席的规模非常非常大,但是并不会经常性举行,话说

  • 孙膑到底是怎么死的,孙膑之死的几种猜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膑这个名字,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和庞涓联系在一起,这对师兄弟也算是“相杀”的典型了,庞涓害了孙膑,孙膑也没有放过庞涓,马陵之战让庞涓命丧于此。不过被庞涓害的残疾却是终生伴随着孙膑,他是再也没有办法能够行走了,那这样的孙膑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孙膑究竟

  • 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伏尔泰的主要思想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伏尔泰的思想主张主要总结为以下四点: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3、提倡“天赋人权”;4、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伏尔泰:建立君主立宪制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的领袖人物。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神权思想的影响,仍主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在抨击天主教会方面,如

  • 天安门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天安门的设计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凡是去到首都北京的人,天安门是必须瞻仰和游览的地方。这是一座巧夺天工的宏伟建筑,它金碧辉煌,庄严雄伟,气势磅礴,无与伦比,既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建筑厚重的历史,也昭示着一个大国的威仪。(天安门近照)那么,天安门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他最初的名字又叫什么呢?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后,曾

  • 西凉是哪里,三国时期的西凉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将天下分成十三个州,分别设置刺史官吏管理,历史上成为“十三部刺史”。因为当时西凉地区也就是今甘肃省周围“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所以设置凉州刺史部,凉州的名字由此而来。到了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涉及到的汉末乱

  • 拉斐尔简介生平,拉斐尔是哪个国家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拉斐尔·圣齐奥(意大利语: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本名拉斐尔·桑西,常简称拉斐尔,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所绘画

  • 韩世忠怎么死的,韩世忠怎么善终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世忠,是一位忠心为国的抗金名将,和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南宋中兴四将。能和岳飞齐名的韩世忠是个怎样的人?韩世忠最后是怎么死的呢?和岳飞的出身一样,韩世忠也是农民养大的孩子。从小,韩世忠的力气就比别人家的孩子要大,身材也长得高大魁梧。于是有人就对韩世忠建议说,长得像你这么壮实的孩子,就应该去军营,杀

  • 合欢散是什么功效,合欢散究竟是用什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封建帝制的皇帝平均寿命是比较短的四十岁左右,有相当一部分因为人为的争端而英年早逝,甚至不满三十岁。皇帝寿命短的原因不止一个,与古代的医疗水平不发达、纵欲过度和过度服用药物有关。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原因就与合欢散有关,至于这个合欢散是什么功效,想必大家看名字就知道差不多了吧。古代皇帝坐拥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