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总督是什么官职总督和巡抚的不同

总督是什么官职总督和巡抚的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05 更新时间:2024/2/10 5:21:30

总督,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总制。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明廷用兵麓川(今云南陇川西南),兵部尚书骥主其事,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分专务和地方两种。专务总督有总督粮储、总督河道、总督漕运等名,各以所辖专务为职,提督军务为辅。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等官,至地方安抚军民,或主管兵事,事毕复命,名义或称巡抚,或称镇守。后以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文移往来不便,乃定为都御史巡抚兼提督军务等名称。所辖多重者加总督。

专务总督以所辖专务为职,提督军务为辅。地方总督多因防边或镇压人民而设,以所辖地区军务为主。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正统末至景泰初,地方亦多派总督。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自成化五年(1469年)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

总督之“督”可见,在名义上不是地方官,是中央差遣的“派出”性质,由此可见中央是将地方权力牢牢握在手上的。地方没有名义上的大员,提督、知县等也皆属于中央官。

明代总督

明代正统末至景泰初,除于谦、王骥先后以兵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总督京师、南京军务外,地方亦多派总督。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自成化五年(1469)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但终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其中比较重要的总督有:

弘治十年(1497)置, 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简称“三边总督”

弘治十年(1497)置,总督四川、陕西、河南﹑湖广等处军务一员,

正德八年(1510)置: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简称“宣大总督”

嘉靖二十九年置: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简称“蓟辽总督”

嘉靖三十三年(1550)置:总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军务一员,简称“浙直总督”,等等。

清代的总督

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有总督兼巡抚者;总督辖区较巡抚广,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时有管辖五省、七省者;总督级别较巡抚高,总督一般为从一品到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地方总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选。清初总督额数及辖区并不固定,乾隆以后成为定制,全国设有八个总督:直隶 、两江、陕甘、闽浙、两湖(即湖广)、两广、四川、云贵。总督一般均带兵部侍郎(或尚书)、右都御史衔, 其职掌综理军民事务、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为一方面军民高级长官世称封疆大吏。另有漕运及东河、南河总督三员 。

总督品级和职能

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正二品(若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位在从二品的巡抚之上,管辖一省或多省。各省总督依例均有兼衔,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规定,除授为尚书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外,其余各省总督,俱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总督的作用是,以文臣钳制武臣:协调各省、各镇关系:统一事权,防止各省、各镇互不相属,互相推诿。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军事控制权的加强。

巡抚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总督与巡抚权力谁大

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位于总督之下。地方总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选,以尚书、侍郎任者,亦加都察院正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职衔。专务总督除部院正官外有寺卿至其位者,加官如尚书、侍郎制。

总督的分类

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

顺治十八年(1661年)初设直隶总督,后裁;雍正元年(1723)年升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为定制;

江总

两江总督——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

闽浙总督

闽浙总督——总督闽浙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兼巡抚事。

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兼巡抚事。

两广总督

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兼巡抚事。

陕甘总督

陕甘总督——总督陕甘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管理茶马、兼巡抚事。

四川总督

四川总督——总督四川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兼巡抚事。

云贵总督

云贵总督——总督云贵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兼巡抚事。

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总督——总督东三省等处地方、兼管三省将军、奉天巡抚事。

南河总督

南河总督——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又简称江南河道总督。

东河总督

东河总督——总督河南、山东河道、提督军务,又简称东河河道总督。

漕运总督

漕运总督——总督漕运、节制江北镇道各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民国三大将军自杀的真实内幕:三大将军令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蒋百里将军:为国自杀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于1882年10月13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蒋家是当地大户,既有大量的地产商铺,又有丰富的藏书,还有价值不菲的文物。历史学家吴晗在其所著《江南藏书家传略》一书中,对蒋家藏书的价值评价颇高。1899年考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学习军事,1

  • 民国四公子之一:皇二子书法古今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代,各种人物,各种事件,仿佛一个万花筒一样光怪陆离。有的英气逼人,才华横溢;有的霸气凌人,雄踞一方;也有的属于富二代、贵二代,在这乱世年间,各取所需,陆续登场,个展才华几十年。今天就来聊聊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先来一张年轻时的袁克文肖像,一个英俊小伙子。袁克文,昆曲名票,民国

  • 百年历程中我国是怎样废除不平等条约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开始学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总有一种心痛,每每看到晚清的历史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异常屈辱,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晚清政府就开始与外国列强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几乎所有的条约都让晚清背负着巨额的赔款。满清政府自鸦片战争以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

  • 明清大学士是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大学士明成祖始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选翰林官解缙、胡广、杨荣等入职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政务自此始,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品阶只有正五品。仁宗增置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指导批答奏章,号称辅臣。仁宣时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

  • 细数中国历代亡国之君们的下场都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泱泱中华文明5000年,其历史朝代顺序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政权最高领导者开始称作皇帝,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封建时代。纵览中国封建时代2000余年,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立,即意味着一个或多个封建王朝的覆亡

  • 礼崩乐坏是什么意思 礼崩乐坏出现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发展都是需要保存和一定延续,如果出现过一定的断接时间,那么可能会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研究探索带来许多的问题以及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中国的礼乐文化起源于上古时代。礼,源自祭奠天神特定的行为准则;乐,源自上古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为何会出现礼崩乐坏这种我们现在常常讨论的历史问题呢?西

  • 中国历代传统为什么新娘结婚要盖红盖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

  • 国民党政府金圆券发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国民党政府为挽救日益恶化的经济危机,于1948年8月在全国实行币制改革,强行收缴金银外币,发行新货币金圆券。王云五是今天大多数人都非常陌生的历史人物,然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却是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著名社会贤达,也是金圆券币制改革策划和推行的始作俑者。抗战结束不久,蒋介石不顾全国

  • 监察御史是什么官职是现在的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监察御史最早源于隋朝监察御史官名,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监察御史品级监察御史品级仅正八品

  • 古代中堂是什么官职中堂大人称呼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常常能从一些清宫影视剧和诸多小说当中听到关于中堂大人这个称呼,那么,“中堂”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呢?中堂是一个元代沿称。明清时成为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明代大学士其办公处在内阁,中书居东西两房,大学士居中,故称中堂。清代大学士往往要管一个部,京官一般有一满一汉分坐于东西,当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学士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