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长子朱标简介:聪颖仁慈却英年早逝

朱元璋长子朱标简介:聪颖仁慈却英年早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58 更新时间:2024/1/28 4:23:08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登基即位的同时,朱元璋册封自己的长子朱标为皇太子。洪武三年(1370年)春,朱元璋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其余得封侯、伯等爵位者近百人,都赐予誓书铁券,允其世袭。然而仅仅二十年后,这些曾经追随朱元璋征战天下的功臣宿将们,开始一个个的被送上断头台,从此拉开了洪武末年大杀功臣的序幕。对于父亲的这些举动,身为皇太子的朱标曾极力劝阻并反对,他认为父亲刚猛太过,应该宽和以待有功之臣,然而这位对兄弟有爱,对臣下宽和的皇太子却没有等到自己继位的那一天。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第一个儿子,母亲孝慈高皇后马氏,建文帝朱允炆之父,明成祖朱棣异母兄。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从小就被父亲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朱标从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即便弟弟们犯有过错,朱标也是第一时间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因此在诸皇子中威信最高。为了培养儿子,朱元璋让宋濂等名儒为师授其经学等各种知识,因此朱标的性格和自己的父亲截然不同,与父亲的刚猛杀伐不同,朱标是一个宽容仁慈之人。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并立朱标为世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之后成为一代明君,朱元璋教导朱标说:“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外出时应沿途查访,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以知我创业的不易。”

洪武元年(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标被立为太子。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命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东宫的官属人员可以称得上是大明王朝精英中的精英。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这样的豪华阵容可以看出老朱对于太子的重视和期望。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更是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以增长太子的理政能力。除此之外,他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才俊青年伴读。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他生性聪颖、忠厚,颇能领会,而且还尽心受教,长大后,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

洪武十年(1377年),朱标二十二岁,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并告诫说:“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我从作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著办,才能保得住天下。”从此,朱标开始学习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政务。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对于一些不法勋贵采取严厉的做法,朱标表示反对,劝说朱元璋不要杀人太多,他每每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但多因与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难行其道。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朱标病薨,时年仅三十七岁,谥“懿文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并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朱棣即位以后复称懿文太子)。朱允炆即位仅仅四年就在靖难之役中被击败,从此不知所踪。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丢失的土地为何比清朝要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疆域在不断缩小。从朱元璋统一开始到朱棣第五次北征结束这段时间,明朝的疆域处于扩张期,北部越过长城,在漠北建立了卫所;东北则建立奴儿干都司,控制了该地区的少数民族;西南则趁安南内乱,出兵红河流域,拿下了安南地区,将明朝的疆域扩展到最大。但在此之后,明朝控制区域开始急剧收缩。永乐

  • 明朝灭亡后锦衣卫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锦衣卫这个词大家应该听过很多遍了吧,在电视剧中的锦衣卫总是无所不能的,而这个锦衣卫的组织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机构,直接为皇帝服务的。担任着很多职责,主要还是为了皇帝的安全存在。虽然在建立锦衣卫这个机构的时候废了不少力气,但是最终效果还不错,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个朝代的工具而已。锦衣卫,明代闻名

  • 明朝锦衣卫官职品级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以消灭功臣为目的,罗织罪状,置无罪者于死地。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下一代皇帝驾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几兴大狱,假借若干由头,把辅佐他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屠戮殆尽,《明史·刑法志》记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足见其酷烈程度。作俑之始,就是皇帝心术不正的产物,所以其后遗症也特别严重

  • 揭秘明朝北伐能够成功的六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367年,朱元璋拜大将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军25万开始进行北伐。一年以后,大军进入元大都。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帝王,建立了长达280年的大明王朝。明朝北伐的胜利,究竟由哪些原因促成的呢?第一、朱元璋重视生产,也搞屯田。大明维持军队的主要开销,来自于屯田制,也就是朝廷给地方驻军提供耕地

  • 大明风华胡善祥最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提及“皇后”这一头衔,相信大家绝对不会陌生。皇后,也就是皇帝的嫡妻。可以这样说,在同一时期,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皇后。要是皇帝不喜欢皇后,便会废除她,另立新后。不过,这种情况属少数。要是皇后没有犯大错,皇帝也不好把皇后废除。“不好”并不代表皇帝不能够废除皇后。明朝就有这么一个皇后,她生前没有做任何坏事

  •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后还受到优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代的皇帝正常的似乎没几个,无论是后宮之际還是朝廷的事,可是今日要聊的那位皇上,可以说是知性优雅,按常情而言,被捕的战俘许多都难逃一死,但是朱祁镇确是个列外,不仅由于他是一国之君,最关键的,還是他的思想境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明史上最令人叹息的一场战争就是土木堡之变了,五十万大军输得十分惨烈,忠臣良

  • 朱棣为何被后世称为明成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事实上的第三位皇帝,而且他的皇帝位置是篡的侄子朱允炆的皇位,都说“开创为祖,守成为宗”,可是他为什么被后世称为“明成祖”?其实朱棣死后是的庙号是“太宗”,他的庙号改为“成祖”是到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时候嘉靖皇帝为了贿赂朱棣才改的庙号。嘉靖皇帝为什么要贿赂已经去世一百多年的朱棣呢?原来嘉靖

  • 大明风华朱瞻基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大明风华》中,朱瞻基是因病死的,他在3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一生十分短暂,朱瞻基最后只当了十年皇帝,但是他对明朝的发展贡献是非常大的,推行了一系列对百姓有利的措施,只可惜朱瞻基做皇帝的时间太少了。朱棣很看中朱瞻基,在朱瞻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朱瞻基,不仅给朱瞻基找了很好的老师,自己还亲自教导朱瞻基

  • 红楼梦在清朝为什么是禁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楼梦》在清朝被禁主要是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归结起来有如下三点:一、《红楼梦》影射了当时的朝政,这和曹雪芹的身世有关。曹家世受皇恩,不想到了曹雪芹的父亲,却意外被查没。曹雪芹在这部书中影射了自己家族的衰败和对朝政的不满,而清朝前期也多兴文字狱,故而遭禁。二、书中多处描写了性的话题,这些在今天看来虽

  • 清朝文字狱的危害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中国许多朝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朝鲜、日本等国也有类似事件。《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自西汉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中之文字触怒汉宣帝而遭腰斩以后,文字狱在历朝时有发生,以清朝最为严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间尤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