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五大名校是哪五所大学

民国五大名校是哪五所大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955 更新时间:2024/2/10 5:17:13

中国曾有五所中国顶尖学府,分别是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

1937年,五校在全国举行统一招生考试,这也是五大名校的由来。

这五所大学在当时有多牛呢?

1948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立中央大学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居亚洲第一。

浙江大学被英国学者在《自然》杂志称为“东方剑桥”,就是因为有一批优秀教授做出了一流成果,在极其艰苦的日子里,在《自然》《科学》等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余篇高质量文章。

到1945-1952年时期毕业的学生后来成为中国院士的学者最多也出自这几所学校,如中科院院士前五名为清华25人、浙大22人、中央大学21人、北京大学14人、武汉大学12人。

五大变四大

1937年联考后,民国的教授们都集中在首都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校园评阅,日军飞机便来轰炸,日本人是懂货的,一个国家的精神,就在于学术。所以他们把中央大学图书馆、大礼堂和科学楼设定为轰炸目标,最终是炸毁了化学实验室,倒塌了女生宿舍。

于是,民国政府决定:五大高校都要迁徙到内地去。国立中央大学迁至重庆,浙江大学迁至遵义,北大、清华与南开合并组建西南联合大学,迁至昆明,武汉大学则迁至四川乐山。

由此五大名校变成了四大名校。

这些学校的教学水平有多高呢?

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曾致函中国教育部,确认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北大、清华、浙大、武大、南开以及协和医学院的文理科学士毕业生成绩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均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即今之大学四年级学生)。

也就是1948年,国民政府所遴选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也就相当于当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哪里的大学教授入选最多呢?还是这四所大学。抗战胜利后,中国组建台湾大学,也是选拔苏步青、罗宗洛(浙大)、傅斯年(北大)前往负责。

那么,民国的大学到底好在哪里?

不拘一格降人才

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校长是蔡元培,50岁。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这个年龄搁现在许多人还是“啃老一族”,而前辈们已经成为大师了。

那个年代重本事轻学历,没学历也能当大学教授。梁漱溟没有大学学历,只有中学学历,但他发表了一篇论文《究元决疑论》显示了学术水平,蔡校长就请他到北大教印度哲学。

不但北大这样,清华也这样。

华罗庚啥文凭都没有,可是有学识,清华就破格提升华罗庚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教,主讲低年级的微积分课。

陈寅恪自1926年留学回国后,就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是当时清华“四大导师”之一。之后,成为清华大学唯一的中文系“合聘教授”。

傅斯年曾言: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然陈寅恪本人,却没有任何学位。

史学大家钱穆,连中学文凭都没有,也能得到清华、北大的聘书,刘半农也只是中学肆业,却能当北大的教授,沈从文更是只有小学文凭。

再穷也不穷教育

1927年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继续秉持了北洋政府对待知识份子的态度。

当时大学教授的薪水为400-600元(相当于现在的18000元),副教授为260-400元,讲师为200-260元,助教为100-180元。

而当时北京四合院一个月的租金不过20元,北京一个四口之家,每个月60元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上海100元就可以。

因此,说当时的知识份子为高收入阶层丝毫也不过分。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财政极其困难,但仍然将巨款投向了教育,对大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费,甚至提供食宿,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

新中国成立后,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大多数是在抗战时期大后方西南联大培养的。

宽松自由的教育理念和尊重教育的社会风气

沈从文出国访问,专门研究西南联大的汉学家问他:“为什么当时条件那么苦,环境那么差,联大8年出的人才,却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总和?”

沈从文回答两个字:“自由。”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了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当时,虽然军阀间混战不断,北京政权更迭频繁,但除了土匪出身的张作霖,其他军阀都表现出对民国共和政体的尊重。

他们不管如何霸道,对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学校自治都不过多干涉,而且承认宪法,敬畏法律程序,甚至对于公共舆论也十分忌惮。

比如段祺瑞,当总理时就主张新闻自由,后来虽然受到舆论强烈批评并最终下野,也依旧没有控制媒体。

1926年北京发生的三一八惨案,是国共两党发动的政治抗议活动,但政府卫队打死请愿学生,据说段祺瑞这便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处罚凶手,从此终生食素,以表忏悔。

民国名校的学生有多牛?

蔡元培曾言:兼容并包、网罗百家,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民国的大学,有公立、私立、教会三种,三足鼎立,方得纵横帷幄。

这样的环境教出来的学生有多牛?

1930年蒋介石曾委派罗家伦去做清华校长,罗家伦任校长后不久,强力推行军训、“党化”等政策,清华师生大怒,训个毛,要么你走人,要么俺们走人,去另开一家清华。

5月20日,清华学生代表大会提出“请罗家伦自动辞职”的议案,批评罗家伦钳制言论,束缚同学,滥用私人等。

5月22日,罗家伦辞职离校。离校时罗家伦发表声明,表示:“学风虽致凌替,士气不可不存。”

1947年因教育经费删减,上海交大三千学生要进当时南京上访。进北站所有火车停开不卖票。

学生在厂房找到一个车头和27节闷罐车厢,由机械工程系自行动手组装并开出车站。

政府大惊拆掉一段铁路,土木工程系利用路边工具材料重铺好。政府又拆一段并收走材料,学生拆后段补前段。

学生驱逐校长,自造铁路上访而不被武力镇压,也就那个年代能包容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国时期最喜欢吃哪种瓜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末民初,南瓜子、葵瓜子就已经开始流行,瓜子界,也就变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老字号”西瓜子的光环慢慢黯淡,两个新品种,尤其是葵瓜子异军突起,这个被称作是“香瓜子”的小零食,很快就受到国人的偏爱。民国是一个优雅的时代,嗑瓜子的连串动作显然不那么“优雅”,而这也丝毫不能阻止国人的热情,瓜子钳便应运而生。

  • 揭秘:赛金花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赛金花是近现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她集名妓、公使夫人于一身,一生历经了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民国建立和日本侵略中国等重要历史时刻,她的年龄、籍贯、经历等等留给后人一个个难解之谜。赛金花生前既已众说纷纭,死后身影更显光怪陆离,以至于20世纪30年代史学界、文艺界、新闻界掀起了一股“赛金花热”。赛金花在晚清

  • 红军长征中有哪些困难?太难了,真是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征中的八大困难:1、前期的骤然减员中央红军与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中央红军这5万余人的损失,基本上是湘江之战造成的。这次恶战红军损失惨重,它再次证明"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的严重危害。也就是在这次惨痛损失中,广大指战员在反复比较中逐渐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战术是红军克敌

  • 简述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阐述三个方面:一、红军长征胜利原因之一,红军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红军长征途中牺牲人数最多的是湘江战役。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

  • 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秋收起义的时间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揭秘:爆发于中秋的秋收起义为什么不叫中秋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秋收起义,大家应该听说过,它发生于上世纪二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重要的起义之一。翻阅史书,我们可以发现,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那么秋收起义为什么叫秋收起义呢?本文这就为你介绍:秋收起义为什么叫秋收起义秋收起义的正式爆发日是1927年9月九日,正是中秋节,

  • 志愿军的失败战役:两天阵亡5000多人,联合国军仅400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年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奋起打击之下遭到惨败。不仅丢失汉城而且被迫在寒冬进行溃退。但是刚刚新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暗中计划与行动了把矛头指向中国志愿军的一场阴谋。这就是所谓的“霹雳行动”。而这个行动就是抓住志愿军后勤补足不足的弱点而采用的一系列战术,企图对志愿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砥平里不仅是一

  • 盘点:从秋收起义中走出的开国将军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27年9月9日爆发的秋收起义,是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的起点。这最初的星火,最终照耀了整个东方。那么,秋收起义中共走出了多少位著名的开国将军呢?一、秋收起义走出来的元帅 罗荣桓(1902—1963)罗荣桓,原名罗慎镇,字雅怀,号宗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 抗战,中国抗日部队实力与日军差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场战争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可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近代以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最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的,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的里程碑的,可能就是抗日战争。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讲有关那个时期的事情,很多人好奇当时中国和日本的抗战实力,最后我国获胜,所以当时究竟是有多大的实力悬殊呢,我们来讲一下吧。大家都知道当时中国以

  • 2019年国庆阅兵方队先睹为快 信息化程度历史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阅兵活动按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时长约80分钟。分列式,依次按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顺序通过天安门广场。按改革重构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编组徒步受阅方队,全军各大单位均有力量参阅,不少方队是首次亮相。这次阅兵编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总规模约1.5万人,各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