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云龙嘴里喊得意大利炮原来是法国造的

李云龙嘴里喊得意大利炮原来是法国造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89 更新时间:2024/2/10 5:14:45

意大利炮是什么炮

这门“意大利炮”并不是真正的意大利货,而是法制1897式75mm野战炮。1897式顾名思义就是法国在1897年研制成功的火炮。由于这是世界第一款装有反后座装置的火炮,火炮射速高达15发每分钟,远超过同时代其他火炮,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产销量高达20000门以上。

据史料记载,一战时期意大利曾经从法国进口了一批这样的火炮,战争结束淘汰下来的旧货又被卖到了中国,最终在抗战战场上露面。由于炮身上刻有意大利,所以在一些记载中便有了“意大利炮”的称呼。

法国1897式75野战炮

1897年,由德维尔将军、德波尔上校和里马伊奥上尉三人组成的法国炮兵研制小组发明了75毫米野战炮,这是世界上第一门现代化加农炮。

75毫米火炮第一门完全解决了后坐问题的野战炮。炮身可通过导轮在摇架上滑动,摇架装在炮架上,炮架与复进筒中的活塞杆相连。炮身后坐时,活塞压缩液压油,使一部分液压油通过一个窄小的油阀进入气室对空气进行压缩。炮身后坐到尽头时,在压缩空气的反作用下恢复原位。这是75毫米野战炮优良性能的主要奥妙所在。

亮剑中的意大利炮

小说《亮剑》一直被业内评价为较真实地还原了八路军敌后抗战的历史,但实际上距史实也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比如,小说中说云龙的独立团在晋西北作战,可实际上八路军129师386旅,地盘应该在太行山脉的河北山西交界处,属于晋东地区。

这一地区面朝平原背靠太行山,经济富庶、人口众多,所以一直是敌我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当时,日军采取铁壁合围战术,以沿着公路铁道线修建了的大量炮楼对这一区域进行封锁控制,而八路军要打破封锁则必须得拔掉炮楼。

炮楼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常采用的堡垒建筑,一般采用两层的水泥砖木结构,实际上防护能力很差,大部分仅仅可以抗击普通枪弹的攻击,而用火炮则可以轻松攻克。这样的防御,放在二战中任一支中等强国的军队面前,就是送上门的菜。但可惜的是,由于八路军的火炮极度匮乏,因此在很长时间内因炮楼封锁而陷入被动。

当时,如果八路军哪个团有一门火炮,那就能在突破封锁中极大减少伤亡,成为八路军中的头等主力。《亮剑》中李云龙自称“富的流油”,敢叫板上级并敢打平安县城,很大程度上依仗的资本就是这门火炮。当然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八路军火炮的匮乏程度。

当时火炮稀缺的程度

火炮是战争中必备的武器,二战中一次出动数千乃至上万门以上火炮的战役司空见惯。然而在中国战场上,不仅仅是在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整个中国军队的火炮也缺少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1935年,国民政府统一整编预备炮兵部队,发现全国可用于野战的火炮仅有456门,而实际上,抗战期间能够发挥作用的火炮数量长期仅仅维持在两百门左右,在日军强大的火力面前自然相形见绌。

曾经有这样两段关于中国军队使用“意大利炮”的记录,其中一段是1944年日军进攻洛阳,国民党第一战区炮团的一个营在洛阳坚守10天后撤退时因日军袭击和道路原因把12门“意大利炮”遗失,结果因丢失贵重的火炮,炮兵营长被押解到重庆军事法庭判刑。

而另一次则是一位叫做白修德的美国记者在1944年湖南战场的战地记录,他写道,“当发起进攻时,他们(中国军队)得到了2门大炮负责支援,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生产的75毫米炮。只有200发炮弹,所以用起炮弹来好像一个守财奴数金币一样。中国士兵步行上山,死在太阳里,他们没有掩护,没有空军,大炮。8月底,日军发动进攻,5天后,这支中国军队完全消失了”。

根据上面两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火炮在中国军队的匮乏程度,一个战区火炮能力甚至不如日军一个师团,一个军的炮火能力还不如日军1个大队。

由于火炮数量与日军差距巨大导致战场火力处于绝对劣势,所以中国军人在抗战战场上往往只能付出更多的流血和牺牲,以视死如归的勇敢迎着炮火冲锋或者在猛烈的炮火下坚守成了无数战斗中最常态的画面,以至于我们今天国歌中都是“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样的歌词。

然而,血肉和鲜血在与炸药和弹片的对抗中是要付出大得多的代价的。我们翻阅抗战史发现,几乎每一场战役,中国死伤都要远远大于日军。可以说,整个抗战史是一部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对抗日军飞机大炮的历史,这种悲壮、落后及痛苦,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刻骨铭心。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上甘岭战役真实伤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

  • 中国第一次高考是哪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77年恢复高考。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1977年10月21日,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

  • 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人物:以身体堵塞敌人机枪眼,为冲击部队打开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有双腿被打断仍坚持指挥战斗,在最后一口气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排长孙占元;有新战士胡修道,在全班战友伤亡的情况下,一人坚持阵地战斗,英勇机智地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

  • 2019中国高考满分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2019年的6月7号,对笔者这样的上班族来说,或许意味着端午节,我可以跟家人小聚一番,但对莘莘学子来说,这却是一个令人感到紧张的日子,因为这是高考的日子。我们放下手机,屏蔽掉微信、QQ的消息,拿起了《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向着“独木桥”发起了最后的进攻。而在中国的高考史上,有一位超级学霸,她被誉为“中

  • 上甘岭战役是谁指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甘岭战役指挥官有秦基伟、王近山、李德生、崔建功。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因为此战中一开始对美军攻击方向和力度判断失误,导致45师消耗巨大(自报损失4000,上报杀伤美军8000,美军自报损失2000)。在三兵团司令王近山示意他可以放弃上甘岭时坚决不从(从兵团的角度上看,五圣山才是重要的),终于迫使不敢拼消

  • 真实的上甘岭战役太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52年10月,美国为了挽回朝鲜战场的颓势,以便在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时可以赢得更多的筹码,对中国人民自愿军驻守的上甘岭阵地,发起攻击。中美双方谁也没有料到,争夺小小的上甘岭高地的战役,会变成一场人肉大战。美军前后投入6万多兵力,170多辆坦克,以及3000架次战机,对这块仅有3平方公里的两座山头,投

  • 海空卫士81192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驾驶的编号81192歼-8Ⅱ战斗机在和美军EP-3侦察机发生相撞事故,跟王伟同时监视美机的另一位飞行员赵宇介绍说,当时王伟飞机的尾部被美机螺旋桨刮得"像纸片一样"飞散开了。当时的情形是:王伟驾驶的歼-8Ⅱ战斗机在EP-3侦察机附近进行正常飞行,而EP-3突然冲向王伟的战机

  •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我军是在朝鲜战局极端严峻的情况下,仓促入朝投入作战的。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经过十二个昼夜的艰苦作战,以无比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赢得了初战的胜利;歼灭敌人1.5万余人,把疯狂进犯的敌人从鸭绿江边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粉

  • 全面:抗日战争史上22场艰苦卓绝的大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八年之间进行了22次正面战场的大会战。抗日战争中的22次大会战,是中华民族用鲜血书写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用生命谱写的壮歌。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

  • 真实的长津湖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